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最顯眼的地方往往成為最令人容易忽視的地方。在海東市平安區湟中路南段的一個土坡之上,幾棟仿古建築似乎真的被很多人所忽視,它就是平安雷祖廟。歷史上,青海省境內,主要在東部地區曾有6座雷祖廟,而如今所能看到的,已經不多了。

平安雷祖廟所在地為平安鎮東村,這個曾經的村落如今早已融入到城市的繁華之中,雷祖廟所在的土坡南側,尚保留一些院落,再往遠處則已被高樓大廈所覆蓋。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據記載,平安雷祖廟原址並非在東村,而是建在平安鎮南的鳳凰山上,“東西長30丈,南北寬20丈,以葬民之死而無歸者,村民原建有風雲雷雨山川壇於上,誠祈物阜民熙,俗稱雷殿山。”後來雷祖廟被毀,才遷建於東村,現在看到的建築則是2007年仿照原來的樣式重建的。

平安雷祖廟的正門朝北,正對著湟中路,門頭雕樑畫棟,保留著典型的明清風格,推開厚重的硃紅色大門,兩側的牆壁上繪有龍鳳及神像圖案。雷祖廟總面積並不大,院落結構像是原來大戶人家的莊廓院,東西兩側分別為偏殿,南側為雷祖大殿,供奉有雷祖塑像。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雷祖廟在青海東部地區的出現並非偶然。在青海,東部是重要的農業區,農業種植靠的是風調雨順,雷祖自然成為人們心中的真神,在科技尚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將祈願的希望都寄託在雷祖的身上。據湟源縣氣象局局長王田壽介紹,雖然有天山這道天然屏障,青海依然是新疆冷空氣南下的主要通道,氣候的不斷變幻,使青海成為冰雹雷電災害多發地,青海冰雹雷電有著一定的固定路線,多數從青海湖和海北方向過來,然後沿著兩條線路移動,一條從東大灘向東南方向波航、日月山進入湟中、海東境內,另一條則往東北大通方向而去。在青海東部農村,除了雷祖廟,還有風神廟、俄博等,都是用來對風調雨順祈願的。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青海6座雷祖廟為大清乾隆四年由西寧僉事楊應琚、知縣靳夢麟等人捐資修建,一處位於平戎城,一處位於西川鎮海堡,一處位於丹噶爾,一處位於南川黑古城,一處位於北川永安城,一處位於威遠城。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值38歲盛年的楊應琚走馬蒞任西寧道,當時西寧的防務雖經幾番調整,仍然處於“一線東通,三面外暴”的孤懸形勢。商旅常遭劫掠,百姓不得安寧。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乾隆三年(1738年),楊應琚請準把原屬臨洮府的歸德(後改稱貴德)改隸西寧府。後又相繼在丹噶爾城設縣佐,在巴燕戎城設扶番通判廳,並將西寧北面的大通衛由永安(大通川北新城)移駐白塔城(大通城關鎮)。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乾隆四年(1739年),楊應琚請準在黑古城(貴德縣境),千戶莊(貴德縣境)、亦雜石(貴德縣境)等九處地方就險建城,設防增兵。這樣,西寧南北西三面形成連綿數千裡的軍事屏障。自此,“營訊相連,邊界清晰”,過去慣於劫掠的人,只能“縮項矯舌,屏氣而伏”了。商旅往來自如,農牧民的生產也有了保障。四境牛羊遍野,牧童歌聲相聞。他和西寧知縣靳夢麟捐資重修,並從江浙一帶聘請教師前來執教,選拔西寧、碾伯二縣秀才前來學習。他還會同西寧知府劉洪緒、西寧知縣陳捐俸建立西寧縣儒學,並訂課程,置學田,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在他的倡導下,碾伯縣、大通衛、貴德所、丹噶爾城等地也相繼創辦儒學、社會、義學多處。

楊應琚為政勤勉,在西寧府任內十幾年裡,他的足跡踏遍了各縣、衛、廳、所。他還大力提倡種樹種花,美化家園。還親自“引流種樹”,以為表率。楊應琚還十分重視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其中興建小峽橋、惠民橋是最為突出的成就,6座雷祖廟的修建,也是他在這一時期的公益行為的結果。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青海雷祖廟並不是一個封建迷信的場所,每一座雷祖廟都和戲臺相生相伴,這也是青海雷祖廟的一個最大特點。

平安雷祖廟的後面是一個小型廣場,西側則是一個戲臺。據村民們講,以前沒有電視等娛樂設備時,聽戲是人們打發閒暇時光的最好方式,這個小小舞臺上,曾經演出過秦腔大戲,也曾演出過皮影,臺下的空地裡,曾發出過無數的喝彩聲。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南門峽鎮也有一個小小的雷祖廟,雖然規模極小,但旁邊的戲臺照樣存在。而位於湟中縣魯沙爾鎮徐家寨的雷祖廟,也同樣和戲臺相伴。

「時報發現」尋蹤青海六大雷祖廟

由此可見,雷祖廟曾是村民們開展文化活動的一個主要場所。

徐家寨村是一個純漢族居住的村子,有700多戶3000多人。徐家寨村原名伏羌堡,據《宋史地理志三》記載:“元符二年,隴拶降,建為鄯州,仍為隴右節度使,三年棄之,崇寧三年收復建隴右都護府改鄯州為西寧州,又置倚郭縣。”《西寧府新志》卷七記載:“倚郭縣,故城在縣治南四十里。崇寧三年置。即今之南川伏羌城地也。”據徐家寨村徐氏家藏明太祖敕封其祖先徐勇誥命:“徐勇洪武二十一年受昭信校尉流官百戶敕命。”充西寧前所流官百戶置徐家墩,修寨防守南門暗門、隘口,此徐家寨之名由此而來。

據記者瞭解,徐家寨南有會龍山,因山勢走向由南到北逐漸起伏降低,恰似一條巨龍,故名會龍山或回龍山。因山上有雷祖廟,又俗稱為廟爾山。山上龍福觀雷祖廟是會龍山歷史最為悠久的廟宇,又為全山之主殿,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六日,以紀念雷祖誕辰興辦廟會,徐家寨也因會龍山雷祖廟會而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