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7

6-2018

面对智能短视频,你还犹豫什么?

TRENDSBIGGER

从图文到长视频,再到短视频,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及媒体的形态一直在不断的升级。如今,短视频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迅速覆盖全网民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短视频行业以521.8%的增速,位居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第一,用户量、时间和黏性,让短视频的营销价值迅速提升,如今,众多的品牌已经将短视频作为移动营销的重要平台。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作为短视频领域的领先者,抖音短视频近期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连续召开三场“D·新引力”年度营销峰会,在向业界分享抖音平台的众多营销产品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短视频营销的“升级”和“蜕变”。

“智能短视频”进化:

重新定义移动营销

短视频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注意力和用户流量?面对海量的短视频信息流,如果平台没有强大算法机制,来针对每个用户的属性和兴趣进行匹配,即使短视频的时长再短,用户也根本无法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因此,通过算法向用户推荐内容,成为“短视频”迅速占据用户时间的驱动力,也让品牌的短视频营销可以实现“智能化匹配用户”,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如字节跳动营销中心总经理陈都烨说的,自2012年起,我们凭借智能分发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智能创作和交流的平台,让高质量的内容遇见对的人,进而让志趣相投者相遇。

而随着创作平台和交流生态的不断升级,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基于内容和兴趣的互动,而品牌也不仅仅是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简单的视频信息流的规模化和精准化的智能分发,而是需要站在更多的内容交互、内容原生和内容整合营销的角度来应用短视频,不仅要链接用户,还要与用户互动。

智能短视频正在赋予移动营销新价值,让品牌从表达方式、从激发用户的互动参与形式,一直到基于短视频的整合营销,实现进一步的升级,推动短视频营销从高效触达用户转向深度影响用户。

不能只有品牌阵地

还要有系统运营

如今,大量的品牌和机构都已经完成了对于短视频平台的阵地抢占工作,既有adidas neo、小米、海底捞等知名品牌,也有抖音之城“西安”、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政务账号和权威媒体,还有有一度引发热议的答案茶、土耳其冰淇淋等现象的品牌,众多的品牌都已经认证成为抖音企业号、设置品牌主页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活动。

但是,短视频平台,不是简单的平台迁移,而是运营的再造。要真正应用好短视频平台,品牌需要建立长效的适配平台属性的运营机制,才能让品牌吸引更多的粉丝,建立更强的用户黏性,从而实现应用平台的智能化技术来实现更大的营销价值。

如何能够更好的运营?从内容策划、到风格化的表达再到实现行动转化,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抖音针对此就提出了从关注集聚到关系构建到营销助推的“3H内容规划法”,即Hotspot(热点型内容)、Hashtag(标签型内容)、Headline(广告型内容)。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品牌要想聚集用户,需要研究平台上的内容热点,创建具有新鲜度的内容;其次,要想让用户参与互动,品牌需要有“人格化特征”,要有独特的风格;最后,要抓住时机,在关键营销节点,引导用户的转化。

而在整个流程中,点赞量、关注量、曝光量、评论量等数据指标都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优化内容,打造更加智能化的传播能量场。

智能短视频营销的全链路

在智能短视频时代,短视频营销已经不能理解为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的推送,要让营销更具影响力,需要在整个营销全链路上进行策划。

对此,抖音短视频提出了“ACI全景化营销”,推出了Dou Ad、Dou Content、Dou Infinity三大商业产品体系,分别从抖音商业推广、抖音原生推广、抖音互动创新助力品牌营销,以高效触达与高效驱动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抖音短视频营销体系。这个全景化的短视频营销模型,也进一步的说明,短视频营销已经形成以技术为驱动、内容为依托、兴趣为集合、互动参与为手段的营销体系。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短视频营销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升级

因此,智能短视频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算法,也不仅仅是智能分发,而是真正基于运营再造的一套品牌短视频营销循环体系。在未来,整个短视频的评估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抖音已与第三方大数据公司逐步开启合作,对抖音营销建立完善的广告评估标准,同时也将推动短视频广告行业规范发展。

当很多品牌还在犹豫要不要做短视频,以及如何建立短视频平台账号的时候,抖音短视频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迅速升级进化,为品牌展现出一个更加丰富的、更加多元的、更加智能化的移动营销“视”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