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隨著春季的來臨,氣溫也是越來越高,魚兒的覓食慾望也即將達到頂峰,許多釣友已經躍躍欲試了。我們都知道現在

自然水域裡的魚是越來越難釣了很多釣魚人都將作釣地點選在了黑坑中,既節省了時間又體驗到了釣大魚的快感。但是,在黑坑釣魚的時間越長,就會慢慢的發現在黑坑裡釣魚的難度太大了,有時魚獲數量少還不說,甚至有“空軍”的可能。可能會有釣友說是黑坑老闆做的手腳。其實不然,雖然有這個可能性,不過我個人認為黑坑中的魚都是經過人工繁殖的,與野生的魚差別很大,加上在魚池中經過長期的反覆釣放,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滑口魚”,這才是導致黑坑釣魚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妨採用先前風靡競技釣中的一種釣法,它又被稱為黑坑釣魚“必殺技”——麻團釣法。

黑坑中的魚都是經過人工投餵顆粒狀飼料餵養的尤其是鯽魚、鯉魚等底層魚類,對這種原塘顆粒基本沒有抵抗力,當我們使用麻團釣法後,往往就會有奇效。那麼,想要了解和學習麻團釣法的知識,我們還得從什麼是麻團釣法、它的使用要點、釣組如何裝配以及施釣過程中的細節來一一瞭解。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一、什麼麻團釣法

麻團釣法又叫蘸麻團,其中“麻團”的就是顆粒餌的意思。這種釣法的原理是將顆粒狀或粉狀餌粘在粘度較高的釣餌上,在拋竿入水時,釣餌外層的顆粒狀或粉狀餌能夠在水層中或是水底散開,補充窩料。以此來增加誘魚或是留魚的效果,能夠做到邊釣邊誘,達到提高上魚率的目地。這種釣法非常適合在黑坑中使用,原因在於此釣法可模擬工人飼養水域平時投餵飼料的場景,顆粒在水層中散落後,魚也會有條件反射的來覓食,能夠使魚放鬆警惕性,尤其是作釣“滑口魚”時。所以,麻團釣法又被稱為是滑口魚的“剋星”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麻團釣法的前身是用於競技釣當中,當時可謂是風靡各大釣場,不過現在已經被禁止使用於各種比賽了。因為比較正規的競技釣比賽是禁止打窩釣魚的,那麼使用麻團釣法就有打窩的嫌疑了,所以在競技釣中就被禁止使用了。使用這種釣法可以說是快人一步而已,將顆粒粘在釣餌上,落在水底時能夠越釣越多,魚也就越來越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動態誘魚效果,提高了誘魚和聚魚的效果。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二、麻團釣法的使用要點

麻團釣法最初始的設計理念就是避免小魚鬧鉤。讓釣餌外層的顆粒或粉餌在水層散落,讓小魚去追逐,保證釣餌能夠完整到底,釣獲體型稍大的目標魚。這種釣法的前身雖然是競技釣,但是運用在黑坑中使用以後,效果也非常的理想。那麼,使用麻團釣法有哪些要點呢?有以下幾點: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1. 控制餌料的霧化;在使用麻團釣法時,餌料不能太粘也不能過於鬆散,最佳的狀態是能夠粘住顆粒或是粉餌,拋竿時不掉落最好。將釣餌控制在底層霧化,能夠有效避免雜魚鬧鉤。
  2. 浮漂需調高釣低; 關於使用此釣法的調漂方式有很多,但是根據我個人使用經驗來講餌料的粘性過高,入口性不佳。在黑坑中使用時,儘量減輕餌料的比重,浮漂調高釣低,避免釣餌落底時被淤泥覆蓋,能夠保持釣餌的完整性,減少跑魚幾率。
  3. 適當增減餌料比重;在黑坑中使用此釣法時,如果小雜魚較少,儘量減輕釣餌比重,可以適當添加輕麩、雪花粉等狀態餌。拋竿七分滿否則水線下沉線組會落在近點,釣餌便會落在浮漂的前方,會將魚誘向遠處。如果小魚較多,就要加大比重,時釣餌快速到底。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小結:麻團釣法很合適在鬧小魚情況嚴重或是滑口魚較多的黑坑中使用,那麼,使用此釣法就必須要根據魚情適當增減比重、餌料的粘稠度、控制餌料的霧化。麻團從入水開始再到水底的過程中,雖然看似已經脫落,但是掉落在水底的麻團餌一般才會有大魚吃,所以麻團餌的味型也是“決勝”的關鍵所在。

三、麻團釣法的釣組裝配

春季開始到初秋的季節溫度是逐漸升高的,所以此時也比較適合使用此釣法。而對釣場的魚情變化還是有要求的,比如鯽魚的體型在一斤以內並且平常都是以餵養顆粒飼料為主,尤其是

鯉鯽混養的魚池有非常強的針對效果。那麼、麻團釣法的釣組如何裝配呢?

操作方法:使用麻團釣法對釣竿並沒有太大要求,可根據釣場的規定來選擇釣竿長度。根據我的觀察,一般3.6~5.4米的的釣竿使用率最多。因為這種長度的釣竿在拋竿時更加的準確餌料比較的集中。如果釣竿太長則影響拋投的準確度,影響誘魚效果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思路:由於氣溫的逐漸升高,在溫度比較高的環境或其他因素影響下,如果魚吃口不佳,我們可以適當的延長子線的長度,增加釣餌在水中擺幅的效果,儘量延長釣餌下落的速度,使魚更快的發現釣餌,增加上魚幾率。

小結:我們在使用釣餌的粘合劑時,最好是用本味的,比如我個人就喜歡用玉米粘粉、嬰兒米粉等,在不影響釣餌味型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添加,不僅有了粘度也有了其他的味道,使誘魚效果大大提升。麻團我比較推薦使用原塘顆粒,不過現在真正的原塘顆粒是比較難找的,我個人使用就是螺鯉,因為這種顆粒餌在入水後會膨脹並且飽滿,而且味型都是鯉鯽最愛吃的,所以我感覺效果不錯,有興趣的釣友可以嘗試。

四、施釣過程中細節問題

使用麻團釣法的釣餌正常就是普通的餌料,不過需要根據釣場的情況來合理調整餌料的味型和入水狀態要麼讓釣餌在水層中霧化,要麼就是在水底進行剝落霧化都可以具體的搭配可根據魚情和水情的變化,來決定餌料的味型和狀態即可。那麼,我們在使用麻團釣法過程中還需要主要哪些細節呢?有以下幾點:

  1. 拋竿要準;使用麻團釣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拋竿準確,並且最好是拋七分滿即可。浮漂和釣餌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大,在拋竿時先不要急著放竿,要讓釣餌在釣點中落下浮漂快要站立時,再將釣竿放下即可,只有保證釣餌落點的準確度,能夠保證麻團釣法的作釣效果。
  2. 換餌要勤;在開釣時要做到邊打窩邊誘魚的工作,如此釣餌拋竿入水一二分鐘後沒有魚咬鉤,那麼就及時的提竿換餌。也可以在拋竿時抖動下釣竿,適當的引逗也會增加些許誘魚效果,有時一點點的小細節,也是提高魚獲的關鍵點。
  3. 提竿及時;隨著拋竿的次數逐漸增加,下落到底的餌料也會越來越多,此時的釣點中的魚也是越聚越多,魚群也會到處翻找食物,浮相也是比較雜亂,也會有各種“蹭線”的情況發生。那麼,反應到浮漂的真實魚口也就不怎麼清晰,所以,當浮漂出現一個有力的下頓,或是快速的“頂漂”就是我們提竿的好時機。
它是黑坑釣魚的“必殺技”,詳細解讀滑口魚的“剋星”:麻團釣法

寫在最後

上文詳細地介紹了什麼是麻團釣法,它的使用要求,釣組裝配以及在施釣過程的一些細節問題,通過此文我們知道,麻團釣法就是用過高粘性的釣餌來粘顆粒或是粉狀餌,在入水時增加聚魚或誘魚效果,提高上魚幾率。有關於麻團釣法的知識還有很多,此文還有些許疏漏之處,還請大家與我探討和交流。我認為所有釣法它都有一定的針對性,只有熟練掌握並靈活使用,才能釣好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