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不喝水不上厕所成常态——济南“战疫”主战场发热门诊的故事

一夜之间,发热门诊成了医院最紧张最忙碌的地方。

冬季本就是流感高发季,发热病人多,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服务近100万人口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把发热门诊当做了防疫“主战场”——发热病人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防止与普通病人交叉感染。

防护服一穿五六个小时

不喝水不上厕所成常态

发热门诊之前归急诊科管理,为加强防疫力量,门诊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卫东和原发热门诊护士、老党员宿传荣临危受命,担起了发热门诊主任和护士长的重任。

对任何一家医院来说,防止院内感染都是重头戏,而对发热病人聚集的地方来说更是如此。

每天,宿传荣会通过朝南的医务人员通道进入,在清洁区换上分体工作服后再进入缓冲区,穿上一次性隔离衣、口罩、护目镜、鞋套、手套后再进入污染区——有病人的地方。病人则是从另一侧的通道进入。

自有疫情以来,医生们的穿戴更加复杂,他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保护自己。这一身,就是他们的铠甲。可这身铠甲实在太不舒服,闷热不透气。更严峻的考验是,脱下来的防护服无法再次使用,在医疗物资普遍短缺的当下,为了节省,医生们一穿上就不舍得脱下来,这一穿,往往就是五六个小时。因此,不喝水不上厕所成了常态,很多人累到虚脱。穿上它,还不能用手机,这导致家人们时常联系不上他们。

不喝水不上厕所成常态——济南“战疫”主战场发热门诊的故事

有疫情前,发热门诊只有1名医生张玲,防疫形势紧张后,发热门诊病人数量激增,医院紧急把呼吸内一科医生韩冰,呼吸内二科主任王文夫、医生张守强,综合治疗一科党员张化芝,消化内二科医生王洋调到发热门诊支援。所有接到调令的,都一口答应。

护理工作量也是猛涨,原来5名平均年龄四十多岁的护士宿传荣、杨继红、张凌云、张锡银和宿艳丽显然顶不住汹涌的病人。1天70多名病人,20多人需要输液,还需要分诊、登记、分流,所有人都忙的顾不上吃饭。医院又从其他10个科室抽调13人紧急支援。13人平均年龄刚刚28岁,恰好是退团的年龄,其中7人是共青团员。

力量大增后的发热门诊分为三班:白班从8点到16点,小夜班从16点到22点,大夜班从22点到次日8点。人员的增加,可以保证普通发热病人和有武汉旅居史、接触史的发热病人通过两个通道,进入不同的诊室,每个诊室都有大夫。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不能按时吃饭,按时下班。

饭时常放凉了才有人吃

疫情持续一天就干一天

宿传荣从年初一到今天,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工作8-10小时。初一那天,她28岁的孩子出了趟门,年轻人爱俏穿的少,回来就发起烧,最高时烧到39℃。宿传荣又心疼又着急,但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她还是毅然留在了发热门诊。孩子的这病,从初一烧到初四,宿传荣这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了四天。

发热门诊有两层,楼下是看病的地方,楼上原本空着。为防止有高度疑似或者确诊病人接触医务人员,医院未雨绸缪,紧急把二楼收拾出来,按上了床铺等生活用品。医务人员如需隔离,就可以在二楼。楼上叮叮当当地收拾,楼下脚下生风地忙碌,就这样近,宿传荣愣是没有时间上楼去看一眼到底收拾成了什么样。

她经常看到的,是护士在配药室配好药后,打开一个门缝把药从里面递出来;是医生穿戴防护服时自己无法穿脱,需要有其他人帮忙;是护目镜摘下来时同事额头上被卡出来的印记和护目镜上一层薄薄的雾气。

不喝水不上厕所成常态——济南“战疫”主战场发热门诊的故事

发热门诊有3间观察室,可以供需要隔离的病人使用。加上其他诊室,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动态空气消毒机,一共12台,有病人的时候就24小时开着。保洁力量也增强了,门口专门放置了废弃口罩垃圾桶,门把手、地板、座椅所有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反复消毒。空气里时常弥漫着84含氯消毒液独有的气味,提醒着所有人,这里与众不同,相对隔离。是的,按照建设要求,这里离门诊楼还有一段距离,离CT室也有大概60米的距离。

虽然远离各个楼,但绝不是院内的孤岛。每天,医院食堂给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送一日三餐。三素一荤的饭,时常放凉了才有人吃。

对于这样的紧张忙碌,新任主任王卫东早有心理准备,不管白班夜班,他每天到发热门诊检查、督导,电话畅通随叫随到。至于什么时候结束,他说没想过:“疫情持续一天咱就干一天呗,谁让咱是党员呢”。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李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