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仁宗为何被自己的皇后打了一顿?

用户68736147


宋仁宗,初名受益,后改祯。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生母李宸妃,他出生后被没有子嗣的刘皇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掉包,说是自己所生。刘皇后还骗李宸妃说其子一生下来就病死了。李宸妃地位地下,惧怕刘皇后的权势,不敢过问。

刘皇后把李宸妃的儿子赵祯(原名赵受益)立为皇子,后来又扶植他即位,是为宋仁宗。

史载,宋仁宗起初不知道自己是李宸妃所生,对刘太后异常恭敬与孝顺, 即位后刘太后垂帘干政,他也能百般容忍。李宸妃死后,刘太后居然要以一般妃子的丧葬规格去埋葬她,宰相吕夷简实在看不过去,就出面干预了。吕夷简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仁宗迟早会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此时站出来替宸妃说话,将来仁宗亲政后一定会感激自己的。吕夷简问太后:“听说宫中有妃子病故了,怎么不见有治丧的内旨发出呢”?刘太后满脸不快说:“宰相也干预后宫之事吗”?吕夷简并不退让, 反是态度坚决的说:“臣待罪宰相,事无巨细,都得闻知并参预”!刘太后不愿多说,便拉着宋仁宗退朝,拂袖而去了。事后,刘太后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单独召吕夷简入宫问话道:“李宸妃不过是个地位微贱的嫔妃,你为何如此上心,非得要用更高的礼仪规格去厚葬她呢”?吕夷简意味深长地说:“她可不是一般的妃子啊”!刘太后本就心虚,一听此话心里直发毛,遂命人按吕夷简所奏议,用贵妃待遇厚葬了李宸妃。

刘太后死后,燕王告诉了仁宗的真实身世,仁宗这才知道自己的亲妈是李宸妃,不禁泪如雨下,接连几日拒不上朝。后来,他追谥李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对偷梁换柱的刘皇后深恨不已。

他将对刘皇后的仇恨迁怒到她所重用的大臣身上来,《宋史》记载,某日他一次就罢黜了张煮 、夏竦、陈尧佐、范雍、晏殊(几道)、赵稹、钱惟演七位大臣的官职,散朝回宫后,还恨恨不已,对郭皇后说:“这些人谄媚巴结刘太后,我同宰相吕夷简商量后,一下子就罢了他们的官,总算狠狠出了口鸟气”。孰料郭皇后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对于朝政之事,她也颇感兴趣并有所了解,她对仁宗说:“难道吕夷简就没有阿附过刘太后吗”?仁宗一听,怒火再起,立刻下旨,罢免了吕夷简的宰相之职。

吕夷简本以为这场带有报复性质的罢官风潮已经过去,仁宗消了气,自己安然躲过了这一劫,但没想到罢相的诏书竟直接送到了自己府上,他左思右想仍不得其解,不知症结出在哪里,就托宫中的太监阎文应帮忙打听。

阎文应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此时已经升至内副都知。经过详细了解,阎文应终于得知吕夷简被罢相是郭皇后使坏所致,于是,吕、阎合谋,想寻机撺掇仁宗废掉郭皇后。

吕夷简事先未雨绸缪所做的铺垫工作果然显出成效,经阎文应的一番活动,仁宗很快就知道吕夷简为自己母亲争取到贵妃的资格,为厚葬母亲出了大力,也为自己争了几分面子,于是又下旨恢复了他的宰相尊位。吕夷简官复原职,大权在握后,便进一步勾结阎文应,准备设谋将郭皇后废黜掉。

恰在此时,宋仁宗的嫔妃之间发生了一场冲突,被阎文应及时利用了。史载,彼时宋仁宗有两个宠妃,一位叫杨美人,一位叫尚美人,两人争风吃醋,明争暗斗,都想获仁宗独宠,但又抱团对付郭皇后,生怕仁宗专宠郭后,冷落了她二人。一番争宠,杨、尚二美人和郭皇后的矛盾愈发尖锐,难以调和。郭皇后性格跋扈,是个争强好胜之人,不甘于被两个妃子夺爱分宠,就经常故意当众训斥她俩。一次郭皇后当着仁宗的面责骂尚美人,尚美人见仁宗在场,遂有恃无恐地顶撞了几句。郭皇后大怒,上前狠狠抽了尚美人一巴掌,尚美人不敢还手,哭叫着跑到宋仁宗背后寻求庇护,郭皇后不依不饶,紧追不舍,又挥手一耳光扇过去,尚美人偏头躲过,这一巴掌竟打在了仁宗的脖子上,因力道颇大,脖子上留下了几道血印。仁宗确实名副其实,生性“仁”厚,以好脾气出名,无缘无故挨了老婆一巴掌,倒也隐忍不发。被吓坏了的郭皇后赶紧赔罪,仁宗掀帘而去。

阎文应目睹了这件事,觉得若能以此事为突破口废掉郭皇后,再立一位新后,自己因之得宠、飞黄腾达就不远了。他乘机煽风点火,添油加醋的说了郭后的许多坏话,仁宗越听越气,决定废掉郭皇后。但仁宗生性胆小怕事,做事异常谨慎,担心随便废立皇后会引发大臣不满,遂召吕夷简入宫商榷。吕夷简见仁宗脖子上的血痕,假装痛心疾首,而且他引经据典,大谈君臣之道,竭力主张废掉郭皇后,大臣们若不同意就是不遵君臣大义,谁反对就罢免谁。在宰相吕夷简的大力支持下,宋仁宗顺利地废黜掉了郭皇后。

《宋史》载,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宋仁宗册封曹氏为皇后,曹氏为仁宗的第二任皇后。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勤政爱民的宋仁宗被他的皇后打是谣传还是真实?这个皇后又有多大的胆子敢打一国之主的宋仁宗?


郭皇后,宋仁宗赵祯第一任皇后郭清悟,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郭后的父亲郭允恭,凭借父亲的官职获得官位,官至崇仪副使,天圣三年赠太傅安德军节度使,六年加赠忠武军节度使兼侍中。母亲李氏,郭后是李氏所生,为次女。北宋明道二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出居瑶华宫,景祐二年卒。

郭氏进宫参加选秀,宋仁宗看中了美丽的张氏,想娶为皇后,但是,太后刘娥倾向于立郭氏为后。于是,郭氏被立为皇后。郭皇后仗着刘太后撑腰,性格妒忌,严密监视宋仁宗的行踪,使他不得亲近其他宫女妃嫔,宋仁宗心中十分愤怒,却不敢明言。太后刘娥去世后,宋仁宗不再理会郭皇后,使她寂寞难耐,醋意大发。

“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宋史列传第一仁宗郭皇后传》


后宫之中,尚充仪,杨德妃长得貌美可人,深得宋仁宗欢心。郭皇后多次到尚氏、杨氏居处,对她们破口大骂。有一天,宋仁宗临幸尚氏,尚氏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赶来,二人争执起来。郭皇后不胜愤怒,举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见急忙上前阻拦。郭皇后收势不住,刚好打在宋仁宗的颈部,宋仁宗顿时龙颜大怒,要废郭皇后。

“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宋史列传第一仁宗郭皇后传》



宰相吕夷简与郭皇后有嫌隙,郭皇后误打宋仁宗之事,他让范讽进言:“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吕夷简在一旁随声附和。阎文应还劝宋仁宗将颈部被打手印让大臣观看。面对群臣的言论,宋仁宗反而拿不定主意,废皇后毕竟是一件大事情。范仲淹说:“皇后不可废,宜早息此议,不可使之传于外也。”最终,宋仁宗在吕夷简的游说下,定下废后决心。吕夷简为了达到废掉郭皇后的目的,竟然下令台谏部门不能接受谏官的奏疏。



宋仁宗颁下了诏书:“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孔道辅等进言:“后无过,不可废。”结果孔道辅等人俱被黜责。仁宗盛怒之下,再次下诏,历数郭净妃、尚美人、杨美人的过错,逐郭净妃出居瑶华宫,尚美人出居洞真宫,杨美人别宅安置。又赐郭净妃法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师。同时郭皇后的姻戚钱惟演也从平章事被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出镇。

宋仁宗曾经密令召她回宫,郭氏说:“如果再次召见,必须由百官立班上册才行。”宋仁宗早已娶曹氏为皇后,无法答应她的要求。


郭后得了小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御医前去诊治,郭皇后竟然暴死,年仅二十四岁。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复她为皇后,停办赐谥号上封册及附祭庙庭之礼。

结语:

郭皇后因妒忌误打宋仁宗本是家务小事。结果,惹来朝廷纷争,令宋仁宗不想废后也得废后。此事虽以郭皇后性格有关,但也反映了古代就算贵为皇后不被宠爱,其生命也是悲惨的。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心恬澹


这事缘起后宫争宠,仁宗宠爱尚充仪,郭皇后嫉妒,发生多次不快。这尚充仪仗着仁宗的宠爱,也敢顶嘴。有一次,仁宗皇帝在尚氏宫中休息,尚充仪趁机向仁宗说起了皇后的坏话。郭后听到后,怒不可遏,欲扇打尚氏耳光,尚氏躲避,这一耳光落到皇帝脖子上了。


仁宗借此事搞出了废后风波。仁宗赵桢原是宫人李氏的儿子,从小被真宗的皇后刘娥(她没有儿子)抱养。仁宗上位时年幼,刘娥执政。她有贤才,治国理政是把好手,政务弄得井井有条。赵桢选美时,看中了王蒙正的女儿王氏。刘娥认为她出身低微拒绝了。为他选择了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并册封为皇后。又把王蒙正的女儿王氏许给自己的前夫之子为妻。仁宗是很憋屈的。

郭皇后肚子不争气,入宫多年没有生育。又不懂温良恭谦让,还依仗着太后刘娥的支持,在后宫横行霸道。仁宗早窝了一肚子火。赵桢待刘娥薨逝后,才知道她并不是自己的生母,又引发了愤怒之情。疑心促使他查验生母李氏死亡原因,结果没有发现疑点,所以,不便发作。这次郭皇后在龙脖子上拍了一掌,他开始借题发挥出火了。



他马上召宰相吕夷简进宫验伤,先把事情搞大。 吕夷简聪明过人:刘娥当朝时,曾为赵桢生母下葬一事犯颜直谏刘娥。这是讨好仁宗之举。郭后心知肚明,她当面点破,自此吕夷简有了心结。此时得到旨意,他心领神会,自然附和皇帝废后。范仲淹等言官苦谏,但仁宗有宰相的支持,寸步不让,他宣称:“皇后无子,愿意当道姑。”。

这样,郭皇后小不忍,只一巴掌就把自己变成了郭道姑。让人不服,谏官孔道辅进谏:“后无过,不可废”,仁宗不仁了,他一怒之下,把孔道辅等人都废黜了。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有因必有果,郭后不会审时度势,得到这样的结果令人惋惜,却不值得同情。


希望星晨58298869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也是两宋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他13岁即位,因为年岁较小,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直到刘娥去世,宋仁宗的权利一直处于被把控之中。宋仁宗生性温厚敦实,本就比较温顺,奈何娶了一个“泼辣”的妻子,在男权当道的古代居然被皇后打了一巴掌,这究竟是为何,皇后的后果又是如何呢,笔者在下文将会详细分析。

宋仁宗选皇后时被太后刘娥多有干涉,宋仁宗本不想立郭氏为皇后,但太后思量郭氏的父亲镇守边疆,如果女儿为后,自己的心必然会更加坚定,于国本有稳固的作用,所以刘太后力主郭氏为后。

郭氏是武将之女,较其他大户人家的淑女来说更加的蛮横和泼辣,是后宫的一霸。宋仁宗虽然立郭氏为后,但他并不属意于郭氏,对郭氏比较冷漠。郭氏仗着自己有刘太后的支持,并未把宋仁宗放在眼里,她对宋仁宗宠幸嫔妃之事多加干涉,还经常为难受宠的嫔妃,宋仁宗虽然不喜欢,但碍于刘太后的面子也只能任由郭氏去了。

终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当道,他的后宫终于变成了他的后宫,可以肆意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宋仁宗对刚入宫的尚氏和杨氏十分的心爱,尚氏是一个有手段的人,她讨好魅惑宋仁宗,宋仁宗还因她大力提拔了她的父亲。尚氏也是一个跋扈之人,她经常在宋仁宗的面前辱骂郭氏,经常挑郭氏的错。一日尚氏又在和宋仁宗嚼老婆舌,正好被在门外的郭氏听的一清二楚,郭氏是受不了委屈的人,立马冲进来和尚氏理论。二人谁也不让谁,郭氏直接冲上去和尚氏厮打了起来,场面一度混乱,夹在中间的宋仁宗想要护着尚氏,不小心挨了郭氏一个巴掌,场面顿时静止了。宋仁宗还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并没有立马大发雷霆,而是带着尚氏拂袖离去,但郭氏殴打皇帝的事情并没有就此停息。

向氏更是握住了郭氏的短处,哭哭啼啼要宋仁宗赶快废后。宋仁宗身边的宦官也在添油加醋说到:“陛下是天底下最为尊贵的人,皇后也只不过是您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如今居然敢伸手打您,真是大不敬!”在这二人的煽动之下宋仁宗更是回忆起了之前的种种,他宣来宰相。当朝宰相和郭氏也有嫌隙,郭氏曾和宋仁宗说过宰相的坏话,宰相还曾因为这个被降过官职,所以一直对郭氏怀恨在心,也一直觉得郭氏就是放在皇帝身边的定时炸弹。这次宰相当然不会放过郭氏,所以也是添油加醋希望皇帝可以废后。

废后的旨意下达,郭氏被宋仁宗安排出家,宋仁宗不久便又新立了一位皇后。但让人不解的是,宋仁宗不但没有因为这个挨打事件和郭氏老死不相往来,反而郭氏出家以后宋仁宗更加怀念她,时常过去探望。


亮郎才不尽


这件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并不是什么“打了一顿”,只不过是打了一巴掌而已,而且想必应该打的也不重。只不过皇帝九五之尊,被打的情况很少见而已。


众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下,各个朝代都拥有非常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皇位、财富、房产乃至一门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在如此压榨女性的社会中,身为皇帝的宋仁宗居然自己的皇后打了一巴掌,这在封建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事呢?

宋仁宗的皇后姓郭,古代女人没有名字,哪怕是皇后,也只能叫郭氏。

说起来,这件事怪刘太后。

郭氏出生于武将世家,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女儿,家族势力很大,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嚣张。由于入宫之后有刘太后撑腰,一时间飞扬跋扈。


但宋仁宗却并不是很喜欢这个郭皇后,只是作为皇帝无法主导自己的婚姻而已。

宋仁宗赵祯十三岁登基,但当时的刘太后以皇帝年幼无法担此大任为由垂帘听政参与国事。

刘太后并非宋仁宗的亲妈,他与宋仁宗的关系类似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属于名义上的母子。但宋仁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孝之君,所以对于刘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并不反感——至少在刘太后活着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反感。

刘太后不仅管朝政,也管宋仁宗的生活。

本来宋仁宗喜欢的是更加貌美的大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但无奈经过刘太后的权衡利弊后觉得娶了郭氏给皇室带来的利益更多,因为郭崇守卫边境,自古以来拉拢大臣都是靠联姻,而作为皇帝自然要为政权稳固着想,于是宋仁宗迫不得已娶了郭氏为皇后。


皇帝虽然不喜郭氏,但也还要忌惮郭氏背后的势力,两人面和心不和,婚后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以刘太后为靠山的郭皇后,就是一醋坛子,无法忍受皇帝的疏远,居然每天派人监视皇帝的行程。

这在古代后宫之中是很少见的,古代几乎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完全做到专宠一人,也很少有一个女人做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郭氏如此吃醋,虽然从女人的天性上可以理解,但是未免行为上太过出格。

刘太后去世以后,宋仁宗亲政,与此同时宫里新来了年轻貌美的杨氏和尚氏,她们深得皇帝宠爱,作为醋坛子的郭氏,面对仁宗的疏远,专宠他人,她怎能受得了?

郭皇后从此尚氏怀恨在心,还常常去尚氏的宫里大吵大闹,这种做法对于一个皇后来说实在不成体统,也正提现了郭氏火爆泼辣的性格。


古代作为一名女性,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都会想方设法的生一个男孩儿,正所谓“母凭子贵”。但郭氏贵为皇后,却一无所出,这对她的地位威胁非常大,而她也心知肚明心中也会焦躁不安。

而作为一个后宫女人,尤其是一个不受宠却又拥有极高地位的女人,没有孩子这点让郭氏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威胁,郭氏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更加偏激了。

这个时候尚氏又常常在宋仁宗身边吹耳旁风,而尴尬的是,正当尚氏向皇帝哭诉的时候,皇后郭氏正好在屋外听到了全部尚氏说的话。一怒之下她那火爆的脾气和偏激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不经思考就冲到尚氏的宫里一巴掌扬起准备给她一个教训。

宠爱尚氏的宋仁宗怎么能坐视爱妃被打?一个箭步冲上去,郭氏的巴掌没收回来,宋仁宗就帮爱妃挡了这一巴掌,于是就发生了皇后打皇帝一事 。

宋仁宗是非常有涵养,宽厚有气度的人。被打之后虽然愤怒之极,但是也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拉着尚氏匆匆离去。

但宫里宫外对郭氏不满的人很多,宋仁宗身边的太监对宋仁宗说:“百姓家夫妻吵架,尚且没有妻子打丈夫的,何况是天子呢?”,言下之意就是暗示宋仁宗废后。

宋仁宗犹豫不决,决定找宰相来商量,宰相吕夷简奉命入宫。偏巧的是,吕夷简和郭皇后早有宿怨,一听此时觉得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力挺宋仁宗废后。而且吕夷简的理由也正大光明——无子。在封建社会,无子是一个女性最大的缺点,位列“七出”(七种休妻理由)之首。在吕夷简怂恿之下,宋仁宗坚定了废后的决心。虽然有范仲淹等朝臣的反对,但是在吕夷简的操作下,快刀斩乱麻,直接把皇后发配出宫了。

于是在此事以后。郭皇后被废为净妃,还被宋仁宗安排为道姑,逐出皇宫,永远失去了皇后之位。

说到底,郭皇后毁在自己看不清形势,在已经失去靠山之后还飞扬跋扈,而且还希望挽回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的心,她的一生是他人和自己一起塑造的悲剧啊。


小约翰


宋仁宗当政期间,挨了老婆一巴掌,直接被打懵了,然后就废了皇后。古代男尊女卑,在寻常百姓家若妻子揍丈夫,那可是翻天的罪过,宋仁宗仅仅是废了后位,还妥善安置了她,足见千古第一仁帝非他莫属了。

郭皇后其人

说起“宋仁宗挨巴掌”这件事,就得从始作俑者郭皇后说起了。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一书中提到郭皇后是这么写的:

后恃章献(刘太后)骄妒,后宫莫得进,上患之,不敢诘。

说的是宋仁宗怕老婆,可见宋仁宗的“仁”字恐怕不光是字面意思了。

这个郭皇后是宋仁宗的老妈刘太后钦定的皇后,入宫时年仅13岁,彼时宋仁宗14岁,郭皇后在13岁就被册封为皇后。

所以郭氏在宫中横行无忌,刘太后薨后,郭皇后可能情商不够,依然在后宫飞扬跋扈。惹得宋仁宗心中已有不满,渐渐生出了废后之意。

宋仁宗挨打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的感情史:

及庄献崩,上稍自纵,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后性妒,屡与忿争,尚氏尝于上前出不逊语,侵后;后不胜忿,起批其颊,上救之,后误批上颈,上大怒,有废后意。

刘太后死后,郭皇后失宠(其实早已失宠),宋仁宗就开始放纵。宠幸尚妃、杨妃,郭皇后难免嫉妒,搞得后宫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而其中尚妃也有争后之意,仗着受宠经常在宋仁宗枕边吹耳旁风。以至于最终竟然当着郭皇后的面出言不逊,嘲讽郭皇后。

飞扬跋扈惯了的郭皇后哪能受此气,当即上前准备开撕,准备煽尚妃,尚妃害怕的躲到了宋仁宗后面,也有可能是宋仁宗主动挡在了前面。结果郭皇后的巴掌就落到了宋仁宗的脖子上,宋仁宗当着心爱的人被自己老婆胖揍,面子是栽到家了,于是“废后”之意前所未有之盛。

宋仁宗废后

司马光的《涑水纪闻》继续写道:

后之获罪也,上直以一时之忿,且为吕夷简、阎文应所谗,故废之。既而悔之。后出居瑶华宫,章惠太后亦逐杨、尚二美人,而立曹后。久之,上游后园,见郭后故肩舆,凄然伤之,作《庆金枝》词,遣小黄门赐之,且曰:‘当复召汝。’

废皇后此等大事,既是家事,又是国事,需征得文武大臣的同意。当然各位见风使舵的大臣明白宋仁宗的心思,于是纷纷建议宋仁宗以“郭皇后入宫9年,未曾有后”为名废了皇后,最终郭皇后被废,宋仁宗将其贬为道姑,另寻它处安置。

可是宋仁宗毕竟是激于一时义愤,难免有失偏颇,被大臣吕夷简、阎文应下了套了。很快就有了悔意,自然作为参与人的杨、尚二美人也失宠,最终鹬蚌相争,被曹妃得利,成为皇后。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宋仁宗故地重游,看到郭皇后的旧时物件,难免悲戚一番,作了一首词用来怀念二人生活,并且说出“当复召汝”的痴话来,可曹皇后已经册封,如何另封。

可就像《大鱼海棠》中的台词一样“我们犯下的错,永远无法挽回”,不久后,郭皇后重病,宋仁宗派了御医过去看病,竟然导致郭皇后暴病身亡。有传言是当初主张废后的阎文应从中作梗,然而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郭皇后死后,宋仁宗恢复郭皇后的身份,以皇后身份敛葬,也算让郭皇后含笑九泉了。

因为郭皇后打了宋仁宗一巴掌,所以宋仁宗借此废了她的后位,最终导致她在道观中惨死,引得后世认为宋仁宗和郭皇后二人之间完全无感情。实际不然,司马光的书中所载二人在刘太后在世的时候,虽然说不上是两小无猜,至少也是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否则也不会出现“废后后悔”的后事了。

史味人生


并没有打了一顿,只是扇了仁宗的颈部一掌。事起后宫争宠,皇帝宠爱尚充仪、杨德妃,皇后不悦,多次吵上门去,两人仗着仁宗的宠爱,也不时敢回顶几句,一次皇帝正在尚氏宫中,尚充仪便向仁宗诉苦,兼说皇后的不是,恰好被风闻赶来的郭后听到,便走上前欲扇打尚氏,尚氏躲避,皇后一巴掌就招呼到皇帝身上。事虽小,仁宗却把这件事做大,搞出了废后风波,把连年积怨一并表了出来。对这件事的扩大化处理,也是仁宗为数不多的不似是“仁”的举动。


赵桢原是宫人李氏的儿子,从小被真宗的皇后、没有儿子的刘娥抱养为己子,仁宗当上皇帝时年幼,刘娥掌国政,这位女强人倒是不多见的贤才,治国理政井井有条,巾帼不让须眉,虽没有篡位的实际行动,但掌控欲非常强,表现在赵桢的婚事上尤为明显。赵桢在选秀时看中王蒙正的女儿,刘娥却以出身不高为由拒绝,代他选了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还把王氏许给自己的前夫之子为妻,还自作主张把郭氏册封为皇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郭皇后入宫多年没有生育,武夫世家出身,不懂温良恭谦让那一套,依仗着临朝太后刘娥的支持,在后宫横行多年,柔弱的仁宗赵桢应该窝了不少火。而赵桢到刘娥死后,才知道她并不是自己的生母,愤怒可知,便查验生母李氏死亡原因和安葬礼仪,见刘娥做得比较到位没有疑点,有火也没有地方撒,这次给郭皇后在龙脖子上打了一掌,大怒之下借题发挥,立即传召宰相吕夷简进宫验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吕夷简是机灵人,擅于脚踏两条船,刘娥当朝时他为赵桢生母下葬一事犯颜直谏,表面刚直暗藏长线,讨好仁宗。这一点被郭后看出,口无遮拦的当面点破,自此有心结。得到旨意,自然心领神会,附和皇帝的废后之举,范仲淹等谏官苦谏,有宰相的支持,平时善于纳谏,宽仁待人的赵祯这时果断下诏,称皇后无子,愿意当道姑,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易名净悟,别居长宁宫。

没有刘娥太后的撑腰,谁也按捺不住主意已定的赵桢,郭皇后因一时火起时扇一巴掌变成郭净妃郭道姑。宋朝的言官出色,事至此还不依不饶,谏官孔道辅等人继续进谏说“后无过,不可废”,皇帝听得火大,把孔道辅等人都黜责了。郭皇后的姻亲也遭到贬逐。


南方鹏


谁让宋仁宗喜新厌旧,不再宠着爱着他的皇后女人了,再说了题干说的皇后――郭皇后,人家出身武学世家,这往好了说那是出身名门望族,往另一方面是那就是能打,有家学渊源,那么能打不打人不是可惜了一身的才华了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其实这事的原委并不复杂,很多读友对于现在影视剧中的宫斗普遍耳熟能详,大家你斗我我斗你,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谁都想踩着对方上位,这郭皇后本来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

奈何人老珠黄明日黄花了,男人都好色,更别说堂堂正正一皇帝了,身边那么多二八芳龄的小姑娘,宋仁宗的魂很快就被其他的女人勾了去,郭皇后人不是大气的人,本来就一肚子,一来二去都快抑郁了!


正好一天能到宋仁宗与一个女子打情骂俏,郭皇后气不打一出来,醋意大发,就像抓到了小三一样上来就要动粗,没想到宋仁宗这时候英雄救美,脸就挡在了郭皇后巴掌打过去的地方,“啪”清脆的一声,这算是把宋仁宗给打了。

其实当时宋仁宗也觉得没什么,这打的是他不错,但却不是针对他,误打而已,但这是经不住人念叨,别有用心的人遇到事就拿这件事怼宋仁宗,说的多了听得多了就听出事来了,等回过味来宋仁宗也觉得得表示表示!

毕竟这皇帝的脸面重要,不能让下面的人看了笑话,这才认真的考虑收拾郭皇后的事情,郭皇后本来就已经失宠,宋仁宗这在添把柴加把火,算是彻底把郭皇后打入了冷宫。


历史三日谈


在中国历史上,以皇后之尊,打了自己当皇帝的老公一耳光,并因此引发严重后果,不但使自己后位被废。并最连性命也丢了,以此而青史留名的,大概只有宋仁宗的郭皇后了。这事要说明白,还真不太容易。因为皇家的婚姻关系是与政治牵扯在一起的。政治任何时间都是复杂的。

我们先看《宋史》对此事的记载:

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与帝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起而救之,误批上颊,上大怒。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宋仁宗曾经喜欢两个美人,他们仗着皇帝的宠爱,不把皇后放在眼里。说话没大没小的。有一次尚美人在皇帝面前惹得郭皇后不高兴了,便伸手去抽她的耳光。宋仁宗当然不能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打。连忙起身阻拦,一不小心,这一耳光就打在了皇帝的脸上。而且打的还不轻,留下了明显的“爪痕”。这让宋仁宗大怒。就把此事告诉了太监总管阎文应。阎文应大概对皇后也有意见,便窜掇皇帝把皇后废掉。古代废皇后,决不仅仅解除夫妻关系这么简单,它是国家政治中的大事。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如果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就会被废。而废后的程序是要经过朝廷讨论研究的。吕夷简是宰相,他要是同意了,这事就成了,如果他不同意,这事就很难办。所以,阎文应让皇帝给吕夷简看被皇后殴打的“爪痕”,恰恰吕夷简也对郭皇后不满。皇帝一提出来,他坚决支持说“古亦有之”,这事就成了。郭皇后因此被废。

吕夷简与郭皇后有什么恩怨呢?因为吕夷简在这一年里曾给被罢过相,刚刚重新回朝任相。他的罢相,是与郭皇后有直接关系的。也与当时的历史有关系。

宋仁宗登基当皇帝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孩子,十二岁。朝廷的大权掌握在刘太后手中。明道二年,也就是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真正自己掌握了政权。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亲政之后,当然要用一点自己的人。于是,宋仁宗就和宰相吕夷简商量,要把刘太后任用的人换掉。这些人换的人中有张耆、夏竦等。

宋仁宗和吕夷简商量好了之后,回到宫中与郭皇后说了此事。郭皇后说:“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巧,善应变耳。”因为郭皇后说了这句话,宋仁宗把吕夷简的宰相也罢免了,改任为武胜军节度使。

吕夷简本来以为,自己没事了,等到朝廷宣布命令的时候,听到自己也被免了。大惊。好长时间以后,才弄明白,自己被贬是因为郭皇后的原因。因此,对郭皇后有意见,也就很自然的了。但是,吕夷简毕竟不是简单人物。被贬之后没过半年,就又被召回任宰相了。就在这时,遇到郭皇后抓伤皇帝的事。吕夷简趁此机会报仇,也就理所当然了。凭心而论,吕夷简虽然工于心计。但辅助宋仁宗,还算是一代贤相。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宋仁宗被郭皇后打脸,以至被废这件事了。我们说起皇帝皇后,可能觉得是非常高大上的一对夫妻,他们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天下夫妻们做表率,这就是母仪天下。但是,具体到宋仁宗这儿,就有点好笑了。宋仁宗是十二岁登基,做皇帝的第二年大婚。结婚的时候,虚岁十五,实际十四。我在《宋史》中没有查到郭皇后的确切年龄,《百度百科》上说她比宋仁宗小两岁,大概是主观推断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她的年龄与宋仁宗应该差不多。因此,他们结婚的时候,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母仪天下呢?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罢了。另外,从史书的记载也可以看出,郭皇后的一个性格真率,不会工于心计的人。所以,在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也就很正常了。

当初刘太后为宋仁宗娶郭皇后的时候,宋仁宗是不同意的。因为他当时已经喜欢张美人。有人或许会拿刘太后干涉婚姻自由说事,但宋仁宗喜欢张美人是在结婚之前,十二三岁,小儿心性,能做的准吗?郭皇后进宫后,受到了宋仁宗的冷落,心里自然不高兴。可是,当打皇帝的事件出现的时候,张美人早不知道那里去了,皇帝这时喜欢的是尚美人和杨美人。可见,皇帝的喜好,是可以经常变化的,皇后却不能随意变动。

郭皇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郭崇,是后周时期的名将,曾任平卢军节度使。这就是刘太后为仁宗选皇后的根本原因。郭皇后被废之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人都上书反对,认为皇后没有过错,不应被废。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郭皇后被废的命运。

郭皇后虽然被废了,但造成这一事件的责任人尚美人也没有得到好,她也被废入洞真宫入道,杨美人入别宅安置。因此,郭皇后的被废,是政治斗争结果,不是宫斗的结果。

当宋仁宗把那些曾经爱过的美人们都处置了之后。回过头来再想想,大概发现郭皇后并没有那么讨厌。两个人毕竟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出头,也是七八年的夫妻,想想还是有夫妻情分的。于是,宋仁宗便派有问候一下,并密令郭皇后入宫。郭皇后说,如果让我进宫,必须要恢得皇后的名份。史书原话是:“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郭皇后身体有点小病。宋仁宗派阎文应带医官去为之诊治。看过之后,郭皇后“暴薨”。史书说:“中外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上深悼之,追复皇后。”

郭皇后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结局,是自己的性格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看来是有道理的。在郭皇后被废之时,另一个名将曹彬的孙女被选进宫,不久被立有皇后,这就是宋仁宗曹皇后。我们可以从她们二位的处事的不同中看出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结局。

《宋史》记载了曹皇后的一件事:张妃怙宠上谮,欲假后盖出游。帝使自来请,后与之,无靳色。妃喜,还以告。帝曰:“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怿而辍。

这件事与上述郭皇后打耳光之事有相似之处。这个张妃,是宋仁宗比较喜欢的。仗着宋仁宗的喜爱,恃宠而骄。想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于是,就和宋仁宗说了,仁宗大概也不愿意自己惹得爱妃不高兴,就把皮球踢给了皇后,对张妃说:“你自己跟皇后借去吧。”于是,张妃高高兴兴的去皇后了。

这时我们想,皇后借不借呢?按规矩,当然不能借,因为是违礼法的。但曹皇后比较聪明。不但没有不喜兴,反而痛痛快快的借了。各位想一下,曹皇后为什么会借呢?因为张妃是请示了皇帝,皇帝让她来找皇后借的。皇后借了,违礼,错在皇帝。若不借,岂不得罪了皇帝?假如,张妃没有请示过皇帝,皇后借出了仪仗,是皇后的责任。

果然,张妃借出了皇后的仪仗之后,很高兴的去给皇帝汇报。这下,球又踢回到皇帝脚下,宋仁宗只好说。皇后的仪仗你是不能用的,国家有制度,就算你出去了,外廷也不会接待你,因为国家有规矩。张妃虽然不高兴,也没办法。曹皇后在谈笑之间,化解了矛盾。没有给自己结仇。所以,他直到宋神宗年间,还有影响力。苏东坡乌台诗案发的时候,她老人家还给苏轼讲过情,可谓苏东坡的救命恩人。

我们再看郭皇后,在她率真的处事风格下,把人都得罪了。内宫总管不喜欢她,外廷宰相不喜欢她。而她的死,与内宫朝廷都有关系。在曹皇后已经上位的情况下,她自己还梦想回宫复位。除了被整死,不可能有其它的结局。


七月流火140400643


俗话说:夫妻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夫妻之间动手动脚、小打小闹的还能增加点情趣;可封建帝王家可没有那么多的情趣可言,在过去“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的年代,丈夫绝对是妻子的主宰,如果一个帝王被老婆狂揍了一顿,那可就不是夫妻间打打闹闹的情趣了,那可能要触怒龙颜了,北宋的宋仁宗赵祯就被老婆郭皇后无意中打了一顿,引起了朝廷的震荡。


郭皇后是前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13岁的郭氏由刘太后做主,被立为皇后,仁宗赵祯对这个郭氏并不怎么喜欢,但碍于刘太后的懿命,赵祯也不敢违抗,因此也就凑合着。
由于郭皇后有刘太后的撑腰,就对宋仁宗限制颇多,尤其是后宫的妃嫔们管得更加严格,也因此与宋仁宗的两个宠妃尚美人、杨美人结下了梁子;这两位美人经常在仁宗面前历数郭皇后的种种不是,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郭皇后再怎么不得宠,但她毕竟是后宫之主,一国的皇后,妃嫔们竟敢讥笑讽刺皇后,这都是有违礼制,可仁宗也不加以约束,听之任之。


正是由于仁宗的袒护,才使得尚美人更加的肆无忌惮,有一天,竟然当着郭皇后的面在仁宗面前指责郭皇后,郭皇后是恼羞成怒,她忍无可忍,也不顾皇后的礼仪举止,冲上前去照着尚美人的脸就是一巴掌,接着还要打第二巴掌,宋仁宗见势不妙,赶紧上前去劝架,这个尚美人倒是机灵,见宋仁宗过来了,赶紧躲在他的身后,可郭皇后那一巴掌扇出去已经收不回来了,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巴掌打到了宋仁宗的脖颈上,郭皇后留有长长的指甲,宋仁宗的颈子上就留下了几道手指挖的血痕。

宋仁宗只觉得脖子火辣辣的疼,顿时龙颜大怒,但他性格文弱、仁慈,虽然生气,但没有发作,只是带着他心爱的尚美人气呼呼的走了。


身为一国之君,当朝天子,挨一记耳光绝对的世间罕见,仁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开朝会商量废后事宜,他把家事当国事来处理,并把郭皇后的抓痕展示给大臣们看,好可伶的皇帝啊,想在朝会上求安慰,希望大臣们给他主持公道,抚平他那颗受伤的心;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仁宗好像也不在乎这些,还唯恐天下不知。

这时候早就对郭皇后怀恨在心的宰相吕夷简赶紧跳出来落井下石、煽风点火,因为郭皇后曾劝仁宗提防吕夷简这种奸诈小人而使他罢相,后来仁宗念在自己的母亲能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当年吕夷简有功,于是又恢复了吕夷简的相位;吕夷简从太监阎文应那里得知是郭皇后搞的鬼,这次报仇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过,他力主仁宗废后。

而以谏官范仲淹、御史中丞孔道辅为主的“挺后派”认为“后无过、不可废”,两口子打架受点伤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看热闹的也不嫌事大,许多人也跟着附和着废后,仁宗摸着火辣辣的脖子,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几天之后还是决定废黜郭皇后,封她为净妃,前往瑶华宫带发修道。

郭皇后搬出宫后,这次打人事件的另外两个主角尚美人和杨美人就更加得宠,没过多久,宋仁宗就得了一场大病,大臣们都认为是这两位美人狐媚惑主,致使皇帝纵欲过度,终于在仁宗的授意下,将她们送出了宫,尚美人出家为尼,杨美人安置在宫外严加看管,仁宗于第二年九月又册立宋朝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为后。


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仁宗恨郭皇后是恨得咬牙切齿,过了几年居然又想起了她的好来,再想见面就不能光明正大的了,只能叫太监阎文应将郭氏偷偷的带进来,像做贼似的。

宋仁宗顾念旧情,想经常与郭氏见面,可郭氏却不这么认为,她向仁宗提了个条件,就是要在百官面前重新册立,当不当皇后无所谓,至少得有一个名分;仁宗没有当时答应,恰巧这时候郭氏生病了,仁宗让太监阎文应带御医过去给郭氏看病,可这阎文应与宰相吕夷简担心郭氏回宫后对自己不利,于是暗中使坏,逼迫御医加大用药剂量,没过几天,郭氏就一命呜呼了,大家也都怀疑是阎文应等人所为,但由于仁宗也没有追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郭氏由于年轻不会为人,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的人生,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