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田氏代齊,田氏是如何取代姜姓入主齊國的?

吳少洪


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陳國的田氏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為齊國國君的故事。田氏竊取姜氏江山的過程持續了長達三百多年,並非一代人所為。


陳國和田氏家族的背景

根據《史記·陳杞世家》的記載,“陳”和“田”是一個意思,都出自媯姓,是“堯舜禹”之中的舜帝的後人。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後之時,或失或續。至於周武王克殷紂,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這也就是說,田氏不是周人,陳國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並不嚴格遵守周禮,宗法傳統也比較薄弱,保留了許多諸如兄終弟及之類的原始氏族社會的遺存。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中,陳國是比較亂的國家,史書上關於陳國兄弟子侄爭奪君位繼承權的記載,簡直是不絕於書。別的諸侯國耍的陰謀詭計跟陳國相比,簡直是小兒科。

另外在《戰國策·齊策五》也有記載:“昔者萊、莒好謀,陳、蔡好詐。”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陳國人狡詐,是一個充滿了弒君篡位、腥風血雨的國度,有很強的生存自立能力。



第一階段

在春秋齊桓公時期,由於陳國發生了一場持續了幾十年的內亂,後來篡奪姜齊的田氏嫡祖田完為了躲避戰亂,便帶領宗親逃到了齊國,尋求齊國的庇護。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桓公姜小白。

齊桓公這個人是個雄主,但同時也是個缺心眼的直人。田完剛剛到齊國,他就想授予田完卿大夫之位。(諸侯封卿大夫,相當於周天子封侯的概念)

田完是什麼智商的人,他當然知道這個卿大夫之位他絕對不能要了,否則齊國的那幫老臣豈不是要把他撕了?於是田完就立辭,並且還跟齊桓公說,您對我這麼好,我哪裡還敢要更多的東西?您不要再照顧我了,否則我只能以死報答您的恩德。

“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閒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請以死告。”

齊桓公聽了田完的話,他也感動了。於是授予了田完負責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職,負責齊國的手工業管理。

丟了卿位,只撈了個工正,田完後悔嗎?這個不得而知。不過從當時實際情況來看,他也沒得選。他是個落魄戶,不能剛到別人家就喧賓奪主,這會犯眾怒的。

田完去世之後,他兒子繼承了他的職務。此後一百多年,齊國的工正一職也都是由田完的後裔繼承,成了田家世襲的職務。

田氏家族傳到田完的玄孫田無宇時,由於他力排眾議,支持齊莊公出兵伐衛、晉,並取得了勝利。於是田氏家族在齊國的地位就有了一個飛躍的提升。為了拉攏田氏,齊莊公還把女兒孟姜嫁給了田無宇。

↓桓子孟姜壺。發現於清代中葉,現分藏於上海博物館與國家博物館。這是田無宇的父親田須無去世時,田無宇與其妻子孟姜共同鑄造以表悼念的紀念品。



第二階段(95年)

田無宇發達後,憑藉他的才智,田氏家族日趨強大,發展為齊國的第一工商業家族。

根據《鹽鐵論·刺權》的記載,田氏家族由於長時間擔任齊國工正一職,長時間控制齊國的工商業,傳到齊景公時,田家當時非常有錢,堪稱是齊國首富。(這也是田氏後來能推翻姜氏家族的統治的資本之一)

“專巨海之富而擅魚鹽之利,……轉轂運海者蓋三千乘。”

不過,有錢歸有錢,田氏想取代姜氏,還要先打敗齊國的其它卿族。(地位排在田氏之前的卿族)

當時齊國的第一大卿族是崔氏,齊莊公就是崔氏族長崔杼迎立的。公元前548年,齊莊公因為跟崔杼的媳婦棠姜私通、並且還將賜予崔杼的帽子贈與他人,崔杼一怒之下便發動政變便殺了齊莊公,並迎立莊公之弟姜杵臼為君,是為齊景公。而崔杼自己則擔任齊國右丞相,大權獨攬。

不過兩年後,由於崔杼跟他的兒子崔成互相爭權,崔氏家族發生內訌,左丞相慶封乘機發動政變,攻滅了崔氏。

崔氏倒臺後,慶氏成為齊國第一大卿族,其族首領慶封開始專齊政。

當時田無宇看到慶氏居然就樣就能上位,他怦然心動了。你慶氏能上位,我田氏就不能上位嗎?於是田無宇拉攏其它三家卿族,欒氏、高氏、鮑氏,四族一起圍攻慶封,將慶氏一族趕到了吳國。

隨後,田無宇和其它三家劃分勢力,成為當時齊國的四大家族。不過田無宇很聰明,他知道自己要扳倒其它三家,他需要更多人支持,於是他很有心機的施惠於民,使得齊國的民心都歸附於田氏。(老百姓向國家交稅時,田家故意少收;而田家借糧食給老百姓時,卻故意多給。虧的是國家財產,但賺的是民心)


公元前532年,田無宇認為時機成熟,便聯合鮑氏攻打欒氏和高氏。欒氏族長欒施、高氏祖長高強戰敗,投奔魯國。齊國變成了田氏和鮑氏兩家執政。(當時也還有其他的卿族,只是田氏與鮑氏勢力最大)

不過,田無宇很聰明,他權衡形勢後,認為目前還不是田氏老大的時候,他便做出了政治退卻的決定。在齊國社稷之臣晏嬰的壓力和建議之下,將兼併欒、高兩家之所得,如數上交給了齊國公室,然後主動致仕,歸老於自己的封地莒邑。(晏嬰就是晏子)

對於田無宇的這個決定,同樣富有政治智慧的晏嬰都驚呆了。他知道田無宇善謀,但他也沒想到田無宇居然是這麼明智的人。他在出使晉國,與晉國大夫叔向在私下裡交談時就說: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田氏經常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於民,獲得人民的擁戴。非常了不起。


第三階段(69年)

田無宇死後,田氏經歷了齊景公、悼公、簡公三代國君,經過反覆鬥爭,田氏初步獨攬了齊國的實權。

田氏一家獨大後,齊簡公開始重用家臣出身的闞止,並借闞止之手,大力扶植和發展有公室血統的高氏、國氏以及鮑氏、晏氏等家族的殘餘勢力,以抑制和排擠過於強盛的田氏。面對這種被動不利的局面,田氏決心通過對外戰爭來剪除政敵。(通過戰爭藉機消磨掉自己的政敵)

這一戰就是春秋末期的“艾陵之戰”。

起初,田氏的族長田乞打算打魯國,當時的孔老夫子聽說後,急忙派自己的學生子貢出使齊國,勸田乞去打吳國。子貢估計是知道田乞的想法,就跟田乞說:您打魯國能死幾個人?現在吳國最強大,吳王夫差囂張,現在去招惹吳國,齊國必然死傷慘重。

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隙,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

隨後,子貢又跑到吳國跟吳王夫差說,現在齊國想打你,大王要早做準備。吳王夫差自從滅了越國後,早就想北上爭霸了。被子貢三寸不爛之舌這麼一遊說,夫差立即動了跟齊國大打一場的決心,典集十萬吳軍就殺向了齊國,與齊軍對峙於艾陵。

艾陵這一戰,齊軍是以逸待勞,吳軍是勞師遠征,其實戰局對齊軍是有利的。但是由於當時齊軍人心不齊,因此在大戰之前,齊軍上下瀰漫了一種此戰必敗的情緒,形勢對齊軍非常不利。

高氏、鮑氏、晏氏的族人在商議後,有跟吳國私下講和的想法。田乞為了防止齊軍跟吳軍講和,就在戰前向其弟田書密授機宜,讓他在軍中鼓舞士氣,鼓動齊軍不勝不歸。齊軍被田氏這麼一通鼓舞,全軍上下瀰漫著一種必不生還的悲壯氣氛。

結果,齊軍在戰場上拼命廝殺,死傷非常的慘重。而吳軍由於採用了預備隊制度,把軍隊一分為四,分別與齊軍廝殺,最終把齊軍打的大敗。(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預備隊的概念)


此戰後,齊國公室貴族以及田氏的其他政敵死於戰事者甚多,田乞於此戰達到了他借戰爭削弱政敵的預期目的,田氏家族被動不利的局面因而有很大的改觀。(像這樣的小人行為,田家幹過不止一次)

不過,田氏掌握的軍隊也是參加了戰爭,齊軍戰敗,田氏也損失很慘。所以此戰後,田氏再次把目光轉移到民眾身上,籠絡齊國老百姓支持他們。

另一方面,田氏族人田豹為了獲取了闞止的信任,就故意跟田乞鬧掰,以間諜的身份打入闞止集團的內部。

公元前481年,田乞病死,闞止打算趁田氏集團改換領導班子之際,消滅田氏。可是由於闞止傻乎乎的把消息告訴了間諜田豹,使得當時田氏的族長田常得知了消息,提前下手,把闞止殺死在了郭門之下。

隨著闞止的死,齊簡公成了孤家寡人。田氏派軍攻入王宮,抓住並當場處死了打算出逃的齊簡公。隨後,田常擁立簡公之弟驁為君主,是為齊平公。

此後數年間,身任齊國唯一國相的田常為鞏固業已取得的政權,繼續推行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改革,修功行賞,親於百姓,贏得了更多民眾的支持。與此同時,田常也更重視直接動用專政機器,無情打擊政敵,把齊國的大權全部收歸了田氏,齊國從此也就真正變成了田氏的天下。



田氏代齊

獨攬大權後,並不意味著田氏家族就可以取代姜氏家族。因為歷代權臣多了去了,也沒見幾個人能篡位的。為了徹底篡權,田氏的掌門人田常想到了一個非常“絕”的辦法。

他先是擴大封地,分封給田氏宗族,使得大半個齊國都變成了田家的私產。

緊接著,他又廣納妻妾,在齊國廣選七尺以上的女子入後宮,給他生兒子。

為啥要生兒子呢?因為他的封地太多了,沒有人繼承也不行。等到田常去世時,他的兒子有七十多個。這些兒子各據一地,把齊國的領土全部瓜分完了。等到田常的兒子田盤做齊宣公的宰相時,齊國基本成了田家的私產,姜氏完全淪為了一個空桶子王族。



最後,田盤的曾孫輩田和向周天子請封,晉升為諸侯,田氏殺掉姜氏,整個過程長達三百年的田氏代齊終告成功。

將以上內容整理一下可以發現,田氏代齊的策略就是四招:

第一、慫恿齊國姜氏內鬥和對外作戰,田氏再從中做梗,使姜氏公族身敗名裂。

第二、田氏接過姜氏公族權力後,安插自家親信,只剩下田氏和君主兩個勢力。

第三、抓住機會,動員朝中自家勢力,消滅齊王的寵臣。奪得大權後,廢掉齊王,再扶植傀儡君王,敗壞君王名聲,然後再借故再廢除君主。

第四、最後給齊王安插各種安排罪名,借民意屠殺姜氏族人。田氏再鳩佔鵲巢。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篡漢的王莽就是田氏的後裔。王莽的直系祖先王賀是齊王室嫡裔田安的四世孫。齊國滅亡後,田安失去封國,其子孫淪為庶民。因是王族出身,所以時人稱之為“王家”,久而久之,田氏就變成了王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