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蔣子龍:天然的海南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現代人最嚮往的,應該是一種天然。處於現代社會最大的優勢也應該來自天然。以世界經濟重要產業橡膠產業為例,在這個現代科技無所不能的時代,人造的合成橡膠並不耐用,像航天、軍工以及醫療等高精尖行業,還必須使用天然橡膠。而橡膠樹“僅生長在界線分明的熱帶地區——大約赤道南北10度以內”。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打破西方的橡膠封鎖,屬於熱帶氣候的海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上世紀50年代,剛剛參加了海南解放戰役的7個師98個團的官兵,脫下軍裝,組建90多個農場,但依然保留著班、排、連、營的建制。場帶鎮,場帶村,場帶隊,加上歸國種植橡膠樹的華僑以及後來的下鄉知青,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海南農墾大軍,艱苦卓絕地在北緯18至24度之間,創造了大面積成功種植橡膠樹的奇蹟,在海南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橡膠樹種植基地。

60多年過去了,海南農墾至今仍在支持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的實際狀況。這就是歷史——一種追求天然並藉助天然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農墾文化。在土地嚴重流失的今天,農墾的國有土地沒有流失,農墾人有一種天然對土地的親近感和信任感。他們每天都是凌晨3時進膠林割膠,第一代老農墾經常與毒蛇猛獸遭遇,即便是現在的第三代新農墾,在正是露水最猛的後半夜上山割膠,也會飽受蚊蟲叮咬、蛛網纏繞。退休後的膠工們,都還保留著早起的習慣,清晨聽著廣播進膠林、鑽芒果園、遛胡椒地,好不愜意。

歲月悠悠,農墾人幹得天然,吃得天然,活得天然。海南農墾有天然的巨大優勢,這優勢既來自長期天然形成的“農墾精神”,也來自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土地是大自然對地球人的天然厚賜,在土地因汙染嚴重退化的今天,海南農墾卻有1280萬畝肥沃優質的土地。“本土就是權威”,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中,以天然優勢走市場之路,只會更大地發揮其優勢。

認識到了,便一馬當先,海南農墾“義無反顧,計不旋踵”,即便是“上市難如上天”的時候,海南農墾的天然橡膠集團,也通過了一個又一個嚴格得近似苛刻的審核論證,以“海南橡膠A股”上市。人們這麼看好“海南橡膠”,難道跟“天然”的自身優勢沒有關係嗎?備受化學汙染困擾的現代人,誰的心裡不渴望天然呢。

海南農墾的天然優勢不只體現在經濟上,在他們的精神上,也有一種天然的強韌和自信,能去暑消毒、樂觀融和。在海南的任何一個地方,無論多麼偏僻的深山老林,說普通話都可以交流,不會有疏離感或被拒絕。因為有農場就有學校,就有醫院,就有普通話,就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在海南這樣一箇中國最熱的地方,卻有一個舉世聞名的“長壽之鄉”,其長壽者之多,平均壽命之長,又在長壽鄉中居前列。

在當年的南下大潮中,許多人路過廣東,最後在海南落地生根,乃至世界著名的博鰲論壇也落戶海南,現在又稱為“國際旅遊島”……這一切,恐怕都跟海南農墾人隨和認同的性格有關。海南農墾人在廣闊的土地上為國家鑄造了綠色豐碑,也一定會在國人的精神上,增添一份生機盎然的綠色、一份天然的溫暖與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