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文丨卦嬸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這幅圖片你有沒有很眼熟?曾有一段時間很多文藝女青年都喜歡用這幅圖片做頭像,它就是根據德國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同名小說《香水》改編的電影海報。

很多人看完這部小說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

震撼於聚斯金德用筆編織出來的那個瘋狂陰鬱的世界,又同時被一種糾結的情緒左右,因為這本小說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一個殺人犯用26個少女的體香來提煉香水的故事,但大部分讀者又對這個殺人犯恨不起來......

這與聚斯金德經常把作品中的主人公設定為一些沒有社會地位的小人物有關,他對他們的命運充滿了深切的同情,即使是一個殘忍的殺手,他也寫出了他的困惑、不安、孤獨與卑微,每個讀者都不自覺的把自己代入其中,進而更加理解了他驚世駭俗的行為。

但在這部《香水》中,作者想表現的又不僅限於此,他想說的更多,比如“存在”、比如“扭曲”、比如藏在這些背後的“資本的惡臭”......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即被感知)——哲學家貝克萊

心理學認為,如果個體在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就會永遠停留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尋求補償。為了達成這種“圓滿”他們會不惜一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書的主人公格雷諾耶便是這麼一個一生都在追尋“圓滿”的人,只不過他所要的圓滿非常簡單——證明自己的存在!

1738年出生在巴黎最臭的市區內一個臭魚攤臺下的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嗅覺天分,他可以靠味道區別任何細微的事物,世界在他的嗅覺中存在。

但上天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擁有如此靈敏嗅覺的他,自身卻完全沒有任何氣味......

正如作者對他筆下主角的形容:

“他的決斷模式比較接近植物,或者更像那隻僅僅攀附在樹上的扁蝨,除了永遠的冬眠之外,生命什麼都沒有提供給他。”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這對於一個剛出生就被生母丟到垃圾堆裡的人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不被人愛甚至都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氣味

這種彷彿在這天地間沒有一絲存在痕跡的孤獨感,讓他十分恐慌,迫切想要有一種方式能證明自己的存在,讓所有人都能夠“看見”他,而“提煉出這世上最美的味道”便是他所能想到的唯一方法!

為此,他不惜殺害26位純潔美麗的少女,努力提高自己的調香技能,只為保留住這世上最美的香味。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事實上,他也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在他因為謀殺罪被押解刑場時,他如國王一般,把從受害少女身上提取的香水灑到手帕上,向人群輕輕一揮,在場所有人的臉上立馬無不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此時的他在圍觀行刑人的眼中宛如上帝降臨,包括劊子手在內人們不禁驚呼他是天使,他是無罪的,隨後眾人在處決現場寬衣解帶開始了一場盛大的狂歡......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他製造出了一款能夠魅惑眾生的香水,但卻又在這之後陷入更加絕望之中,因為他發現這款香水僅僅只是營造出了人們的幻想和慾望,並沒能證明自己的存在,甚至在那一刻完全遺忘了他!

因此他做出了最後的決定:重返出生地,並把那款魅惑之水一滴不漏的倒在自己身上,使那些受到香水蠱惑的人情不自禁的吃掉自己!

在這一刻,與香水融為一體,終於完成了尋找自我存在的救贖之旅,求仁得仁。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人命=植物”:扭曲的人格

健康的人不會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轉而成為折磨他人者。——榮格

在書中,格雷諾耶並沒有把殺害少女看做是一件窮兇極惡的事,反而在這個過程中無比虔誠,就像是在進行某種莊嚴的宗教儀式,神聖不可侵犯。

因為在他眼中,那些被害少女的生命與路邊被採來提香的花花草草並無分別......這也是很多讀者對這個連環殺手產生同情錯覺的原因所在。

“人命=植物”如此扭曲的價值觀,與他的人格形成有關:出生在臭魚攤底下的他剛一出世便被生母隨手扔到滿是爛魚內臟的垃圾堆裡,等著他自生自滅!

但他的一聲啼哭導致他的生母背上謀殺嬰兒的罪名最終被處以絞刑,他也就從此再無親人......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舉目無親的他被送到孤兒院加拉爾夫人那寄養,但對加拉爾夫人來說他不過是一份賺取“保管費”的收入來源

,當沒有人再為他付錢時,他便像牲口一樣被賣到了皮匠格里馬那裡,同樣被當畜生一樣使喚。

唯一對他好一點的也就是香水商巴迪爾,但這點“好”也僅僅只是因為他過人的嗅覺天分,可以為他創造出絕無僅有的暢銷產品。

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定勢效應”,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知識、經驗和各種生活習慣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思維路線,從而對以後的心理活動形成一種固定的心理傾向。

就像從小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多半也是施暴者一樣,格雷諾耶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沒有被人“像人一樣”對待過,他不懂什麼是愛,不懂什麼是生命的敬畏,對他來說唯一緊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被害少女身上的芬芳長久保留下來。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因此他人生第一次積極主動去向巴迪爾學習讓香味持久的方法,至於這個過程中損耗掉的是一株鮮花,還是萬兩黃金,亦或者是一條生命,對他來說都沒有任何區別,少女散發著香味的軀體,在他眼裡只不過是如同花草般的原材料!

所以在他失手殺死第一個少女時,他恐慌的不是一條生命的逝去,而是惋惜沒能保留住她身上迷人的香味......

如果沒有“外界救贖”的介入,那一個人被怎樣長期對待,他之後就會怎樣對待他周圍的世界,受害者和施暴者往往是同一類人。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剝削:被香水遮蔽的“惡臭”

這是一本執著於“香味”的書,但它很大的篇幅卻是在描寫各種各樣的惡臭,包括開頭:

街道散發出糞便的臭氣,屋子後院散發著尿臭,樓梯間散發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氣,廚房瀰漫著爛菜和羊油的臭味,屠宰場裡飄出血腥臭味......

甚至連貴族階級都是臭的,國王臭得像猛獸,而王后臭得像一隻老母山羊......出人意料的是,這並不是作者的杜撰,而是十八世紀歐洲的真實情況!

那個時候的歐洲,經濟迅猛發展,引來無數人來此淘金,但人口的增加也考驗著衛生條件,那時“廁所”還只是貴族才能享有的待遇,普通人的方法非常隨意——就地解決!

更要命的是也沒有完備的排水系統,以致於連我們現在看來無比神聖的盧浮宮、凡爾賽宮甚至教堂都沒能逃脫汙穢的洗禮,糞便堆積如山......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手稿插圖:薩拉森士兵在教堂內大便褻瀆神聖


每家每戶的排洩物就隨手倒在街道上,連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某次城中巡視時,都險些被樓上倒下來的排洩物擊中......

因此還曾出臺過一項法律規定:

任何人均不得自樓臺窗傾倒‘水’及‘糞便’,白天夜晚均不可,否則必受罰金懲處。

但正如書中開頭所說“整個貴族階級都是臭的”,這種“臭”並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味道“臭”,更深層的是那些帶血的資本所散發出的“惡臭”

皮匠驅使工人在有毒的染漿裡提煉腐蝕性強的植物染料,導致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只能活5年;香水商表面上打扮的油頭粉面,從事著帶給人美好的職業,背地裡卻為了金錢盜竊對手的香水配方和對下層勞動力無情的剝削。

而做為社會底層的香水師格雷諾耶,並沒有因為深受壓迫就對同樣是底層的人產生同情,而是毫不猶豫的為了自己的目的選擇殺害了26位少女。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地位高的人只看到利益,視底層勞動者的性命如草芥;地位低的人因為根本不懂生命的可貴,同樣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比赤裸和殘酷。

作者借用“香水”這個上層人士才能用的起的物件,把富人對窮人的盤剝與這兩種社會結構清晰的劃分出來。

即使是香水是窮人在生產,但他們也永遠被阻隔在上層階級之外,富人利用窮人被不斷奴役創造出來的價值,使自己周身芬芳,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使階層更加固化......

最諷刺的一幕莫過於當格雷諾耶用香水征服眾人,使大家對他如上帝般崇拜時,所有人都不再在意那瓶香水是因罪惡而產生,腐臭的何止是資本,還有人性!

說這本書是一部“惡臭史”也毫不為過。


《香水》:一場“香豔”的謀殺背後,是“惡臭”的資本與人性

《香水》劇照


作者讓格雷諾耶誕生在人類最骯髒最惡臭的地方,但又讓他通過謀殺蛻變成讓萬人景仰迷戀的“神”,最後又讓這個“神”消失於最初的汙穢之地。

在這個神奇的輪迴中,香水見證了一個弱者奮力抵抗世界的過程,也造成了一個天才的墜落!

在“墜落”的背後散發著“資本逐利”的惡臭與人性的自私,讓無數美好的香味與各種惡臭相交織,才最終寫成這部超越道德審判、超越寫實桎梏的名篇,聚斯金德的想象力實在是讓人驚歎!

  • 《香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 《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悲劇》
  • 《一部關於天才的悲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