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過後,金融行業會不會更難過?

快樂多一點的強子


疫情過後,短期內金融行業業績會受影響,但長期影響不大。

一、長期金融業不受疫情影響,發展向好。主要是我國經濟韌性好、經濟發展的潛力大,長期向好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金融和國家經濟有著直接的同向關係。國家經濟好,則金融業興旺。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比如銀行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投資機會和消費也多,則投資和消費也在增長,需要的投資資金和消費資金也在增長,需要的資金多,則向銀行貸款和存款也多。而且經濟好,銀行的貸款對象也更能及時還上貸款,銀行的風險更小,銀行的效益自然更好。

二、短期內金融業會受疫情影響。因為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呆在家裡還沒有上班或者即使去上班了,也有的工資降低了甚至失業了,工資降低甚至沒有工資,導致房貸、車貸或其他貸款還不起,對銀行來說形成壞賬,銀行業績下降。因為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也形成破產甚至瀕臨破產的邊緣。比如清華大學聯合北京大學對對全國多地1435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企業賬上現金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得出,35.96%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1.92%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03%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能維持6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只有9.27%。預計本次疫情對公司營收的影響程度得出,合計58.88%的企業預計因疫情影響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目前已過三個月,所以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復工難,復工後發展難的問題,企業的貸款也面臨違約,銀行壞賬在增加,業績變差的困境。

三、各種政策助力經濟和金融良性發展。由於政府的高度重視,針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係,要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制定了各種支持復工復產的政策,要求政策必須走在企業前面。針對金融業,則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給予對企業的各種補貼,讓受疫情的企業獲得最低的成本,享受最優惠的政策,實現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經營活動。企業目前享受最低的利率,銀行獲取的利息收入雖然目前較低,但是企業獲取資金,恢復正常經營活動,甚至有的企業通過這次疫情後,發展能力將會更強。企業業績好後,銀行的風險也小了,則銀行業績也會更好。

總之,短期內,因經濟受影響,則金融業績會有所影響。長期來看,經濟會逐漸恢復正常狀態,也金融業績也會變好。





懂信貸的會計師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疫情過後,金融行業會不會更難過?首先你對金融行業似乎不是非常的瞭解!所謂金融是一個泛概念,也就是說只要和錢有關係的都可以稱之為金融。

但是我相信疫情結束之後,實體產業比金融更難過,而金融行業資產流動性較強的並不會難過,反而過得更加好,以放貸為主的金融行業也許會難過。

疫情過後好過的金融行業

其實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有沒有疫情都是非常好過的,因為錢的流動性不降實體產業,這一點我們可以從3月從開盤的股市就可以看到。

到目前為止很多實體產業仍然沒有投入生產,部分餐飲行業娛樂行業目前依然處於封閉狀態,而金融行業早已經進入了運行階段。

尤其是信用卡、網貸等貸款部門,早就投入了工作之中,相信目前有負債的同學早已經感受了這一點,到目前為止整天可以接到催收的電話。

所以說金融行業好過的主要有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私募等投資為主的金融產業。

疫情過後難過的金融行業

受疫情的影響,大部分負債的人債務集中爆發,手中持有信用卡網站等其他貸款的人,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之下是最難過的人,相對於這些債務來說信用卡或網貸平臺也是最難過的金融行業。

因為在平時還可以利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讓債務人還款,但這一次債務人確實是拿不出真金白銀,也從周圍親戚朋友當中借不到任何錢,所以這一次的債務是真真切切的債務,也是還不起的債務。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貸平臺包括信用卡,主動給債務人順延了債務,時間較長的更嚴了近三個月。

而其中包括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在內的銀行信用卡,並沒有按照銀監會的意思順延債務,而是整天威逼利誘恐嚇讓債務人還款。

綜合來看:金融行業跟實體產業其實是一樣的,流動性較強的金融產業也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以貸款為主的金融產業在此次疫情當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試想一下所有的債務人如果3~6個月時間不還債務,那麼銀行和網貸平臺會怎樣?


社長財經


不是金融行業人員不做過多評價,不過之前看到一張圖你可以參考一下


會寫bug的程序猿


金融行業有可能在疫情過後迎來小陽春,國家今年的國家扶貧攻堅計劃,以及十三五計劃,十九大確定的目標,全年建成小康社會,都需要完成,國家各項政策都會加碼,因此國家的金融監管會放鬆,央行也會加大流動性,貨比會大量增發,在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會去股市尋找機會,房市由於需要大量資金,一般人玩不起,流動性偏低,股票市場應該有一次大的機會,房地產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基建會加碼。因此,今年金融形勢會相對較好,如果國外疫情大面積爆發和不可控制,特別是美國如果發生大的經濟危機,那麼中國的金融形勢也會遇到比較大的挑戰。大概率向好,不確定性也大!




馮律師觀察


從業20多年,從未遇到今年的情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各行各業都帶來巨大的影響,恰巧發生的時間是一季度農曆春節期間,這本來是金融業,一年中最重視的時間段,巨大的現金流驅動著金融業的開門紅業績,不過,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人們在家隔離、居家辦公,傳統的金融服務客戶到店模式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但我經過思考認為,眼下的困難是暫時的,一方面疫情終會過去,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決策層迅速調整工作思路,憑藉深耕多年的線上金融服務渠道,例如手機銀行渠道,瞄準日漸年輕化的龐大客戶群體,讓線上金融服務模式也能繼續良性開花結果,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客戶經理“雲工作室”就是一個優良範例,客戶每天可用“雲工作室”,瞭解到最新金融產品資訊,理財產品推薦,還能方便直接聯繫客戶經理本人,傾聽第一手理財建議。所以,筆者認為,疫情的確給傳統金融業帶來了影響,但是也沒準催生一次革命,未來金融服務行業的運行機制或將逐步走向,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線上模式未來逐漸占主導地位的新服務模式!讓我們一起期待更新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吧!




醉江南葉先生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無論是以製造業為首的第二產業還是以餐飲、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均受到影響。

而金融行業作為整個實體經濟發展的母機,同樣也是我們整個社會發展的核心部門,疫情對其影響可謂十分深遠,下面我們按照行業來分析下疫情過後,金融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銀行業

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老大,在疫情過後將迎來貸款業務“量增價減”,資產質量有所下降的局面。

一方面,疫情過後,為了穩定經濟發展,中央指示出臺了一系列低成本專項貸款措施,同時中央銀行通過定向貨幣工具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支持,這勢必會帶來銀行業務量的提升,但貸款利率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從高層、央行到各地政府均出臺政策,要求針對受本次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不抽貸、優先續貸,交通運輸、旅遊、餐飲、零售和娛樂行業首當其衝,這其中又以廣大中小企業為主。儘管疫情過後消費需求將恢復,但由於延遲復工導致消費能力下降以及整體經濟增速的放緩將加大了此類企業的資金風險,進而直接導致相關貸款業務的預期,導致銀行資產質量的下降與不良率的提升。

二、證券與基金業

短期行業火爆,中長期將受制於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將持續波動。

春節以來,由於大量消費需求壓抑,資金得以在證券市場釋放,根據相關數據,疫情期間A股開戶數量大幅增加,整個市場逆疫情而行,迎來春季行業上行。但放大到整個行業來看,由於投行現場辦公影響,已有較多業務出現不同程度延遲,同時,資本市場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隨著今年經濟增長壓力增大,市場預期將受到影響,因此證券與基金業可能在中期有所波動。

三、保險行業

短期內對保險公司業績有所壓低,但長期受益保險需求迎來持續增長。

疫情的發展對保險行業賠付造成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由於復工延遲,上半年各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可能有所降低,疫情中保險產品賠償金可能會增加支出。但長遠來看,本次疫情的發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保險消費需求,利於行業未來發展。

四、租賃、擔保行業

業務量得到刺激的同時長期風險承壓。

融資擔保機構正在加大融資擔保服務供給力度,雖然部分減輕了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的壓力,但用款企業的未來違約風險轉移到了融資擔保機構身上。為保障疫情期間的金融支持,融資擔保機構響應政府號召,通過降低擔保收費、延長追償時限等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如果用款企業的未來還款能力下降,必然加大融資擔保機構的代償壓力,甚至導致某些融資擔保機構出現資不抵債、無力履行擔保義務的局面。


總的來說,疫情對金融行業負面影響較大,但回顧宏觀經濟的歷史數據,從2003非典到2009甲流,只要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期的。我們相信,新冠疫情雖然對中國的金融行業發展走勢有影響,但不會改變金融行業長期增長態勢。



聚火財經筆記


我認為金融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比其他行業都要輕,尤其是實體行業。理由有以下幾點:

1、證券行業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傷害,還在疫情期間增加了交易量,這對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是正向影響的。而受疫情影響後,很多企業需要再融資,不論是債券融資,還是發行新股融資,對證券投行業務都是利好;

2、銀行業雖然有的網點不能營業,但這影響最大的是存儲業務,而存續業務銀行是不賺錢的。銀行業最賺錢的貸款業務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為銀行貸款的對象主要是國企央企,據報道國企的復工率超過92%,所以銀行獲利的大頭貸款業務影響甚微。疫情過後,該辦的業務都會來,因為銀行是壟斷競爭市場,在錢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業務不會受影響,只是先辦和後辦罷了;

3、保險行業有沒有因疫情而賠付,我沒有看到相關報道。而疫情過後,人們必將更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我相信保險公司也會不失時機的推出相關險種,可能會迎來一波小高峰。

4、其他金融行業按以上思路可自行推理。總的一條是:網上業務開展的好的金融業韌性越強。

金融業由於客戶存續性和黏附率高在疫情期間所受負面影響相對較小,有的業務板塊甚至出現增長,疫情過後有望率先企穩反彈,一些優質的上市公司值得我們關注。[微笑]



鯤鵬加風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處在爆發上升的階段,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在奮力打好此次病毒抗擊戰,反洗錢相關的行業和主體,也針對疫情做出了迅速的調整和反應。本文旨在從普通民眾、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這三大反洗錢主體,談談此次疫情對它們產生的影響。 一、對普通民眾的影響

防範意識薄弱的民眾易落入利用疫情詐騙的圈套

國難當頭,但是仍有不法分子利用肺炎疫情實施電信詐騙,令防範意識薄弱的市民群眾落入詐騙圈套。多地警方近期發佈了涉及疫情的騙術,比如“以虛假口罩廣告詐騙”、“以“獻愛心”捐款行騙”、“以推銷防疫藥品行騙”、“以親屬“感染”為名行騙”、“以運送防疫物資為由騙取定金”、“冒充航空公司以退票改簽行騙”、“冒充旅遊平臺以取消合同、退押金行騙”。

市民群眾務必提高防範意識,不點擊任何短信中的網頁鏈接,不提供銀行卡號、密碼和手機驗證碼,不相信任何陌生電話;網上購買防疫物資時,要到正規購物網站;涉及匯款、轉賬、提供驗證碼等信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普通民眾做到了不被騙,不法分子就沒有了洗錢的原始資金和動機。 二、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1.非面對面的客戶身份識別工作佔主導

疫情期間,金融機構均減少了櫃面業務,很多金融機構的線下網點限時開放,鼓勵客戶通過APP、電話、網頁等非面對面的形式辦理業務。金融機構在為客戶辦理非面對面業務時,需綜合利用多種技術和人工審核的手段,做好客戶的實名認證,做好非自然人客戶的受益所有人識別工作,瞭解客戶建立業務關係的目的、資金來源,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賬戶,杜絕為犯罪分子提供金融服務。 2.需加強對涉嫌疫情電信詐騙的可疑交易分析

金融機構需結合疫情對可疑交易進行深入分析,比如涉疫情電信詐騙往往具有以下交易特徵:(1)身份背景方面,收款賬戶的客戶身份特徵和職業屬性與其賬戶交易行為不符;(2)交易賬戶方面,呈現出“匯款賬戶眾多,收款賬戶集中,且地域跨度較大”的特點;(3)交易模式上,短期內呈現“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分散轉入-分散轉出”,“交易時間分散”,“賬戶不留餘額”的特點;(4)交易地域上,收款賬戶的IP地址通常涉及國內傳統電信詐騙高發地區,或泰國、菲律賓等國外電信詐騙高發地區,呈現“跨地區、地域”的特點;(5)交易工具上,多使用網上匯款、支付寶、微信轉賬等非櫃面交易工具,部分備註有“捐款”、“口罩款”等關鍵字。 金融機構應及時調整可疑交易監測模型,以加強針對利用疫情實施電信詐騙洗錢犯罪行為的監測分析;一旦發現相關線索,及時向當地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報告,視嚴重程度,可向當地公安機關直接報案。 3.信息洩露風險加大

疫情期間,金融機構多采用遠程辦公的工作模式,而反洗錢工作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客戶身份信息的審核及傳達,則可能造成信息洩露。所以金融機構應儘量選用,經過安全驗證的遠程辦公支撐軟件和服務,尤其是各類文件的傳輸需做好加密工作。 三、對監管機構的影響

反洗錢監管交互平臺作用初顯

每年的1月初,是各金融機構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反洗錢年度報告的日子。2019年12月底及2020年1月初,各地人行都紛紛出臺了新的要求,一改往年要求機構將年報內容刻盤人工現場報送的傳統,而是要求金融機構接入“反洗錢監管交互平臺”。該平臺可實現24小時的通知下達接收,內控制度、日常報告、反洗錢年報的報送。 在當前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各地人行紛紛發佈通知,鼓勵金融機構在保障反洗錢工作總體不停擺、基本要求不降低,以及不違反各項保密規定的前提下,靈活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各項操作符合當前疫情防控任務要求。 而反洗錢監管交互平臺,省去了人工報送的繁瑣流程,可切實減少疫情防控期間不必要的人員聚集,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時也保障了反洗錢監管機構和義務機構之間的信息互通,作用初顯。 疫情雖然給反洗錢工作帶來了挑戰,但相信反洗錢人也能恪盡職守,打擊犯罪!讓我們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賺錢秘技


就網友們較關心的金融方面而言,由於其涉及外匯、期貨、股票等市場,疫情狀況的日益更新,很容易改變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想法,從而加大市場的波動。按照經濟學家的評估,流行病風險每年造成的損失約為5000億美元,佔全球總收入的0.6%。

從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匯率貶值、股市下跌的幅度都比較大。離岸匯率從1月21日的6.86貶至1月28日的6.97,上證綜指則從一月份的最高點下跌了4.5%。不過,衡量孤立的單個疫情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為在此期間,市場上往往有多種同時存在並相互競爭的因素,包括經濟數據、公司業績和地緣政治變化等。

如儘管整體經濟會受到一定干擾,但病毒疫情往往有利於醫療、口罩製造商等行業的發展。

也有不少資深金融分析者樂觀估計,此次疫情儘管引起了金融行業的各式蝴蝶效應,但真實的市場價格走勢傳達著一個積極的信號——疫情影響必將是短期、階段性、以及有限的。“長期利好的情況下,擁有閉環能力的金融機構可能會在逆境中得到更為快速的修復,但是沒有閉環能力的公司,可能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更長的時間。



7股翻本


首先,金融業是經濟服務業,依託於經濟大環境的發展而發展,宏觀而言,疫情過後,都會受到影響。

第二,金融業是經營貨幣資金的行業,是經濟運行的血脈。疫情過後,大多數行業都受影響時,更需要輸血、刺激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業在疫情過後,應該是可以也能更大發展的,不會受影響。

第三,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特點,金融業受到了嚴格管控,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和國家政府信用背書的特徵,疫情過後,國家從快速恢復社會經濟正常狀態考慮,會更多地利用好貨幣財政政策,金融業會有很大的受益!

所以,個人覺得,疫情過後,金融業不僅不會受影響,反而會得益,更快發展。以往以存貸利差獲取鉅額利潤的模式,難以行得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