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左右,這一時期則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讓人更為震驚的是,1978年,河南二里頭遺址西北方的陶寺遺址中,我國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起四千年前的滅門兇案:

案發現場,實際上是一個史前王城的宮殿。當考古學家們向宮殿殘垣下發掘一米後,數個擾坑中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骸骨,多為斷裂的肢骨以及散落在各處的頭骨,似乎四千年前兇手將受害者的殘肢擺成了意義不明的符號,這些骸骨按照某種規律擺放,十分駭人。

單其中一個擾坑中,考古學家們便整理出三十六具遺骸,骨齡十四歲以下的9人,十四歲以上的27人。這些遺骸大多都是不完整的,唯有一人留下了“全屍”。考古人員認為,這具骸骨的身份很尊貴,這也是她得以保留“全屍”的原因。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之後,根據鍶同位素鑑定的結果,遺骸是一位中年貴婦。

然而,這名遠古貴婦的遺骸雖然完整,但是,她的死因仍讓在場的所有考古人員觸目驚心:一根長約半米的牛角貫穿了她的身體,不過,貫穿傷並未致命,從貴婦遺骸的頸骨斷裂來看,在被牛角貫穿身體後,這名貴婦並沒有死,而是被施暴者們丟棄在了滿是斷肢的擾坑中。隨後,兇手用腳踩斷了這名貴婦的頸椎,然後,將所有罪證掩埋了。

那麼,在這起兇案中,兇手是誰?受害者是誰?

從這座宮殿遺址的規模來看,當時,此地的遠古王族地位顯赫,王城規模約在三百萬平米。要知道,平遙古城才只有兩百萬平方米,這座位於二里頭遺址的王城比平遙古城大了三分之一。令人驚歎的是,考古學家們在王城的遺址中發現了天壇、地壇。並且,還有雙城牆、居民區,手工業區、倉儲區、墓葬區一應俱全。可以說,這兩座建築完全按照我國古代禮制佈局。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那麼,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在夏朝之前古代禮制就已成型,這是非常驚人的發現。長久以來,因為缺乏考古證據,所以,許多國外史學家不肯承認我國長達五千年的文明,只認定有實物證據的商朝及其後的三千年文明。所以,從民族意義上來說,陶寺遺址的發現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隨著考古工作的繼續,一個更加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陶寺王城是堯帝和舜帝的王城!五帝的王城竟被施暴者以最野蠻的手段毀滅了!於是,有史學家根據考古發現,進行了駭人聽聞的推論:屠殺舜王城的兇手正是大禹!

很顯然,這種說法是建立在舜處死鯀這一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的。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眾所周知,大禹是鯀的兒子,由於,鯀治水不利,被舜處死在了羽山,激起了夏族人的仇恨。繼位的大禹不但是夏族的首領,還是一個揹負殺父之仇的兒子。由此,舜命令大禹子承父業繼續治水的動機就值得思考了,知其不可為故令為之,難道是要斬草除根嗎?

而大禹真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效命於舜而愧對族人呢?大禹隱忍了十三年,當洪水被扼制後,禹理應享受榮耀和各部落首領的支持,以及武力的歸附。洪水已不再肆虐,可是,大禹胸中的洪水才剛剛決堤,大禹就要讓舜的所有族人成為父親的陪葬!

經過幾天幾夜的屠殺後,大禹最終帶領族人離開這片讓他憤恨了半輩子的地方,遷徙到河南二里頭重建家園。這就是大禹推翻舜統治的故事,這種說法,雖然,有許多歷史學家在論文中提供大量證據,但是,與我們早期接受的“舜傳位於禹”的史實背道而馳,讓人難以相信。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但是,相比於這種說法,筆者更傾向於這起兇案是石峁遺址的異族人所為。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舜王宮與石峁遺址都在黃河流域上,但二者之間的分界線與我國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相重合,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在這條降水量線的兩端,以北的是以遊牧為主的民族,南側的則是農耕民族。

封建王朝的皇帝們為何會在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上修建長城呢?

正是為了防禦草原民族。從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來看,這些草原民族極有可能在屠殺了舜王城後,將倖存的人帶回石峁地區,所以,石峁遺址中才會發現許多舜族文明的遺存。如果,這一假設為真,那麼,我國最早的被侵略史,應該始於舜王城。

3500多年前的一起滅門慘案,為中國揭露出一個強大的史前王城宮殿

在縱觀世界四大文明,其中,有三大文明皆滅於遊牧民族。中國的西周時期,北方犬戎滅周幽王於鎬京,那一次中國文明差點成了掉下去的文明;春秋時期北方戎、狄再次侵擾,若不是管仲、齊桓公尊王攘夷,用孔子的話說“吾其披髮左衽矣”,大家都成了野蠻人。

不知道,從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以後的夏、商、周、魏晉南北朝,華夏又經歷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掠奪與欺壓呢?所幸的是,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支撐了中華的文化,使其在無數次面臨消亡時傳承下去,不論哪個民族試圖侵略中華,最終,都會消融在華夏文化裡。

【《陶寺遺址1978—1985年發掘報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關於陶寺遺址晚期慘案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