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亦称清真北寺,其建筑年代久远,历史悠长,相传元明时期已存,距今已六、七百年之久。世代以来,聚居于洒金桥、大麦市街、新寺巷、香米园、东举院、庙后街等街坊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依寺而居、依坊而商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国大地的时候,古寺这一圣洁之地也未能幸免,竟然惨遭日寇飞机野蛮轰炸。1940年4月30日,两枚炸弹分别落到大门内天井(古槐之西约两米处)和大殿上殿南墙处,所幸两弹均是“臭弹”,没有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猛烈的冲击力和巨大的震动,致上殿半毁,后殿移位。由于猛烈的冲击力和巨大的震动,致上殿半毁,后殿移位。日本投降后,经坊民出资出力,并多方募捐,大殿才得以恢复。穆斯林群众对日寇的这一暴行痛恨至极,世代难忘。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清真古寺是明朝时修建的,寺里现在还保留着建寺时留下的门楼子和老槐树。老槐树历经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翠绿的枝叶拂着门楼上黑色的瓦片,舒服地向街边伸展。走过了500年的风雨,这两位树“老人”依旧相互依偎……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洒金桥洒金”这段霸气十足的历史的确见于史料,这洒金的不是别人,而是唐玄宗李隆基。洒金桥名字的由来正是因为唐玄宗在这里洒过金子。葛慧翻开《唐书·玄宗本纪》向记者叙述:开元年间,日本、东罗马帝国等国的使节前来朝贺,还带了一些金币作为礼品。到了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强盛,唐玄宗又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金币。这么多金币放在宫里闲着也是闲着,一天唐玄宗突发奇想,在广运门附近的宫城上大宴王公贵族,又叫文武百官在城楼下的桥上饿着。身为一代英主的唐玄宗为什么要做这么不厚道的事情呢?不一会答案揭晓了,成片的金币从城门上泼洒下来,散落在桥上。起初大家还不敢轻易去捡,在明白了这是皇帝的犒赏之后,桥上的文武百官顿时不顾身份地抢作一团,因为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奖金”啊!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在唐朝时,洒金桥名叫大桥街,在唐长安城的地图上,清楚地标注着这条街的位置。大桥街能保留至今是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关于大桥街的故事要从广运潭说起。唐长安城皇族们需要大量物资供给,以维持他们极尽奢华的生活,因此皇室征用民夫打通水路并在长安城外开挖了广运潭,以便把江南的丝绸、木材、珍珠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这些物资在广运潭卸货后,要穿过长安城郭城再经由广运门进入宫城。1978年在洒金桥西五台中台北侧出土了唐昭宗光华二年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证明广运门内是西宫掖庭宫南端的内侍省。内侍省是唐代宫廷的近侍机构,掌管宫廷内部大小事务,而大桥街直通广运门前护城河上的金水桥,因此这条街道是贡品进宫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它是一条通向唐王朝宫廷仓库的黄金之路!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一个在洒金桥广为流传的故事:宋朝的时候在洒金桥住着李姓三兄弟,一天他们推着独轮车运木头回家,傍晚从今天洒金桥十字过桥的时候,桥上有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大哥一脚踹过去,石头没有动,于是三兄弟就合力把石头挪开,石头晃了一下,竟一路滚到了他们家门口。第二天天一亮,三兄弟想起了昨晚发生的事,就到门口去看那块石头,谁知这石头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仔细一瞧竟然是一大块金子!从此三兄弟家门口的这条路便被叫做洒金桥了。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现在,洒金桥清真古寺已成为一座集穆斯林坊民进行正常宗教活动、弘扬伊斯兰教、学习和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中心场所。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原古寺院落呈长方形,东西长79.4米,南北宽37.9米,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约合四亩半(市亩)。寺院原为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寺大门系敞开式“八”字形门楼,红漆大门,屋檐下挂有清末书法家宋伯鲁题写的“清真寺”三字蓝底金字木刻盘龙牌匾。门楼两侧是六间双坡街房,门窗内开,分别做为阿文小学和沐浴室使用。大门内40余平米的天井式空地上,除装扮有奇石、花坛外,还挺立着一棵苍劲雄伟、体形粗壮的大槐树。传说此树是第一任掌教伊麻目所载种,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现树身2-3人合抱,高12米左右,树冠覆盖面积约80平方米,虽年久树心已空,但依然枝繁叶茂,现已由挪威“挪中文化友好协会”裴度先生捐资,并向有关部门申请作为国家保护树木。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北寺曾遭日军两枚臭弹袭击半毁位移

走过天井,是青砖雕花木制红漆门扇的二门楼,门楼上方镌刻楷书“一真古永”四字,二门后坡屋檐下悬挂古人题写的“民守良规”四字牌匾。后坡南北是曲径走廊,走廊两侧便是南北两偏院,南院是满拉宿舍,北院是沐浴室及灶房等。进入二门是正院,院内有一棵巨大柏树和两棵梧桐树,正院南北是举行宗教活动和讲经的两座厅堂。正院自西经过几阶台阶,即是宽阔的月台及假山两边有大型砖雕看墙。再西即是古寺主建筑礼拜大殿。大殿为五间开,四檐进深并套建有10米深的上殿。大殿为巨柱、重檐、挑角、孔雀兰疏璃瓦覆盖,歇山式大屋顶,屋脊上装饰着鸱吻和花卉等建筑构件。大殿木质门窗及连架则是以花纹和斜十字格图形雕刻而成。从大殿正面看,既古朴典雅,又雄伟壮观。特别是大殿前檐券棚下悬挂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赐予”的书为“派衍天方”、“教崇西域”金字牌匾以及历代名流书家题写的“道冠古今”、“普慈独慈”、“兴教建国”、“品学兼优"、“春风化雨”等匾额十分显耀醒目。大殿两侧码头和看墙系砖雕荷花、蔓枝和山石形状等图案,建有两座精美异常的砖雕角门。殿侧殿后空地上有四棵高大粗壮的古柏,树龄至少也有数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