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


单纯地讲战争,除去它带给社会与文明的危害不说,行军打仗更像是一项“艺术”,将领要协调好各个部队间的关系,要摸清敌军的动向与想法,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颇不容易的工作。

上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改能够写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全球除去极少数国家之外几乎没有人在这两场战役中置身事外,其中二战时期的德国统帅希特勒与苏联统帅斯大林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军事家之一,那么这二人相比谁的用兵之道更加厉害?

单从二人事迹来看,两人作战风格完全不同,希特勒的风格是以速度取胜,当时德国的闪击战战术将许多国家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像芬兰、波兰等国家更是被这种战术灭国。而斯大林的战术相较于希特勒则更加保守一些,当时苏联的战术更加偏向于稳扎稳打地对垒拼物资,这也是当时世界“通用”的战术。

客观地讲,斯大林真没有什么作战的天赋,苏德战争伊始,苏联就由于斯大林的错误判断而错失先机,一步错,步步错,导致了前期的大溃败。德国当初本来是打算进攻英国本土的,后来由于海权不足,就放弃了攻打英国的计划,这支部队转头就向苏联方向进军了,当时苏联得到情报,苏联军方质问德国军方这支部队是要干什么,结果德国人说这是在演习,最主要的是苏联人还相信了……还对德国人说演习质量不错,现在看来这根本不像一个大国所做出来的事情。

当时苏德战争开动之后斯大林也曾经亲自指挥了一场战役,结果导致了基辅战役的惨败,这完全归咎于斯大林刚愎自用,不听从朱可夫的建议,而这场基辅战役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

与斯大林相比,希特勒的军事素养可谓是极高的,当初德国准备攻打法国的时候,德国的将领中只有两人认为参谋部提出的方案可行,其中一人是著名将领曼施坦因,另一人就是希特勒;之后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作战,很多德国将领认为盟军的登陆地点是加来,而有两人坚持认为盟军登陆地点为诺曼底,这两人一人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另一人就是希特勒。由此可见希特勒对于战局的把控能力至少是曼施坦因、隆美尔这一级别的,而当时全世界与曼施坦因、隆美尔齐名的将领不过寥寥十数人。

希特勒最高的军事成就是在1941年的冬季下令德军不许撤退,就是这个命令,让德军硬生生死中求活“续命”三年。当时饥寒交迫的德军被阻挡在莫斯科城下,正是进退不得的时期,想进有苏联军队拼死抵抗;想退,有严寒天气、数千里的行军路程以及随时反扑的苏联军队,当时德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面对这样极端的环境希特勒颁布死命令:不许撤退!正是这个命令使得盟军被拖了三年之久,德国也借此“续命”三年,因为倘若当时德军撤退,等待德国的将是立即溃败。

纵观希特勒生平,德军的每场战役的背后,几乎都有希特勒的影子,毫不夸张的说,德军在二战时期取得的成绩,与希特勒的指挥是脱不开关系的。

当然,这些成就不代表希特勒就是什么用兵大师,也不代表希特勒就比斯大林厉害,至少在选人用人方面,斯大林就比他强不少。

基辅战役开始前,斯大林因为战略分歧,解除了朱可夫苏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将其调到了列宁格勒。但基辅战役的失败让斯大林明白,朱可夫是个天才的将领,其对战略的把握以及临场指挥能力都是超一流的,于是马上纠正错误,将其调回,并全权负责莫斯科保卫战,此后朱可夫在斯大林的支持下,连战连胜,直到攻克柏林!

除此以外,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洛克索夫斯基元帅等将领都在战争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成就,与斯大林的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而希特勒就固执多了,曼施坦因是一代名将,放眼整个东西线战场,其指挥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但即使这样,希特勒也没有对他全力支持,而平庸的保卢斯却成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总指挥,正是他的无能,让苏联抓住机会,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势。

再比如说隆美尔将军,其在北非的军事成就让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赞不绝口,但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将领,却死在盖世太保手上,临阵斩将,是兵家大忌,希特勒却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与前两位齐名的“闪电战”开创者古德里安,可以说,德国早期的胜利完全受益于他开创性的战法,但在战争后期,古德里安却完全失宠,眼睁睁看着德军一天天走向失败!

而希特勒个人对前线作战的干预,也被认为是德国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例如“敦刻尔克”大撤退,如果不是希特勒的昏庸,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再比如基辅战役,虽然德国大获全胜,但也失去了围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让朱可夫一战功成,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斯大林和希特勒这个级别的选手,战术指挥并非他们的主要任务,战略选择、选人用人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希特勒虽然是一个强悍的对手,但从结果来看,斯大林还是略胜一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