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有一個賡續千年,長盛不衰,名人輩出,飲譽世界的名門望族。這個家族,在華夏版圖的東南,締造了一個美麗富庶、安寧祥和的“人間天堂”,催生和澆灌了燦爛輝煌的江南文明,進入近現代以來,更是以一場場壯觀的人才“井噴”,孕育了一大批各領域的名家,錢穆、錢基博、錢鍾書、錢學森、錢三強……蔚為中國文化和中國科學的主風景。這個偉大的家族,便是被譽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吳越錢氏家族。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的風沙掩埋了無數帝王將相,中國的皇室貴胄大多已煙消雲散。無論是大漢劉姓、大唐李姓,還是大宋趙姓,過去的貴姓今日都化為了普通百姓。然而吳越錢氏,卻能翻越千年的往事,成為大江南北一個至今顯赫的姓氏。錢氏先祖傳下的豐功偉業,不是那“俱往矣”的權錢厚祿,而是鞭策子孫的《錢氏家訓》,它為吳越錢氏家族的鼎盛發達和人才輩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內驅力,是解讀錢氏家族千年蓬勃、傑才潮湧的文化密碼。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個人篇

1.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解讀】 這是錢氏家訓第一條,也是做人的根本、總則和底線。它的意思就是說“存心謀事不能夠違背規律和正義,要堂堂正正無愧於天地,言行舉止都要符合聖賢的標準,要不愧對聖賢教誨”,錢氏家訓的第一條訓誡讓錢氏族人遵循天地聖賢之道。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2.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解讀】 “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養主張。《論語•學而》記載,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個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養。“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頤作《四箴》以自警。孔子曾對顏淵談克己復禮,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程頤撰文闡發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視、聽、言、動”四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誨不要忘記,程子的“四箴”應當珍存用以自警。也就是說,懂得天下大道的人並不是不會犯錯,而是懂得做錯了以後能及時反省自己,進而督促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金頂上有一句話: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告誡世人:世界上最難認識的就是你自己。而經常反省自己才是認識自己的最佳途徑。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3.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解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求自己不能夠不謹慎嚴格,面對財物不能夠不清廉耿介。清廉純潔並且有包容一切的雅量,具有仁義的同時還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洞察一切的同時又不苛求於人,做人正直但不會過於矯飾,如果這些能夠做到恰如其分的話,那麼就像蜜餞雖然為蜜糖製作但不會讓人覺得太甜一樣,這才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德。

4. 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

【解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處理事務不能夠沒有魄力,起心動念必須要寬容厚道。選擇應該做的事情,思考成熟後竭盡全力去做。這種慎思後行的言行實際上也是一種需要倡導的精神,做人做事不要急於表現,深思熟慮之後再行效果更好。有些思考周密、不隨便出頭的人表面看起來不聰明不機警,其實他們卻是擁有大智慧,他們知道要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選擇該說的話去說,不圖一時之快。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5.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解讀】 只知道往前走的人處境會越來越狹窄,懂得回頭看的人見識則會越來越寬。上進是人所追求的,有人追求物質享受的提高,有人希求精神領域的提升,成名成家;志向遠大的人希望迅速建功立業;一般人也都希望生活不斷改善,財富地位不斷提高。凡此種種,本來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不明道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一味向前進,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或者不留餘地,不知轉圜,與人對立、衝突,道路就會越走越窄。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退讓,避免衝突對立,反而別有一方天地。通常,人總是容易只看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身後的危害,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心量。只有目光深遠的人懂得瞻前顧後,及時回頭,眼界越放越寬廣,心量也就越來越博大。反之,則必然被束縛在循環報應的小圈子中。

6.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解讀】 花叢密佈柳枝繁雜的地方能夠開闢出道路,才顯示出本領;狂風大作暴雨肆虐的時候能夠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腳跟。人生塵世,很難免除私心雜念的干擾和官權利祿的誘惑。激烈的競爭、生活的變幻、慾望的膨脹等等,都會讓人無所適從。超越外在環境的束縛,不讓自己陷入無聊瑣碎的事務糾紛當中,用心靈世界的豐盈感知外在世界的豐富,如此才能從狹隘的小知小我中提升。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7.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解讀】 能夠改正過錯天地就不會生氣憤怒,能夠安守本分鬼神也無可奈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但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古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改過,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真正的處世大智慧。

8. 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

【解讀】 熟讀古書才會根基深厚,瞭解歷史才能談吐不凡。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家信中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讀經典、讀古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9. 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解讀】 擅長寫作才能有豐富的著作,蓄養道德才能有大的福報。研讀學問卻不去實踐,就如同空話,創立事業卻不思積累功德,往往只會曇花一現。人生在世,不應太注重鏡中花水中月一類的東西,在人生目標的選擇中,要選擇那些能夠立足長遠的事情。

家庭篇

1. 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解讀】 想要營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須建立適當妥善的規矩。裡裡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齊乾淨,長幼之間的順序倫理要謹慎嚴格。家為國之細胞、社會之基礎,家齊則國治。中國傳統的齊家之道是通過家庭倫理得以實現的,一個主持家政的人要在自己修身的基礎上樹立良好的家規,以此影響、感化和轉化自己的家庭,使整個家庭的成員都能夠上行下效,修道立德,只有如此才能共同建設道德人家、詩禮之家。而與此同時,家庭的細節對於優良人格的形成也很重要,家長把家裡打理得次序井然,後輩自然會從小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最終才能有辦大事的基本能力。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2. 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

【解讀】 對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歡,對妯娌兄弟要和睦友愛。《禮記•禮運》雲:“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父子之間相互篤愛,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夫婦之間琴瑟之好,這就能夠實現一個家庭的和諧和美滿幸福。

3.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解讀】 祖先雖然年代久遠,祭祀也應該虔誠;子孫即便頭腦愚笨,也必須讀書學習。對於自己的先祖,要心存敬畏虔誠之心,這樣才能不辱自家祖輩,傳承良好的家風。錢氏家族世代重視教育,這是其家族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錢氏家族傳承千年而不衰的成功之道。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4. 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解讀】 娶媳婦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貪圖嫁妝;嫁姑娘要選才德出眾的女婿,不要羨慕富貴。錢氏子孫的婚姻觀,相對於家世、財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養和個人素質,正是這樣的“優優聯姻”,使得錢氏家族的基因不斷得到優化,子孫大多德才兼備。

5. 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解讀】 家庭富足時要幫助家族中人,設立免費的學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饑荒時要救濟親戚朋友,籌備施捨的錢米。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也有書可讀,“錢氏家訓”做出此規定。在家訓的規範下,各地錢家紛紛“興啟蒙之義塾,設積穀之社倉”,廣置義田、義莊、祭田,拿出其中的部分收入,作為公共教育經費,賙濟家族中的那些貧窮子弟入學。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受教育機會的均等,也成為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重要保障。

6. 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解讀】 把勤勞節儉當做根本,一定會豐衣足食;用忠實厚道傳承家業,就能夠源遠流長。李商隱在《詠史》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能生財,儉可省財,勤儉是保證家庭財富不斷積累而不被浪費的前提,是任何時代和家庭都需要的品質。“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忠厚才能保持家族的長期發展,歷史上能夠綿延千年的家族,大多是得益於忠厚的家風。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社會篇

1.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解讀】 《錢氏家訓》社會篇開篇即言:交朋友的時候要講究誠信,有了好處要與鄉鄰分享;救濟鰥寡憐惜孤兒,尊敬老人關心小孩;救濟受災的人民,接濟緊急的需要,為人排除危難,化解矛盾糾紛。。 在社會交往中,誠信是第一要務。在鄉鄰問題的處理上,謙讓與人方便是首先要做到的。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更要負起責任,有能力就要帶頭撫卹。

2. 修橋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穀之社倉。

【解讀】 “架橋鋪路方便人們行走,開河造船幫助人們通渡;興辦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免費學校,建立存貯糧食用以救濟饑荒的民間糧倉。”君子能走出家門,能放開心胸,不以一家為私為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3. 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

【解讀】個人成見要全部去除,公眾利益要全面提倡;不要看見利益就動心謀取,不要見別人的才華高就心生嫉妒。孔子曾說:君子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敬”是針對個人而言,一個人能提高自己的修養,是對自己的尊重,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修己以安人”則說明,一個有修養的人不但能給自己帶來快樂,還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修己以安百姓”是說君子要提倡公益,保障百姓安居樂業。《錢氏家訓》中關於公益與私見的話語即是要求子孫時刻以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君子重利但更要重義,求利而舍義不可取。“以仁義求富貴、富貴後施仁義”,義利合一才是永久的成功之道。

4. 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解讀】 《錢氏家訓》的這兩句可以說是告訴子孫與人相處的關鍵:應該遠離小人,但也不用公開把他們當做仇敵;固然應該親近君子,但也不必曲意逢迎。小人無恥,人人厭之,但活在這世上,其實誰也免不了與小人周旋,明代晚期思想家呂坤的著作《呻吟語》中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處小人,在不遠不近之間”,不遠不近,“敬而遠之”,不得罪他,也不主動接近他,坦蕩做人,小心處世,不給小人誣陷的藉口,也許這是對待小人的正確方式。《周易》中說“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討好;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輕慢高傲,做人要坦蕩,與人交往亦同。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國家篇

1.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解讀】 執行法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保持節操像玉一樣潔白無瑕;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護百姓,像對待自己的仇敵一樣去剷除蠹蟲(危害集體利益的壞人)。曾國藩曾說:“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執法嚴謹,獎罰分明,並且自身嚴格遵守,上行下效,如此才能取得成效。

2. 嚴以馭役,寬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解讀】 管理屬下要嚴格,體恤百姓要寬厚;官員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點辛苦,百姓就能得萬倍的恩惠。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3.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解讀】 利益如若只在自己一人,那就不去謀取,如果惠及天下百姓就一定謀取;利益如果之在一時,當然也要謀取,得在千秋萬代更要謀取。錢學森是一個領域、一個時代的巔峰,也是《錢氏家訓》的躬行者。西式教育創新意識的薰陶,並未沖淡錢學森身上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錢氏家訓》中這些胸懷天下、克己奉公的理念,他恪守終生,從未偏離。在他的心目中,“科學最重,名利最輕”,“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正是有這樣的信念,他才能將自己“無論在哪裡都可抵五個師兵力”的深厚功力,融入“兩彈一星”研製、系統科學發展等艱鉅任務,成為國人心目中“大家中的大家”。

4.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

【解讀】 才智出眾的人能使國家強盛,不過是彙集了大家的智慧;極端無知的人會敗壞國家大事,只因為總喜歡自以為是。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工作能力和社會閱歷有限,所以在管理方面,必須承認個人的侷限性,集思廣益。《論語•學而》中說“學則不固”,董仲舒亦說“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所以做到取長補短、兼容幷蓄是每個人進步和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徑。海納百川方顯海之闊,人只有聽取各方意見,才能避免剛愎自用,固步自封。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5.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解讀】 即便聰穎明智,也要以愚笨自處;即便功高蓋世,也要以辭讓自處;即便勇猛無雙,也要以膽怯自處;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謙恭自處。這四句話,包含了深邃的進退之道。歷史上很多聰明人、有功勞的人、孔武有力的人、富有四海的人,卻最終沒有好下場,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守愚、讓、怯、謙四道。項羽和韓信就是很好的例子。

6. 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

【解讀】 朝廷中,要把培養剛正氣節作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養元氣生機作為根本。林則徐曾說:“能使賢人君子無鬱心之言,則正氣培矣;能使群黎百姓無腹誹之語,則元氣固矣。”告訴人們,為政者,應當以養正氣為先,以養元氣為本。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7. 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解讀】 抓住生財根本,努力節約開支,國家就會富足,選拔任用德才兼備的人,國家就會強大,興辦學校培養人才,國家就會昌盛,與鄰邦交往信守道義,國家就會安定。

世人皆道吳越錢氏之繁盛,皆因其基因優越,得天獨厚。其實優越基因能傳之千年的話,不如說是由於其優良家風所致。《錢氏家訓》基於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角度出發,為子孫訂立了詳細的行為準則。如今,《錢氏家訓》已經不是一族的私藏物,它已經變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瑰寶。理解其精神,發揚其精粹,也許我們也可以繁衍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