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在唐朝以古文被大眾熟知的也就三個人,第一人是作出《滕王閣序》名滿天下的王勃,第二、三人為古文運動倡導者韓愈、柳宗元。王勃代表著駢儷文在唐朝的最高峰,韓愈、柳宗元代表著古散文的復興。其實在文學史上“古文運動”只是儒家思想、古散文復興運動成功的標誌。“古文運動”代表的散文壓倒駢儷文,並不是一撮而就的改革,而是經過長達百年的創作實踐和創作理論的不斷傳承與發展才迸發的成果。在這場鬥爭中,真正的第一先驅是我們熟知的詩文改革先驅——陳子昂。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陳子昂


陳子昂第一位大量採用散文寫作、第一位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第一位提倡“漢魏風骨”。陳子昂像一位鬥士一樣在初唐的文學殿堂,發出改革的呼聲。陳子昂在文體改革、文風改革上作出的貢獻被後世文人所稱道。古文運動代表人物韓愈在詩《薦士》評價陳子昂文章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陳子昂自幼受蜀地文化傳統薰陶,養成剛正不阿的氣節,在朝為官更是多次以“草莽臣”上書武后納諫。陳子昂鬥士一樣的性格,讓他對南北朝以來的“浮侈”,開創性的採用駢散文、散文創作,最終“以風雅革浮侈”。在陳子昂的影響下,一代代文人不斷對寫作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才有了大眾熟知的“古文運動”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武則天

陳子昂思想形成

陳子昂仕途充滿傳奇,雖然兩次被武后召見,最高官職卻僅僅是右拾遺。雖然官職很低卻多次上書武后直言國家大事,看成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典型代表。陳子昂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陳子昂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波動,對陳子昂文風形成具有重大影響。

第一時期:從高宗顯慶三年(六五八)到武后垂拱二年

陳子昂年輕時候少而任俠,輕財重義,天天夢想著仗劍走天涯,後來就用劍傷人。心中很是不開心於是棄武從文。十七八歲時候開始在“鄉校”學習,不久就出蜀北上長安,在國子監學習,在這期間陳子昂曾以文章干謁當朝顯貴,也參加了文林宴集,可惜沒能得到賞識。後來參加科舉考試不第,於是回家修仙尋道的放縱了一段時間。隨後又開始發奮學習,到682年終於進士及第,被授為將仕郎。隨後陳子昂,上《諫靈駕入京書》和《諫政理書》。因《諫靈駕入京書》受到武則天的賞識,授官麟臺正字。到垂拱元年(六八五),時候受到武后召見,賜筆札中書省,令條上利害。子昂遂上《上軍國利害事》,包括《出使》、《牧宰》和《人機》等。

這段時間是陳子昂思想的轉變期,從幼年時期的馳俠使氣”轉變到發憤讀書;第一次科舉落地之後尋求道家思想解脫。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陳子昂思想是儒家積極入世為主導,經歷過挫折之後想通過道家避世思想尋求解脫。但是從他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可以看出,那只是科舉失意之後的平衡情緒的暫時手段,總體來說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同時受到縱橫家、道家影響。陳子昂的一首詩表現了這一時期的轉變:“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劍客


第二階段為抨擊朝政弊端時期,從武后垂拱二年(六八六)北征到周天授二年秋(691)丁母憂。

垂拱二年(686),金微州都督僕固始叛唐,是年,子昂從軍北征。北征期間,他和喬知之對甘州、肅州及居延海等地進行了謂查,向朝廷遞交了穩定北地的計劃,即《為喬補闕論突厥表》。秋季,陳予昂獨返東都,仍任麟臺正字。垂拱三年(687),武則天欲討雅州生羌,上《諫雅州討生羌書》。垂拱四年(688),上《諫用刑書》和《諫曹仁師出軍書》。永昌元年(689),武后再次召見,詢及為政之要,上《答制問事八條》。是年,軼滿,遷右衛胄曹參軍。十月,上《諫刑書》。天授元年(690),上《上蜀川軍事》。九月,武則天改國號日周,陳子昂上《大周受命頌》等。天授二年秋(691),以繼母憂解官返里。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唐朝邊境情況


這六年時間陳子昂雖然官職不高,但是積極上書言事表達自己的想法。每次上書說的內容都是軍國大事。表現出強烈的參政意識和超格的參政膽識,上書內容均為納諫國家大事,所寫內容都是為實務服務。然而陳子昂的屢次上書雖然頗受武后欣賞,卻大都沒有被午後採納。大有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意味。這樣的結果對於陳子昂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卻加深了對現實問題的批判批,針對性逐漸增強。

第三階段是從天授二年秋(六九一)到聖歷二年(六九九)歲暮自決圖國

天授二年秋(691),子昂繼母去世,回鄉守喪。期滿之後,於長壽二年(693)返還東都,被升為右拾遺。延載元年(694)被誣為“逆黨”身陷圈固,經過一年的折磨,方才獲釋,復官右拾遺。萬歲通天元年(696),子昂以本官參謀帷幕,從軍東征平反。萬歲通天二年(697)七月,東征凱旋,返還東都,仍守右拾遺。聖曆元年(六九八),上《蜀川安危事三條》。是年秋,以父親年老為藉口,上表解官歸侍,武則天詔令帶官取給返鄉。聖歷二年(六九九)七月七日,其父卒。本縣縣令段簡醫翔其家富有,遂“附會文法”將子昂拘禁獄中,歲暮,憂憤而卒,享年四十二,葬於射洪獨坐山。

這一時期陳子昂極度矛盾,正如《陳氏別傳》中所說:“在職默然不樂,私有掛冠之意。”在丁憂期間陳子昂結識了暉上人,在與暉上人的交往之中,逐漸受道家思想影響產生了““縱橫策已棄,寂寞道為家”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並沒有持久,在丁憂期滿之後就回到洛陽。但是隨後的“冤獄”和“參謀帷幕不公平待遇”讓陳子昂徹底對官場失望,於是在上《蜀川安危事三條》之後不久辭官歸鄉。這一時期陳子昂仕途受挫,遭逢冤獄和不公平待遇,再加上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被採用。於是就有了“寧知白社客,不厭青門瓜”的決定。就思想變化來說這一時期陳子昂已經逐漸放棄儒家思想入仕觀念,也放棄了縱橫家之策,轉而向道家、佛家思想靠攏。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孔子雕像


從三個時期我們會發現,陳子昂年少受縱橫家思想薰陶“馳俠使氣”,後轉而在儒家入仕思想影響下積極入仕,表現出強烈的參政意識和超格的參政膽識。到晚年之時逐漸放棄儒家入仕思想轉而親近佛家、道家思想。陳子昂入仕雖然是儒家思想影響可是所走策論卻是縱橫家之策,縱橫家之策,任俠之氣,做事直切要害,發人警醒。這為陳子昂文風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陳子昂文風的形成

陳子昂出身於梓州射洪縣,巴蜀之地,人傑地靈,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文人。在一代又一代文學風氣的影響下,形成了蜀地特有的文學傳統,這種文學傳統影響著後生的文學思想。西漢蜀人的揚雄(漢賦四大家之一),率先在《法言·吾子》 對文章進行可分類,揚雄將賦的作者分為了“詩人”、“辭人”。楊雄認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詩人”、“辭人”的文章在一字之差,卻寫出了文章創作本質的差別——文章對現實的對照。同時楊雄認為司馬相如是漢賦成就最高者,而司馬相如賦的最高成就是他的散體賦。魯迅認為司馬相如能夠“

獨變其體”,能夠破一時文章傳統,鋪陳排比,韻散結合,三言、四言、九言等句式交互使用,靈活多變。在司馬相如的影響下,蜀中文人遵循著司馬相如的腳步,文學創作逐漸走向繁榮。形成蜀地獨有的文化傳統特色。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司馬相如


研讀陳子昂文可以看出,雖然部分文章仍是駢儷文的形式,但其作品卻一改齊梁駢儷之文的堆砌辭藻,濫用典故的特點,顯得清麗自然,頗有漢賦之風,可以說子昂文章正在逐漸擺脫初唐文壇矯揉造作之氣息,形成自己特有的文風。陳子昂作為蜀地文人也是受到司馬相如文風影響,盧藏用評價陳子昂文章時候說說,“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陳子昂追求的“道”

陳子昂在為《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中寫道“然後文以禮樂,幾乎以淳樸,道豈遠乎”也認為文字的應該以淳樸為上,才能更接近“道”。“道”就是個人的思想追求,從陳子昂的人生軌跡來看,“經世致用”應該是陳子昂追求的道。與“古文運動”復興儒家思想不同,陳子昂追求的並不是單純某一家的思想,而是多家思想的糅合。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總結說:縱橫家給了他飛翔之力,道家給了他飛翔之術,儒家給了他顧塵之累,佛家給了他終歸人世而又能妙賞自然之趣。

從陳子昂的思想是一個複雜的糅合體,這讓陳子昂思想表達亦不會受文體束縛,行為只為表達自己的目標,直切要害。這一點從陳子昂對唐詩革新、散文革新可以看出,陳子昂追求文章表達的實用性,而不是表達某一家的思想。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思想糅合


文以明道

在文章風格上,陳子昂提倡漢魏風骨,主張文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雖然這不是陳子昂第一個提出,卻是第一個將這個思想推向實施的人。縱觀陳子昂一生所作文章最多為奏疏類文章,合計39篇(傳世文章存109篇)。從上文對陳子昂人生三個時期的敘述可以知道,這部分文章的寫作在思想上符合陳子昂大部分時間的思想追求。在事實上結合朝廷實際發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決策而作。盧藏用在《陳氏別轉》中評價陳子昂,“工為文,而不好作,其立言措意,在王霸大略而已。”指出了陳子昂文章創作特點——在王霸大略。也就是表達政治主張的作品。陳子昂在其他的文章創作上也大都表現出類似聯繫實際的表達部分。這與後世“古文運動”中所提出的文以明道思想不謀而合。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魏徵奏疏


拓展中的散體文

唐朝初期文壇久受南朝萎靡之風的浸潤,即便是有人意識到駢儷的弊病,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全擺脫這一影響的初唐四傑中王勃曾經提出“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惜付諸行動就已經不行溺亡。唐朝名臣魏徵則是嘗試在奏疏之中使用散體文表達觀點。到了陳子昂時候,陳子昂將散體文的使用範圍從奏疏拓展到各種場景。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滕王閣


書信體《與韋五虛己書》一文,此文作於子昂辭官歸隱之前,寫給友人韋虛己的道別之文,全文不到兩百個字,散句單行,每句字數從二字到七字不等,散體特徵明顯。此時陳子昂對唐朝官場徹底失望,明白以一己之力改變當下的朝廷的弊政,亦駢亦散,十分獨到。序文類《修竹篇並序》一文采用散體形式,指出齊梁詩風的痺病就在於“採麗競繁,而興寄都絕”,號召詩人們繼承和發揚建安風骨,創作內容充實,具有“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特色的詩篇。然而因為此文寫在《修竹篇》之前,大多誤解為僅指詩的革新,但是從文中“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所指顯然並非“詩”,只是這首詩是唱和《詠孤桐篇》之作,因此在下文僅僅提到詩。表作類《為喬補闕論突厥表》、《謝免罪表》等碑誌類《堂弟孜墓誌銘》、《梓州射洪縣武東山故居士陳君碑》等文章皆是駢散相間之作。


陳子昂的散文相較於“古文運動”時期的散文還有所不同,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散文,他並未完全擺脫駢儷對偶,形成散句單行的句式。但也沒有完全遵守駢四儷六的固定格式,出現了多種句式的變換,或是中間出現散句,以散句帶動駢句推動文章的遞進。


唐朝文風改革第一人,“古文運動”先驅——陳子昂

影視劇紀昀形象


後記

清人紀昀說:“唐初文章,不脫陳、隋舊習,子昂始奮發白為,追古作者。……今觀其集,惟諸表、序猶沿俳儷之習,若論事書疏之類,實疏樸近古”。紀昀這份對陳子昂的評價極其中肯,唐朝深受六朝文風影響,陳子昂也不能免俗,他的表、序正式在這種環境下創作的;然而作為一個不甘於“文章道弊”,倡導漢魏風骨,創作出一批“實疏樸近古”的文章。總的來說,在尚盛行駢儷文風的初唐時代,陳子昂為文時,重視內容的表達,而輕置對形式的追求,使文章顯現出不同主流文風的特徵已經是當時重大的進步。

當我們跟隨者自己的心意,做一件曾經無數人做過的事,我們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陳子昂追尋著自己的表達將駢文寫的清麗自然,頗有漢賦之風;遵循著自己的道將生活與文章聯繫起來,寫出了文章的風雅;遵循著自己心意寫作,寫出了一代人的改革夢想。拿起筆,寫下你每天想到的,就是你說要找的文章,所要寫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