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11次賣血,終於成了許一樂的親生父親


感謝餘華先生對許三觀的不殺之恩,讓許三觀坎坷地活到老,全家人都還在。

說實話,在許三觀一次次地去賣血,他的家庭一次次的遭遇苦難,作為讀者,真的怕許玉蘭、許一樂、二樂、三樂們像《活著》裡福貴的家庭成員們那樣,一個個離福貴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和老黃牛。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11次賣血,終於成了許一樂的親生父親

所幸,許三觀賣了十一次“兩碗血”,成功的幫家裡度過了一個個難關,讓全家人成功地活了下來,謝謝餘華老師的不殺之恩。

全書的主要矛盾,除了時代賦予許三觀一家的悲慘外,許三觀和許一樂之間的血緣關係也是撐起故事的主要矛盾。

許一樂不是許三觀親生的,這一點似乎無可置疑,當事人何小勇雖然不承認,但許玉蘭卻默認了,“就那麼一次”。

許三觀信了,吃瓜群眾們也信了,何小勇的老婆也信了,何小勇就算不信,也不得不信了。

許三觀覺得自己當了九年烏龜,最喜歡許一樂,又不願意接受許一樂,所以他不願意幫一樂擺平打方鐵匠兒子惹的禍,也不願意用賣血的錢帶一樂去吃麵條。

但是,一樂被何小勇拒絕後,許三觀還是賣了血去替一樂給了方鐵匠醫藥費,揹著捱餓的一樂去了勝利飯店吃麵條——他願意用賣血去接受這個兒子。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11次賣血,終於成了許一樂的親生父親

整部書讀下來,總有一種悲從中來的感覺,看著許三觀為了救在上海住院的一樂,他在去上海途中的十天內賣了四次血,看著他一次次地發冷,裹上四條棉被也無法保存那一點生命力。看著他第二次第三次賣血得到的錢,還花在了第四次賣血之後的休克上——三次都白忙活了。

他的生命力更弱了,他為了第五次賣血,帶著來順和來喜在冰冷的河邊一碗碗地就著鹽喝冷水,看著他不斷的哆嗦,書外的讀者也都感覺內心冰涼,連書都無力握緊。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11次賣血,終於成了許一樂的親生父親

我常讀武俠小說,裡面的殺人情節不計其數。武林人士殺人,武林人士又被人殺,更有九陰白骨爪這種直插對手腦門的血腥功夫。但讀到那些時總覺得離我們很遠,畢竟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發生的子虛烏有的事情,即便李莫愁把陸立鼎家滅門,也只是覺得血腥,覺得暴力,只是冷冷的旁觀,從不像看許三觀那樣覺得冰冷,覺得害怕。

餘華先生用冷冷的筆鋒,用貼切有黑色幽默,寫出了許三觀在饑荒年代用“嘴”為全家人做紅燒肉、做炒豬肝的場面,寫出許三觀一次次賣血,幾乎讓人看到許三觀就哆嗦著站在我們面前,他為了那個不是親生的兒子,賣的那樣自願,我兒子才21歲,他還沒好好做人呢。

全書的最高潮,就是許三觀這一路賣血去上海救一樂,一路雖然悲慘,卻最終有了一個好結果,兒子活下來了。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11次賣血,終於成了許一樂的親生父親

何小勇被卡車撞之後,許一樂去屋頂喊魂之後,許三觀就接受了這個兒子,他拿菜刀把自己的臉上劃出了血,告訴人們,從今以後許一樂就是他許三觀的親生兒子,誰再嚼舌根,就以血相見了。

這一刻,許三觀的一生與血打了那麼多交道,最終戰勝了那薄弱的血緣關係,他勝利了。

許一樂的親生父親,就是許三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