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红楼梦:如何理解林黛玉的潇湘馆只有3间房舍,而宝钗却分了5间正房?

屏山品红楼


问题说的是事实,可是容易给人一种厚此薄彼的误解。其实大观园在进行房屋分配时,是黛玉宝玉先挑的,也就是说,如果当初黛玉选择了别的房舍,那也得先仅着宝玉黛玉这两个贾母最疼爱的人儿选完才行。

所以,要非说区别对待,那也是黛玉占优势的。所以,先说明这点,让想看以此房屋分配说贾府欺负黛玉者可以放心了,当然想扇风点火者也可以死心了。

先说潇湘馆,位置上在大观园一进大门过曲径通幽处右侧第一处所在,所谓巡幸第一处,宝玉在题联对额时就说:这是巡幸第一处,必须颂圣,题额“有凤来仪”就是此意。

潇湘馆的确只有三间小小巧巧的正房房舍,可潇湘馆的好却是所有的人公认的。最早贾政领着众人验收大观园竣工,众人一进潇湘馆齐赞“好个所在!”贾政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和后文刘姥姥的评价一致,潇湘馆才是贾府最好的书房,若论雅致清幽,潇湘馆排第一。

梅兰竹菊四君子,而竹在士大夫的心里,是气节和品性高洁的象征。小说里只有潇湘馆里载着千百棵翠竹,也是曹雪芹将他最推崇的品质赋予林黛玉的偏爱之心。

大观园里有泉有湖的,但院子里有水的只有潇湘馆: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泉水同样是古文人非常推崇的,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论智,曹雪芹同样给了他最偏爱的女主角林黛玉。

关于大与小,从来都是政治意味强的地方就要轩辕壮阔,而修身私隐之所更讲究精神层面和意象,反倒推崇小了。比如去故宫,宫殿是雄浑的,却基本找不到大卧室,尤其是皇帝的卧室和卧榻,小到让我等凡人惊诧的地步。

衡芜苑有五间正房,不但大,还给人以空洞之感,院子里的大玲珑山石也给人无趣之感,这和曲径通幽处的翠障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让人心凛凛然,而后者却是文人非常推崇的含蓄和增趣,否则一进大门所有都尽揽眼底,古人可不讲究这种直白。

薛宝钗的理想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推崇的是“淡极始知花更艳。”文人气质,个人关照却不是宝钗心之所系,宝钗是向外的,是入世的。而林黛玉是内照的,是出世的。二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恰恰相反。是两种不同的人格。

不光是所住的屋子,就连两个人屋内的装饰,两个人的服饰,喜欢的东西……都无一不契合曹雪芹对此二人的人物定位。屋大屋小同样如是。


屏山品红楼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房子小,不见得无趣,也不见得宝钗与黛玉孰高孰低。再说了,林黛玉的潇湘馆也是五间房。



潇湘馆和蘅芜院是黛玉和宝钗自己挑选的,不是贾府分配的。

宝钗,黛玉,宝玉,三春和李纨住大观园前,自己挑选的院子,不是王夫人统一分配的。如果王夫人可以分配,一定把黛玉分到离宝玉远远的地方,而不是潇湘馆。

黛玉选择住在潇湘馆。宝玉也觉得潇湘馆适合黛玉,宝玉已经选中怡红院为住处,他说潇湘馆与怡红院近。就这样宝黛钗分别住进了怡红院,潇湘馆和蘅芜院。



潇湘馆的位置很重要。

潇湘馆原名叫“有凤来仪”,这是贵妃行幸的第一个所在。潇湘馆在大观园里是非常重要的院子。元春也喜欢潇湘馆。

潇湘馆也有五间房。潇湘馆和蘅芜院不分高低。

潇湘馆是一座两进小院,院墙里面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台阶下石子铺成甬路。第一进

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杌椅案。

第二进是后院,后院种植着大株梨花和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两间退步就是两间房。潇湘馆最好的地方是有一汪活水。



贾政喜欢潇湘馆,他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林黛玉住进潇湘馆后,里面放满了书,刘姥姥还以为这是公子的书房。林黛玉常常在月下读书,弹琴。

蘅芜院一进院门,就看见一块大玲珑山石,把里面所有房屋挡的严严实实。里面没有花,只见许多异草:牵藤的,引蔓的,

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说实话,润杨喜欢蘅芜院里那些〔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的香草 ,但是不喜欢里面雪洞一般的布置。

润杨喜欢潇湘馆里的布置,窗前案上是笔墨纸砚,书架上是满满的书籍,还有一只会读诗的鹦鹉。

大观园的造化神功,令人心向往之。



潇湘馆和蘅芜院,暗示黛玉和宝钗的结局。

潇湘馆的斑竹与娥皇女英有关。娥皇女英泣血后而亡,黛玉是泪尽而亡。

香草美人,多是寡居。宝钗最后守寡。


润杨的红楼笔记


有人感觉不挑点事来证明贾家厚钗薄黛,就不能说明什么似的。这个题目里有几个错误,让我一一为你解答。

一、潇湘馆是黛玉挑的,她最中意的处所。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元春一道旨意,让姐妹们和宝玉一起搬入大观园。作者在这里用了简笔,没有很繁琐地去写大家是怎么搬的,而是很简单的几句带过。但是,有一点却说得很明白,潇湘馆是黛玉自己挑的,其他园子可能是分配的。

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黛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自己挑潇湘馆的理由说得很明白,一爱竹子,二爱曲栏,三觉幽静。这恰恰符合了黛玉的性格。

二、蘅芜院五间房,潇湘馆三间房,当真如此吗?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将大观园里的主要院落介绍得很清楚。潇湘馆:“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树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里分明有两进的院落,前面三间,后面两间,还有别处没有的高雅。有竹,有泉,还有梨花、芭蕉。

作者一直在突出潇湘馆的幽静、高雅,而不是讲它的简陋。

三、黛玉的雅致跟贾政出奇的一致。

贾政来查验潇湘馆时(那时候还未取名,还不知道叫潇湘馆)时,对这里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贾政这一席话,简直就是后来黛玉生活最真实的写照!黛玉选择此等幽静的地方,是就是想避开喧嚣,安静读书、写字、画画、弹琴……做一个风雅女子,不与俗世相争。

反观宝钗的处所,贾政给出的评定是:“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无味的房子,住无味的人。宝钗是一个平常不露情感的女子。她的一切行为都是入世、实用为准则,而黛玉追求的恰恰是真性情。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追求,我们无法用好坏来评定,只能说喜欢或者不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贾政说蘅芜院无味,正好也跟后来贾母来“巡视”,看到雪洞一般的院子,一样的感受。只不过,贾政见时,尚不知住谁,而贾母却是可以将人和屋结合起来的。

总结: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里,作者其实早已将后来大观园各位“小主”的处所安排好,也正对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爱好。选择无所谓好坏,更没有厚薄,只有合适。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了解大观园众人住所得都知道,林黛玉所住的是三间房,薛宝钗却住五间房。这不禁令人怀疑,薛宝钗凭什么比林黛玉多出来两间房。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皆因潇湘馆并非三间房,蘅芜苑也不是五间房。甚至在大观园所有建筑中,潇湘馆都是最好的,蘅芜苑反倒次之。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对大观园重要处所交代的特别清楚,其中潇湘馆最早映入眼帘,是大观园第一个巡幸之所,所谓开门。是以潇湘馆一切都是巧夺天工,山水环绕,曲径通幽。贾政对“潇湘馆”(当时没名字)非常满意,随行众人也都赞叹“好个所在”。贾宝玉将其命名“有凤来仪”,贾元春省亲时定名“潇湘馆”,并排在大观园四处喜欢的处所之首,可知“潇湘馆”的好。

林黛玉选择住在潇湘馆,别人没有和她争,固然是曹雪芹有意安排。也证明林黛玉在贾家因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三春等孙女都退后一步。


林黛玉在潇湘馆的住所确实是一明两暗三间房舍。猜测形状还属于不规则布置。但并不是潇湘馆只有这么几间房。原文就说贾政等“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数楹是指数座,每一座都有三两间,算起来,潇湘馆最少也会有十间以上的房屋。何况后院还有两间“退步”。

薛宝钗的蘅芜苑与潇湘馆格局完全不同。原文称之清凉瓦舍,贾母看见也是清厦旷朗。潇湘馆通幽,蘅芜苑开阔。潇湘馆小巧,蘅芜苑大气。让潇湘馆建五间大瓦房是万万不能的。

《红楼梦》阅读有时候会陷入怪圈,将所有事都按照人际关系,人情冷暖去理解,大可不必。此处若说林黛玉只有三间房代表林黛玉受了欺负,薛宝钗五间房就受到优待是大错特错的。林黛玉的潇湘馆若不好,那么三春住的紫菱洲,秋爽斋和暖香坞岂不是猪窝?原文也明确说过探春住房也是三间,被她打通,并无隔断。所以不存在林黛玉受了欺负。反倒是潇湘馆太好,林黛玉受了照顾才是。

不过潇湘馆和蘅芜苑在贾政眼里口中的评价迥异,透露出贾政对钗黛二人的态度。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

不枉虚生一生六个字是贾政对以后的潇湘馆,甚至是对林黛玉的最高评价。贾政读书人,对妹夫林如海很钦佩,虽然林黛玉无父无母,贾政对她还是满意。得妻林黛玉也“不枉虚生一生”。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蘅芜苑),无味的很。”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无味、有趣四个字是贾政对以后的蘅芜苑和薛宝钗的客观评价。薛家商人出身,并不被贾政瞧得起。薛宝钗作为妻子候选人,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直到薛宝钗真嫁给了贾宝玉,才会发现她的难能可贵,有趣又是对宝钗的最大肯定。

曹雪芹一贯善于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第十七回对大观园的游览,留下非常多后文的影射和线索。其中贾政的点评和贾宝玉的提对额尤其重要。熟读这一回就不会奇怪林黛玉为何三间房,薛宝钗却住五间房了。盖因根本不存在这种事。您觉得呢?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这又证明了世态炎凉、江河日下、人心不古,林黛玉的母亲早逝,只有一个在苏州的父亲林如海,家境贫寒,而且又是寄宿在贾母这里。而薛宝钗是大户人家的子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就是说的她家,她的哥哥薛蟠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昏蛋,打死人用钱来买通,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与王夫人是姐妹,而王夫人在贾府是一个仅次于贾母的人,因为有王家大家族做支撑,“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吗,官官相护,自然王夫人与薛姨妈也是相互庇佑的。薛宝钗在王夫人的眼里甚至在贾府的眼里都比林黛玉高,自然也就有了

林黛玉的三间房舍,而薛宝钗五间正房了。这就是一个官官相护的封建家族的家族史


陋室痴


因为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大家小姐,是不会像我们穷人一样,只用面积多少平米、有几居几卫,来衡量房屋的优劣的。

林黛玉之所以入住潇湘馆,是因为“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并且这句话之前,特意交待:“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是筹之极熟、的确心爱的。

而宝钗入住蘅芜苑,并没有这样的心理描写。当然也不会“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因为后来湘云小住,贾母“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还有剩余的可供挑选。但是,宝钗显然没有得到宝玉黛玉那么的优待,有首先挑选的权利。

并且,潇湘馆也不会只有3间房舍那么小气。像晴雯生病,宝玉在屋里给她煎药,晴雯就要求:“正经给他们茶房里煎去,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使得。”这时候大观园还没有设小厨房,煮茶是各房小丫头轮值的差事,可见每个院子里都有自己的茶房。如果潇湘馆总共只有三间房,如何安排单独的“茶房”?

另一个证据是刘姥姥游大观园,“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秋爽斋三间房并没有隔断,花梨案、紫檀架、洋漆架、拔步床一目了然。如果像“潇湘馆只有三间小房”一样理解,这就是秋爽斋的全部建筑了。那么,丫鬟、婆子,晚上在哪里睡?难道像夏金桂折磨香菱一样,每天都打地铺?

所谓三间、五间,都只是主体建筑,另有附属的耳房之类。说是附设建筑,并不表示条件就不好。像贾政王夫人住的是“正经正内室”,但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却不在正室,而是在“东廊三间小正房”,难道她会专门挑条件差的小屋子来住?

正室之外,附属建筑也可能不止一处。还是王夫人这里,她自己住了“三间耳房”,后来又有三春搬来,住在“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是耳房之外的建筑。

大观园中的各个院子,也许不像荣禧堂的正内室那样,又有耳房,又有抱厦,还会有丫鬟婆子的房间、周赵姨娘的房间,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但是,潇湘馆肯定不会只有三间小屋,蘅芜苑也不可能只有五房大屋。

只用数量来衡量建筑的优劣好坏,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栖鸿看红楼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

———————贾惜春

作于正月十五上元节


小草32332826


大观园就是圆明园!有林黛玉的诗为证《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有薛宝钗的诗为证《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这就是《红楼梦》“大观园”之名的由来!

林黛玉“潇湘馆”其实就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碧桐书院”。雍正时期,院子周围种有大量的梧桐树,故名曰“梧桐院”。梧桐树能招来凤凰,这便是“潇湘馆”为什么叫“有凤来仪”名字的原因了。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的地方,难怪贾政在“潇湘馆”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由于圆明园(大观园)是皇家御园,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圆明园。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必是大清皇子!


伯仲679688


房子不在于大小,而是在于住的人幸福不幸福


季雪姐


薛宝钗的5间房,有一间是用来停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