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中電科14又獲得一等獎,但因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2020年1月10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其中,中電國睿14所研製的某項重大科研項目喜提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14所第十六次獲得這個獎項。

那麼,這個神秘的一等獎到底是什麼呢?

官方回覆就回復的特別騷:

你若問這是什麼項目獲得如此大獎

我們只能回答

因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你只需知道

14所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

被譽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

是黨和國家直接掌控的戰略科技力量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是14所人永恆的信念

中電科14又獲得一等獎,但因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不過我們能猜測一下中電科到底又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首先,我們要看的中電科歷史上都有過什麼讓人覺得不明覺厲的成果。

首選,中電科早出來了中國現代防空體系中的殺手鐧,反隱身雷達。如今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武器都開始“隱身化”,一些非五常的一流國家都也開始想方設法的搞自己的隱身單位。面對這種情況,反隱形雷達的研發勢在必行。就在這個環境下,中電14所率先拿出了自己的成果:米波反隱身雷達。這款雷達不僅讓中國軍隊擁有了針對隱形戰鬥機的天眼,更是讓美國著名的武器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動了抄襲的心思。

他們的反隱身雷達,在外形上簡直和中電14所研發的反隱身雷達如出一轍。

中電科14又獲得一等獎,但因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而中電14所研發的另一項武器,就是去年公開的KLJ-7A雷達。

眾所周知,雷達作為現代戰機的主要觀察設備,其觀測範圍是有限的。如果把戰機的觀測範圍,看作是一個球,那麼一般的雷達最多隻能管前半球而無法兼顧後半球。而這後半球,就是我們常說的戰機視野盲區。敵人可以從戰機背後發起突襲。正因如此,戰機雷達的視野自然是越大越好。而中電科的KLJ-7A雷達恰好彌補上了戰機的視野盲區,這款雷達不僅安裝了具有正負60度探測功能外的相控陣陣列,甚至兩側也裝備了同樣的設施。這款擁有三面探測能力的雷達,讓戰機的觀察範圍擴大了兩倍以上。極大地增強了戰機的存活能力。

中電科14又獲得一等獎,但因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由此可見,今年中電16所的成果,很有可能還是雷達。

那麼既然大家都能猜到,那為什麼還要保密呢?對此,網友們也有兩個猜想。

首先就是這項科技非常高大上,就算是把該技術寫了出來,大家看了也看不懂,每個字都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是看不明白說的是個啥。但是如果事實真的如此的話,那麼直接寫出這項技術用在什麼武器設備上不就可以了,很輕鬆就能讓人看出來這是幹什麼用的。

那麼第二個猜想就更為合理一些了。也就是這項科技必須保密,不僅僅是科技本身需要保密,其中蘊含的技術也需要保密,所運用的的領域還是需要保密,甚至就連這項科技的概念本身都有可能是保密重點。保密性這麼高,非常可能是一個如今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能提出概念,因此絕對絕對不能洩露一星半點。

不過不論如何,大家只要知道中國科技又獲得了一次突破就可以了。

畢竟高科技越多,國家越強大,這樣不宜公開的項目可以多來一些,越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