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文心阅:黄鹤楼


美文心阅:黄鹤楼


黄鹤楼

美文心阅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一座英雄的城市一武汉,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绪,那里还有一座一直惦念的名楼一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巓,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与滕王阁和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却不肯归还,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之后,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战事不可避免,便一方面向魏帝称臣求和,另一方面厉兵秣马对付刘备,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的战略,建立此楼,以便于筑城为守,观察敌情。

史书记载,黄鹤楼因建在黄鹤矶上而得名,古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美文心阅:黄鹤楼


还有一种说法是荀叔伟曾见仙人下降,并在这里摆宴设饮而得名。但是,这几个故事都没有交代黄鹤楼因何而建,由谁而建。倒是另一则“辛氏酒楼"的传说交代得最为完整。

古时候,有个姓辛的妇人在山头卖酒。一位道士经常路过此处,饮酒但却分文不给,辛氏也不予计较。在一次饮酒之后,道士为了感谢辛氏的千杯之恩,就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并对辛氏说:以后客人一到,你就拍手引仙鹤下壁,它就会翩翩起舞,为客人祝酒。一说完,道士就不见了。

后来,道士的话果然灵验,这个小酒铺一时宾客盈门,辛氏也由此成了富翁。十年后,道士故地重游,临行时,吹奏铁笛。随着悠扬的笛声,白云、仙鹤飘然而至,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仙翁,便在山顶上建了一座亭楼,取名“黄鹤楼”。

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渐演变成了一处江景名胜之地。唐代以前只是木结构的两层高楼,宋代以后则变成三层。


晚清时,黄鹤楼凡三层,高七丈二,加铜顶九尺,仍为木结构建筑,共有翘角30多个。随后各个朝代也不断修复,然而还是屡建屡坏,最后一座黄鶴楼初建于清同治七年,毁坏于光绪十年,此后在近百年之内未曾重修。

美文心阅:黄鹤楼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于1985年6月落成,闻名遐迩的黄鹤楼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修的黄鹤楼以清朝的同治楼为蓝本,但是在此基础上更加高大雄伟,飞檐五层,高五十多米,翘角飞檐,攒尖楼顶,各层屋顶交错重叠,是个典型的亭式楼宇。在五层楼上,东西两面各有牌匾,西面牌匾上是“黄鹤楼”三个镏金大字。东面牌匾上写着“楚天极目”。整座楼显得气势磅礴,雄浑壮观.

历代文人名士,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之流,游历此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数年以后,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又是一年的烟花三月,诗仙在这里送别了一袭白衣的孟浩然,写下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是诗仙,他流连此地迟迟不走,《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于是,武汉有了“江城”的别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黄鹤楼上俯瞰,武汉并不孤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战疫仍在继续——长江浩荡,黄鹤楼矗立,见证着这座英雄城市的保卫战。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想:待到战疫胜利时,还来看一看坚强的武汉和高耸的黄鹤楼。


—《END》—

微信公众号:美文心阅,meiwenxinyu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