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薦讀」一個女人可能因為才華被愛上嗎?


「薦讀」一個女人可能因為才華被愛上嗎?

【作者|慕容素衣】


寫下這個題目,可能會被很多男人噴:樓主你在說什麼!我們男人沒有那麼膚淺好不好?我們早就脫離了低級趣味好不好?女人們估計也有不服氣的,肯定有人能跳出來現身說法:我之所以被愛,就是因為靈魂的美麗!


冒著挨板磚的可能,我還是想說說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是的,你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比如說安妮寶貝據說也嫁得不賴,比如說愛麗絲.門羅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她的粉絲。但是,你確定這些人看上的就是她們的才華?還是因為才華帶來的某些東西,比如說顯赫的名聲、不菲的收入以及其他光環?才華這東西,在沒有顯山露水之前,通常是得不到重視的,而在顯山露水之後,往往又和其他附屬品綁在一起,很難獨立區分開來。


好吧,我承認我是偏激了,可是有限的閱讀經驗大多在印證著我的偏激。


比如說張愛玲,稱得上才華蓋世了吧,可是這份才華似乎並未為她贏得生命中男人們更多的青睞。胡蘭成算是識貨的了,一開始對她留意,是因為在本雜誌上讀到了她的《封鎖》。一讀傾心,暗暗賭咒說,不管寫這小說的是男是女,總之上天入地一定要揪出來,該發生的關係一定要發生。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雖然一見之下,胡蘭成發現張愛玲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美貌,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於是該發生的關係果然都發生了。胡蘭成描述初見張愛玲時最知名的話是“驚亦不是那個驚法,豔亦不是那個豔法”,這個驚豔,指的是文字,並非相貌。


「薦讀」一個女人可能因為才華被愛上嗎?


寫到這裡,我似乎是自己在打自己臉,這不完全是在找反證嗎?其實不然,胡蘭成愛慕張愛玲,始自她的才華,後來摻雜的東西多了去了,要知道張愛玲的祖父是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到了她這一輩,雖說是沒落了,貴族的底子還是在的。而胡蘭成呢,出身只不過是浙江鄉下的一個普通家庭,可以猜想,他初見張愛玲這樣的名門閨秀,被震住的可能性有多大。


胡蘭成對張愛玲的出身是津津樂道的,有興趣的讀者去翻翻《今生今世》就知道,舉個例子,後來他逃亡到溫州,改了個名字叫張嘉儀,稱是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後人,我總覺得有點想忝列名門的感覺。


即使是胡蘭成這樣識貨的人,女人的才華對於他來說也並不是最關鍵的。在他心目中,髮妻玉鳳情深意重,那才是他念念不忘的“真正妻子”,護士小周貌美伶俐,更是他心尖尖上第一等人。不錯,張愛玲的才華曾經使他驚豔過,可是那又如何,得到了之後,倒不如年輕小姑娘來得好調教。


胡蘭成之後,張愛玲曾經和導演桑弧有過一段情,就是《小團圓》中寫到的燕山。自始至終,書中沒見燕山稱讚過半句九莉的文學才華,倒是幾次隱隱寫到了他對九莉色衰的嫌棄,比如兩人看電影回來,九莉臉上的粉遮不住油光,燕山臉色馬上變了。


現實生活中,桑弧曾經撰文評論過張愛玲的《十八春》,說她後期風格越來越淡,可見對張愛玲的文字還算是知音。據說兩人之所以不能結合,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桑弧大哥的阻攔,該大哥的理由是:“作家不是個正經職業,不穩定!”


這簡直是醒世恆言,足以讓千千萬萬抱著文學夢的姑娘幡然醒悟——女作家原來是個這麼讓人嫌棄的職業啊。想想也是,那時候又沒作協,作家是沒有固定收入的,又容易情感氾濫,出於家庭長治久安的目的,還是遠離女作家的好。


「薦讀」一個女人可能因為才華被愛上嗎?


最近老是念叨張愛玲,估計大家都煩了,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蕭紅。民國女作家中唯一可以和張愛玲抗衡的,我認為只有蕭紅。說什麼南張北梅,實際上不如說南張北蕭。


蕭紅的不足之處在於產量太少,但是並不能因此降低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初唐時的張若虛僅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做到“孤篇橫絕全唐”,蕭紅也做到了這一點,一部《呼蘭河傳》足以讓她不朽。


關於蕭紅,要說的太多太多,一直不敢碰不敢說,這裡單單圍繞著上述主題來進行討論。


蕭紅的婚戀史,簡直就是“一個女人不可能因為有才華被愛上”的血證啊。寫到這裡,我斟酌了一下,如果把“愛上”兩個字替換成“珍視”或者“善待”似乎更恰當。


蕭紅先後嫁過兩個男人。第一個是眾所皆知的蕭軍,說起來,蕭軍還算是她文學上的引路人了。兩人剛開始同居時,蕭軍見蕭紅愛好文學,於是就鼓勵她參加報紙的徵文活動。在他的鼓勵下,蕭紅以悄吟的筆名在《東三省商報》“原野”副刊上發表了她試寫的新體詩——《春曲》:


那邊清溪唱著,

這邊樹葉綠了,

姑娘啊!

春天到了。


事情的開端是多麼美好啊,我猜想,蕭軍的初衷,有點類似於舊時書生那種鼓勵姨太太讀書的心態,從古至今,中國文人都有調教枕邊人的愛好,美其名曰紅袖添香夜讀書。可是一旦紅袖們展露出技高一籌的才華時,對於書生來說就不是添香而是添堵了。


果然,後來蕭紅在魯迅的引薦下嶄露頭角,在文壇上風頭一時蓋過了蕭軍。兩人之間的平衡一被打破,就再難復原。對於蕭紅的成就,蕭軍是很不服氣的,這個不服氣除了失衡的落差外,還在於他沒有認識到蕭紅文學上真正的價值。


“二蕭”在文藝觀點上存在著嚴重分歧。蕭軍主張鬥爭的文學,力的文學,他看重的是蕭紅的《生死場》,對《呼蘭河傳》壓根不屑提。到了晚年蕭軍仍把蕭紅的作品比作“月亮”,說她只能“給人一種光亮,清澈的感覺,但是缺乏一種熱力”,並說“蕭紅的作品最終的結果是給人一種消極的陰暗的感覺,對人生是失敗主義”,“她是消極的浪漫主義,唯美主義,個人主義結合的混合體”。


退一萬步說,即使他充分認識到了蕭紅的才華,也不代表他會珍視。蕭軍後來又娶了個妻子,後妻曾經出書說,蕭軍喜歡她的三個理由之一就是她嫁他時是個處女。我看到這個時頭一下子就懵了,蕭紅當時是大著肚子嫁給蕭軍的,可想而出,她在重視處女的蕭軍心目中是個什麼地位。


蕭軍是個有英雄情結的男人,他對蕭紅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拯救者的身份優越感上,那時他去小旅館搭救貧病交加的蕭紅時,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弱小的女子日後會成為冉冉升起的一顆文學明星,她的光輝甚至蓋過了他的,這是他斷斷不能忍受的。


同樣沒有認識到蕭紅價值的還有她的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和蕭軍的大男子主義相比,端木性格比較溫和,他和蕭紅之間形成了男弱女強的相處模式,平時蕭紅在各方面對他諸多照顧。


一次,蕭紅與端木蕻良去看望曹靖華,曹靖華注意到端木蕻良的原稿上卻是蕭紅的字跡,便問蕭紅:


“為什麼像是你的字呢?”


蕭紅回答說:“我抄的……”


曹靖華急了:“你不能給他抄稿子!他怎麼能讓你給他抄稿子呢?不能再這樣。”


看到這裡,我也忍不住和曹靖華一樣急了,蕭紅啊蕭紅,擁有可以寫出《呼蘭河傳》的一支筆,卻用這支筆在替遠遠不如她的丈夫抄稿子。看起來,她的丈夫端木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並不怎麼看得起她的文字,魯迅去世後,蕭紅寫了篇懷念的文章,他當著朋友的面不屑地評價:“這也值得寫?寫這些幹什麼!”人生就是這樣荒誕,端木萬萬想不到,他瞧不上眼的文章直到今天仍有人在讀,至於這位端木大作家留下了什麼大手筆,那就不是我等普通讀者可以留意到的了。


「薦讀」一個女人可能因為才華被愛上嗎?


真正認識到蕭紅價值的男人有兩個,一個是魯迅,一個是駱賓基。後者曾經陪伴她在病床上度過了最後的歲月,看電影《蕭紅》時,我總是忘不了那個鏡頭:駱賓基對著病床上的蕭紅說:“我看幾頁《呼蘭河傳》,就想看一眼你,沒想到寫這書的人居然躺在我身邊的床上。”這樣動人的情話,也只有蕭紅這樣的天才女作家可以擔當得起。可惜的是,她等待了一輩子,終於等到了真正懂得她珍貴之處的男人,卻不得不含淚和碧海藍天永訣了。


老實說,蕭紅一生的遭遇讓我對“女人靠才華能被男人愛上”這一點很絕望。從古至今,有多少才華橫溢的女子受盡了生活和男人給予的白眼,像宋時的朱淑真、清代的賀雙卿,所嫁俱是庸人,就像紅樓中的林妹妹不幸嫁了焦大。



比較起來,李清照算是有福氣的了吧,好歹和夫婿趙明誠稱得上才子佳人。可是據沈祖棻考證,他們後期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李清照一直沒生孩子,趙明誠便另築金屋娶了小妾,這樣說來,李清照詞中的“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就大有深意了。直到趙明誠死後,李清照還埋怨他死前遺言太過冷漠,“殊無分香賣履之意”。李清照這樣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如何咽得下這口氣,我暗自懷疑,她後來的改嫁是不是和趙的另結新歡有關。


當然你也可以舉出許多反證,都是民國女作家,冰心、林徽因不是就嫁得挺好嗎?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和她們是不是有才華沒有半毛錢關係,就憑她二人的門第出身,縱使不讀書也能覓個門當戶對的好郎君。試想想蕭紅要是有冰心那樣的海軍將領父親,蕭軍敢拎起拳頭把她揍得鼻青臉腫嗎?


也有令女作家歡欣鼓舞的例子,最典型的要數法國的杜拉斯。在她66歲高齡的時候,29歲的青年男子揚帶著對她的仰慕走近了她,成為了她的情人。二者的年齡足足相差29年,那時杜拉斯已不像年輕時那樣俏麗,酒精和歲月早已摧毀了她的容顏。很多人讀杜拉斯的《情人》,覺得她所描述的“和你年輕時的容顏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是個理想境界,揚的出現卻讓這個理想化成了現實。


比較起來,我只能說,國情不同。對於絕大多數中國男人來說(包括有才沒才的),女人有點才華固然是錦上添花的事,一旦多得橫溢起來了,反而成了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