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石碑官庄村位于沂水县四十里堡镇驻地东北9公里处,村北与莒县洛河镇皇庄村接壤。相传明万历年间郑姓已在此居住,初称郑家疃。村前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西到博山,东至石臼港,经常有骆驼队、商队从这里经过,熙来攘往,繁华一时。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村路悠悠

及至清康乾年间,社会稳定,朝廷鼓励垦荒种地,官府遂招募了许多流民,安置在这里,使村庄规模不断膨胀。由于所耕种土地系官府的“官地”,这样的村庄习惯叫“官庄”。正巧某年大雨,暴发了大洪水,从村南冲刷出一块古碑,一直冲到了村西,村人颇以为奇,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便把村名改称石碑官庄。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宽绰通达的街道,记取了多少人来人往

该村早居者郑姓,因人丁不旺,约在1800年他迁,现在村内仍有郑家沟子、郑家林两个古老的地名,向今人粗线条勾勒着郑姓曾落居于此的悠悠岁月。继郑姓之后,石碑官庄又有单、崔、范、石、邢、王、郭、杨、魏、赵、辛、周、郝、侯等姓来居,现有人口1022人。在解放前长期属莒县管辖,1943年至1949年属沂东县管辖,1949年8月起划归沂水县。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富裕的人们率先在临街盖起楼房

清康熙中期,崔姓一支由莒县桑园乡里庄村迁来,居住在村内立庄古槐的周边,被称为“槐树底崔家”。经过一百余年的繁衍,已是瓜瓞连绵,人丁昌盛。其中,有位年轻人名叫崔为,他迎娶了莒县果庄镇大崖头村的朱氏为妻,当时朱氏虚岁21岁。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但是一直没有生育。没成想在他们结婚第三年的时候,崔为染上了天花病(俗称生痘子)。那时天花病治疗没有特效药,一旦延误,很难挽回生命,结果崔为不治而亡,朱氏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老房与新房,也像隔辈的人一样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即便老旧如斯,仍用心植几株花草装点

古时讲究“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尤其明清时期,特别重视“节孝”,家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反之如果女人结婚后,男人亡故,女人不经夫家同意就随意改嫁,那对夫家来说就是奇耻大辱的事。崔为亡故后,朱氏强忍悲痛,她遵从封建礼教,立志守节终身。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捐建连心桥,有名有姓

崔为有兄弟五人和两个妹妹,崔为是长子,其他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年龄都还小,尤其是五弟崔京信在崔为去世时,才刚出生不久。朱氏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长嫂的义务,帮助婆婆照看孩子,操持家务。在崔京信断奶的时候,她就把最小的妹妹和幼小的崔京信,抱到自己房里代婆婆抚养,白天照看,晚上搂着两个孩子睡觉。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简陋的制作,却彰显着对传统的执念

朱氏平时极守妇道,终生不出大门;极尽孝心,对公公婆婆伺候饮食起居,恭谨有加。公公婆婆也对朱氏非常疼爱,经常感叹她的命运不济。她与其他几个兄弟及妯娌之间,团结和睦,从无闲言隙语。

待崔京信长大,由于他是朱氏一手带大的,所以他对朱氏如生母般敬重。兄弟分家时,崔京信将朱氏接到自己的宅子里居住,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朱氏,朱氏分得的18大亩(1大亩合3市亩)耕地,他也为朱氏代耕。1868年,他将刚出生的长子崔宝琳过继给朱氏为子,让她延续后嗣,赡养余生。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百年柞树,枝繁叶茂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荫蔽在绿树丛林中的水利设施

由于朱氏守妇节、尽孝道,事迹突出,由乡绅众议上报朝廷旌表,经礼部部议后,经皇帝批准,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春三月,为朱氏建造起“节孝兼全”碑。该碑由三部分组成:碑帽、碑身、碑座,碑帽系双龙戏珠圣旨碑帽,碑身两边框饰有云龙纹,上端饰双龙戏珠图。碑身正中刻“节孝兼全”四个遒劲大字,以表彰朱氏守节尽孝的感人事迹。碑身两侧刻“钦加尚书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福(即福润,字少农,蒙古正红旗人,光绪十七年八月任山东巡抚)为崔为之妻朱氏立,嗣男宝琳”。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石碑的背后,有无尽的故事

据村人介绍,朱氏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河南临漳县进士彭九龄担任莒州知州时,就已获得朝廷旌表,但当时没有为朱氏建造“节孝兼全”碑。

时隔二十年后,由朱氏一手养大的崔京信,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日子越过越红火。他陆续购置田产,扩大家业,鼎盛时达到160大亩,约合480市亩耕地,成为村里第一富户。此时,朱氏已年近古稀。崔京信为了报答朱氏的恩情,拿出300块银元,到沂州府请人刻制了“节孝兼全”碑,雇佣马车运回村里,立于村西大路北侧,供来往行人瞻仰。立碑时,许多人前来围观,为了讨个好口彩,让围观的人多说吉利话,崔家拿出平时积蓄,向围观的人抛撒了五升小铜钱,一升大铜板。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沂水三十里石碑官庄村史

▲淳朴的乡亲

这幢碑树立后,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崔家不但倍感光荣,也为其带来了福运,崔家此后50余年家业兴旺,人丁繁衍,人才辈出,崔京信的四个儿子(宝琳、宝珍、宝瑞、宝琦)成为方圆皆知的“槐树底四大门”,出嗣朱氏的崔宝琳,于1929年被委任为莒县罗米庄乡乡长,一直到1939年6月日本鬼子第二次侵占莒县城为止,主持一方政务达10余年。

1966年“破四旧”时,“节孝兼全”碑被运到村东准备架桥,后因故没有使用。2015年春村“两委”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物,将碑树立在了村志碑的后面,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遗憾的是“双龙戏珠”碑帽长期掩埋于地下,至今没有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