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蛙泳运动员为什么上半身能出水那么高?

噤若夏蝉


作为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我想说的是现在泳坛已经不再流行蛙泳运动员强调高拉前冲技术,要求上半身出水大约30厘米。而是流行平蛙、波蛙,即现在的蛙泳逐步想蝶泳转化,强调起伏小,波动快的技术。


我先说一说传统的高拉前冲技术,即利用上肢出水高制造一个前冲的势能,此时整个人的姿态是上下肢同时收拢。下一步动作就是腰腹前顶同时上下肢同时发力尽量伸展,目的是减少正面和水接触的面积,降低前进阻力,延续前进的动能。

而平蛙、波蛙强调在每个动作周期中,身体姿势非常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终接近水面,通过抬头做吸气动作,在吸气时,头和肩部则要冲出水面;收腿时,臀部下沉较深。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游泳技术更偏向于短平快,形成高体位姿势和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泳速。

平蛙、波蛙为代表的人物是日本游泳运动员北岛康介。他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100米和200米蛙泳金牌,被誉为“亚洲蛙王”。

通过观察北岛康介的比赛录像,发现他游进时每个动作周期之间身体几乎与水面保持水平状态,整个上半身拉的不高,界于平式蛙泳与波浪式蛙泳之间,前冲方向略向下,形成前低后高之势。他在手臂内划的阶段头部前顶,前伸时上体前冲,整个身体保持笔直的“流线型”姿势,避开了水表面的波浪阻力,使身体在水中所受阻力减到最小,所获得的推进力增到最大。


游泳全能王



大多数游泳爱好者一定都注意过在比赛中蛙泳运动员往往出水高度是比较高的,相对于普通大众的蛙泳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为这属于两种不同的蛙泳范畴,一个是专业的高蛙,一个则是大众的平蛙。高蛙,以重心的上下波动进行定义,而平蛙的重心则基本保持稳定。那么,为什么高蛙出水这么高呢?


首先,在竞技游泳中我们都是以速度取胜,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平蛙会逐渐被淘汰的必然性,因为在平蛙技术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停顿,而且阻力非常之大。这让整个蛙泳游起来非常缓慢,因为你每一个动作周期的游进速度几乎都要从零开始。而高蛙恰恰规避了这个问题,高蛙采用窄收腿,快蹬夹的动作让整个腿部动作所产生的阻力尽可能减到最小。在游进中采用抬高肩部的方式,将身体提拉出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躯干在水中的阻力,同时利用腰腹以及背部发力将身体向前弹射出去,配合蹬腿动作,让身体始终保持始终向前移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身体出水比较高呢?首先是腰腹以及背部的力量,在划臂的同时,腰腹同时发力将身体挺起,配合内划夹肘的动作,收紧双肩向上提起,在肩膀出水的那一瞬间身体成反弓型,一直到双臂向前刺出伸直,整个划臂及前伸过程是一个加速的过程。然后快速的配合一次完整的蹬腿动作。这样即便是在收腿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向前刺出时躯干的带动,整个身体仍然可以保持快速向前移动,能够有效的避免停顿。
当然,随着蛙泳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已经不再刻意的去追求出水高度,而是在适当的出水高度上追求更好的前冲效果。


泳乐圈


一提起专业蛙泳、技术讲究和身体训练那就深去了,所涉猎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如果您是一个普通的游泳者,其目的是为了强体健身,就没有必要去模仿专业性的高拉动作,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如果您成了专业运动员,有了相匹配的身体素质,自然也就学会了!

专业竞技与游泳锻炼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现在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向专业靠拢,向运动成绩靠拢,似乎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科学与虚荣之间值得我们思考与判断。

专业运动员追求的是运动的文化价值。而游泳锻炼者追求的是运动的生物价值。二者的价值取向完全不一样。追求其文化价值,也就是要创造运动成绩。有可能会伤害自身的生物价值,不惜给身体带来损害。而追求其生物价值,主要目的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就要尽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大,给身体带来没必要的损害。二者有时可以兼顾,想做到尽善尽美却很难。

在这里笔者建议,作为一个普通的游泳锻炼者,最好能够采取身体重心比较低,身体上下起伏比较小的蛙泳流派泳姿。其强度不太猛烈;技术不甚复杂;技术动作既简单又适用。

高水平者可强调每次蹬夹时,高速增加两腿的爆发力。坚持若干年后,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次滑行距离都超过三米以上,是一种不错的泳姿选择。既给岸上观看者视觉美的享受;又能够让泳者心旷神怡,动静结合。好不惬意!

甚至有可能在长长的滑行当中,思考岸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滑行环境下,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这也是蛙泳比较高的一种境界,一种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晓行星祝您成功!


晓行星



在游泳池,曾经一度为自己在水面换气时,一张嘴就喝到水而苦恼不已,因此特别羡慕在泳池里能帅帅的露出大半截身体能出水那么高的人。

但是很快就有人告诉我,上半身出水高容易形成阻力影响游泳的速度,而我换气时出水的高度仅在嘴唇处,一张嘴就喝一大口水,根本就没办法往下游,教练告诉我,这是因为手臂力量不够,收臂时又没有夹肘才导致上半身出水不高,让我回家多看看阿曼达的视频。

为解决这个问题,每次进去游泳馆,我第一时间就是去到右边教练室找到八字板练习划臂的动作,加强手臂的力量,在划臂收手时尽量像阿曼达那样在胸前把心形划得小一点,同时收腹挺腰夹肘,自然上半身出水就比较高了,为了在游泳过程中不形成大的阻力,又不致于一张嘴就喝到水,在换气时能让下巴露出水面就可以了。

至于专业的运动员出水那么高,应该是收臂时收腹挺腰夹肘带来的效果,出水高对专业的运动员不构成阻力的问题,毕竟运动员划臂速度快,蛙泳主要是靠蹬腿来提速的。


情似故人


  • 更好的呼气,加快水的滑动从而更能向前冲~
  • 官方的话就是:蛙泳技术中,臂腿配合是很重要的,较自由泳、仰泳复杂,如果配合不协调,将直接影响到臂、腿动作的效果,和快速前进的均匀性、协调性。

盒子精NSZZ


简单的回答下,相信懂游泳的人就会知道了。

首先蛙泳有两种换气方法。早呼吸,和晚呼吸。大家在游泳馆里一般都用的早呼吸。所以上身出水不是很高。

那么现在解释下什么叫早呼吸。。。蛙泳手臂姿势分开来讲只有三下。分别是下压水,抱水,手臂伸直。早呼吸,也就是我们一般游泳都是手臂下压水的时候,头出来换气。这样游泳比较省力。缺点是游的慢。而抱水动作和前伸手臂动作基本不用力。前进动力只靠腿部的蹬夹水来完成。

那么国际比赛中,一般都用晚呼吸。也就是说他们下压水时不换气。而是在抱水时换气。抱水力气大了,自然会冲击整个上身斜上浮起。这样游泳,非常费力,但是好处就是绝对比早呼吸游的快。所以我们一般在比赛中从后面看运动员,他们换气时,有时候能看到半个背部冲出水面。也就是这个原因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品茗听雨1982


我初期学蛙泳的时候完全没有出那么多水,只是把头伸出来能够换气就够了,但是一直游不快,就比较郁闷ớ ₃ờ,之后我就去查阅了一下蛙泳技巧,现在几乎可以漏出来胸部偏上的位置了。

蛙泳是比较看重“节奏感”的,越连贯越快,一般来说蛙泳的呼吸时机就是手内划抱水结束,没有前伸之前,以及踢腿完成,即将往回收的时刻,手肘“夹臂”。这个时候上半身如果不出水面的话,手臂的阻力会非常大,出水面到空中,空气阻力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专业运动员要这么做,阻力小,当然动力就用来前进了。只不过这样的动作消耗能量太大,新手和年龄小的游泳爱好者不推荐学,也没有必要。


Alex王伟健


作为一名曾经的侦察兵,当年在海里万米泅渡,不管身体露出水面多少,风大浪急很少喝水,跟露出水面多少没关系,在于换气的掌握,只记得班长当初教的几个要领,手臂抱水,手不过肘,腿部不要登水要边凳边抱就像是螺旋桨一样推动身体前行。仅此而已,没有那么多叽叽歪歪。


jiuyi侦察


我个人感觉出水那么高不一定好,出水高意味着受到水的阻力面积会增大,反而不利于加速,你要说有利于换气的话,我认为只需要嘴在水面上就可以了,而且只需要吸气,水下用鼻子呼气,而这样更加节省时间。所以我也不是很懂为什么蛙泳要出水那么高。


执棋人


更好的呼气,加快水的滑动从而更能向前冲~

官方的话就是:蛙泳技术中,臂腿配合是很重要的,较自由泳、仰泳复杂,如果配合不协调,将直接影响到臂、腿动作的效果,和快速前进的均匀性、协调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