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雪域魂


作为一个喜剧和悲剧交叉融合的人物形象,孙玉亭原本是有机会走出双水村的,甚至已经走了出去,只不过在转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从《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并不能够完全知道孙玉亭最终又回来的根本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最终没能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无奈的现实,或者说他选择继续拥抱那种自己无法控制无力改变的生活。

孙玉亭自小便失去了父亲,是贫困的哥哥孙玉厚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从小开始,哥哥孙玉厚就对他寄予深情厚望,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能够为一辈子穷得叮当响的孙家支撑门户的人。为了让他能够有出息,兄嫂供他到外地念书,直到后来到太原钢厂当工人,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孙玉厚为弟弟吃上了公家饭而自豪,认为这对孙家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却没想到孙玉亭却会因钢厂的生活不好而返回双水村,于是只好给他张罗成家,借钱娶妻。从此,孙玉亭便在双水村安营扎寨,开始了他一辈子的生活。

不可否认,孙玉亭是一个懦弱的人。在兄嫂被自己老婆欺负时,却不敢说一句劝解的话;当孙玉厚家里出现王满银这样的阶级敌人时,首先考虑到的是怕划不清界限而连累了他,甚至在推举双水村的“反动分子”的时候还动过想要推举自己哥哥的念头,这都体现了失去内心自我,依靠本能而生活着的生存状态。

孙玉亭骨子里存在一种畸形的自尊,你可以看到他明明饿着肚子,却整天拖着一双烂鞋跟别人讲革命大道理,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不亦乐乎,不管别人在背后怎样笑话。看到别人家逐渐殷实起来时,即使心里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但只要想到是为了革命,又似乎得到某种慰藉。对于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们在阿Q身上早已熟知。

再热闹的喧嚣也终会寂静,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静地接受这一片寂静。但我们同样能看到,寂静之中仍然会有对此前喧嚣念念不忘的人。孙玉亭就是那个一直念念不忘的人,他对那种红旗飘飘的生活充满向往,留恋往昔的辉煌,颠簸在理想里,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东拉河里顽皮地嬉戏。


世界很奇妙G


孙玉亭这个人属于志大才疏,没有什么本事,还喜欢逞能。他的文化并不低,而且孙玉厚还给他弄了工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铁饭碗了。只可惜他太不争气,乱搞男女关系,让人家把钱坈尽了不说,饭碗也丢了,被赶回了家。想娶媳妇,孙玉厚欠了一屁股债,给他凑得彩礼,媳妇娶进门,又把老娘和孙玉厚一家赶出了去。分开过以后,两口子还经常到哥哥家混饭吃,也算是没羞没臊。在现代,这家伙就是一个典型的坑爹货,只不过他没爹,改成坑哥哥了。孙玉厚家的烂包,和孙玉亭有很大的关系,田福堂曾说他的彩礼,孙玉厚十年八年还不完。

孙玉亭在村里是副书记,应该也算是村里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惜自己太没有主见,在其余干部眼里跟个傻子差不多。可以看出,其余的干部金俊山、田海民和田福堂家里过的都挺富裕,什么原因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就他混成了穷光蛋。孙玉亭当官,他嘴里都是挂着为党服务,实际上一直被田福堂当枪使。就拿孙少安与田润叶的事情来说,他在拆散他们的时候就出了不少力,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当官没捞着啥好处,是光得罪人,为自己拉了不少仇恨,好笑的是他还乐在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孙玉亭傻眼了,因为自家的地不下力气干,它不出粮食。当然日子也就越过越烂包,每天下地干活,还指着到孙玉厚家蹭饭。同时,各人都忙自己的小日子,没人陪他浪费时间开会了,他找不到地方刷存在感了,十分的不适应。直到孙少安开起了专场,才又让他找到了瞎指挥的地方,当然是动嘴不出力的那种。


音乐v驿站


平凡的世界去年看了第一次,没感觉,今年又看了一次,心里被这部剧感动,我曾经以为我是孙少安,可是我没孙少安的担当,后来又觉得自己是孙少平,但是又没孙少平的信仰。。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王满银😢

孙在这个社会我估计很有市场,虽然老田有时候是利用,


东夑百步弓


路遥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饱满的,富有张力的。特别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地的坏。时代背景,地域场景,生活经历,注定苦和难是那一代人的人生底色。

孙玉亭,懒惰,偏执,厚脸皮。他连农活都懒得做,家里的窑洞亦破旧不堪,他对此几乎视而不见。他似乎是孙家的罪人,不勤劳,舍弃了太原工厂好端端的工作,返乡了,而且提出要结婚。这对于当时的孙家来说,压力是巨大的,玉厚也没有积蓄,只能到处借钱,帮他置办酒席,并给了对方彩礼。一切都为他准备妥当,可他呢?自己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地里的农活总是一拖再拖,别人的劝说也当耳旁风。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孙玉亭无可救药,并不能认为他是坏人。

生活里,孙玉亭是有情怀的

他虽然拖累了家里,但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少平张罗营生,先紧着自己家的人考虑,可见他并不是麻木不仁的人。为了少安娶媳妇的事儿,他也没少和媳妇说,希望自己的侄儿早日成家。他的玩世不恭,不管不顾,都是表面的,内心深处他是爱家人的。他总是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似乎苦难在他身上并不算什么,他总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总有自己的看法。

工作中,孙玉亭是有理想的

他虽然在生活上偏执,不闻不问,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变了。他和田福堂都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怎么迎接新生活。到少安的砖窑帮忙,打下手,也总是蹭吃蹭喝,从不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少安砖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张罗宣传的事儿,让少安成了名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肯定,也是为家里有能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生活里的艰辛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烙印,政治理想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情感上,孙玉亭是有真爱的

当年舍弃工作,与爱情有极大的关系。他和贺凤英一见钟情,卿本佳人,加之心中所想相近,非常投缘。他也年轻过,甚至有非她不娶的决心,可见他对凤英的感情是真挚的。婚后的生活光景惨淡,似乎忘记当年的诺言,似乎不对自己心爱的人好也无所谓,但他心里最爱的人依然是凤英。

当然,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毕竟玉亭出轨了,与王彩娥有一段不光彩的感情经历。那是他一时糊涂,没能控制住自己。说起来,这是书中最戏谑的一段情节,慌忙中足见他的胆小怕事,他懊悔,他胆怯。当得知凤英要为此自杀时,他不顾一切地往家跑,在他内心深处,他最在意的还是凤英,对凤英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没变。生活不富裕,但他对妻子是真爱。

所以,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能有所偏颇,要理性地看待和分析,因为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独一无二的魅力。整体而言,孙玉亭有时候让人讨厌,但是恨不起来,不是么?

看到这里,大家还会觉得孙玉亭是坏人吗,是不是会重新定义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呢?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户58664821885


现在不就是整天跟着领导后面混的那类人嘛!也就是《红楼梦》和《金瓶梅》中描绘的帮闲的那类人。现实中这些人活的必一般人要好!


竹林石笋


时代的“革命家,”“政治家”。


傻老头Han


口头禅,感谢党


风雨人生147985725


描写到位


李东4221


这个演员演的太好了,真到位


葫芦的爸爸369



我认为孙玉亭和王满银是电视里最难塑造的两个形象。孙玉亭有梦想,也有信仰,他一直活在信仰中,对自己的信仰有着一种接近执拗的执着,如果让它成为一个企业老板命令的执行者,他会是最合适的!但在梦想中活着的人,时间长了,往往会对社会的变革缺乏敏感性,这也就容易让他成为社会变革的掉队者,甚至牺牲品。

这类人,有愤青一样的激情,更有火一样的热情,如此激情和热情之下,在现实的 变化中往往会摔倒。

王满银是为了家而耍小聪明,孙玉亭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宁愿抛弃一切。

从深层次分析,这是两个极端,你认为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牵扯版权,请联系删除,衷心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