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

呼和浩特市太清宫道脉是秉承全真教祖丘处机龙门派正宗之嫡传而来。是北京白云观分支,被称之为:漠南第一道场。太清宫是内蒙古现存的道观和道教活动场所之一 。

明清时期,在归化和绥远两城建起的道教庙宇有30多处,旧城主要有玉皇阁、飞龙观、五道庙、三官庙、吕祖庙、财神庙、关帝庙、鲁班庙、三贤庙、娘娘庙和城隍庙等。

清乾隆4年(1739年)和绥远城同时建起的12座道教庙宇是:鼓楼顶上的玉皇阁,东瓮城里的关岳庙,西瓮城里的龙王庙,南瓮城里的火神庙,北瓮城里的真武庙,还有马神庙街的马神庙,城隍庙街的城隍庙、关帝庙街的关帝庙,东门外的东娘娘庙,西门外的西娘娘庙,城西的财神庙,新城南街的文昌庙。

绥远城建好后,随着清朝八旗部队的进驻和城里汉族人口的增加,这12座道教庙宇一直是香火不断,鼎盛时期绥远城共有道士100多人,全都享受官府的俸禄,出入于道教庙宇的信众也大多是贵族和军政显要。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

相传,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于清道光29年(1849年)来绥远出任兵备道员,居住在新城的落凤街(原名庆丰街,因为慈禧居住成为"圣迹"而更名),当时,15岁的慈禧小名叫兰儿,由于水土不服,彻夜不眠常做恶梦,后来由道教庙宇的道长施以医道方能安然入睡,惠征备以厚礼答谢,新城道教从此名声大振,信众颇多。

太清宫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道教宫观,它是由北京白云观嫡传道士范明证,于民国20年(1931年)在姑子板一带(今新华广场南)兴建起来的。

太清宫初建时有道士15人,是由当年新城和旧城的玉皇阁、龙王庙、鲁班庙、观音庙,还有集宁圣清观的一些道人们组成,掌门道长范明证曾经在北京白云观"挂单",还担任过白云观下院玉清宫的当家。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正殿

民国时期,太清宫的道长范明证由于医术高超,善治疑难杂症,因而有了"神医"之称,又因其举止不俗,仙风道骨,经常舍粥放衣,救助穷苦百姓,更是深得众望,人称"老当家的"。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财神殿

抗日战争时期,太清宫和归化城的几座道观曾经是地下党和抗日组织的联络点和集会处,范明证率弟子们多次掩护抗日游击队的队长高风英等人和"绥远抗日救国会"的人员脱险,有数名道教弟子先后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杀害,还有十几名道士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照壁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扩建新华广场,太清宫迁到新城艺术厅南街。 "文革"中,红卫兵把太清宫当作牛鬼蛇神,以"破四旧"为名把神像法器全部捣毁,87岁的范明证道长也被游街批斗,迫害致死。后来,范明证的弟子李至仁道长重筑神坛,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太清宫。如今太清宫的监院杨理青道长(道号冲和子),是李至仁道长的嫡传弟子,也是太清宫全真道龙门派的第22代传人,道学精深,法术高明,医术高超。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内殿

2006年,太清宫经过重建装修后,焕然一新,正面的三清宝殿巍峨壮观,殿内供奉着元始、灵宝、道德"三清天尊",北面财神殿供奉着赵公明元帅,院中还有一口除鬼降魔的"镇妖井"...太清宫内现保存着清末时期的40多件文物,其中还有慈禧六十大寿时赐予太清宫的金幔帐。

呼和浩特太清宫的前世今生

呼和浩特太清宫管理办公室

现在的太清宫不仅举行道教祈福迎祥、趋吉避凶、超度等道场,而且每年的固定时间里定期举行庙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