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飘到多高的楼层?该如何预防?

狼不凡


病毒真飘起来,那可不是几层的事,多远多高都有可能!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大家看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就知道了。

大家可以发现,冠状病毒直径只有60-140nm!注意,nm是纳米!而我们平时说的细颗粒物,PM2.5,指的都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这可比我们的病毒大多了,而大家看看雾霾天,这些细颗粒物能飘多远多高,所以也就知道病毒能飘多远多高了!

那这不是吓死了,新冠病毒能飘那么远?

那可不是。飘多远多高,完全取决于一种东西的大小,但是这跟病毒感染没有直接关系。

首先,越小确实能飘的越高越远,但是大家也别忘记了,越小病毒量就越少,这传染性自然就会越低。

其次,病毒本身在我们体外就不能存活,必须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当中。因此,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病毒,随着时间推移活性会不断下降,而且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这飘久了飘远了,病毒也死的差不多了。

最后,病毒在分散在空气中时候,如果面积够大,飘的够远,那么它的浓度也就会被稀释的够小,更没有感染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医生提倡大家在室内要常通风的原因,把病毒稀释了,也就没啥传染性了。

那么这么说是不是不用担心空气中的病毒?

那也不是,大家还是要注意空气中存在的病毒气溶胶传播,尤其是在一个高度封闭空间里,当有感染者在不断喷嚏或者咳嗽,会形成高浓度气溶胶环境,这时候如果我们不戴口罩,长期暴露,还是有可能会被感染的,尤其是下水道不畅的家庭,要提防下水道的粪口气溶胶传播。

而对于住在患者同一楼,甚至是上下楼层,大家还是不用过于担心的,只要做好防护,减少出门,避免接触,家里常通风,基本上被感染概率极低!


全科夏医生


前几天内蒙古通报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无外出,无接触住患者楼上被感染”。是不是病毒飘上去感染了楼上的住户呢?下面小僧就来聊聊病毒可以飘几层楼高这个话题。

根据事后的报道,楼上住户并非完全没有和楼下接触

根据事后楼上住户的回忆,他曾经从楼下家门前经过,门前堆有大量垃圾。他的外甥也有从楼下家门前经过,并且楼下门是开着的,楼下患者在门口和屋内人聊天。当时患者没有戴口罩。他和它的外甥都被传染了。

新型冠状病毒除了飞沫传播还有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虽然他和他的外甥都只是经过患者家门口,但是由于楼道内空气流通比较差,而且患者家门口有垃圾,还开着门未戴口罩聊天,空气中会留下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

携带有病毒的气溶胶可以飘多少层楼高

气溶胶是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如果是在空旷的环境下气溶胶很快就会飘散了,具体能飘多高,这个真不好说,要根据当时的风向来决定。这样的话单位体积内空气中的病毒量就会很少,被感染的风险就会很低。但是如果在密闭的空间的话,就会长时间停留,感染风险会比较大。

如何预防楼上楼下住户之间感染

昨天新闻报道了广州一处住宅内有住户隐瞒接触史,最后导致整栋楼被隔离。所以有接触史的人千万要诚实,到规定的隔离点隔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邻居负责,还有就是小区居民尽量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回家记得洗手,少在电梯、楼梯逗留。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扫地僧


#汕头头条#

从建筑上讲究,高楼住房,7一10层是扬尘层,11.层及以上尘埃飘不到。

新型冠状病毒,如果从患者的咳嗽喷出,只有在周围通过空气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但存在的时间短,範围小(1一3米左右,呈扇形散开→裸病毒分散在空气中),避免与患者接触並出门戴口罩就可以减少受感染机会。

但是,住高层的人只有依法抗疫才是上策!新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电梯到达高层,也可通过管道到达高层。

因此,在当前,我们遵守汕头的政府及疾控中心指示:①无事不出门;②出门戴口罩;③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便后冲厕所;④出入电梯要用纸包手指按压指示標记,出电梯后把纸丢到垃圾桶;⑤上班者,回家处理好口罩,洗头洗手,处理好外套;⑥家居注意通风,定期清洁;⑦无事不窜门;⑧不吃野生动物;⑨有发热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以及不信谣不传谣,多看中央电视台发布信息等。

目前,汕头已经一周无新发生新冠肺炎病例。相信,只要群策群力,隔离並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全国一盘棋,我们一定会取得抗“疫”的胜利!


桂花芳香77105282


内蒙古自治区有一名男士最近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他并没有明显的外出史,没有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也没有野生动物接触史。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住在另外一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楼下。就有人担心,是不是病毒飘上去感染了楼上的住户呢?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飘到多高的楼层?该如何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飘到多高的楼层?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传播方式不同,可能传播的楼层高度就不同。飞沫直径大于100微米是大飞沫,很快降落,小于100微米是小飞沫,即便在空气中漂浮,但也不会飘太高太远的。有很小一部分飞沫到空气中变成特别小的飞沫核,就可能形成气溶胶,如果是在空旷的环境下气溶胶很快就会飘散了,但是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过电梯到达任何的楼层,而且病毒可能会沉降在电梯壁上,其他人通过接触也会传染。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预防?

(1)勤洗手。

包括在制备食品期间、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尤其是在手触碰过容易沾染病毒的地方后,如经常有不同的人出入的公共场所,活禽养殖地,或者刚刚才照顾了有发烧,干咳等现象的病人等,应该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动防护。

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口罩要定时更换。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

(3)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使室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流动。如果有发烧,干咳等症状,一定要减少外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门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密切接触。

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避免直接用手触碰活禽排泄物等;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并将烹饪乃至熟透才能使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处理生食时注意一定要生熟分开,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器具一定要做到使用前使用后均清洗干净。加强锻炼,加强自身抵抗力,作息规律。

结语

病毒虽然可怕,但是我们也不用过度恐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预防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渠道,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药师方健


新型冠状病毒一般距离超过2m以上就难以感染人体,如果没有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或与确诊者直接接触,是难以感染的,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病毒远距离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对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已造成7万余人感染,2千余人死亡,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发生,保护自身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病毒的传播需要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所以根据研究,要想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大家必须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比如感染者近距离面对你打喷嚏或咳嗽,且你自己未带口罩;其次,你与病毒又直接接触,比如自己手上有病毒存在,但没有洗手就直接揉捏眼睛等,进而感染病毒。


总的来说,冠状病毒并不存在远距离传播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你住在高楼,附近没有感染者,你是很难被感染,除非你外出时与感染者有过接触。那有人会说,目前有报道说居住在高楼的患者,没有接触感染者,也没有去疫区旅居,为什么还是感染了呢?其实并不是没有接触,只要你在外出,就可能与感染者接触,毕竟还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报道显示,一个人外出时,与一个不认识的感染者近距离接触15秒,即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虽然病毒传染性强,但确可以预防,大家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避免到疫区旅居,避免接触疫区人员,避免接触确诊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和聚居,必须外出时应戴好口罩,外出归家时应注意洗手,家中应注意多通风,必要时家中可定期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但需注意安全,要吃熟食,避免吃生食或野味。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全科扫地僧


达到一定的条件,再高的楼层也挡不住,也上的去。因此,常用的防控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但是,对于通风一项,我认为你家里没有,最好别开窗通风,要充分利用抽油烟机或者排气扇来进行负压通风。打开排气扇或者抽油烟机的时候,可以打开厕所或者厨房与室内各室相通的门窗,很快空气就会换一遍。因为对外的门窗密封是不会很严实的。这就是负压通风。另外一种室内消毒,甲醛高锰钾熏蒸消毒,是最好的方法。但必须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


赵飞龙32301572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人是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在疫情期间,确实是稍微紧张一点好,因为你会紧张,那才会重视,但是太过紧张、害怕、胡思乱想就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了,如焦虑、烦躁、恐惧等等。话说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以飘多高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途径是怎么回事?

①相信题主所提出的新冠病毒能飘到多高楼层应该是考虑到“气溶胶传播”这一因素吧。近段时间关于新冠病毒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总能迅速成为热门,就像气溶胶传播一样,但是很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看过之后还是云里雾里,注意了,气溶胶传播虽属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中的一种,但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②我们先把气溶胶的概念了解一下,它其实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和飞沫相比气溶胶更小。而飞沫是人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 而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其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


③下面谈到它浓度问题,大气里气溶胶本身就有很多,但都是看不见的,因为其粒子粒径小,相信灰霾大家是最了解不过了,给大家打个比方,在露天公开的场合有人打了一个喷嚏产生了气溶胶,这个量其实是非常小的,和整个大气比,浓度很低。但是,如果是在密闭的环境、公众场合、医院等,它的浓度可能就会偏高,为什么在重症隔离病房里面为病人器官插管很危险,就是因为在插管过程中短时间内产生的气溶胶浓度是很高的,所以我认为脱离了“环境”讲传染,就是耍流氓!


既然空气中有可能存在有新冠病毒气溶胶,那还可以打开窗户通风吗?

①我说的通俗一点,新冠病毒离开了人体,在空气中即使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但是它进入大气中浓度是非常非常低的,而且它一旦在空气中干燥了,病毒也会慢慢消除掉或者活性下降,我作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在太平洋中你仍下一个石头,激起的浪花相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在一个小水池中仍下一个石头,那就值得商榷了。那言归正传,可能你这片区域目前连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都没有,何来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呢?所以相对于家庭中密闭、狭小的空间来比,开窗通风是必须的,而且每天都要保证室内通风。


②在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会上也表示,初期实验显示,最有效、最切实的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依然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密切的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只有在非常极端情况下,如同时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高浓度病毒暴露三个条件(如同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中的隔离病房),才可能存在,“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这一点也有人抬杠,那我告诉你天上是随时有可能掉陨石下来的,但是你见过没有呢?所以望大家理性思考。


③像之前的一个热点新闻说内蒙古达拉特旗一个新增病例无外出、无接触史,住在确诊病例楼上”,很多人就疯传是楼下那个确诊病人窗户开着,然后新冠病毒通过空气在楼上住户开窗通风后传染了,这其实是一个听起来很“正经的谣言”,很多人听了感觉蛮有道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其实后续经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考虑是楼上的住户曾多次上下楼经过楼下确诊病例住户门口,楼下住户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随后对确诊病人的活动轨迹也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考虑可能还是和近距离接触有关,通过楼上楼下开窗后气溶胶途径传播不具有说服力。


针对新冠病毒,该如何预防?

①即使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病毒进入人体都还是通过粘膜,即口、鼻、眼等方式,主要是口、鼻,所以这里有两点一定要掌握,那就是正确规范的佩戴口罩,接触过公共物品或者有可疑行为的不要去揉眼睛、扣鼻子,一定要及时正确、规范的洗手,与人交谈时最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②针对于家庭中的预防,每天做到开窗通风至少2次,注意地面卫生,必要时可以用泡腾片兑水后拖地,擦拭各种公共用品,这也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毒,所以新冠病毒可以飘到多高楼层和你开窗通风会不会感染上病毒基本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在疫情严重的武汉地区也从未报道一例小区中因开窗通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我们要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战疫。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能飘多高不好说,但是它可以随着电梯、随着人、随着物到达任何一层楼。

携病毒的飞沫从传染源口中喷出后,大飞沫传播距离较短,一般在1米左右,而且会迅速下沉,但是小飞沫就不一样了,它会在空气中、迅速干燥、收缩为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飞沫核,而这飞沫核以满足气溶胶的传播条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突破一米限制而开启气溶胶传播。



虽然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会比飞沫传播的远和高,但气溶胶不仅容易沉降,也会被流动的空气不断稀释。随着气溶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来越低,人被感染的概率也会越来越低。

因为,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太可能让人“中招”。它只有在密闭、通风不好的情况下,才容易感染。


我们平时只要勤开窗、多通风,可以降低可能存在于空气中的携病毒气溶胶浓度,从而也能降低通过空气吸入而造成感染的风险。


中西医林医生


大家大可不必惊慌,因为我们常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就像非足够量的小龙虾配维生素C并不会致死,对于病毒传播一样道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了解下气溶胶这个概念。在物理上,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它是悬浮在空气中大小为0.001—10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小粒子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是空气的一种物理状态。因为处于这个大小范围内的颗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以作为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载体而传播疾病。

气溶胶能飞多高的楼层呢?如果你想到烟雾,烟雾属于气溶胶。但是也不要害怕这个。气溶胶在外界空气中会很快被稀释,感染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过电梯到达任何的楼层,而且病毒可能会沉降在电梯壁上,其他人通过接触也会传染。所以,从这点看,病毒可以借助电梯飞到任何楼层。

总体来说,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主要是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如果病毒飘散在空中,往往病毒浓度非常低,一般不会导致感染,因此开窗通风可以预防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除了开窗通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居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如果需要出门,要戴口罩。千万别小看出门戴口罩,这是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甚至医护人员面对确诊患者时,只要戴口罩都能极大概率避免被传染。切记!切记!

另外,可以通过注意个人卫生来进行预防。日常要做到勤洗手在洗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流水打香皂要在20秒左右的时间,能够将手部的细菌全部清除,平时也可以多喝一些温开水和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肉蛋一定要煮熟再吃。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冠病毒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应该是多高都蒙飘到。首先它是微小粒子,容易随气流漂泊,原则上只要不超越大气层就没事。

再则,人能住到多高,它就能跟到多高,因为人传人吗。所以,楼层高低无法决定病毒踪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