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里山

在泰安火車站東南,有一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山,山不高也不大,但這座山,名見經傳,就是大名鼎鼎的蒿里山。

蒿里山又名高裡山、英雄山,位於泰山火車站南,漢代以前被稱作“高裡山”。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史記》載:“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裡,祠后土。”《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裡”。大約在魏晉時期,出現“蒿里”之稱。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相傳秦末農民起義首領田橫在楚漢相爭時,自立為齊王,不久被漢軍所滅。漢朝建立後,田橫率其黨徒500餘人逃亡海島,途中被迫自殺。其黨徒遂作蒿里輓歌送葬,並集體自殺。蒿里山曾建有規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羅殿。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里山


在巍巍泰山腳下,由於蒿里山造型奇特,是泰山的門戶,名聲大震。先是許多帝王將相以為此山位於泰山懷抱,形狀奇特,是風水寶地。自唐宋以來,皇帝來泰山封禪,必先拜蒿里山。

因泰山地處東方,古人認為“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長短”(《博物志》),所以泰山成為主生的山;同時古人又認為“高者主生,下者為死”,於是低矮的蒿里山就成為主死,也就是魂歸蒿里的說法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陰曹地府有兩處,一處是四川的酆都,而另一處就是泰安的蒿里山。道教認為:神是高級的鬼,鬼是低級的神,也就是神鬼。漢魏時期就早流傳的"泰山主死",並把它附會於嵩裡山。《漢書·武帝紀》:"太元初年,檀高裡",顏師古註釋:"死人之裡謂之蒿里,字則高為蓬蒿之蒿,或者見泰山神靈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裡為蒿里"。蒿里山就被公認為:"聚斂魂魄無賢愚"的鬼都了。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里山


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泰山治鬼說逐漸具體化為嵩裡山的陰曹地獄系統。泰山陰間冥府是一套依照世俗官署構想出來的相當完備的“鬼權”系統。在泰山衍化為陰曹地府——蒿里山神祠和地獄界河——奈河,再加上泰山入口處的豐都廟,構成泰山的冥府地獄系統。

原先嵩裡山建有閻王殿、森羅殿、豐都廟、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地獄、元常殿等殿宇。分別由十殿閻王分管陰曹地府,十王殿分別設有減福、增壽、還魂、勸孝、惡報等功能的部門。十王殿接受鬼魂,並按其生前不同表現進行審判。待到審判結束,惡鬼根據所犯罪後的事情種類,分別押入不同地獄受刑,善鬼則會來到忘川河,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

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又有孟婆在賣孟婆湯。只有喝下這碗孟婆湯,才能夠忘卻前塵,投胎輪迴。

蒿里山作為厚土大德的陰間冥府、人間鬼都,曾鼎盛一時,廟壇建築星羅棋佈——森羅殿、趙相公廟、唐景雲臺、宋社首壇、文峰塔、對岱亭、歸仙洞,不一而足。經過各朝戰亂,蒿里山山林祠廟盡毀於兵燹戰火。到元初,張志純等重建蒿里山祠廟,復其舊規。至明清兩朝,不斷對祠廟進行修建,廟貌相沿舊規不變。自唐至宋,香火不絕”,金“貞裕之兵”毀於兵燹。元至元二十一年修復。明成化三年重修,嘉靖間復創建祠門。民國時期,蒿里山香火甚盛,遊人如雲。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里山


1928年,軍閥張宗昌佔據蒿里山挖戰壕,設炮兵陣地,毀山林、文峰塔。1938年,日本軍侵佔泰安,於蒿里山上設瞭望所、碉堡群,山林盡毀。至1947年,華野戰地記者描述:“蒿里山原為泰安城外的名勝之一,現在山上的蒼松翠柏已被蔣軍砍伐一空,山頂的廟宇建築,亦成一片焦土。蒿里山成為主戰場,山林全毀於戰火。”據說,一次戰鬥就死了上萬人。上世紀五十年代,社首山毀,連神祠基址亦蕩然無存。

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雲鬱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里山


我曾數次登臨此山,只見松柏青翠,巨石林立,陰氣沉沉,少有人登。昨日的輝煌已成過往,今天的蒿里山一片荒涼,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非膽大命硬之人不敢一窺究竟。

假如你到了蒿里山,你敢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