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书法传承上,临帖和纯粹的练字有何区别?如何临帖?

克里斯托夫金


关于如何临帖,网上介绍太多,没1000字说不清,建议自行搜索。

若想写好字就必须临帖,自己无章法的练字肯定是不行的,“师法乎上”嘛!大家在批评的“江湖体书法”,就是因为没有临帖基础就瞎创作,写出来的东西缺少美感,甚至毁人三观。

临帖到一定阶段就要跳出来,融入自己的思想与审美,慢慢的自成一家。不跳出来就成了复印机,临得再像也缺乏价值。

附上本人习作,欢迎指正!






我家金毛70斤


临帖和不临帖练字,其最终的结果是,前者可能成为书法家,而后者永远是书法的门外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以我的亲身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论述:

一是有无规矩的区别☀。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做为一门艺术,自然也有着它一套完备的规矩。那么其中的规矩在哪儿呢?就在古人留给我们的各种字帖里。而字帖就是后人学书的样本,就是学书的老师。只有跟字帖学习,书法中的笔法,墨法和章法,你才能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懂得了书法的规矩,你才能步入学书的金光大道,你才能在书法之路上走的更远。而学书不临帖,信手塗鸦,只能离书法越远,以致成为书法正统的洪水猛嘼。

二是有无好坏参照的区别。☀

跟着某一字帖习字,也就为你这个阶段制定了奋进的目标,目标就是字帖。如果你把字帖的形神写不到位,你就对照差距默默地下功夫;等你某一天到位了,你的书写水平也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能把帖循环往复地作为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书目标,你就离学书的成功不会太远了。

而不临帖,因没有对比参照物,没有学书的目标,写好写坏混然不知,你还指望能立地成佛,做个什么家吗?

三是少走弯路的区别。☀

假设以前不临帖练字的人,某一天认识到了临帖的好处,然后再从临帖开始学书,好吗?肯定好!但自身已经形成的坏习气,给今后学好书法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困难,写字时间短一点还好改正自救,如果已染习多年,既使不移余力地回头是岸,但留给你的时间还有几许,还能在书法之路上再走多远呢?真未可知!

总之,学书临帖与不临帖,其结果有着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区别。

那么怎样临帖呢?☀

我给出的建议是,题主可在网络平台特别是今日头条,去搜索怎样临帖这方面的理论文章。这方面的知识信息量特别大,你选择适合自己的介绍文章努学习,保证你就能掌握临帖的方法!

🌻🌻🌻🌻🌻🌻🌻🌻🌻🌻🌻🌻🌻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其实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民间不乏有许多练了一辈子字,字写得很好,娴熟,精炼,由于临帖少,对结构笔画的把握仅仅来源于生活,所以一直在走弯路。


当然我们在临帖中,一定要选择那些你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品,要是不喜欢,肯定没兴趣学习。还有临帖,不仅要临,还要常年笔耕不缀,这里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临型,第二阶段临意。从眼见到的,转化为手上的肌肉反射,实现脱稿,背临。临摹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走捷径。认真专研,因为多少大书法家都是这样汲取前人的基础上,才创造了自己。临帖时候将范本置于眼前,开始时须看一笔写一笔。一定要慢,只要写对, 然后熟悉了就背临,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最后是意临,临写范本时,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


临帖的方法很多,常说临摹,简单点直说,临就是看着写,摹就是印着写,是不是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做。摹重结构,临重神韵。方法有描红,双钩临摹,实临,心临等很多很多。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两个人写字也一样,,要实现个人随性的尚意风格,这才是最后目地。写得再好也叫临得好,所以一定要出帖。从规律中来,丢掉规律就成功了,这才走进了殿堂。


书法雅园


你或许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你可以把歌唱得如天籁之音,那么,你真的是一位老天塑造的歌者!但是,你一定要说你是音乐家,有人承认吗?有!不懂音乐的人!


因为音乐不光是唱歌,唱歌只是音乐硕大体系的一个小枝,音乐有音乐的理性,有规则!她有声乐,还有器乐!有简单像一小段竹管的笛子,也有似一个复杂玄奥机械的钢琴。


所以,你有天赋,唱歌很容易。但,你像成为音乐家需要走漫长的路,你需要从简单的乐谱学起,你需要熟悉前贤的音乐,你需要知道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音乐家。


书法同样如此,你可以凭借天赋写一手好字,你可以不经严格的训练就能掌握把字写好看的技巧,因为老天给了你一副灵巧的手。可是,你一定要说自己是一个天才的书法家,那真的不成!


因为书法不是写字那么简单,书法也有近乎音乐般的理论与 规则,书法自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学习书法需要按书法的规则,规矩学习,刻苦地学习,你或许有机会成为书法家的一员。


就像学习音乐一定要学前贤的经典音乐一样,学习书法也需要学习前人的法贴,通过临摹法贴,大量地临摹法贴,你才能逐渐了解书法,懂得书法的规矩,规则,懂得书法的审美,然后,你才有机会成为书法家。

就像会唱歌不一定懂音乐,音乐不是只是唱歌一样,写字不一定懂书法,书法不是只是写字!


一笑貫长天


这里说的纯粹练字是不参照字帖的意思吗?如果这样,与临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临帖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受到一本好帖的感染而自觉地去摹仿。而我理解的纯粹练字,是不参照任何字帖,想写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字体,是主动提升个人境界的过程。

既然是这样,就涉及到了如何临帖这一问题。

临帖分摹临、对临、背临与意临几个阶段。摹帖就是“描红”,把纸覆在原帖上进行摹写。古人说这种方法易得位置,就是能容易学到字形结构;


对临是直接照着字帖来临写,这种方法易得笔法,却不容易照顾到结体;

背临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再深入,不仅要通临全帖,还要熟练掌握整体章法,能背诵通帖文字,以行文不滞;

意临,就涉及到了“创作”,就是问题中的“纯粹练字”:去其“具象”,抓其“精魄”,融入自己对帖的理解进行“再创作”。明白说就是入帖后的出帖,形成固定“肌肉记忆”,无论怎样的境况和场合都能实际运用,写出的字既有自己风格又有“出处”。这才能说到了“纯粹练字”的境界。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临池管窥


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书法,什么叫写字。

在东汉以前,汉字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汉字的演变过程)只能称文化。

至于临帖的重要性,假如一位作家,连唐宋八大家都不知道是谁,那他很难写出精彩的好文章的,那门艺术都需要追根溯源,书法也不例外。为什么要临帖,就是蜜蜂与蜂蜜的关系,帖就是花粉。临帖者就是蜜蜂,蜜蜂不采花粉不可能酝酿出蜂蜜来的。还有一点要搞清楚,最后我们需要的是蜂蜜,而不是花粉,花粉只是营养。

书法和写字的区别,即使我们把帖临的又多又精,而且还可以创作自由,都不能称之为书法。比如:书法作品必须掌握这些知识,书法作品有,大中堂、小中堂。扇面、横幅、手卷、对联、等等。还有章法、落款、印章都有讲究的。

如何临帖?答:最笨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这句话是书法大师启功前辈说的,当然临的越像越好,没事可以看看赵孟頫临《兰亭序》,赵孟頫临《圣教序》,你就明白了。


ycW余长文


大多数人

95%以上的人

连学习书法最基本的一关都过不去,或者不愿下苦功夫去过。

是什么关呢?

就是基本笔画这一关。

我们不说过多的笔画,我们只说那几个最基本的笔画,如:

1、点

2、横(只说长横)

3、竖(只说垂露竖)

4、撇(只说竖撇)

5、捺(只说斜捺)

6、钩(只说横钩)

这六个最基本笔画衍生出的那些复杂的笔画我们先忽略。

你写吧!

标准范本在哪儿???

你临的在哪儿???

把标准范本和你临的拼图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觉得自己临的不像,看看基本笔画。

就全明白了!

如果这一关过了

你就上车了

创造,

是个人都会。

一百个人写字,

一百个模样儿,

一百个体儿!

谁跟谁也不一样!

不用创,

天生你就和别人不一样!

这很容易,

你不学任何东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么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书法家的字,

你照着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签名模仿一下,

能写的像吗?

所以,

检验一个书法家,

一个书法爱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着自己性子瞎写瞎创的东西,

你让他模仿,

模仿什么都可以,

让他自己挑。

比如他学颜真卿的多宝塔,

可以,

你让他随便挑一个字,

让他临。

目标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后,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图。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过临帖,模仿才能学到古人那些美的东西


老跨斗


不学帖的后果,可能写了几年十几年的字还未入门,或者在书写习惯固化之后,可以写一手漂亮的江湖体。不临帖,笔下的“噱头典故”就少,基础的功夫一般不系统,写到一定程度就会卡瓶颈,再往上攀登跃升就十分困难。因为资源已匮乏,江郎才已尽,不再具有跳跃的依托或杠杆。不少人写了很长时间,又不得不回过头来补临摩的功课。

当然,对于天赋极高的人来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他可以不用系统的临摩,读帖看帖悟帖也可以达到效果。但这只是极少数悟性极高的人,对于99%的人并不适用。如果你自知并非天才,书法之学最好由临帖而使。


临帖怎么临,没有定则,但有规律。先专而后博,按照摹临——对临——背临——意临的顺序,第一步抓点画结构的形貌,第二步悟笔法字法章法的技巧,第三步出帖融塑自已的风格,尔后,依据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坚持理论——临摩——创作——理论——临摩——创作的步骤来进行。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在书法传承上,临帖学习古人毋庸置疑是不二法门。凭自己的喜好习惯来进行所谓的练字只是终其一生努力也不过门外汉而已,始终不得入书法堂奥。纯碎的练字出于实用目的单纯为了字好看的话其实并不一定可以收获成效,相反如果以自己习惯喜欢来练字则容易助长习气而使字写的更为不美观。

对于临帖来说,它好比一条条规则与套路,你只需不断接受它并且不断反思自身何处不得要领,如此便容易进入书法临帖的轨道中。而这一步却也不简单,它涉及到了一个如何有效临帖的问题。一拿到字帖我们习惯性的便马上依样临写,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方法。

对于字帖我们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才能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判断,首先拿到帖就是读帖,怎么读呢?分三步走,第一看通篇作品章法气息,仔细感受体会。第二看字形结构,可以借助一些几何形状来理解。第三看笔法,仔细观察起笔、行笔、收笔,等都有哪些特点。

做到前面步骤就可以开始临帖,我建议一开始将字放大来临写,这样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可以到悬肘的功力。在进行书写时,两个小技巧,就是将字分拆成线条来进行理解,而这些线无外乎两个特点,一个是线的弧度,一个是线的行走方向。祝你成功。





素清云


在书法传承上,必须要临帖。

纯粹的练字,包括临帖,摹帖,有时候创作也会是纯粹的练字。

重点说一下临帖:

所谓临,就是面对面,临帖的过程,也就是向古人学习,进而与古人交流写字的过程。按我的思路,临帖可以分二步走:老老实实的模仿古人,古人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最好能丝毫不差。第二步,能和古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站在古人经典的肩膀上,有所突破,创造新的经典(我还有一个意思,第二步,需要走一辈子)。业余情况下,第一步有人走了二十年,也有人二十多年了,还欠火候。当然,如果方法得当,用功勤奋,用几年功夫能做好也大有人在。

这里着重还是要说第一步,也大致可分为一下步骤:

1.我们先把笔画临得很像。先是把笔画看成静态的图形,按照正确的方法写好。

2.注意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重点是关注笔势(用笔的方向,用笔的速度,笔与纸之间的摩擦力)。

3.关注字的外形,内部结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时空关系。

4.注意字的结构特征,能背的,一定要背下来,字帖当中没有的字,尝试按照字帖的规律自己“创”。

5.多看优秀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多看与自己临写风格相近的书法作品。

6.留意优秀书法作品的创作形式,章法布局,作品的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说明一点,读帖非常重要。

最后,我想说,临帖的目的是创作,不能只临帖,不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帖积累创作作品,作品可以先集字,熟练的情况下,适当发挥。

祝您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