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說到拳擊,一直以來,小編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在擂臺打拳擊的那些拳王,到了擂臺下,實力到底如何呢,街鬥與擂臺上都是一樣無敵的嘛?就如同電視劇電影中那般空手奪白刃,這個問題小編一直在尋找答案,直到今年年初,曝出一條消息《前世界拳王遭歹徒搶劫,身中數刀險些喪命!》,這則新聞後,小編多年來的疑問總算得到解決。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擂臺有裁判維持秩序,有自身的遊戲規則限制,而街頭就是不一樣了,自由發揮,直到對方倒地為止。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一、拳王遭到歹徒搶劫身中數刀

馬雲說過一句話:功夫再高也怕菜刀,這句話真的沒錯,用在前世界拳王豪爾赫-巴里奧斯身上十分貼切。據《每日鏡報》1月2日報道,前WBO超次輕量級拳王阿根廷人豪爾赫·巴里奧斯在新年前夜參加卡拉OK派對後遭搶劫。在與歹徒搏鬥的過程中,豪爾赫·巴里奧斯遭對方用屠宰刀捅了數刀,險些身亡。有點誇張,但是想想那麼嗨的現場,一個陌生人擁抱了他,但巴里奧斯卻以為是對方友好的行為,誰也沒想到這是歹徒用一把屠刀殘害他。所以說,江湖險惡,不得不防。

我們來了解這位拳王,這位阿根廷拳王目前43歲,曾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稱號,在拳臺上被稱為 “鬣狗”,拿過很多賽事的金腰帶,曾經奪得過WBO超次輕量級拳王稱號,有著53勝4負一平36次KO的記錄,這個戰績不可謂不高。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說起拳王,我們自然想起泰森,如果是他遇到了持刀歹徒,也應該走為上策。泰森再厲害也扛不住一刀,所以吃虧的還是手裡沒有傢伙的人。普通人就更別說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是這個道理,也是殘酷的現實。

說起拳王泰森,雖然人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傳說。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二、泰森的迷失、成長與走上拳壇及沒落

泰森,前世界重量級拳王。他曾經是“拳擊”這項運動的代名詞,也曾經是令人生畏的“野獸”。 

翻開泰森的歷史, 泰森是一位出生在紐約混亂的一個貧困區的孩子。父母離異、瘦小體弱的泰森在兒時不斷被欺負、毆打,他的眼鏡每天都會被砸碎在學校的垃圾桶裡。泰森回憶說:“我能活過青春期簡直是個奇蹟。”被狠揍得忍無可忍,泰森終於站了起來,用拳頭捍衛自己生存的權利。他開始參與打架鬥毆、偷搶扒拿。

直到13歲的泰森認識了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拳擊教練達馬託,人生才有了轉變。正規的拳擊訓練讓泰森學會了自律,從小缺少教育的他在達馬託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學會做一個善良的人,遠離犯罪。就這樣在教練的指導和訓練下,泰森的拳技也在不斷突破和提升中。

20歲時迎來一場轉變的比賽,泰森僅用6分鐘就擊敗了前世界拳王柏比克,成為最年輕的重量級冠軍。從此,名譽財富接踵而至。

成名後的他,由於不懂得節制,開始了奢侈淫亂的生活,加上他虐待身邊的女伴,之後被起訴入獄。

出獄後的泰森,重回拳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第一場比賽。他只用了90秒就擊倒了對手,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獎金。在此後的8場比賽裡,泰森比印鈔機還快地賺取了1.6億美元,這在當時的體育商業收益上絕對是一個奇蹟。他很快收回了自己失去的江山。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但很可惜,在1997年的夏天,泰森被老奸巨猾的霍利菲爾德用小動作和言語不斷地挑逗後,泰森忍無可忍咬了他的耳朵,這“世紀一咬”也咬碎了泰森自己的人生。從那天開始,泰森徹底走下神壇。此後,這個曾經幾十秒就可以創造千萬美元財富的前拳王,成為了歷史,同時也開始了他令人唏噓的另一段生涯。

泰森憑藉一雙拳頭打遍拳壇,他的比賽沒有摟抱和拖延,沒有計算和姦詐,只有“出拳擊倒對手,或者被對手擊倒”。體育專家也曾給泰森很高的評價:“泰森是一位最接近拳擊本質的拳手。”

是的,這就是拳王泰森的過去。也是他留給我們對他的認識。

三、品牌=個人

從泰森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他那一份執著,那一份熱愛,那一份信念。泰森就是一個在拳擊圈子裡打拼的人。在擂臺上,隨著他不斷獲勝,知名度也不斷升溫,久而久之,當我們說到拳擊時,我們立馬會想到泰森,那可是拳王啊,打遍天下不無敵手。當我們說到泰森,我們就會想起拳擊,可怕的拳王是也。換句話說,泰森=拳擊,拳擊=泰森,是的,個人=他從事的行業,簡單點:品牌=個人。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拳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他們又給我們什麼啟發


泰森很熱愛拳擊,因為這是他生存的工具,正如他兒時所做的一樣,掄起拳頭捍衛生存的權利。步入拳擊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拳擊在比賽上,一次又一次打敗對手,以此獲得榮譽和贏得財富。拳擊選手就是想在賽場上證明自己,自己可不是好欺負的。

所以,說到這裡,小編想說的,就算別人不認識你,但是大家都會通過你從事的行業,自然就會想起你。未來是自媒體時代, 也是個人塑造品牌的好機會。堅持在行業中沉澱,在行業中塑造你的價值,未來就是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