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现在农村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伟哥拉呱


农村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确实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现象,不必说家里有多少存款,因为这个我们外人不知道,光看左邻右舍家往的、穿的、吃的、手里拿的通信工具,出门的交通工具,就知道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

第一,邻居之间没有了团结精神。在农业生产合作时代和包产到户初期,由于平时见面的机会多,都互相打招呼,挺和谐的,特别是在庄稼收割和打碾中、修盖房子时,操办红白事情时,左邻右舍的人都不请自来,都相互帮助不要任何报酬,而且还很和气的。而现在邻居之间见了面,就好像是陌生人一样,都互相不问候了,有啥事情时还需要上门请,要不就装作不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贫富悬殊拉大,一切都向钱看,笑人无、恨人有了,农民缺乏了思想道德教育,金钱高于一切了。这样现象如果不改变,农村就没有和谐气氛了,还炎什么发展。

第二,光棍汉增多。在许多年前,农村光棍也


有里,一个1000人左右的村子就是两三个,那确实是家里弟兄多,贫穷而取不上媳妇的,女方家由于顾面子,要的礼也不多,而现在就是一个儿子的也取不上媳妇,除了男女比例不平衡外,就是高价彩礼造成的,买卖婚姻在农村成为了见怪不奇怪的事,现在谁家女孩多,谁家就是富人,一个1000人左右的村子光棍达40个。这就要国家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制订条例,从而制止买卖婚姻。

第三,农民争当低保户、贫困户。勤劳智慧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一些农民开始羡慕起低保户、贫困户了,不那么勤劳了,认为被评为低保护和贫困户是挺光荣的事,比儿女考上大学还光荣,被评不上就认为在村里没地位、没面子,低人一等。被评上的户笑话评不上的,认为是与村干部的关系搞得不好,评不上的憎恨评上的,群众之系的矛盾越来越大。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半是冒牌低保户、贫困户,希望引起国家的重视。

第四,荒地增多。在土地包产到户最初几年,农民非常热爱土地,把土地当作他们生存的命根,不管是在春天还是夏天、秋天,山上山下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现在山上山下看到的却是野草成林,好端端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农民人不爱惜土地了,开始弃农厌农了,其原因是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老人务不动地了,只好放弃。只有成立新型农业合作社,农民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发展农业生产有人堵促了,就不浪费土地资源了。

第五,土地流转金不按时到位。有的地方的土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头下,把大片水浇地流转给了外地人发展果园,起初土地流转金是一年一发,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现在变成了两多时间年一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引响,希望在以后的土地流转中,农民朋友要谨慎,也希望当地父母官为农民作主,要回土地流转金,因为农民是弱小群体。


用户自知自爱WWW


有人问我现在为什么不回农村过年了,过年农村还算热闹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农村我儿时的家乡已经找不回来了,现在的农村没有了儿时的淳朴,有的都是虚荣势利的丑陋.....农村的大爷大娘们都没有了儿时的可爱,叔叔阿姨们都没有了儿时的善良,找不回儿时最淳朴善良最美好的记忆了.....小时候的有人情味的家乡只能在回忆里泛黄模糊生根发芽!电视从黑白进入到彩色,而人情味却从彩色进入到了黑白.....



小猪三弟


现在农村最需要改变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减少农业人口总量,促进农业人口的合理流动。

改革开放前,我国有9亿农业人口,改革开放四十年,己有2.88亿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现在农业人口还有5.72亿。根据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丹麦,荷兰等国的经验,他们国家的农业人口,才占总人口的2%以上。而我国的农业人口,如果包括进城没落户口的,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如果给进城的农业人口落户口,仍占总人口的40%。

我国耕地面积22亿亩,红线18亿亩。按现在5.72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才4亩左右,与农业劳动力不相适应,浪费了巨大的劳动能力。发达国家一个劳动力,耕种土地百亩以上,我国晋江有位姓陈的种粮大户,一家人耕种3000亩土地。而现在人均才4亩耕地,很难提高生活水平。按一般劳动力和半机械化,机械化计算,人均耕地至少20亩,才能有产出效益。按这个基本数据计算,我国有1至2亿农业人口就足够了。

因此,大力减少农业人口总量,是当务之急。国家已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就是减少农业人口的重大举措。

二是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是农业改革的重大任务。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规模小,投入多,造成土地碎片化,无法实施高度机械化耕种和科学管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不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不解决土地碎片化,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国家应该采取通过合理转让,合理流通,或合理收购等各种举措,使土地连片。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种粮大户,或实行土地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尽快实现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逐步实行高度机械化耕种,科学管理,壮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

当然,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困难巨大,用我的话说,这是我国农业又一场新的革命,其难度之大,不亚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这场革命必须进行,否则,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珲春徐飞768


现在农村最需要改变什么?

我是刚回到农村打算做点事情的,不敢说自己玩去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确实也做不到,现在农村的土地都是金疙瘩,谁都不想往外出租,想做个家庭农场都没的希望的。

回到正题,农村最需要改变什么?我觉得没有什么最需要改变的,只有很多事情一起改变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一,思维

农村人有没有人才,人才很多,早已不是寒门难出贵子的时代了,农村的人才可能支撑着某个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部门,支撑着农业研发的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农业大学里的农村学习比例反而很低,而农业大学出来的农村学子愿意回到农村的人更少,这为什么?思维的偏移,不管你读什么专业,在父母眼中都是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娇子,怎么能回农村?而就算有人坚持回到农村也没有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地,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身边没有三个臭皮匠很难做出什么高大上的事情来,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另一个点。这就吸引人才

二,人力资源

在这里为什么用到这个词呢,如果我们把一个村子当成一个企业来经营,企业在发展之初,除了资金以外,很重要的一个部门就是人力资源。没有人,说什么都白费,农村里只有老头老太太和留守妇女,你一个青年人留在村里,除了变成死肥宅还能干什么?就算想创造奇迹也得有同样思想的人给你搭把手呀。所以,有一个适合高精农家子弟创业的土壤了,还得有伴生的树木,独木难成林。对不对?这不就是返乡创业?

三,经营模式

我们还是把农村必做企业,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是什么?小家庭作坊,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缺乏先进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数量低,没有议价权。无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应得利润,那么如果把所有小家庭作坊,合并为一个大的加工厂,以厂房和设备入股,或者以技术入股。至少可以降低一些人力成本,原来一个人有能力管理五台机器,但家里只有两台。这是不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而我们需要付出什么?职业经理人的工资和股份激励。能得到什么?不在里面工作的可以得到分红,留下工作的可以得到分红加工资。而不愿入股的可以另外规划生产场地。这就是土地集约生产

四,农产品升级

国家虽然要确保耕地数量,但也并没有限制水果和蔬菜种植,这就好像我们以前的家庭作坊因为技术低,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只能生产常规产品,商品溢价低。现在我们有了人才引进,有么返乡创业的人群,有了集约生产的规模,大家一起承担风险,那就开始加工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嘛。这就是我们农村的产业升级,从常规的粮食种植到水果和蔬菜种植。

五,渠道

有了高新产品,我们应该去考虑改变市场渠道了,有产品没有好的渠道我们也只能坐看别人吃香喝辣自己啃咸菜疙瘩。为啥,渠道在别人手里,不要你的你咋整,渠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还得是直接接触零售终端的渠道,比如商超。

六,仓储

农村蔬菜和水果很多,但缺乏仓储能力,只能是当天出售,种植风险高,没办法应变,只能听天由命。有了自己的仓储能力就完全不同了。甚至可以收购别人的产品进行储存。有了渠道配合仓储,才能有一定的议价权,我们也不用奢望农业能实现成本核算溢价来改变市场价格,那样人工成本核算起来能让大部分人吃不起菜。所以,别幻想能稳定价格了,只能增加细节的话语权。这话很多人可能不爱听,但就是你必须接受的事实。

以上这些虽然想的出来,但想实现可就难了,当然也可能有人会说是异想天开,我也只能回应是我一家之言,别骂人。




鲁西马识途


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在搞农村建设,统一整洁的农村小区给农村带去了便利,有的农村小区通上了天然气甚至在某些农村小区规划了供暖系统。在某些地方开始合并村庄,新建成的小区通上了自来水,修了平整的马路,排污管道也做得很好,基本上新建好的农村小区和城市小区相差不大。对于这样的生活农村老百姓自然非常向往,对于这样的改革老百姓更是十分支持,但是除了高楼农村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

第一:如何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的寿命在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不同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生活基本上没有保障,除了国家给的每月70-140元(每个地区不同)的养老费以外几乎全靠孩子救济,但是农村孩子进城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父母有限的经济补偿。老年人生病是常有的事,在城市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城市老年人不光有退休金而且看病有优惠,农村人几乎没有收入看病并不便宜。

在乡村振兴时个人认为必须要考虑到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在农村建设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看病等医疗问题,给予老年人最大的优惠,让农村老年人不怕进医院,毕竟在农村很多老年人为了省钱不愿意看病的人不少。

农村老人加入医疗保险

第二:农村老百姓增收的问题。

农村人工资有多低?一般的城市人是无法想象的,在农村大棚地种植蔬菜的工人每天的工资是30元,一个月不到1000元,为了照顾孩子年轻的女性只能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但是能拿到2000元一个月工资已经万幸了,因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随着农村建设规划,住集中供房的成本不低,以前可以用土灶,现在基本上用燃气了。生活成本的增加的同时如果收入不增加,农村老百姓为了多挣钱弥补生活上的开销可能再一次选择离开农村。

农村振兴必须要有配套的产业支持,没有产业就没有资金的注入,没有资金的注入农村经济仍然是一潭死水。个人认为在乡村振兴时应该考虑到农村就业的问题,根据农村不同的条件建立蔬菜加工、批发或者小型的手工加工厂。农村的人工成本低劳动力丰富,现在物流很方便,农村的产品可以销售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农村现在缺少的技术和资金,这方面还需要努力。


第三:农村老百姓需要土地

农村人如果不种地那将会是什么风景?如果农村人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人喜欢种地,虽然有的人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可是种一些瓜果蔬菜自给自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伴随着以后开销的增大,农村有自己的果园、菜地非常必要。

乡村振兴是一项大工程,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乡村想要振兴还是非常难的,目前农村很多项目也仅仅停留在规划上,实际操作上还要有待检验。不过乡村建设除了搞集体住房、盖高楼外,一些软实力也要跟得上,让农村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小温豫生活


目前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即使是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所了解的也只是当地农村客观存在的问题,至于目前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迫切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标准答案的。且不说我们不可能具体考察全国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即使我们真去每个乡村实地考察过也不能对每个乡村的具体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毕竟我们没在那儿长期生活过,所以我现在只能将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答案陈述如下,至于这些答案存在哪些缺陷自然会有读者发现,也许说不定就是由正在浏览答案的您发现咧

留守老人、儿童、妇女问题:目前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多农村出现了较为尖锐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问题。留守老人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沒有或只有很少的养老金导致经济上的拮据;子女不在身边导致心理上的寂寞;身体日益老化带来的各种疾病困扰。针对经济上的拮据应该通过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养老金,尤其是协调统筹弥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尽力缓解老年人经济拮据的困境。针对心理上的寂寞最根本的还是得靠老人的子女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毕竟子女的陪伴是无论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当然因为很多客观原因的制约,有时孩子们难以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养老。留守儿童的问题往往伴随着留守老人的问题:由于父母为生计所迫四处打工,没有固定住所,孩子长期生活在老家的爷爷奶奶身边,随着老人的日渐老去,他们带着年幼的孙子、孙女越来越吃力,而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造成孩子自小缺乏父爱、母爱,其实很多留守儿童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该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留守妇女面对的首先是生理上的问题——这不是什么需要回避的问题,而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人都有性方面的需求,只是要符合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对丈夫不在身边的留守妇女而言:很显然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体力精力上的问题:农村留守妇女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相对城市女性而言她们是淳朴保守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们不太习惯抛头露面独当一面的生活。可因为丈夫不在身边,她们不得不撑起家庭的重担。家里的农活得干吧?体力上的问题还不是最大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就更大了:老人病了得照顾吧?孩子的功课得辅导吧?但其实她们并不太擅长应付这么多问题,尤其是身边连一个可以出主意的人都没有。

农民的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问题:从长远来看要根治这一问题还是要在逐渐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实现城乡统筹的医疗、养老福利制度。客观地讲目前国家对三农工作不可谓不重视,对提升农民的福利待遇也是下了大力气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乡村领导干部和村里称霸一方的恶势力把持了村里的财政,以致于中央下拨的扶贫款以及各种福利补贴并没实际分发到应得的人手中,而一部分本来不该享有补贴的关系户明明不存在困难却拿到了中央的拨款。由于目前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很多,留下来的老人、儿童、妇女对国家的相关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也不习惯于抛头露面独当一面,于是往往就出现了明明国家有相关的惠农政策,可实际上这些文件直接被锁进了村干部的办公桌,农民们根本不了解相关的政策,自然也就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过去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句口号是“要想富,先修路”,事实上农村要发展不只是要修路,而是要完善道路、房屋、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

基层干部以及医疗、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问题:目前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以及医疗、教育工作者相对于城区的领导干部和医疗、教育工作者存在着素质相对偏低的客观现象。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医疗、教育系统在分配医护人员和教师的工作岗位时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年轻医护工作者和教师分到农村,而学历高、资历老、专业技能相对过硬的分到城区,这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师资力量的弱。





阿斌的生活VLOG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以下几点说下自己的感受:一是修路,乡村街道还有很多是泥土路,不下雨还好,只有灰尘,如果下雨☔️,那路真成了“水泥路”,下图就是农村街道的真实写照。和城市柏油马路相对比,简直了,怎么走,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就这道路谈什么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如基本的水,电,生活垃圾处理等。现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地下排水管道,生活污水只能任由排放。三是收入来源单一:我五一回家,发现老家农村基本上都是小孩和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离家近的没有工作机会,如果不出去打工,就只能靠种地的唯一收入来源了。如果真是靠种地,那现在这个物价水平,基本上得喝西北风了。四是教育。前次回家,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上学无用,还不如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来钱快,有个邻居说,他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两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才3000块钱,还不如二儿子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挣的多。

你觉得现在上学还有用吗?上学能让农村小孩跨越这个鸿沟吗???不上学,能通过其他途径改变吗????




简单庆庆


农村人说农村事。大家好!秀美张桥与你分享农村那些事!

农村最迫切的改变,我认为应该是领头人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思路和观念。

就拿我们村子来说吧。我们村位于陕西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农村。过去就靠天吃饭。很多家里的孩子到了年龄娶不到媳妇儿。女孩子也不愿意嫁到本村。因为我们当地人的话来说,吃的饭碗里可以照出人影儿。



现在我们村可是大变样了。经过几代村委干部和党员的带动转变思路,开拓进取,村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深挖历史,提升设施。以及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村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往给人印象农村那种脏乱差的印象在我们村荡然无存。每个村民小组都配了保洁员。现在村里的环境好。群众觉悟素质都有所提高。垃圾也不乱扔。每天的游客如织。去年我们村还被评为省级示范旅游乡村。


如果您认同我的看法或者想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互动!感谢点赞关注!


秀美张桥


一、农村的赌博恶习

在农村赌博之风盛行,各地农村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年如果你不玩一玩,仿佛就没有了朋友。即使再小的赌博也是不好的,也非常反感这样的方式过年。问过许多人过完玩牌的看法,基本都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为了显示合群也只能随波逐流。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打牌是难免的,但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要懂得控制自己,别赌的一发不可收拾。

二、偏高的彩礼钱

彩礼本来是为结婚增加气氛的,农村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彩礼多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地区彩礼多的吓人。以前的彩礼钱可能是几千块,到后来几万块,现在甚至几十万,有些地方还要求必须有房有车,房子还需全额付款,这让农民怎么承担的起。

三、人情味消失,开始向钱看

以前的农村,如果一家盖房子,基本大家都会主动地帮忙,然后东家买点肉,买点菜大家晚上在家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就把房子盖好了,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是看不到了。如果不出工钱,邻居基本上都不会去帮忙。人情味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向钱看齐。

四、骗领低保

低保本是国家给贫困家庭的补助,但有些人仗着和干部的关系白白霸占这个名额,有些人明明家里就住着别墅,开着豪车,却领着低保,这让真正需要低保的家庭苦不堪言,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公平的,需要国家大力惩治。

五、攀比风盛行

农村攀比之风严重,也是图一个热闹,主要还是面子。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潜意识里面就会产生攀比。如大搞酒席,一些铺张浪费,仿佛财力能显示一个人面子,花钱越多脸上越有光。


宁露露


现在农村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现在农村最需要改变的是:

1)让农民种植土地增加收入来减少弃荒现象;由于如今种植粮食成本高,粮食价格低,我们的多数农民只好选择外出务工……

2)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老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

3)攀比心里严重、赌博……(比如,一些人见经济好的家庭在城市买房、买车,于是有的人也跟着宁愿借钱、货款也去买房子、买车……)

4)有些人姑娘找对象,不是去相对方人品、能力,而是要看对方在城里是否有买了楼房、或者买什么名牌轿车🚗、给的彩礼多少……

5)改变农村教育质量,就拿我们村庄来说,村里孩子上小学还要出村,村里只有几个幼儿班,教幼儿园的老师水平不咋样……在这里不便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