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有寶


提起虎门销烟,想必大家都对此不陌生。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扩张自己的海外商品市场,而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自然资源的中国,就成了英国作为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的不二之选。至此,作为暴利行业主角的鸦片便被英国商贩蓄意“引流”进中国。鸦片的大量流入“使得不少地主阶层沦陷”,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中国官僚机构更加腐败、危害了中国人民健康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认识到了这一切严重后果的清政府认为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道光十九年(1839),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此事后来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可为何最后林则徐的销烟会选择在虎门呢?

虎门销烟整个事件和过程历史书中也讲得很清楚,几句话就能大致概括: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1839)3月10日到达广州后开始雷厉风行的整治措施,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耗时18天。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销烟的是东莞虎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地方呢?

其实,道光皇帝在支持林则徐禁烟的初期,本来想的是将所有的鸦片运到京城以后验明进行销毁。但是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摆在道光皇帝与林则徐的眼前——转移并销毁鸦片的成本实在过高:

第一、广州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以当时的运输力来看的话,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光是广州至江西一段水路,就需要征集民船百余艘,水手约2000人。从江西顺长江而下安徽,也同样要借助民力。安徽以北的陆运又要大车千余辆,车夫千余人,骡马5、6千匹。预计耗资10万金。如此耗时耗力,且在遥远的途中,还容易被人抽换掉包。考虑到当时的综合情况,道光十九年(1839)5月8日,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建议就地销毁。于是道光帝修改了圣谕,命林则徐和邓廷桢“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警”。

第二,销烟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从销烟的方法上来看,选择在东莞的虎门进行销烟确实是经过了详细的考察后选定的地址。销烟不是说把鸦片聚集起来放把火烧了就能完事的,早在湖广禁烟时,林则徐就采用过鸦片伴桐油点火焚烧的方法,可这种方法的造成的弊端很多。其一,虎门销烟要销毁的都是粗制的鸦片膏,经过焚烧后液体的鸦片膏会渗入地下,不仅危害环境,还可能让吸毒者又重新从地下提炼出来。其二,虎门销烟要销毁的鸦片数量庞大,如果大量的鸦片一起焚烧会产生很大的气味,这样的气味会随风扩散,闻到气味者也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眩晕、幻觉的症状。

于是,林则徐只好通过不断地搜集销烟的各种方法,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海水侵化法”。这个方法主要操作步骤是:在海边挖两个水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个水沟。先往池中注水,撒盐成卤,将箱内鸦片逐个切成小瓣,投入池中浸泡,再将整块烧透石灰抛下,顷刻之间,池水沸腾,烟雾滚滚,黑褐色的鸦片上下翻滚,浓油上涌,渣滓下沉。所雇用的民夫站在跳板上,手拿铁锄木耙反复翻搅,使鸦片彻底销化,等海水退潮之时,开启前面的涵洞,所有残渣污水随波流入大海。这样做就避免了鸦片渗入泥土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危害,达到高效销毁鸦片的效果。

既然是“海水侵化法”,那就得选在靠近海的地方。虎门靠海,利于销烟方法的操作。再者说,虎门刚好处于珠江口,有清军众多的炮台,水师官兵也常常驻扎在此处。这样一来,既方便掘池,还能得到很好的防卫,选在此处销烟,的确是再好不过的了。


邓海春


其实,道光皇帝本来想的是,将所有的鸦片运到京城以后验明进行销毁。但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广州离北京太远了,以当时的运输力来计算,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广州至江西一段水路,需征集民船百余艘,水手约2000人。

从江西顺长江而下安徽,同样要借贷民力。安徽以北的陆运又大车千余辆,车夫千余人,骡马5、6千匹。预计耗资10万金。如此耗时耗力,且在遥远的途中,还容易被人抽换掉包。

考虑到当时的综合情况,5月8日,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建议就地销毁。道光帝于9日改谕,命林则徐、邓廷桢“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警”。

选择在广东,就要考虑销烟的方法,不是简单的一把火烧了就行,当时采取的是:海水浸化法。

具体方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跟火烧相比,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不会渗入到土里;没有在空气中传播烟毒;被生石灰混合的鸦片无法再次重新提炼;被海水冲刷后不留痕迹。

既然是“海水浸化法”,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海水。不仅要有海水,而且海水要足。

虽然缉查鸦片的地点主要是在广州,但是销毁的鸦片的量相当的大:总共多达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如此之多的量,在内流河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内流河的水量太小,冲刷不干净彻底。二是鸦片堆积在内流河域里,还有可能造成河流的堵塞。

相比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将废物直接导入海中,由海水冲刷。

虎门,是东莞市的一个镇。虎门险要天成,沙角和大角两山对峙出入珠江南海门户。

去内河不远,又有横档、饭箩排,横档几个哨兵般的岛屿礁石,和左岸南山(俗名亚娘鞋)并列雄踞,为第二重门户。由横档再进五里,大虎,小虎两山,傅博中流,是第三重门户。这儿又有清军众多的炮台,在此毁烟,既有利于倔池,引水浸化,又有利于防卫,使得销烟得以顺利完成。


陈家二小姐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主要是从销烟的方法来考虑,经过了详细的考察才选定的地址。很多人想到销毁鸦片,都以为是放把火烧了就完事了,其实不然,如何把鸦片销毁也是个技术活。

如果仅仅是放火烧毁的话,那场面可就热闹了,等于让周围的人全都间接吸毒了。前几年印尼就用放火的办法销毁过一批毒品,结果旁边一个村子里的人闻到味道全都嗨了起来,全部都出现了幻觉、眩晕等情况,一个村民事后反应闻到烟味感觉自己飘了起来。。。这就是印尼人没文化的结果。

林则徐显然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当时他在广州收缴了数量非常庞大的鸦片。本来打算运到京城处理的,可是从广州到北京路途遥远,运费开销将会非常大,而且运这么多的鸦片路上也不安全。所以朝廷就给他下旨,让林则徐在当地销毁。

当时传统的销毁鸦片的方法,一般是把桐油浇到鸦片上再点火少。但鸦片数量少了还行,数量大了还是不可靠。一来味道大,而来烧过以后鸦片会有很多融化渗到地下土壤里,时候会有人去把土挖出来重新把鸦片提炼出来。

后来林则徐就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销毁方法,就是在海边挖大坑,先放进盐水浸泡鸦片,然后再倒入生石灰,利用生石灰加入后产生的高温来彻底销毁鸦片。最后再通过水渠把混着石灰和鸦片的废水排到海里冲走,一滴都不留。

这个方法就需要在海边进行,广州肯定是不行了。而离广州最近,也最适合的出海口就是东莞的虎门了。林则徐经过一番考察以后,选定了在虎门销毁这批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了。


漂浮菌


一身正气清正廉洁!

这就是林则徐,这恰恰和当时的其他大多数官员形成对比。因为不单单是百姓吸食鸦片,很多朝廷大员也是吸食者甚至是贩卖者。 林则徐明知道销烟后的严重影响,但他还是选择进行销烟运动!

当时鸦片泛滥严重,到处都是烟馆,商行,吸食者是不计其数。 这道理很简单,鸦片吸食者很难戒除且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国民身体、士兵战斗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国家白银严重外流。当时有官员主张禁止鸦片,但是清廷昏庸无能,再加上开头说的很多官员也是鸦片经销商,这种状态下让朝廷开展禁烟是不可能的。


如果禁烟,必然会引发清朝内大乱和国外战争!因为当时鸦片已经渗透到了大多数百姓中和朝廷内部,已经离不开了。 如果不禁,那不用多长时间,鸦片就会毁掉中国人的身体、毁掉清士兵的战斗力、更让朝廷国库亏空。最终不需一枪一炮,列强就能进入中国。

在这种形势下,大多数官员是不敢极力阻止鸦片的,但有一个人,那就是林则徐!时任两广总督,采用铁腕手段,强力禁烟。

他先是勒令国外的鸦片商行将所有的鸦片上缴,断其上游,然后查封各大小烟馆,发现吸食者手中存有的也要抓捕,收缴。开始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 借助海水的力量,先用生石和水将鸦片毁掉,最后待涨潮的海水将其全部冲走,吸食者连残渣也得不到,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行走着believe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一度很火,经常挂在领导人嘴边,而这句诗的原作者就是林则徐。这首诗是林则徐被充军发配到伊犁,路过西安,留别家人时所作。而他之所以被充军,直接原因就是虎门销烟,引发了鸦片战争,大清战败,林则徐因此当了替罪羊。在当了替罪羊,备了黑锅的情况下,林则徐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的为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上林则徐自身的性格,决定了他一定要坚持虎门销烟。

一、鸦片危机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车在铁轨上的成功应用,将英国的工业革命推上了巅峰。英国的工业品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与此同时,英国的贸易政策依然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所谓的重商主义,就是通过输出商品,尽可能多的获取金银等贵金属,将金银等贵金属留在国内,尽量限制金银的流出。英国跟中方的贸易中,中方一直输出茶叶、瓷器等,但是中方却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是愚昧的大清限制了贸易,导致了英国人在白银方面大量损失。在乾隆时期,马戛尔尼就曾经希望开放贸易,被乾隆拒绝了,这个政策被后来的皇帝继承了。奉行重商主义的英国人意外的发现大清的人们对于鸦片非常嗜好,于是鸦片走私开始了。

鸦片,俗称的大烟,早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在清朝出现。雍正帝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危害,在雍正七年的时候,就下达了禁烟令:禁止鸦片贸易,违者杖一百,流放伊犁。雍正时期以及乾隆早期,清朝还能做到令行禁止,因此鸦片贸易不成气候。但是乾隆晚期,政事懈怠,一切都放松了。懈怠下来的吏治再想收紧就很难了。于是鸦片贸易开始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嘉庆二十年,再次下令禁烟,但是于事无补。到了道光年间,长期的白莲教战争早就掏空了国库,而愈演愈烈的鸦片走私,更是引发了一场“银荒”。道光帝因为穷,为了节俭,整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也纷纷穿得跟叫花子似的上朝(当然了,退朝后,他们当然继续奢侈快活去了)。有数据显示,当时鸦片走私数量每年达到四万多箱,一箱鸦片四百两银子,也就是说,每年外流的白银数量将近2000万两。

禁烟令这时候依然存在,只是形同虚设,广东水师的官兵都在参与走私,吸食鸦片的人数高达400万。一个叫韩肇庆的水师副将,一边收保护费,一边还从每一万箱鸦片里抽成几百箱。他拿着这几百箱鸦片,一部分拿去卖钱,一部分交给朝廷,说是自己查获的。结果他不光赚够了钱,而且还升了官,赏了顶戴花翎。而在林则徐去广州之前,京城更是出了两件案子,一个是庄亲王吸食鸦片案,另一件是琦善在京城查抄了13万两鸦片,鸦片来源地是广州。鸦片引发的危机,已经威胁到了清王朝的安危,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二、禁烟和弛禁之争

鸦片危机要怎么处理,朝中的官员一直有争议。实行了上百年的禁烟令此时已经完全失效,是时候想一个其他办法了。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太常侍少卿许乃济,他提出了驰禁之策。

许乃济的想法是反正禁不了,干脆开禁,然后收税,同时国内也放开种植。这样一来就不用进口了,可以避免白银外流;二来朝廷还能多一笔税收。至于那些吃鸦片上瘾的,吃鸦片败家的,吃鸦片吃死的,吃鸦片连亲妈都不认的,那都是社会的败类,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不值得拯救。

其实如果鸦片换成烟草或者是酒什么的,这个办法可能还是有点道理的。可鸦片毕竟是鸦片啊,鸦片是毒品,真正的毒品,危害性远超过烟草,能让人变成魔鬼的。而且当时吏治败坏不堪,社会停滞不前,人民空虚绝望,根本找不到出路,鸦片也比那些新兴国家更容易泛滥。

但是,鸦片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许乃济提出这个驰禁之策后,被一顿猛批。现在靠走私就已经泛滥得不可收拾,要是能随便种随便卖,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谁敢开这个口子?谁敢做这个恶人?支持他的当然也有,比如两广总督邓廷桢,粤海关监督文祥,这些人都是在广州任职,深知查禁之难。但除了这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基本上都是反对的,京官尤其如此。所以驰禁之策,是不可能实行的。许乃济因此被罢官。

之后黄爵滋又出了个主意。他主张主要查吸鸦片的,要求这些人一年内自首,戒断,要是一年后继续吸,怎么办呢?平民杀头,当官的罪加一等,不仅自己杀头,而且子孙不能参加科举。这一次,支持黄爵滋的要多一些。象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四川总督苏廷玉,河南巡抚桂良,都支持这个办法。但反对的也不少,直隶总督琦善就是一个。

琦善的看法是,鸦片的源头在广州,把广州的鸦片禁好,事半功倍,吸鸦片的是末流,全国都有,查起来也难,也不知要多少人花多少力气,事倍功半。而且吸鸦片的,有很多都是被人哄骗,以为是什么阿芙蓉、福寿膏,结果一吸就上瘾,戒不掉了,他们也是受害者,可以帮他们戒,但是没必要一吸就砍头。

这个想法得到了道光帝的认可,于是林则徐就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派到广州负责查禁鸦片。那么既然想法是琦善提出来的,为何不是派琦善去,而是派林则徐呢?这就跟林则徐的个性有关了。

三、“林青天”

林则徐一直就是以刚正廉洁、一丝不苟而著称,并因此得到道光帝的信任和重用。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决不会跟地方官员和光同尘,道光帝不用担心他会被腐蚀。之前曾经发生过查禁海口的事件,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地方的官吏和洋人走私商勾结,为了一起发财,欺上瞒下。对于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他们送钱不行就送色,送色不行就送政绩,送政绩不行就从家人下手,家人不行就设计布局。可林则徐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家人还没问题,此外,为人老练精明,不会轻易上当,简直无处下嘴。显然,林则徐是查禁鸦片的最佳人选。

在上述因素下,林则徐来到广州,他没有辜负道光帝的信任,收缴了两万多箱鸦片,并且全部在虎门销毁。林则徐也想得很周到,他做好了应对英国人的准备,可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英国人会为了这件事直接开战。


江蝶梦


大家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有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回忆。第一次的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就是虎门销烟。但即使林则徐知道有这个后果,恐怕他还会坚持进行虎门销烟。为什么林则徐要坚持做下去呢?这背后的原因十分简单,也让人十分痛心。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的清朝还在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也正是这个原因鸦片在之前的时间里没有进入国内。但是走投无路的鸦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没有想到鸦片在中国这么受欢迎,但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就连道光皇帝也是尝过鸦片的。就因为这个,在道光决定硝烟的时候也比较犹豫。但是有能让道光决定必须硝烟的理由。

鸦片流入中国后,使中国每年都有约一亿的白银流失,这让国库本是空虚的清朝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另外鸦片还蚕食国人的身心,强壮的劳动力也会变成皮包骨头的废材。另外更重要的是就连军队都被拉进贩运鸦片的队伍。这使清朝的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地下降,严重影响清朝的国防。

虽然鸦片对中国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影响,但是在国内还有很多的官员不赞成硝烟,其中不乏一些皇亲国戚。这也是一个悲哀,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自私,而像林则徐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称他为民族英雄不为过。


菠萝菠萝蜜215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人物。(约480字,阅读需时2分)

林则徐将硝烟的地点选在虎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据统计,1838年时就有两百多万中国人吸食鸦片。上至大官贵人,下至一般百姓、士兵等都有吸食此种毒品者。则这种情况下,林则徐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主持禁烟。

林则徐到广东后,立即展开措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缴了大量鸦片。其实,在当时来说,由于鸦片价钱昂贵,这批鸦片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有些外国人不太相信林则徐真敢把这些鸦片怎么样。结果,林则徐决定:将鸦片集中到虎门进行当众销毁。

有些人看到虎门销烟的图片中有大量烟雾,以为林则徐是采用了火烧,其实不是。那烟雾与林则徐采用硝烟的手段有关。林则徐主要是将鸦片倒入挖好的大坑中,坑中已有水,再倒入盐和石灰。石灰入水后沸腾,增加水的热度从而产生水汽(这就是白色的烟雾)。由于手段主要是依靠水,这就要考虑入水和排水的问题。而虎门这个地方位于东莞县太平镇临近珠江边上,既方便就近取水灌入挖好的大坑,又便于销毁鸦片后将其排入大海(鸦片量太大一定要将其排入海里)。另外,从安全性来说,虎门有虎门炮台,可以防止硝烟时外国兵船前来截货。


两分钟进入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因为英国对清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从中国买了大量的茶叶和瓷器,而中国却不愿意大规模的引进英国的东西。这样一来,英国的白银大量进入中国,而看不到回头钱,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没有那么多的白银从中国进口茶叶和瓷器。

这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且在被英国人收买的清国官员的支持下,走私和进口到中国的鸦片数量剧增,传统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抵付鸦片款,只能支付白银,于是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倒流回英国。

于是清政府感受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长此以往,大清国公司将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宣布倒闭。

另一方面,吸食鸦片的主体是军人,军人是最无聊最单调最苦逼的一个群体。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只能靠吸食鸦片来打发时间,刺激下精神。长久下去,中国就没有可以打仗的兵了。

最终道光皇帝决定禁烟,禁烟从道理上说是好事,但因为好多官员都在鸦片贸易有干股分红,反对者也很多。找来找去只有一个合格的人选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一到广东就开始协调军政商三界人马,组织对鸦片进行收缴,并且马上取到明显效果。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了5月18日,共用了34天,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按道光皇帝的构想,一定要拉回北京,当着反对禁烟的人的面来销毁,来宣示自己皇权至高权力不容挑战。

但马上就发现问题多多,如此多数量的鸦片,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运输风险太大。这批货价值太高,如果被打劫了,岂不成了笑话?如果被自己人调了包,难道不是大概率的事件吗?就算这些问题都没有发生,运输成本也太高。

道光帝于5月9日传达中央最高指示,命令林则徐、邓廷桢“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警”。

销烟无非二法:一是放火烧烟,但马上有人反映,这样的话,在现场的人和周围的人难道不就成了最大规模的集体免费吸食毒品了吗?这个马上被否决。

二是海水浸化法”。

具体方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跟前者比,这样做的好处是:1.不会渗入到土里。2.没有在空气中传播烟毒。3.被生石灰混合的鸦片无法再次重新提炼。4.被海水冲刷后不留痕迹。

那么销烟为什么择在东莞的虎门呢?

如果在广州销烟,有可能污染环境,因为需要大量的海水,广州处在珠江三角洲口上,有可能让被污染的人倒流入内河,难以冲刷干净,还有可能堵塞河道。

而虎门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销烟场所。

虎门险要天成,沙角和大角两山对峙出入珠江南海门户。

去内河不远,又有横档、饭箩排,横档几个哨兵般的岛屿礁石,和左岸南山(俗名亚娘鞋)并列雄踞,为第二重门户。由横档再进五里,大虎,小虎两山,傅博中流,是第三重门户。这儿又有清军众多的炮台,在此毁烟,既有利于倔池,引水浸化,又有利于防卫,使得销烟得以顺利完成。

当时甚至到了现在,还有人怪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百年耻辱时期。

这样说是根本没有一点道理的。

在资本主义刚刚出现的年代里,资本的意志就是赚钱,国家也支持重商主义,也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

如果在国外碰到了妨碍本国商人的利益的事,就只能出兵去打,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意志。

落后就要挨打,丛林法则的最基本要点就是弱肉强食。

只有强大了才能保证不被它国欺负,才能显示大国气度,也不去欺负别国。

没有这些做保障,一切都是笑话。


知行合一增长黑客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当时交通运输并不发达,运输安全性不够,运输难度也非常大。二,东莞地理位置适合用海水浸泡法销烟。



林则徐收缴鸦片以后,道光皇帝本意要求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则认为不值得把国家有限的资源用在一堆准备销毁的祸害身上,同时担心路途遥远,在路上鸦片被偷偷换掉,建议就地销毁更好,道光皇帝也同意。于是,林则徐决定在虎门公开销烟。

鸦片从东莞运输到北京的运输成本太高,难度太大,是导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首要原因。



海水浸泡法是在海边挑个合适的地方挖两个池子,池子的底部铺上石板,为了防止鸦片渗漏,池中四周还要钉上木板,再挖一水沟。烟土投入前,先分割成四瓣,然后将海水倒进水沟,从水沟流入池中覆盖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就会沸腾,烟土即可溶解。再用木耙不停的在池中搅拌,务必将烟土全部都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入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这样,鸦片就可以全部消失于无形。

海水浸泡法要求在海边,有充足的海水,同时也要求不是人口密集地区,不会对周边百姓造成太伤害。

如此,虎门最终被选择为销烟地点。


历史小猫咪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一次的禁烟活动算是给清政府带去了一场巨大的灾难,随着之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也拉开了近代受侵略的序幕。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禁烟干得好,在百年之后的新一代年轻人,更清楚的认识到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落后就要挨打,另一个就是禁毒的重要意义。

虎门销烟历经二十三天,这或许和我们想得不一样,硝烟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做足了准备。从1983年6月3日开始,一共销毁了19187箱外加2119袋鸦片,这些鸦片足有2376254斤。可以想象这是多大一笔数量的毒品。按照今天贩卖某些毒品到50克就会被判处死刑,你想想这些毒品够多少人判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得罪了英国,但是他永远是我们的英雄。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但是为什么最后销烟的时候却又到了虎门呢?


其实原来按照道光的意思,既然要销烟,为何不在京城举行,这样一来也是有着更好的威慑作用,但是无奈数目实在过于巨大,想要将这一批鸦片运往北京,还得征调不少的民力,这个显然很不合理的。

那为什么是虎门呢?


首先虎门的位置好,在这里销烟,可以利用天险做好防御措施,在销烟过后,那些废渣也是很快就会随着涛涛海水消失不见,并不会给内陆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威胁。再者,这里距离禁烟的地方不远,在此处销烟无疑再适合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