03.03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从2019年起,猪肉市场行情的看涨,带动了其它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鹅类本身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使得肉用仔鹅养殖比其它家禽的养殖项目更具优势,成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在北方,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的大军里。

一、肉用仔鹅养殖相比其他家禽养殖项目有哪些优势?

鹅类本身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决定了肉用仔鹅养殖比其他家禽养殖项目更有优势。

1.耐粗饲,饲养成本低

鹅具有强健的肌胃、比身体长10倍的消化道以及发达的盲肠。鹅的肌胃在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比鸡鸭都大,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可达45%~50%,在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时可以给鹅补喂价格低廉的粗饲料来降低饲养成本。

2.生长快,饲养周期短

在肉用畜禽中,从出生到上市屠宰为一个生长周期。

饲养肉用仔鹅的生长产周期短,从出生到上市平均只需要75日龄左右,体重就可以达到3公斤以上。鹅的生长周期短,与鹅早期生长发育快是分不开的。据研究,不同禽种从出生到体重加倍的时间,鹅是最短的,鹅只要6~6天,鸭要8~10天,鸡要12~15天。鹅4周龄体重可达到成年体重的40%,鸡只能达到15%,鹅8周龄体重可达到成年体重的80%,鸡只能达60%,仍然以鹅为最快。因为生产周期短,缩短了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喜群居,易于集中管理

家鹅由野雁驯化而来,雁喜群居和成群结队飞行,所以家鹅天性也喜群居生活。这种群居特性使鹅能较快的接受调教和管理训练,更有利于肉用仔鹅集中饲养管理。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仔鹅喜群居,养殖中易于集中管理

4.耐寒性强,棚舍投入成本低

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暖作用。鹅的皮下脂肪较厚,耐寒性强。我国鹅的分布北至黑龙江省,在平均气温0到4摄氏度的寒冷地区也能正常繁殖和生长。相比其它家禽对场地棚舍的要求不高,建场地棚舍的成本投入更低。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就地取材,搭建能遮风挡雨的简易棚舍即可

5.抗病能力强,死淘率低

鹅常见的疾病只有小鹅瘟、霍乱、鹅副粘病毒病、球虫、大肠杆菌等十种左右的疾病。其它家禽(例如鸡)常见疾病有二十多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要远远高于鹅。

二、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北方地区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饲养设施条件不同,造成肉用仔鹅在出栏上市时的平均体重相差大,有的甚至相差1公斤以上。

2.饲养方式不同,造成肉用仔鹅出栏上市时的成活率有差别,成活率最高相差5%以上。

3.饲料配比不通,造成饲料成本投入高低不相同,出栏上市时间也不一致。

想要做到出栏平均体重更高、成活率更佳、饲料投入成本更低、养殖收益最大化,就需要对肉用仔鹅的规模化养殖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方法和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的选择

鹅在我国的分布很广,由于其野生祖先的不同、所处的生态条件不同、社会需要的多样性、选育程度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鹅品种,主要有太湖鹅、豁眼鹅、籽鹅、四川白鹅、雁鹅、朗德鹅、莱茵鹅、狮头鹅等。因为是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就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的品种。其中适合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的品种有籽鹅、四川白鹅、朗德鹅和莱茵鹅等。这几个品种75天以上的生长体重平均都能达到3千克以上,符合屠宰上市的最低体重要求。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四川白鹅生长速度快,体型大,是适合饲养的品种

2.场地的选择

肉用仔鹅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其它家禽要低很多,但是为了能让肉用仔鹅发挥最快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率,达到更高的出栏时成活率,最终收益最大化,也要按照以下两个硬性标准来选择场地:

(1)鹅是水禽,天性喜水,经常在水里活动能更有利用鹅的生长发育。因此场地里需要有水池鱼塘供鹅在日常生活中洗澡嬉戏。如果没有现成的水池鱼塘,也可以在场地里人工做个水坑供鹅日常戏水。每200只鹅需要人工挖一个0.5米深,5米宽,10米长的水坑,然后在水坑里铺上塑料布以防水逐渐渗漏减少。并且要经常检查水质,如果水质污染严重,有腥臭味时,及时把水坑里的污水抽出,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清水。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仔鹅的日常活动场地里要有水池或鱼塘

(2)地势高燥。不能选择坑洼不平,容易有积水的场地。虽然鹅是水禽,需要有水源,但是鹅离开水源,上岸后,就需要呆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一直处在朝湿的环境里,十分不利用鹅的生长发育,并且患球虫、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机率也会增加。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地势要高燥,不能选坑洼易积水的场地

3.养殖密度

规模化集中养殖是在有限的场地内集中批量养殖肉用仔鹅。鹅成熟上市时,产出的鹅数量越多,收益才能越多。不过对于鹅的生长发育来说,养殖的密度可不是越大越好。密度过大,鹅采食、饮水、活动的空间都会受到限制,在采食饮水时鹅群就会发生争抢,有些相对弱势的鹅就会得不到充分的采食饮水,体重增长速度就会下降,到鹅成熟上市时同一批鹅的体重大小,有的甚至相差一倍以上,直接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密度过大空气流通差,场地棚舍里潮湿度增加,鹅群发生疾病的机率也会明显增加。

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的合适密度:白天的活动场地度密度应该为每平方米1~2只,夜间休息的棚舍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另外饲养规模过大的,要分群隔断饲养,每小群的数量不超过200只为好,每小群数量过多也会影响鹅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增加发生疾病的机率。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仔鹅的养殖密度不可过大


4.育雏期的管理

(1)育雏设备的准备。雏鹅的育雏期为出生到15天左右。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的育雏期间,由于育雏数量大,为了育雏效果更好.,需要准备专门育雏舍,并且育雏舍里需要配备增温设备,

常用的增温设备有保姆伞、红外线灯、煤炉、烟道等。这样的育雏方式虽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增加育雏费用,但是劳动效率高,一个饲养员可以育1000只左右的鹅雏。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育雏舍内要有增温设备

(2)选择适宜的育雏方式。

鹅的育雏方式有两种:

  • 地面育雏。这种方式适合鹅的生活习性,雏鹅的活动量大,有利于减少雏鹅啄羽。但这种育雏方式由于雏鹅能直接接触到粪便,导致雏鹅生长环境里过度潮湿,育雏期间雏鹅易感染球虫、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地面育雏方式


  • 网上育雏。网上育雏就是将雏鹅饲养在离地面50—60厘米高的铁丝网或塑料网上(网眼大小为1.25厘米*1.25厘米)。这种方式的育雏效果优于地面育雏,因为网上育雏时雏鹅没有机会直接接触粪便,改善了雏鹅的卫生条件,减少了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成活率。不过雏鹅在网上饲养到5天以后,由于鹅的生活习性所致,容易发生啄羽的现象。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网上育雏方式

规模化集中养殖肉用仔鹅时,采用网上育雏和地面育雏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最佳:在网上育雏5天后,在雏鹅啄羽现象发生前把雏鹅转到地上育雏。既确保了较高的育雏期间成活率,又有效的避免雏鹅发生啄羽等现象。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网上育雏5天后转到地上育雏

(3)育雏期的饲养密度

1周龄为每平方米15~18只、2周龄为每平方米8~12只、3周龄为6~8只。

(4)育雏期间的温度管理。

1~3日龄育雏温度为31~28度,4~6日龄育雏温度为28~25度 ,7~10日龄育雏温度为25~22度,11~15日龄育雏温度为22~19日龄。

雏鹅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的育雏温度效果不相同,在实际的育雏管理中判断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不是做到温度表上显示的温度,达到育雏理论上标准温度就可以了。在实际的育雏管理中判断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主要根据雏鹅的活动状态来判断。

  • 温度过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成团是草垛状,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
  • 温度过高时雏鹅表现为张口呼吸,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频频饮水,并表现远离热源,往往分布于育雏室的门窗附近。
  • 温度适宜时雏鹅表现出活泼好动,呼吸平和,睡眠安静,食欲旺盛,均匀分布在育雏室内。

对于育雏温度要灵活掌握不同品种、季节,对育雏温度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育雏实际温度需要观察雏鹅状态及时调整


5.育成期的管理

(1)中雏鹅阶段的管理。雏鹅育雏期结束后,16~40日龄期间为中雏鹅阶段。中雏鹅经过舍饲育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有所增强。已经不需要人工设备增温。这时白天应该把中雏鹅集中赶到舍外的活动场地自由活动,采食饮水。这样更有利于中雏鹅的快速生长发育。由于中雏鹅防御敌害的能力还较弱,晚上需要把鹅群赶回棚舍里,以防老鼠、野猫、野狗的危害。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中雏鹅阶段白天在场地自由活动采食


(2)育肥阶段的管理。41~75日龄左右为育肥阶段。由于是北方规模化集中育肥肉用仔鹅,需要人工补饲。育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鹅的体重快速增长到可以上市屠宰的标准,因此要保证鹅群能全天自由采食,需要准备充足的料槽,水槽。人工补饲的饲料既要符合鹅的最佳生长发育营养需要,使鹅能快速增长体重。还要充份利用鹅耐粗饲的生理优势,在日粮中多添加价格低廉的粗纤维饲料,节省饲料成本。粗纤维饲料有米糠、麦麸、青草,青菜、玉米秸秆等,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当地当季现有的粗纤维饲料选择添加。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充分利用鹅耐粗的生理特点,给鹅加粗纤维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3)注意事项。每日补饲的饲料想要做到营养最佳,以达到鹅的最快生长速度,还尽可能的多喂价格低廉的粗纤维饲料,来节省饲料成本。饲料的配比就需要达到最佳平衡点。

在这个给大家推荐一个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配方比例:

41日龄到55日龄时每日饲料配方比例为青菜青草类20%,米糠麦麸类30%,肉仔鹅专用的商品配合料50%。

55日龄后到出栏上市,每日饲料配比比例为青菜青草类10%,米糠麦麸类10%,肉仔鹅专用的商品配合料80%。

做到这几点,养殖收益更高:北方肉用仔鹅规模化集中养殖技术要点

合理的饲料搭配,让鹅长得更快,成本投入更少

结语:只有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对肉用仔鹅进行集中管理养殖,才能让肉用仔鹅生长发育速度最佳,饲料投入成本更低,获得的经济效益更多,在北方规模化集中养殖肉仔鹅的项目上获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