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唐朝宰相李林甫为六个女儿设“选婿窗”,让她们自主选择婚姻,结果如何?

历史总探长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一位重要的宰相,他做宰相的时候,国家机器运转的出奇的顺利,但是他却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反倒为大唐的衰落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在十九年的时间里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同时他又口蜜腹剑,明明是满脸笑意的讲话,却能让安禄山吓得一身冷汗。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女儿的婚事上,他却极为开明,很是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并且煞费苦心为她们准备了选婿窗,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也算是很难得的。

提起选婿窗,这里先说一个小故事,唐高祖李渊娶妻的时候就不同于一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是参加了一场比武招亲。设擂台的是神武公窦毅,他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太穆皇后窦氏,窦氏的出身不一般,她的母亲是襄阳长公主,她的舅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窦氏自小就被宇文邕养在宫中,见识和胆识都不输男子,后来神武公和襄阳长公主不愿意草草将窦氏嫁人,于是弄了一场贵族间的比武招亲,即雀屏中选,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谁能连续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谁就是窦氏的未来夫君,结果就是李渊胜出了,然后就有了李建成、李世民们。

过了大约一百五十年,李渊堂弟李叔良的曾孙李林甫也来了一个开明之举,他并没有直接决定女儿们的婚事,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自己选择。《旧唐书》记载,李林甫有25个儿子和25个女儿,但是真正留下痕迹的很少,只有三个儿子和六个女儿。

这六个女儿哥哥如花似玉,都是一等一的绝色,又有这样一位有权势的父亲,因此前往李家求亲的络绎不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李林甫为这六个女儿设“选婿窗”,让她们亲自挑选如意郎君:

林甫厅事壁间,开一横窗,饰以杂宝,缦以绛纱。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这倒也别出心裁,李林甫看得多了,难免挑花了眼,还不如由自己把关,然后让女儿们自己挑选喜欢的男子,来做成一门婚事。于是李林甫就在客厅隔壁的房间里弄了一横窗,装饰了一番,又用缦纱遮挡,然后放出话去,让求亲的少年郎亲自登门面试,李林甫在客厅接待这些少年郎,而六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就通过横窗观察少年郎,若有心仪的就通气定下来。

这一番操作下来,六个女儿中有五个订下婚事并成了亲,这里四姑娘按照顺序从第一女记到第六女,不一定就是真实排名,其中第一女嫁给了鸿胪少卿张博济;第二女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 第三女嫁给了嫁右补阙杜位;第四女嫁给了谏议大夫杨齐宣;第五女嫁给了京兆府户曹元捴。

第六女名为李腾空,终身未嫁,她一心向道,对儿女私情并没有什么向往,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成家,后来还到庐山隐居起来修道。经过多年的苦修,道业有成,且习得一身医术,然后经常下山救治穷苦的百姓,为一方百姓所爱戴。李白晚年还曾送妻子宗氏到庐山寻找李腾空,并赋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唐德宗时期,鉴于李腾空为百姓做出的贡献,九江太守许浑奏请朝廷为李腾空在庐山修建了一座昭德观,只可惜佳人已去,而如今连昭德观也不见了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比于李腾空为百姓所爱戴,其他五女的结局就一言难尽了,她们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倒是留下了她们夫婿的名字,本来在李林甫生前,他们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在官场也会如鱼得水,但是后期的李林甫逐渐也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在杨国忠的挑拨下,唐玄宗已经不似从前那么信任李林甫了。

眼看着唐玄宗心中的天平逐渐倾向了杨国忠,李林甫又气又急以至于生了一场大病,并且在752年的冬天就去世了。李林甫一死,杨国忠联合安禄山诬告李林甫和降将阿布思(原同罗首领)密谋发动叛乱,唐玄宗命人彻查,反正李林甫已经死了,死人不可能斗得过杨国忠和安禄山,于是一切罪证都指向了李林甫,李林甫做梦也没有想到,生前他炮制了那么多的冤案,最终自己死后却被扯进冤案中。

而他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害怕被李林甫牵连,竟站出来指证李林甫谋反。最终坐实了李林甫的罪状。当时李林甫虽然已经入棺,但尚未下葬,唐玄宗命人开棺,重新以庶人之礼安葬,而李林甫的子孙都被除名并流放岭南和黔中。李林甫的女婿除去杨齐宣都被贬官。不过后来杜位还曾活跃在官场上,他是杜甫的族弟,在后来又被启用,一直做到了司勋员外郎。


尚宫女史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李林甫在历史上确实做过这个事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他的一次家族联合计谋。他这一辈子有20多个女儿,但他也只是选择了自己最出色的6个女儿准备出嫁,目的就是招徕一些年轻有为的官员做女婿,充实自己的羽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主选择婚姻的行为其实也是唐朝女性地位上升的一个结果。毕竟在唐代,女人的权利比以往都要大很多。而在此情况之下,身为宰相的李林甫肯定在思想上较他人更为先进,因此才能有如此的心胸,做下这样的事情。

选女婿的结果

在李林甫的6个女儿当中,最后只有5个选到了夫婿,而最后一位的林腾空则是终身未嫁做了道士,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李林甫的第1个女儿嫁给了张博济,当时的他只是鸿胪少卿,不过年轻有为。而第2个女儿则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这也是当代的一个能吏员。第三个女二嫁给了右补阙杜位,属于勋贵之后。第4个女儿嫁给了谏议大夫杨齐宣,在朝中可以帮他风言奏事。第5个女儿嫁给了京兆府户曹元捴,掌管京师事宜,方便他掌控权力。总之,这些夫婿都算得上是年轻俊杰,虽然都不是特别大的官,不过相信在之后可以有非常多的成就。

之后这些人的结局

在之后,李林甫被安禄山冤枉意图谋反,所以唐玄宗对他非常的不信任,故此他的这些女婿也都遭到了贬处。而第4个女儿的女婿建杨齐宣为了及时和李林甫撇清关系,居然直接指认李林甫确实是意图谋反,也真是让人有些寒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几位女婿对此都守口如瓶,所以受到了牵连,都没能够做官。只有杜位因为和杜甫有关系,所以重新被启用,做到了司勋员外郎。

不过最后一位没嫁的女孩李腾空,这辈子过的倒是不错,因为一心向道,所以终身没有嫁人。还经常下山帮助穷苦的百姓,为一方人民所爱戴。


说古明今


都别抢,我来答。

确实有这么一件事,它记载于《开元天宝遗事·卷二·选婿窗》中,其原文如是写道:

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饰以杂宝,幔以绛妙。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这个《开元天宝遗事》是一部个人随笔集,主要记载的是开元和天宝年间作者王仁裕听到的一些趣闻趣事,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己动手写一本这种随笔集,兴许几百年以后就成了文物呢。

言归正传。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代有名的奸相,大权独揽十九年,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安禄山的做大也和他有关系,换言之,安史之乱他也得承担一点责任。

作为一个担任宰相长达十九年的高级官员,李林甫的身家地位自然是不必说,他的后代也非常多,儿子和女儿各自拥有二十五人。

有子二十五人、女二十五人——《旧唐书·李林甫传》

有一年,李林甫有六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像李林甫这种身家地位自然是不愁嫁的,既然不愁嫁,眼光难免就高了。看起来李林甫搞这个“选婿窗”似乎是一种很尊重女儿意愿的方法,毕竟在那个讲究媒妁之约的年代,女孩子是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婚姻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想,能够踏进李林甫家门槛,那肯定都是同样身居高位的权贵之家,普通人别说进那道门,估计往里面多看几眼可能都被怀疑是个小偷。所以李林甫弄这个“选婿窗”,我倒认为是因为要娶他家女人的权贵太多了。

估计李林甫也不想得罪这些人,所以就弄了一个“选婿窗”让女儿们自己选,但我估计他肯定也少不得在后面提意见,拿主意。最后终于挑出了结果:

一个嫁给了鸿胪少卿张博济,这人后来因李林甫倒台也被贬官处理;一个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后来也是被贬官;一个嫁给了右补阙杜位,这个杜拉和杜甫还是一个宗族的,后来也被贬官;一个嫁给了谏议大夫杨齐宣,这个人比较厚黑,李林甫倒台后,他投靠了杨国忠,后来还诬陷自己的老丈人谋反。还有一个嫁给了京兆府户曹元捴,也是贬官处理。

不过,李林甫有一个女儿没有嫁出去,就是李腾空,唯一留下名字的女儿。这个女孩自小就有一个修仙梦,后来干脆跑到庐山修真去了。

李白三十多岁时还没有混出个名堂,渐渐产生了隐居的想法,他很钦佩李腾空,所以还写了一首诗在赞扬她:

羡君相门女,爱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不过李白到底还是对功名利禄存有向往,最后也没有隐居。

李林甫的这些女婿们因为自己的垮台也一蹶不振,不过李林甫这个人在世俗意义上还是很成功的,虽然唐玄宗后来掘开他的坟墓,把象征着恩宠和荣耀的金紫朝服给扒了下来,但斯人已逝,做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曾经和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历朝宰相,当谈到李林甫时,唐玄宗说他妒忌贤能,没有能力,裴士淹于是反问唐玄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他做这么久的宰相呢?

唐玄宗沉默了,估计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吧,或者说他默认了因为自己荒废朝政,安于享乐才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应。——《旧唐书·李林甫传》


围炉谈史


说到挑女婿,不由得想起了一断佳话,那还是北宋时期,有个大官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介绍了许多门当户对的公子小姐都不满意,于是当爹的官员都给自己的女儿搭建了一个高台抛绣球选婿,天下的人无论贫富机会一律平等,谁接住谁就能娶得美人归。

到了小姐选婿那天,台下人山人海,帅哥云集,但小姐的绣球偏偏被路过的一个叫花子接住,小姐父母立即反悔,但小姐觉得这是命中注定、态度坚决,斩钉截铁。父母恼羞成怒把小姐赶出家门,小姐和乞丐不离不弃,夫唱妇随,相依为命、白头到老。

说到这里,好多人认为上面的佳话只是个传说,没有生活基础,一个人的婚事事关终身幸福大事,怎么能像过家家那样那么随便呢?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八零后,因为六零、七零后的人一定会记得林副统帅给儿子选妃,给女儿选驸马的事,当年的副统帅跟老婆叶群为了给深爱的女儿选对象也是煞费苦心,到全国各地以招收秘书为名,要求男方根红苗正,仪表堂堂、才华横溢、身体强健。那可是20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人那样玩,何况古人呢?

我们今天说的李林甫是唐朝的一个宰相。

李林甫当宰相19年,在朝堂上是个野心家、阴谋家,口腹蜜剑的家伙。他嫉贤妒能、陷害忠良、指鹿为马、为非作歹,把唐朝搞得乌烟瘴气,不像样子,是个祸国殃民的家伙。

但人都是两面性的,在家里的李林甫,却是个疼老婆的好丈夫,爱女儿的好父亲。不仅对女儿爱护有加,而且思想非常解放,在孩子终身大事上一定都不专断,从不强调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搞什么政治联姻,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李林甫的老婆一共为自己生下六位千金,这些孩子到了婚嫁的时候,前来说媒求婚的人都把门槛都踏破了,因为李林甫权倾朝野,娶到他的千金就能一步登天。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谁不想高攀呢?但李林甫不搞封建那一套,他觉得那样不能为女儿找到意中人,只要让孩子为自己的婚事做主,自己亲自挑选的,才能一生幸福。

于是李林甫就在自己的家里搞了一个选婿台,让选婿的女儿坐在选秀台上,亲自挑选。

不过初选是单向选择的。李林甫在选婿台上拉上一道薄帘子,里面的人看到外面,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里面。

李林甫贴出告示后,自己做在选婿台前担任"主考",女儿在里面仔细端详,主考提出各种问题开测试应选者的才华,查看他们的举止言谈,女儿在里面从容不迫仔细斟酌,一一进行筛选。

一旦遇到比较中意的应选者,立马记录在案,并调来档案进行调查,确定后向其家长下达录取通知。接到通知的人当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即使是哪个家长不同意也不敢说出来,因为拒绝了李林甫就等于自绝于政治出路,万一老李怪罪下来,谁也吃罪不起,等着敬酒不吃吃罚酒。所以李林甫看中的帅哥,家长没有不答应的。

李林甫的六个千金,有五个都是通过海选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生命里的另一半,他们分别是:

鸿胪少卿张博济,相似于中枢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

户部员外郎郑平,相当于民政部和财政部下属的一个科室主任。

右补阙杜位,相当于纪检委的一个处长。

谏议大夫杨齐宣,掌谏议得失,侍从赞相。

京兆府户曹元捴,最高司法机构的一名处级官员。

李林甫还有一个女儿李腾空,没有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不是找不到,而是人家根本就不想找。

这也是李林甫忙于公务,疏于亲情和子女教育的缘故。李林甫给孩子起的名字也不太妥当,一个女孩子家取名"李腾空",这不是寓意要万事皆空,出家的吗?因此这个李腾空小姐不恋富贵,不羡红尘,一心想遁入空门,做了一名道士,到庐山修行去了。

朝廷的权斗是你死我活的,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官,有得宠的时候就会有失宠的时候,一手遮天的李林甫的地位被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取代,李林甫受到冷皇帝冷落后羞愤交加,一命呜呼。李林甫死后,杨国忠"除恶务尽",在他的尸体上踏上一只脚,给他罗织罪名,罪名是里通外国。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皇帝一表态,文武百官落井下石、群起而攻之,连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也见风使舵检举揭发,因为大义灭亲,这个女婿是立功受奖了。

李林甫的儿子和其他四个女婿全都被牵连进去被贬黜到了广西、广东那些蛮夷之地,自生自灭去了。


历来现实


李林甫,一代奸相。有人曾经把他和宋朝奸相秦桧相提并论,巧合的是李林甫执宰唐朝十九年,秦桧也执宰宋朝十九年。李林甫在朝中嫉贤妒能、打压异己,后来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自此由盛转衰和李林甫脱不了干系。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林甫在家里却是一个讲究“民主”的人,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李林甫一改常态,在家中设“选婿窗”让女儿们自主选择未来的夫婿。奸相的女婿是怎么选的?请听我细细道来。

根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中记载:李林甫有六个女儿,长相还都不错,到了出嫁的年龄,媒人把李府的门槛子都踏平了,但李林甫都只是摇头,并没有将一个女儿许配出去。出于对女儿们的宠爱,李林甫希望让女儿们能亲自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于是李林甫在家中议事厅中开辟了小窗,饰以珍宝,用薄如蝉翼的轻纱盖上。每当有未婚的年轻才俊前来拜访,李林甫就亲自去接待,让六个女儿躲在窗后透过薄纱来观察来者的品貌才干,言谈举止。如果遇到中意的,就悄悄写在纸上。李林甫再私下去知会男方家长,如果对方同意(估计没有敢不同意的),这亲事就算成了。后来事情传开,人们就称议事间的小窗为“选婿窗”。

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饰以杂宝,幔以绛妙。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儿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五女出嫁,一女出家

就这样,六个女儿中其中五个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分别嫁给了嫁鸿胪少卿张博济(掌管朝会的副官),户部员外郎郑平(财政部下辖司官),右补阙杜位(中枢言官),谏议大夫杨齐宣(掌谏议得失,侍从赞相),京兆府户曹元捴(首都司官)。这五位都是年少有为之辈,出身好,又都在权力中枢,假以时日,借着岳父李林甫的势力,必然会飞黄腾达。

对了,李林甫还有一个女儿,那位没选到合适夫婿的小姐名叫李腾空,不是父亲李林甫的主意不好,而是她从小便一心向道,无心婚嫁。后来她出家到庐山修行。她也是李林甫唯一一位留下姓名的女儿。大诗人李白因为妻子想上山学道,还曾经写诗赞美李腾空不爱荣华富贵,一心崇尚道学的高贵品格。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在古代包办婚姻的制度下,李林甫为何能特立独行?

在封建年代一直是包办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人儿女的,从来都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李林甫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特立独行的事?

其实包办婚姻主要是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筛除同姓亲族等不能结亲的对象。而李林甫搞出来的“选婿窗”同样设置了“门当户对”这一门槛,毕竟普通人是无法踏足宰相家的议事厅的,而李林甫在这一条件下给了女儿们有限的自主权利,这其实和唐朝女性地位的上升有关。从女皇武则天临朝开始,到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受宠全家鸡犬升天。唐朝女性参政为史上之最,唐朝女性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在婚姻制度上,唐朝女性已经可以在自己未来夫婿人选上发表意见,寻常人家女子也能“择婿”,李林甫“选婿窗”不过是时代的缩影。那时,如果第一次没选好,还有反悔的机会。唐朝公主婚后离婚再嫁甚至三嫁都不在少数,民间自然也对婚姻制度大开方便之门,史料中有记载唐朝女性可以“和离”,甚至有“协议离婚”,所谓“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都是那个时期的特定产物。所以说李林甫让女儿自主选择,也只是顺应潮流而已,并不是超出时代的“自由婚姻”。

李林甫和这些女儿们的结局\t

随着杨贵妃哥哥杨国忠的上位,李林甫开始渐渐失宠。皇帝不需要两个起到同样作用的臣子。在杨国忠去剑南整顿军务时,唐玄宗居然应允他说等回来就让他取代李林甫当宰相。李林甫听到这消息后抑郁不已,愤而生病。弥留之际,他还握着杨国忠的手托付其照顾自己的家人,杨国忠口头答应,背地里却不干人事,李林甫一死,当上了宰相的杨国忠转头就开始串通安禄山罗织罪证,诬陷李林甫和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同谋造反。皇帝对什么事儿最忌讳?那就是造反啊。果然唐玄宗命令杨国忠彻查此事,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害怕这件事会牵连自己,就顺着杨国忠的意思出面证实了这件事。他自己因举报有功是摘出去了,可坑坏了同为李林甫女婿的几个连襟,连带着李林甫的亲族五十余人都遭到贬黜,李林甫的儿子们都被流放偏远地区。不仅如此,死去的李林甫也没得消停,唐玄宗命令人破开李林甫的棺木,抠出嘴里含着的夜明珠,扒去身上穿着的紫金朝服,用又小又薄的小棺材草草下葬了李林甫。

小结

当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以构陷害人害了一辈子的李林甫,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在死后会被清算。他也想不到杨国忠会如此寡义,唐玄宗会如此无情。自己苦心为女儿们寻找的归宿,最后居然都因为自己而贬官,她们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木剑温不胜


李林甫是一个各种顶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人,有才学、思想开放、口腹蜜剑、奸诈小人。


李林甫城府极深,他不知道自己奸诈的为人吗,肯定知道,人就是这样,明知道是错的还要继续做。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他儿子跟他说你做宰相太久了,而且已经得罪了很多人,不久之后灾难肯定会来临,而李林甫也也只回了一句,天下大势,我能咋办。

“林甫子岫为将作监,颇以满盈为惧,尝从林甫游后园,指役夫言于林甫曰:‘大人久处钧轴,怨仇满天下,一朝祸至,欲为此得乎!’林甫不乐曰:‘势已如此,将若之何!’”

唐玄宗也知道他的为人,但是能力就摆在台上,开源节流、机构改革、赋税徭役、兵、法制度盖被、选官科举制度改革那样没有他的身影。

这样的一个人却在儿女的婚事上非常开明,严重怀疑是不是做了一个千年大梦,看到现在婚姻自由的情景,有一些历史知识的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南方说了算,婚姻是父母说了算,跟“哪里不会,点哪里是一样的”,必须按照家长意见走。


为了能够让六个女儿都找到如意郎君,就在会客厅放了一个横窗,挂上窗帘。有贵族来拜见的时候就让女儿们在后面偷看,看上哪个就嫁给那个,前提必须是贵族,遵循一个道理,“找女婿,只要是贵族就可以,不管你多贵,反正没我强”。


也因为开明,一个嫁给了鸿胪少卿张博济,后来被贬官;一个嫁给户部员外郎郑平,后来被贬官;一个嫁京兆府户曹元捴,后来被贬官;一个给嫁右补阙杜位先是被贬官,后来又升至严武幕府,新州参军、夔府司马、司勋员外郎;一个嫁给谏议大夫杨齐宣,这人算反水了,投靠杨国忠,还“举报”李林甫。最后一个李腾空,喜欢道家,选择到庐山归隐山林,李白还写了一首关于她的诗,《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这些女婿为什么后来都被贬了?因为李林甫死了,人一没曾经犯下的罪状就开始被人捡起来报复,欺负不了大的还不能欺负小的吗?


这些女婿有一个值得注意,就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反水的杨齐宣,在李林甫死之前能够猜测到身后的事情,找到杨国忠想要帮忙,而杨国忠选择反方向发展,与安禄山密谋,让李林甫和叛将阿布思约戴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并上奏唐玄宗,顺水推舟,就下令调查此案。


杨齐宣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为了保全自己就站在杨国忠一方,出面证实这件事情为真,一场清算就开始了。这些女婿、儿子就是李林甫的犯下罪状的承担者,他们也许是无辜的,也许平日助长焰气,如今都没有关系了,宁可全部处理,也不愿意留下一个祸患。


关注小旭,一起研究分享,发现新潮历史。


空梦历史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唐朝宰相李林甫为六个女儿设“选婿窗”,让她们自主选择婚姻,结果如何?”

李林甫是唐朝有名的宰相,而唐朝又是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虽然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的趋闻轶事,但李林甫为他6个女儿专门设立“选婿窗”,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显得非常另类,令人十分惊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李林甫让女儿自己选择婚姻的结果又如何呢?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林甫的6个女儿到了该出阁的年纪后,为了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习俗,李林甫决定让女儿自己选择自己的如意郎君。便在家中会客厅的一面墙上新开了一扇窗,饰以杂宝,再用薄如蝉翼的轻纱遮挡。每有贵家子弟、青年才俊前来拜访时,李林甫的女儿们便在窗后偷偷察看,若有中意者便告知李林甫,然后李林甫在告知男方家长,如果对方也有意,便可定下亲事。后来这种办法被广泛使用,人们称这扇窗为“选婿窗”。

据说李林甫的6个女儿有5个通过这种方式选到了金龟婿。一女嫁鸿胪少卿张博济;一女嫁户部员外郎郑平;一女嫁右补阙杜位;一女嫁京兆府户曹元捴;一女嫁谏议大夫杨齐宣。前四位在李林甫倒台后都被贬官,这最后一位金龟婿不仅投靠杨国忠,而且还诬陷李林甫谋反。估计李林甫怎么也没有想到,女儿亲自挑选的女婿会在自己死后反咬自己一口。

这第6个女儿叫李腾空,也是李林甫所有女儿中唯一留下名字的一位。她终身未嫁,不是她找不到意中人,而是因为她一心向佛,不愿嫁人。最后来到庐山潜心修行,还经常救助山下的穷苦百姓,很受附近百姓的爱戴。李白在还没有求取功名之前曾羡慕李腾空,并为其写了一首诗《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大史官


“安史之乱”就是李林甫埋下的祸根,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反对文臣出将入相即不让守卫边疆的文臣调入中央任宰相;还向玄宗谏言,文臣带兵怯战不如用番将,结果让安禄山等成为封疆大吏的节度使,安禄山有了名正言顺的控制河北、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终于敢于与中央掰手腕了,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唐玄宗在位期间,他接替张九龄当了十九年的宰相,以口蜜腹剑著称,真正的“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害死很多忠臣良将,玄宗的“一日杀三子”惨案,他也难逃干系;他为人心狠手辣,甚至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安禄山见到他就害怕,其阴险奸佞的作派让人防不胜防!


但小人就是会投其所好,而且不怕麻烦,李在对待女儿的婚事上也表现出这个特点,尽管作为跳梁小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挣扎了一千多年,但在对待儿女婚事上却彰显出了一个好父亲的形象,就这一件事使他看上去还能算个人。

李林甫的六个女儿都貌美如花、妩媚动人,有权势的父亲为她们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都知书达礼、举止有度,再加上身世显赫,曾经到李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李林甫自然应接不暇,但时日长远了,看花了眼,就不知道谁当自己的女婿合适了。



这里,李灵机一动,为六个女儿设计、制造了“选婿窗”,他命人在客厅旁边的小房墙壁上,暗开一个横窗,并用珠宝、首饰等装饰得美仑美负的,又用缦纱遮盖住;有官二代、富二代来家做客提亲,李林甫在与对方沟通、交流的同时,女儿们就可以通过“选婿窗”暗中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再经过精心比较,自己抉择乘龙快婿。


在封建社会,女儿亲事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林甫别出心裁的作派令人耳目一新并赢得了称赞,说穿了,就是在对待女儿婚姻上打破了传统,开“选婿窗”体现了他尊重女儿们的愿望,使她们自己有决定夫婿的权力,在唐朝此举可谓别开生面,有创新的意思!李林甫有五个女儿通过“选婿窗”找到了意中人。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宠臣,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奸臣,坏事做尽,打压群臣,连名相张九龄都被他迫害,在朝廷可谓权势熏天,但奇怪的是他在家庭却很民主,李林甫有六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待阁闺中,李林甫作为权臣却没有为他们指定婚姻,而是充分发扬民主,给她们机会,让她们自己选择丈夫。

李林甫的府上经常会有富家子弟来拜访,有很多是世交子女,也有少年才俊,于是李林甫灵机一动,在每个女儿的房间墙壁上凿个窟窿,从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外面来人却看不到的里面,所以当有少年才俊来到他府上时,六个女儿就可以通过窟窿,选择自己的意中人,看中后,李林甫就让人去透露消息。让人家来提亲,李林甫在唐玄宗朝为相19年,很多人想巴结他,都苦于无门,能做李林甫的女婿那真是天大的幸事。所以李林甫五个女儿,就是通过这个方法选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大女儿嫁给了少卿张博济, 张博济在李林甫倒台后被贬,结局不是很好。二女儿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也在李林甫死后丢官。三女儿嫁给了右补阙杜位,这位杜公子,是杜甫的族人,也算是名门之后,不过在李林甫死后也没有逃过被贬的厄运。后来在至德年间,到严武府上做了幕僚,曾任新州参军、夔府司马、司勋员外郎等职。四女儿嫁给了谏议大夫杨齐宣,这个杨齐宣在李林甫死后,却背叛了李林甫,依附杨国忠,并为杨国忠摇旗呐喊,出庭为李林甫谋反案作证,李林甫要是知道这厮如此忘恩,定会死不瞑目。五女儿嫁给了京兆府户曹元捴, 元捴在李林甫死后同样被贬,命运多舛。六女儿名叫李腾空,从小喜欢道教,一心想修道,于是她出家到江西庐山道观隐身,落得个清净之身,终身未嫁。诗仙李白天生浪漫,竟然还把妻子宗氏送到庐山跟随李腾空学道,为此太白还赋诗一首:《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以示对李腾空的尊敬。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当宰相时间最长的一位大臣,可见他的才能和政治手腕不同常人,在朝廷李林甫可谓大权独揽。为了加强和稳固自己的地位,曾对谏官直言道:皇上是明君,我们做臣子的要顺从他,不要私下议论皇上的是非。难道大家没有看见仪仗队中的良马吗?这些马皇上可以给它们吃三品的俸禄,让它们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可要是它们不听话,乱叫乱踢,那就对不起,要叫它们滚出去。这些话说得很直白,李林甫的意思就是叫大臣们不要出声,可偏偏有不信邪的主,一个叫杜琎的谏官依然如故,洋洋洒洒的上书谏言,没想到这次他并没有侥幸逃过,第二天就被贬了。一看如此情形,大臣们都不再拿自己的命运去开玩笑了,李林甫的计划成功实施了。

李林甫(683~753年),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也是当时有名的画家李思训的侄子,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后入相。李林甫通过卑劣手段排挤了名相张九龄,授任中书令,一路晋升,封晋国公。直到天宝11年(公元753)去逝,死后追封太尉和扬州大都督。后被国舅杨国忠陷害,诬告其谋反罪名成立,功名一撸到底,家人被流放。李林甫在玄宗时期大权独握,堵塞谏官言路,打击迫害贤良,并提拔重用胡人安禄山,以至于发生了影响唐朝兴盛的‘’安史之乱‘’,在历史上记下了他丑陋的一笔。






史道驿站x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最长的宰相,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

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还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家长,为什么这样说呢?

(李林甫剧照)

这就要说到李林甫为女儿选婿的事情了。

在封建王朝,儿女的婚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连皇帝的女儿也都别想婚姻自由。

李林甫本是李唐宗室的远亲,又是朝中显贵,按说靠联姻来巩固他的地位才是正道,但《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李林甫为了让女儿们挑到满意的丈夫,做了一件雅事,那就是设了一扇“选婿窗”。

书上记载说:“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 饰以杂宝,幔以绛妙。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意思是说,李林甫有6个特别漂亮的女儿,由于门第高贵,许多人前来求娶,但李林甫都没有应允。后来李林甫在议事厅的墙上设了一个小窗,窗上不光饰以精美的器物,还以一块轻薄如蝉翼的红幔覆在窗上。

李林甫那6个漂亮女儿,就坐在窗后。每当有王亲贵族的年轻子弟进来拜谒李林甫时,女儿们便可从窗后观望,并选择如意郎君做为伴侣。

通过这种方式,其中5个女儿都挑到了心仪的夫君。唯有李腾空(史书上没说她是李林甫第几个女儿)自幼慕道,不愿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因此没有挑选如意郎君。后来她舍弃荣华富贵,最终出家为道。

(唐玄宗剧照)

那么,另5个女儿分别挑的女婿都是谁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他们分别是鸿胪少卿张博济、户部员外郎郑平、右补阙杜位、谏议大夫杨齐宣和京兆府户曹元捴。

这几位自然是出身显贵,又有才学的靓仔。自从做了李林甫的女婿,他们在朝中为官更是顺风顺水。

然而,好日子总有到头时。

公元752年,御史大夫王鉷的弟弟王焊,与刑縡发动叛乱,结果被御林军镇压。

杨国忠因李林甫推举王鉷,而不推举他为御史大夫怀恨在心,于是趁机在唐玄宗面前大进谗言,称王鉷亦参与谋划叛乱,李林甫与其也有勾结的嫌疑

于是,唐玄宗处死了王鉷,从此对李林甫渐渐疏远。

李林甫得知后,心里愤懑不已,谁知年事已高,经不起这一气,居然大病不起了。

眼看着时日不多,再加上唐玄宗日益宠信杨国忠,李林甫知道他这一死,李家上下必招祸事。

其实,这种预见,早在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宠信时,他的长子李岫就劝过他。

(杨国忠剧照)

据《资治通鉴》记载:“林甫子岫为将作监,颇以满盈为惧,尝从林甫游后园,指役夫言于林甫曰:‘大人久处钧轴,怨仇满天下,一朝祸至,欲为此得乎!’林甫不乐曰:‘势已如此,将若之何!’”

意思是说,李林甫的长子李岫为将作监的时候,很为李林甫权势太大而忧虑。有一次,他和李林甫在后园游览时,看到一些民夫正在操劳,于是指着他们对李林甫说,您做宰相太久了,这样一来,您得罪的人几乎遍布天下,如果哪天灾祸降临,我们想像他们这样活着,只怕都不能了。

李林甫听完愀然不乐,回了一句,大局如此,我又能怎么办!

现在回想起李岫的话,李林甫更是感到惊惧不安。于是,他在临死前对杨国忠涕泪不止,表示他死后,杨国忠一定会接替他的位子,到时候的后事,都拜托杨国忠了。

杨国忠虽然当时汗流浃背,连说不敢当。可是,当李林甫去世后,他却和安禄山合谋,说李林甫和叛将阿布思约密谋造反,并在唐玄宗面前称阿布思约和李林甫曾约为父子。

唐玄宗听说后,颇为不悦,于是命有司审理此案。

眼见大祸将至,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一向胆小怕事,得知后,为了明哲保身,便附和杨国忠,依他的意图,出面证实李林甫确有此事。

这样一来,一场对李林甫的大清算,拉开了序幕。

可怜李林甫被剥去所有职务,仅只能以庶人之礼,草草下葬。

至于李林甫的儿子和女婿,都被开除官职,并惨遭流放。

当然,杨齐宣“大义灭亲”有功,所以他被判无罪。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开元天宝遗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