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八戒动不动就嚷嚷着分行李散伙,唐僧包袱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esd2012


【盘缠银钱】

《西游记》里很多细节就怕你细究,比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这堆行李吧,经常是猪八戒闹着要分的财物。唐僧师徒虽然是行脚僧,但是他们似乎从来不缺钱花。唐僧借宿寺院道观以及寻常百姓家的时候,经常是自备米粮,借人家锅灶用,临走还要付几文柴火钱(相当于今日十块钱)。
虽然西行之路化斋次数不少,但是看唐僧行为举止,不是个习惯白吃白喝的。途经女儿国乘船过水,也要付几文船钱。唐僧也曾花钱买膏药,孙悟空差遣猪八戒买油盐酱醋,在灭法国师徒四人住客栈也是明码标价。樵夫刘伯钦款待斋饭,唐僧受了,但是人家多给的一两银子他坚决不肯拿。这一路上降妖除魔,受益者要给唐僧表示,他都婉拒了。唐僧说:“我出家人,若受了一丝之贿,千劫难修。”连猪八戒老丈人高老给的衣裳,唐僧都不肯要,除了接受人家吃不了的果饼,他真是所过之处两袖清风。反倒是猪八戒一路爱讨东要西,饭量是他师父几十倍。
即便有斋僧者给予食肠大的猪八戒一些散银,他也并未交给师父,而是自己藏了。所以西行之路唐僧应该没有多少银钱收入,所花费的都是从东土大唐带出来的盘缠。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孙悟空用毫毛变得铜钱浑水摸鱼,比如在火焰山买切糕的时候。
所以说,这行李中的银钱铁定不少,不然绝不够这十多年西行路上花用的。连五钱银子都往耳朵里藏的猪八戒想分行李,肯定包括从东土大唐带出来的官银。

【锦斓袈裟】

除了盘缠现银,行李中最值钱的就是【锦斓袈裟】了。该袈裟是“闲时折迭,遇圣才穿”,所以它应该是唐僧倒换通关文碟,觐见异域各国君主时的礼服,也包括最后到灵山参拜佛祖等一众神仙之用。天朝上国的大唐高僧,面见各个蕞尔小邦的国王当然不能穿得寒酸,闪了唐太宗的脸面。所以锦斓袈裟的携带很有必要。通过观音菩萨之口,我们知道这袈裟实价是五千两银子。但是凭锦斓袈裟上这些名堂,比如镶嵌的珠宝和做工,只怕五千两也拿不下(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和舍利子,给钱也没处买去)。猪八戒想分行李,自然不会忘了这锦斓袈裟。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饾。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不过话说回来,袈裟上这么多劳什子,重量一定不轻。见惯金银珠宝的观音院老方丈是个识货的,不惜烧毁寺院的毡房也想把这件袈裟搞到手。最后黑熊精也看中了这件宝贝,所以偷去自顾自囤货了。

【通关文碟】

通关文碟相当于唐僧的护照,是西行的重要文件。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高僧玄奘法师西行之路靠的是偷渡,沿途还被各个关卡缉拿,并没有《西游记》里唐僧过关时这般盛况礼遇。这种档案文件虽说重要,但理论上并不值钱,但是盖上西域各国国玺的历史文件囤起来,将来也能卖个古董珍玩的大价钱。

【紫金钵盂】

唐僧到达西天灵山后,已经算得上一穷二白,此时他的银两估计已经花尽。面对索贿之人,只能把饭碗送出:“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
紫金乃是俄罗斯的国金。紫金是一种天然金,其主要成分是稀有贵金属铑元素,又叫铑金。据说紫金在唐朝并无产出,属于舶来品。再加上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赠,官家真品再加上名人效应,紫金钵盂的价值自然水涨船高,猪八戒想分这个也在情理之中。

【九环锡杖】

唐僧的九环锡杖观音称它值两千两银子,而且还是“目莲僧地狱救母”(即 罗卜寻娘破地关)的历史文物。而且锡矿在古代比较珍稀,价格不菲。虽然在西行路上只能当登山手杖用,但是装逼指数非常高,缺它不行。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各种替换僧衣僧鞋】

这些就是唐僧师徒行李中的寻常之物了,用八戒的话讲就是旧褊衫、破帽子等,想来都是行脚僧平日衣服。
除此之外应该都是沿途斋僧的人家赠与的干粮果品等食物。
《西游记》中闹着分行李的都是猪八戒,理由基本都是师父被妖怪抓去成亲或者吃肉,没有唐僧取经就不成,以猪八戒的逻辑看就此散伙才是明智之举。但是在《西游记》中有一次唐僧明明还在,猪八戒就已经闹着要分行李。这次原因比以往不同,是他们在狮驼岭误以为孙悟空被青狮精吞食而死才要分行李。唐僧虽然爱哭,但是绝大部分都只是“滴泪”“垂泪”“啼哭”等略带作秀的小打小闹。不过在狮驼岭唐僧真以为孙悟空死了,竟然“跌脚拳胸”“十分苦痛”“叫皇天放声大哭”,这般大恸,于唐僧来说极为罕见。
按说唐僧还在,只不过孙悟空死了,为啥不继续求取真经反而要就地散伙呢?想来是一路下来孙悟空虽挨唐僧诸多骂,但是唐僧师徒潜意识都把孙悟空当成取经路上的神针铁,悟空不在,用唐僧的话讲就是“悟空死于此怪之手,我弟子同众的功劳,如今都化作尘土矣。”
孙悟空之死对唐僧打击之大,从猪八戒分行李就能看出。当时猪八戒和沙僧正在分行李,唐僧竟然都没有想到阻拦,只知道在地上边打滚边痛哭。恰好孙悟空赶回看此情景大为惊诧,气得他给了猪八戒一记耳光。这行李没分成,唐僧喜从天降,一骨碌爬起来,居然来给孙悟空躬身,称“若信悟能之言,我已绝矣。”


小方说历史1990


你别看唐僧穿得破破旧旧,一路化斋要饭,人家包袱里,确实是有点好东西的。

别的不说,就一件袈裟,当初观音可是标价五千两、当街叫卖的。虽然一般老百姓认为他(是“他”,当初观音是化身为一个老和尚)疯了,才叫出这样高价,但是宰相萧瑀,可没当他是疯子,而是把他引荐给了大唐皇帝李世民。李世民也没当他是疯子,而且准备出足了价钱,来收购这件袈裟呢。


没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因为菩萨化身的老和尚主动提出,把这件袈裟送他唐僧。虽然没有收费,但从李世民和萧瑀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件袈裟,的确是价值菲轻了。

还有一件锡杖,与袈裟经历相似,只是要价二千两。只看这两件宝贝,就知道唐僧行李有多昂贵了,难怪猪八戒念念不忘。

只是在唐僧手中,这些东西不能变卖,所以才一路化斋。否则买辆汽车开到印度,大概也够了 。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其实, 读原著可以知道. 无非是钱钞、剃刀、经书、衣物袈裟、通关文牒、紫金钵、鞋子、笔墨纸张。

比如, 第十五回写道:“三藏教行者解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


又比如, 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



晓牧文化


另类君答题^_^

唐僧虽然肉身凡胎,但他有两个身份非常人能比,其一他是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之前的九个前世都是取经人,总起来说,他是十世修行的童男之身,这种身份,难怪女妖精们一个个都想取走他的“元阳”,因为只要取走他的“元阳”,就能直接“登入大罗金仙”,圈里人都知道,“大罗金仙”的身份,比之于菩提老祖和镇元子这种地仙,那是何等的尊贵至极!

当然,猪八戒当然不会对唐僧的元阳感兴趣,他在意的是唐僧的这个身份,所以一路上多有忌惮,如若不然,他起了歹意,与女妖精合伙将唐僧倒卖出手也未可知。

再说唐僧的第二个身份。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他手头有几样价值不菲的装备,堪称有价无市,清单如下:

锦斓袈裟。这个袈裟的材质是用金丝银丝和蚕丝三种材料织就而成,如果中途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就得重新返工,所以仅手工费用就不可估算,按观音所述,大概价值5000两银子。然而这只是袈裟主体的价值,上面点缀的玛瑙翡翠和琥珀珠玉可都是有价无市的稀世珍品,所以这个“锦斓袈裟”的价格根本无法估算,堪称无价之宝!
九环锡杖。这个九环锡杖是如来让观音转赠与唐僧的第二个法器,价值自然更加珍贵,锡在古代属于贵重金属,比金银更是有过之而无笔记,九环锡杖象征着唐僧的九世轮回,其象征意义更非金银可以衡量,所以如果猪八戒拿着这个法器在各路神仙面前兜售,想来也能大赚一笔。
紫金钵盂。紫金是俄罗斯的特有金属,主要成分是铑金和少量铂金,紫金和黄金的不同之处在于,紫金硬度更高,而且耐磨,耐腐蚀,抗氧化能力更强。在唐代,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交往很少,唐人看到的紫金多是阿拉伯人贩卖而来,非常稀有,用紫金制作的钵盂,其观赏性和收藏性肯定大于实用性,李世民赠与唐僧紫金钵盂,并非是让他讨饭用,而是象征着皇家颜面和自己的诚意。

以上三样法器随便那样都是价值连城,换做凡人,随便一个都能富甲一方了,猪八戒身份尊滚,觊觎这三件法器,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类文史


唐僧的行李箱中有

1.锦澜袈裟,这是如来送的,穿这件袈裟,可免堕轮回。

2.九环锡杖,也是如来送的,持这根锡杖,可不遭毒害。

3.紫金钵盂,唐王送的,路途中化斋,喝水都靠这个。相当于现在的碗,而且是紫金大碗,

4.普通袈裟和四季换洗衣服,这个必不可少。

5.戒刀,自己净面剃发用的,收沙僧时为他剃度。

6.经书,唐僧带了一些经书,具体几本不知道,三十七回读过的就有《梁皇水忏》,《孔雀真经》。

7.通关文牒,唐王送的,这个太重要了,经过每个国家都要去盖章,这个国家的关隘才会放行。

8.银两盘缠,路上吃的住的,有些能化斋,投宿,有些得花钱,这些是唐王送的,但又不能太多,太重会影响携带。

9.笔、墨、纸,没有带研台。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赶走悟空,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

10.鞍辔,落伽山神送的,白龙马身上套着。

11. 马鞭,落伽山神送的,皮丁儿寸扎的香藤柄子,虎筋丝穿结的梢儿。

12.行李担子,在高老庄准备的,从此行李八我担着。

我所知道的唐僧的行李就这一些,可能还有漏掉的。还不包括他们三个师兄弟的东西,这也够多的了,也是值钱的,难怪八戒动不动就要分行李,出力没师兄多,却总记挂着师傅的这点东西。


大陈的西游


唐僧的行李很值钱。
最明显的证明就是猪八戒总要分行李,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每逢唐僧被妖怪捉走,解救有难度时,猪八戒就常常嚷着要分行李散伙。这样的情节在西游记里随处可见,不必举例。
其次的证据,就是沙僧也有此心,在《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大家误以为孙悟空被妖怪吃了,而孙悟空回来后,却看到这样的景象:“远远的看见唐僧睡在地下打滚痛哭,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哩”。而后看到孙悟空,沙僧便觉得十分惭愧,抱怨八戒谎报消息。
此外,八戒自己贪恋行李,也总认为孙悟空也有此心,在第二十七回,唐僧因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所变化的一家三口,要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未曾轻易走掉,猪八戒就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气的孙悟空就要来打猪八戒。
唐僧的行李里边到底有些什么呢?
第一,有如来佛祖所赐、观音菩萨亲送的袈裟、锡杖。
在第十二回有详细说明,观音菩萨故意叫卖时曾说“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佛中宝物其实是无法正常估价的,这个说法,只是要强调宝物的贵重。
第二,有唐王的赏赐,比如紫金钵盂。
唐僧在离京取经之前,受封为御弟,且唐僧本身就出身高贵,他是丞相的外孙,状元之子,去取经又路远山高,盘缠一定是不少的。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唐僧刚离开时并不是孤身一身,唐王不仅送了一匹白马,还派遣了两个人相随,只不过在唐僧上路的第一难中就死了,当时唐僧还没遇到孙悟空。
第三,唐僧师徒一路上都会不断的遇到斋僧。
古代信教的人应该比现在多,至少在文学作品中是这样,而且古代的宗教对江山社稷常常是有影响的,所以唐僧师徒一路化斋都并不是很难。
在第七十六回里有写到孙悟空骗取猪八戒的私房钱的故事里,猪八戒曾说:“可怜,可怜!我自做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们略多些儿,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猪八戒既然能攒私房钱,说明他们四人一路上的开销也有部分来源于此。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在西天取经的一路颠簸中的描写,却非常的生活化,诸如买东西、做饭、洗衣的琐事频频出现。西行路上山水路险,妖魔不断,又缺衣少食,其实有二心在所难免,应该说有二心才是正常的,也只有孙悟空太实在,一路上最为忠心耿耿。

智圆行方1230


  唐僧是有多套衣服的。平常行路是一套,晚上睡觉是一套,遇上庙宇宝塔时要穿上锦襕袈裟,也算一套。孙悟空最早的衣服是根据唐僧的衣服改小的。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时,向高太公讨要了一套新衣服。沙和尚在受戒改名时,不但换了发型,也穿上了和尚的衣服。三兄弟虽然都是神仙,但都是要换洗衣服的。

  其二、紫金钵盂一个。

  大家都知道猪八戒能吃。为啥他那么能吃呢?

  取经路上,经常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一个人家,常年行走在荒野郊外。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孙悟空是拿着紫金钵盂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化斋。但是,紫金钵盂不大,只能装下一碗多些的饭。也就是说,只够唐僧一个人吃。结果,在野外时经常发生的场景就是,唐僧一个人吃饭,猴哥、八戒、沙僧在一边看着。

  孙悟空很耐饿,偶尔心情好,也会带回来一些水果给八戒、沙僧吃。八戒、沙僧虽然很饿,但是在孙悟空离开后,他们就负责唐僧安全,不能离开。因此,一旦遇上了人家,可以借宿,八戒就大吃特吃。一个人的饭量可以顶几十个壮汉。就是沙僧,吃个五七个人的饭,也绝没问题。

  其三、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是当初唐太宗发给唐僧的官方通行证。这个通行证既可以证明唐僧具有大唐御弟这个荣耀的身份,也可以迫使唐僧履行职责——唯有盖上沿途国家的官方印信,才能证明你确实到西天取经。

  开始时,通关文牒上只有唐僧的名字,在女儿国时,女王添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名字,引发了真假美猴王事件。在取经成功后,唐僧将她通关文牒交还给了唐太宗。


头号玩家H韓大大


东西不在多少,问题是要散伙必须先分东西,有了这个仪式也就算散伙了………


潘多拉36614808


有个饭碗啊,吃饭就靠它了!还有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