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被譽為“太湖明珠”的無錫,位於長江蘇南部,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它北倚長江,南瀕太湖,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無錫歷史悠久,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縣城位於今崇安區(原無錫縣城西門內側),屬會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間無錫城擴建多次,但未有遷動。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地方風俗多樣,不僅有貼桃符、門補、春聯的風俗,還有在新年掛鐘馗畫像,以避一年鬼祟,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

無錫物產豐饒,水產豐富。不但有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緦魚這樣的水中上品,還有馬山楊梅、拱北樓陽春麵、聚豐園腐乳肉等眾多有著悠久歷史的美食特產。另外,說到無錫的特色美食最有名的當屬小籠包和餛飩,不僅外形好,還非常美味。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江陰河豚

河豚的靈魂在於所謂的河豚味,河豚味來自於河豚肝,而河豚肝是個“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東西。江陰人做的河豚之所以味道特別,正因為江陰人擅長熬製“河豚肝”。熬肝,是烹製河豚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熬的時間短了,河豚的毒性未能拔完,但如果熬過了火,這條河豚也就和一般的魚沒有什麼區別了,所以江陰人把能“熬”出來的廚師尊為大師。

三鮮餛飩

三鮮餛飩採用鮮肉、開洋、榨菜製成餡料,以肉骨頭熬製出香濃湯底,並輔以豆腐乾絲、蛋皮絲等佐料提鮮。其皮薄餡豐,入口飽滿鮮嫩,滿口留香,是當地傳統的美味佳品。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桂花糖粥

桂花糖粥是無錫傳統名點。它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先將糯米淘洗乾淨,投入紅棗、豌豆加入冷水,再用旺火燒煮,待糯米粒開花後,加入甜桂花和白糖;繼續煮至稠狀即可。成品食物糖粥稠而不糊,色澤誘人,桂花飄香,甜香可口。

三鳳橋醬排骨

三鳳橋醬排骨,也被稱為無錫肉骨頭,從問世到現在已有近140年曆史,作為無錫地區的三大特產之一,歷百餘年風雨而不衰。三鳳橋醬排骨採用豬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種天然香料,運用獨特的燒製方法,成品的排骨色澤醬紅,油而不膩,骨酥肉爛,甜鹹適中。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黑杜酒

黑杜酒又稱江陰黑酒,相傳由“酒仙”杜康創制,故得名。它採用生曲和“拌淋加攤”的傳統工藝配製,成酒後加添秈米炒汁。該酒色澤濃黑透亮,酒度較低,糖分適中,入口甜而不膩,甘香醇和。

梁溪脆鱔

梁溪脆鱔,又名無錫脆鱔,相傳始創於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國時期,系惠山直街一姓朱的油貨攤主發明流傳下來的。梁溪脆鱔由鱔絲經兩次油炸而成,外觀醬褐色,烏光發亮,口味甜中帶成,鬆脆適口,即使保存幾天,也不致發軟。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除了美食,無錫還有一句世代相傳的老話:沉落山陽縣,氽(tǔn)出無錫城。關於這句話,有著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話說無錫原來叫作“無雪”,為什麼叫無雪呢?

傳說,很久以前,太湖上有一個山陽縣。這裡的人們不愛惜糧食。吃飯的時候,他們剩一半,扔一半,東拋西撒,糟蹋浪費。稻穀收場後,他們堆曬在露天,下雨天也不收,天晴也不曬,就放在那裡讓它發黴。漸漸的,黴氣越積越多,直衝天宮。玉皇大帝聞到氣味以後,就撥開天上的雲霧朝人間一看,只見山陽縣的人民不把糧食不當回事。便想懲罰一下當地的人們,此時,太白金星緊忙出來阻攔,說道:“山陽縣也有好人,好人怎麼辦?”

“無雪”的無錫與那些香甜的美食

玉帝想了一下,便派太白金星領命來到人間,經過一番周折,他將當地的好人們引到了一塊沒有雪的地方,而原來的山陽縣卻被大水淹沒了。從此,大家就在神仙指點的地方住了下來。因為這塊地方沒有雪,所以大家就叫它“無雪”。時間一長,“無雪”被叫成了“無錫”(在無錫的方言中,“無雪”和“無錫”的發音相同)。雖然“無雪”後來也有了雪,而這個故事卻一直流傳下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