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對此你怎麼看?

577149781


一般提到金瓜子人們都想到的是一顆顆像瓜子形狀的金子,但是按照史書記載,在歷史上形狀和瓜子一般的金子是不存在的,所以可以理解為金瓜子就是那種碎金子,或者是形狀比較零碎的金子碎塊。在史料中金瓜子早期出現在宋代時期,雖然現在很多文物收藏家所收集的都是外觀形狀比較精緻的金瓜子,但實際上很多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產物,可能和歷史並不相符。

金瓜子自然就是皇帝或者是宮中地位較高的人物打賞下人用的,而所打賞的人物地位也不會太低,針對一般的下人只需要用碎銀子就可以打發,所以在宮中用金瓜子打賞也並不是尋常事。根據一些歷史資料可以瞭解到,古代早期出現的金瓜子形狀並不是很考究,大小不一,有的會將這些金瓜子製作成小金餅的形狀,這算是比較考究的製法了,有的朝代也將金瓜子製作成西瓜子一樣的外觀形狀,但是隨著歷史的推進,早期的金瓜子並沒有留下太多,現在很多被收藏的金瓜子都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

金瓜子是宮中獨有的產物,是由內務府負責製作和發放,使用金瓜子的一般都是皇帝、太后、皇后、嬪妃等,他們會使用金瓜子打賞皇室家族的成員,或者是賞賜一些在宮中地位較高的人物。由此就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果說皇帝要打賞,為什麼不大方一點,實際上在影視作品中所看到的動輒賞賜大量金銀的場面在古代並不多,畢竟皇家的開銷很大,而且歷史上像乾隆這麼有錢又不是很繁勞的帝王不多,大多數皇帝在登基後都很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所以在用錢方面也比較精打細算,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大方。

另外金瓜子的使用其實就是皇家吝嗇的表現方式之一,將一塊金子打碎,這樣在賞賜的時候比較有顏面,也不需要太多就可以達到賞賜目的,所以對於皇帝來說,這種打賞的方式十分可取,很多帝王都喜歡用金瓜子。尤其是雍正皇帝,雍正是一個比較勤儉的帝王,對於宮中開銷十分重視,所以在雍正一朝,他在打賞官員的時候,金瓜子也是論顆計算的。後來金瓜子的使用就不是很頻繁了,因為後來為了更加考究,會將金瓜子製成各種精緻的形狀,但是這樣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所以漸漸被淘汰。


紫禁公子


就是這個



蝸牛會蹦極


金瓜子可不是金瓜的種子,隨隨便便的可以來上一大把。不過有書君說的也偏頗了,這金瓜子在皇家還真是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因為它最大的用處可不是當錢花,而是有著特殊的意義。

這個金瓜子在有書君看來,有點類似現在銀行發行的各種金銀紀念幣。雖然是純金打造,但是卻不是市面流通的貨幣,那這個金瓜子到底有什麼用處呢?請聽有書君來說一說。

一、金瓜子一般為皇帝專屬的賞賜物品。

金瓜子其實就是碎金子,每粒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間,因為沒有固定的模具,製作起來很隨意,所以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粒金瓜子。

現在金瓜子已經很少出現,如果有估計也是被藏在箱底,但是電視劇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有關於金瓜子的鏡頭。

比如說曾經一度熱度很高的《甄嬛傳》,其中就有這樣的鏡頭。當時皇帝讓蘇培盛去給沈眉莊送賞賜,沈眉莊隨手在桌子上抓了一把金瓜子,蘇培盛看到後連忙跪下,然後大呼不敢。

一般皇上身邊的太監,尤其像蘇公公這樣的太監總管,都是妃子們巴結的人,怎麼的一個小小的貴人賞賜能讓蘇公公行如此的大禮?

原來金瓜子是皇上專有的賞賜之物,一般妃子是不可能將這些擺在明面上,而且還用此來賞賜太監。

所以沈眉莊此舉著實將蘇公公嚇了一跳,由此可以看出,這沈眉莊一來出手大方,二來在皇帝處十分受寵。

當然,從這個誇張的情節中也可以瞭解到,金瓜子一般是皇帝賞賜專用的,其實作為妃子是沒有這個特權的。

二、金瓜子是皇家權威和尊享的代表。

皇家再有錢,也不是散財童子,在一部電視劇中曾經有這養的鏡頭。皇帝在民間微服私訪,聽到了周培公為攤主鎖兒寫的申訴詞,備受感動,便將一枚金瓜子賞賜給鎖兒姑娘。

只是不小心掉到了地上,這時有一位陪同的官員馬上將金瓜子踩在腳下,為此皇帝十分氣憤,便革除了這位官員的二甲的頭名。

從此也看出,這金瓜子不僅代表者皇上的認可,也代表著皇家的權威絕不容侵犯,當然也代表者擁有它的人身份尊貴。

三、金瓜子是一種榮耀,其意義遠高於本身價值。

如果單獨只說金瓜子本身價值,一枚也不過20-30克,對於一些王侯將相,其實也不是多大的賞賜。

但是這個金瓜子所包含的意義,可非同一般。它就如現在影視界的奧斯卡,奧運會的金牌,小學生得到的獎狀一般,是一種皇上對自己的信任與工作的認可,更是一種難得的榮耀。

就算皇上家有一堆這種東東,但是皇帝兒也不會濫用此物,畢竟有一語句話叫做“物以稀為貴”。

當然,這個物件也不是有錢可以得到的,很多的時候,要看皇上的心情而定。

內廷很多太監兜裡都有一些金瓜子,有的是皇帝給的,有的是妃子們偷偷塞給他們的。對於皇帝的賞賜,很容易解釋,畢竟太監天天在皇帝眼前晃,得到賞賜很正常。

對於妃子們偷偷給,也很容易說得過去,畢竟金瓜子的體積小、價格高,運作起來也十分隱蔽。

金瓜子代表著一種來自於皇家的榮耀,也代表者皇帝對自己的認可,所以很多得到金瓜子的人都會在過年過節時,用盤子擺在祖宗的供桌上,以示無上榮光。

而對於賞賜金瓜子的皇家人士,一方面展示出它的特殊地位,而另一方面也是皇家妃子用以賄賂皇帝身邊太監的小恩小惠。

一枚小小的金瓜子,在當時貴族人看來,它的精神價值遠高於其物質價值,但是在現在這一枚小小的金瓜子也是上萬元呢!不得不說,有錢人任性,在古代也是不遑多讓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雖然說金瓜子也是碎金的一種,但它卻有著特殊的象徵,它是古代帝王專用的賞賜之物,其背後的使用價值極高。


金瓜子並不是瓜子形狀

雖然說名為金瓜子,但實際上它並不是我們平時食用的瓜子模樣,而且它並沒有特殊的形狀要求,冶煉時也不用固定的模具,因此形狀比較隨意。

一般來說金瓜子的重量都在二十克與三十克之間,而一兩就是現在的二十五克,也就是說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約在一兩左右。

那麼一枚金瓜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以清朝前期的兌換標準來看,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白銀,而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三百元錢,也就是說一枚金瓜子的使用價值約為六千元錢。

不過金瓜子是清朝皇帝御賜之物,因此它的實際價值肯定遠超這個數字。

而且皇帝賞賜金瓜子肯定不會只賞賜一兩枚,至少也是十幾枚,這樣算來差不多一次就能收穫十幾萬元,確實是一筆鉅款。

更為重要的是,能被清朝皇帝賞賜金瓜子,對當時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值得誇耀的事。


東方大史


讀史以明鑑,知古以鑑今。我是森小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清宮劇《甄嬛傳》中有一個片段,惠貴人沈眉莊賞賜了一小把金瓜子給蘇培盛,蘇培盛當時一臉惶恐,受寵若驚的樣子。就覺得很奇怪,蘇培盛跟在雍正帝身邊什麼奇珍異寶沒見過,平時能得的賞賜金銀也不會少,幾顆金瓜子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


金瓜子的用途?

金瓜子一般都是在皇宮或者內務府才能看到,通常都是皇帝用來打賞勳貴宗室家眷用的,清朝時期國庫裡黃金儲備也沒那麼多,像影視劇中皇帝經常出口就賞賜黃金白銀幾千兩的情況基本沒可能。但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不想顯得自己太吝嗇,這時候金瓜子就起到作用了,金瓜子做工精美,又代表著天子恩賜的皇家榮譽,賞賜下去既有面子又省錢。這個方法存錢小能手雍正帝用的最多,不過心情好的時候最多也就賞個七八顆,《清史稿》裡就有過幾次記載。


金瓜子的價值

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30克之間,依照古時金銀錠的換算標準差不多為1兩左右。清朝金銀的兌換標準最高達到了1:20,那麼放在現在一兩金子的確切價值能在2萬人民幣左右。金瓜子還賦予了皇帝的恩德和榮耀,屬於御用物品 意義特殊,更是大大增加了它的價值。


小結

綜上所述,在清朝金瓜子所代表的恩德榮譽其實是大於它得實際價值的,在皇帝來看用金瓜子作為賞賜既體面又划算,而在受賞人看來能得到御賜的金瓜子哪怕只有一顆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大家如果喜歡的話請關注 點贊。亦或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大家評論指證,感謝大家!


se森小柒ven


以前在北京小衚衕裡有個滿人,他老跟街坊鄰居吹噓,說自個祖上伺候過皇帝,受過皇帝的賞賜。鄰居當然不信了,我還是李世民大唐王朝的後代嘞?於是,他從房裡拿出“金瓜子”。


經驗證,果真。甄嬛傳中,沈眉莊受寵,雍正賞賜了一疊金瓜子,沈眉莊順手給了蘇培盛一把,蘇培盛連說,不敢當,不敢當……

作為雍正身旁的紅人,蘇培盛有什麼不敢當?金瓜子到底是什麼?


金瓜子,也就是碎金子,市面上不流通,專用來賞人,當然了,清朝時期,皇帝專用,類似黃馬褂。

一個有二十多克,渾然天成,在製作過程,沒有用模具,沒有刻意強求,重量也是各異,可以說,沒有相同的兩顆金瓜子。

金子在古代本來就少,少而顯得珍貴,清朝皇帝就把他當做賞賜,給後宮妃嬪,以及大臣,所以蘇培盛說“不敢當”。

不說價值多少,講的是一種榮耀,講的是一種皇恩。比如小衚衕中的那位滿人,吹起牛來,也是一種資本。

就算不收藏起來,那也是一大筆錢,一般情況清朝金銀比例1比10波動,晚清甚至達到1比20。依著今天金價282元每克,總算下來一顆就六七千。

皇帝一高興,隨手賞賜你一大把金瓜子,也夠你吃了。要知道清朝一品文官一年俸銀才180兩左右,清朝一兩是35克左右,按照白銀3.3一克,俸銀是兩萬多塊。


三叔小記


金瓜子是就是碎金子,一粒金瓜子的重量差不多在20g到30g之間。金瓜子沒有一定的模具,形狀是隨性的,幾乎不會有兩個長得一樣的碎金子。

在甄嬛傳之中,沈眉莊有了溫太醫的孩子故意親近雍正,雍正以為孩子是自己的,十分高興,他本身也非常喜歡沈眉莊,於是常常叫隨身的太監蘇培盛去沈眉莊所住的宮殿之中贈送賞賜。有一日,沈眉莊看到蘇培盛十分辛苦,就想拿些財物賞賜一番。她隨手從桌子上抓了一些小物件,看起來不甚醒目,而蘇培盛立刻嚇得跪了下來,說此物太過貴重,不敢去收。原來沈眉莊拿的,就是金瓜子。

這段情節雖然顯示了沈眉莊的受寵,也彰顯了金瓜子的貴重。但是要解釋一下,在清朝,金瓜子是皇帝的御用賞賜之物,沈眉莊應該沒這個膽子在皇帝的親信太監面前賞賜一大把金瓜子。而且因為金瓜子十分值錢,沈眉莊這一筐子金瓜子實在有點誇張了。要知道兩朝名臣張廷玉,康熙和雍正兩代皇帝給他的獎賞,摺合一下也就一罐子金瓜子。而清朝皇后每年不過只能拿到一千兩白銀的俸祿,沈眉莊出手如此闊綽,還將這麼多金瓜子放在明面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皇帝雖然有錢,但也不是散財童子,他們也不會每天帶著一口袋的金瓜子,看到什麼人順眼就抓上一把,其實皇帝賞賜金瓜子至多就是幾粒十幾粒。在康熙王朝的小說之中也有一個關於金瓜子的橋段,一日康熙帝在大街上吃了一碗豆腐腦,聽到了周培公為攤主鎖兒姑娘伸冤而寫的曲子。康熙對鎖兒很是憐憫和欣賞,就賞賜了鎖兒一枚金瓜子。只是這金瓜子掉在地上,李明山馬上走過去踩在金瓜子上面,康熙十分憤怒,革除了他的二甲頭名。

在明朝初期,朝廷明令禁止民間不能流通金銀,到了後來才漸漸放寬。到了清末的時候,一兩金子可以兌換二十兩白銀,差不多就是現在二十萬元左右的價值。所以一粒20g的金瓜子,已經算是一筆百姓可望不可求的鉅款了,更何況金瓜子的價值遠遠不僅僅是金子本身,而是皇帝的榮寵。

今天,有一些滿清貴族的後代手上還收藏著金瓜子,經過專家鑑定,這的確是皇帝賞賜之物。而他們的祖上一定是當年在朝堂上位居高位的大官或者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對於他們來說,一兩粒金瓜子的財富雖然並不值得說道,但是這是皇恩的象徵,值得他們家族代代相傳。


木劍溫不勝


首先咱們瞭解一下什麼是“金瓜子”?

“金瓜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瓜子形狀,而是形狀各一皇帝用來打賞屬下的一種碎金,相當於金錁子(小塊金子)一樣在市面流通,可以購買任何物品。

形象地說,“金瓜子”就是在冶煉金磚、金條等飛濺出的形態各異的“金渣渣”,不做任何修飾成為皇上手中的“零錢”。畢竟飛濺出來的並沒有這麼多,到後來專門冶煉這種東西。

最初王公大臣手中也有這東西,到了中、晚期,金瓜子集中到了皇上手上。也就是說只有皇上才有資格用金瓜子賞賜大臣,這時的金瓜子榮譽價值大於貨幣價值,可看成是皇上青睞自己的象徵。因此金瓜子身價飆升。(如圖)



金瓜子形態各一,重量不等,大多在20~30克之間。值得一提的是,金瓜子主要流行於清朝和民國初年。

皇上賞賜屬下都是隨心情好壞抓一把,連數也不數就給了大臣,大臣們通常捨不得消費掉,而是珍藏在家中,這時候的金瓜子不流通,等同於大臣家的珍藏品。所以到了後來,金瓜子的價值超過了本身的價值,附加了許多額外價值,可謂“物超所值”。

如果換算成現在價值,一個金瓜子值多少錢呢?

我們都知道,金子的價值是隨國際貨幣而浮動的,我們就以一克黃金價值人民幣350元計算,一個金瓜子重量平均在25克,如此得出結果是:一個金瓜子價值8750元。當然這只是金瓜子的市值,如果加上附加值,恐怕要上萬元一個吧?

想想慈禧賞賜李蓮英都是抓一把,怎麼也值十幾萬吧?看來慈禧還是蠻任性的,李蓮英能不盡忠盡孝嗎?




秉燭讀春秋


什麼是金瓜子?

金瓜子算是古人對碎金子的一種雅稱,這種稱呼在民間還是比較受到歡迎的。古代皇帝有時候也會賞賜一些碎金子,民間還是稱呼皇帝賞賜的碎金子為金瓜子,但是為了凸顯榮譽和皇帝專用,故金瓜子算是成為了皇帝賞賜碎金子的專用稱呼了。

比例兌換

我國古代黃金並沒有正式貨幣化,而在清朝主要的貨幣就是白銀和銅錢。所以一般在民間使用貨幣,會把金子兌換成白銀。一兩黃金大概能兌換10-20兩白銀左右,這個數字是變動的。而一兩白銀則是能兌換1000-3000文左右的銅錢,這個數字也是很變動的,特別是白銀外流之後,銀價就貴了起來。

能幹什麼?

比竟每個時期的物價都不一樣,貨幣的價值也不一樣,我們只能以一個短時期內的物價來比較。我們就以雍正時期內的一段時期為例子,那時候一兩金子能兌換10兩銀子左右,一兩銀子能兌換845文左右銅錢。而皇帝賞的金瓜子每顆大多在一兩左右,所以值8450文銅錢左右,甚至更多一點。

按照《儒林外史》記載描述,算是可以窺探雍正時期的物價,一個饅頭三文錢,租房子一間十兩銀子,一座席4兩銀子。賞賜一顆金瓜子,能租一間房或者買2800多個饅頭或者擺兩桌半左右宴席。這算是清朝物價最低的時期了,高物價時期一顆金瓜子的價值就會降低。


其實縱觀清朝的俸祿制度,只有宦官和普通宮女的待遇最低。所以他們很需要各種賞賜來充實腰包。對於后妃、官員來說賞賜金瓜子就是一種恩賜而已,因為等級越高的后妃或者官員,一年的合法收入遠遠大於一顆金瓜子,故而俸祿越低的后妃、官員、宦官、宮女等等就不僅僅要這種榮譽,還可能要其貼補生活所用。


淡看天上月


在古代,皇上可是說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說是祖墳上冒青煙,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段話“賞黃金萬兩,絲綢百匹,欽此”

通常皇上的打賞的確以黃金白銀為主,但金銀製品也並不少見。

記得《甄嬛傳》中,皇上就曾賞賜給沈眉莊一把“金瓜子”。

當時沈眉莊說要分給蘇培盛一些,可蘇培盛卻忙說“不敢不敢。”

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為何連大紅人蘇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製作工藝

雖然是金瓜子,可它並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純金部件這麼簡單。

金瓜子,顧名思義,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製作並沒有固定的模具,也沒有固定的重量,製作隨緣。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愛,渾然天成,世間難尋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

由於形狀如冶煉方式一樣隨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經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

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賞賜,無異於光耀門楣。

如果說起金瓜子你覺得陌生,想必“黃馬褂”你應該比較熟悉吧。

記得有一部《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劇中的喜來樂因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賞賜一件黃馬褂。

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頭匠那裡剃了頭說“你這椅子可是黃馬褂坐過的”。

剃頭匠連忙收起椅子好生供著。於是這德福穿著它招搖過市,好不得意。
這金瓜子的地位與黃馬褂不相上下。同樣是皇上御賜給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貨幣主要是金銀,後來有了紙幣銀票流通。

明初的時候,皇上下令,民間不可以流通金銀,於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貴族的專屬。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個人貨幣玩物。

不過,雖然金瓜子是金銀,卻並不被作為貨幣使用。要知道得了這個賞賜可是莫大的榮耀。
皇上的打賞並不像影視劇裡幾罐幾盒那般闊綽


通常情況下,一次打賞幾顆,最多也不會超過十幾顆。

這樣一來,金瓜子就顯得尤為珍貴。

一方面它可是實打實的純金,一顆金瓜子大約二十克。無論古今,都是一筆鉅款。

另一方面,在皇權至上的社會,它有著非凡的意義,象徵著皇上的恩寵,標誌著功勞成就。

別說花出去,送人更是捨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丟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腦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錢呢?

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著雖小,卻也大約重20~30克。

古時金銀錠的標準是一兩左右。按照當時的兌換標準一比十來算的話,也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這樣一來,兩顆金瓜子大約一兩重,也就是一萬文銅錢了。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也不過才45兩白銀,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
金瓜子在古代值錢,在當代更值錢。今天我們的金價大約是285.9元/克。


如果一顆金瓜子按25克來算,就是7147.5元。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萬了。

被雍正稱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張廷玉,歷事三朝,官拜爵相。

對他最高的一次賞賜也不過白銀兩萬兩,若是換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視劇中動不動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實在是偽造歷史了。
皇上若是這般揮霍,國庫再有錢也架不住這麼得瑟啊。


這要是多幾個受寵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沒事就賞幾罐,怕是大清輪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