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和諧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價值觀念和傳統的思維模式,也是我國古典詩詞的內在精神和顯著特徵。我國古典詩詞的和諧意蘊,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張志和的《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等,就是典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那麼我國古典詩詞的和諧意蘊,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與價值呢?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王維的一首詩《竹裡館》,先來看看人與人的和諧,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從和諧意蘊來看,這首詩寫的正是王維與自己心靈的和諧。

對於人來說,孤獨應該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心理感受。而隱居無疑又是讓自己深陷極度孤獨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王維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與孤獨的和諧共處。因此古典詩詞的和諧意蘊,它可以讓我們現代人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簡單來說,就是它具有治癒心靈的作用。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首句“獨坐幽篁裡”,即王維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個“獨”字,說明王維正處於人生的一個孤獨狀態中。一個“幽”字,則說明王維所處的環境是格外的寧靜。由此可見,王維隱居藍田輞川時的“幽獨”。“竹裡館”,是輞川別墅二十勝景之一,因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那麼問題來了,王維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他不覺得孤獨難受嗎?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次句“彈琴復長嘯”,意思是說,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很顯然,彈琴、長嘯是王維抒發孤獨的一種方式。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王維獨坐幽深的竹林之中,彈琴、長嘯,本身還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它所體現出來的則是一種高雅閒淡、超然脫俗的氣質。就抒發孤獨的方式而言,王維的這種是很難在現代社會做到的。

最後“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它的意思是說,沒有人知道,我在這竹林深處彈琴、長嘯,只有明月相伴和照耀。我們都知道,孤獨最常見的特徵,就是無人理解,無人可以傾訴。王維這裡的“深林人不知”,說的便是這種特徵。至於“明月來相照”,就是王維的境界了。也就是說,王維隱居深林之中,並不覺得孤獨,因為還有明月在時時照耀自己。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明月相照,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在這裡,王維顯然把明月當成了那個志趣相投的知己。一方面,凸顯了王維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這就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而結合整首詩來看,王維這裡又著重表現了人與人(心靈)的和諧。由此可見,孤獨是可以通過找到自己的喜好所在,以及寄託於某一物象上,以達到和諧的意蘊。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熟悉《竹裡館》的人,肯定知道這首詩是《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單個的用字造語上,而在於短短20字,結合起來所凸顯出的絕妙意境。即月夜是那麼的空明澄淨,月下彈琴長嘯之人是那麼的安閒自得。正如清人施補華曾在《峴傭說詩》中說:“意境清幽絕俗”。而清幽絕俗意境的背後,正是王維孤獨的人生處境。

王維寫下一首詩,說盡了人生孤獨,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無論是刻畫景色,還是抒寫自我情懷,無疑都是匠心獨運的。而從開頭所說的古典詩詞的和諧意蘊來看,王維這首詩,可以說是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直到今天的我們讀後,依然可以撫平我們孤獨而浮躁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