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穫——延川縣楊家圪臺鎮閣連村脫貧調查

山村夜話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穫——延川縣楊家圪臺鎮閣連村脫貧調查

山村夜話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穫——延川縣楊家圪臺鎮閣連村脫貧調查

鄉村的冬天,田地裡總是蒙著一層薄薄的霜,走在塬上,寒風迎面襲來,冷得人直打哆嗦,在即將到達閣連村村委會時,一陣聲音打破了村莊的靜謐。

“冬閒時間,村民在家的多,要抓緊時間組織大家著手冬季果樹管護,還要請技術員來教,一次不行,我們就多請幾次……天凍了,村上的企業也馬上要停產了,及時搞好對接工作……”從果園回來,滿身的寒氣還未褪去,鎮長郝貝和村黨支部書記李世成,邊往爐子里加炭邊討論著村上的產業發展。

閣連行政村位於延川縣楊家圪臺鎮以東15公里處,包括閣連和南塬兩個自然村,村子沒有規模性產業,大部分村民不是靠天吃飯,就是常年外出務工,微薄且不穩定的收入讓這裡長期處於貧困狀態。2014年,全村208戶730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51戶161人,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深入推進,自上而下的一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了,閣連村也加入了這場緊張的戰鬥。5年來,昔日荒蕪的棗樹林變成了蓬勃生長的蘋果園,回村的路褪去灰突突的黃土一直硬化到門前,部分外出攬工的村民回到村上在家門口上起了班……整村已在2017年摘掉“貧困帽”。用當地幹部群眾的話說:“閣連村就像翻了個兒,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村幸福互助院

山塬變了樣

山塬上的苦,閣連村人至今難忘:以前種地,沒收入,後來種棗樹,年年秋季趕上連陰雨,又是顆粒無收。

貧窮牢牢困守著閣連村,村民們想盡了辦法,還是沒能逃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直到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穩步推進,閣連村也開始變了樣。

土地活起來。閣連村臺塬面積廣,地勢平坦,但由於大量人員外出,許多優質土地資源長期閒置。2015年初,村裡通過群眾集體商議決定按土地流轉的辦法,將126戶農民的700餘畝土地流轉給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經營矮化密枝蘋果園,其中包括31戶貧困戶的162畝土地。

“以前都是死腦筋,就知道埋頭種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來幾個錢,哪曉得有一天土地竟然‘活’起來了。”李世成說,現在村民光土地租金每年每畝就有510元,合同簽訂後一次性支付5年租金,以後每5年支付一次,每次支付時租金上調10%。僅第一筆租金就達178.5萬元,直接帶動31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多元,實現了土地資源變資產。同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也將現有的集體26畝土地流轉到海越公司,每年可賺取土地租金13000元。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閣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

產業興起來。百里黃河岸,萬畝棗成林。上世紀九十年代,延川縣黃河岸邊的許多農民靠紅棗發了家,看著周邊鄉村連年豐收,閣連村村民也動了心思,開始大規模種植棗樹,最多時達1500餘畝。

“由於氣候、品種等各種因素,我們村的棗樹從掛果開始就沒有過收入,後來都荒廢了。”年輕時的李世成也種過棗樹,不過現在他的地裡卻長滿了蘋果樹。2015年,延川海越現代農業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在村上建設以來,村民在果園打工的同時,也逐步掌握了蘋果種植管理技術。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當年,鎮政府在閣連村平整土地300畝,全部用於蘋果園建設,在村農戶戶均3畝。

道路連起來。“以前村上到處亂七八糟的,看看現在,水泥路一直修到家門口,做夢都沒想過這樣的好日子。”83歲的馮玉英在村上住了一輩子,閣連村的變化她全看在眼裡。她說:“多虧現在的政策好,不然還要受窮。”

多少年來,黃土塬阻隔了閣連村人下山的路,也阻擋了村民脫貧致富的腳步。精準扶貧以來,考慮到村民出行和產業發展,閣連村先後硬化了自然村通村道路、閣連至南塬通村道路及兩個村的入戶道路,同時實現了安全飲水,維修了村衛生室,新建了文化廣場和幸福互助院等。許多村民也說,以前村裡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的硬化路把家家戶戶連起來,環境實現了大變樣,村民精神面貌也好了。

路通業興,一通百通。如今的閣連村,車可以直達村民家門口,尋醫問診也不再是難題……村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村民李正斌、馮春燕夫婦,對未來的日子充滿憧憬。

工人幹起來。“呼突突突、呼突突突”……有機肥生產線發出的轟鳴就如同閣連村村民李世明如今的生活一樣,越來越有勁。每天早上六點半,李世明都會騎著摩托車準時從家裡出發,來到福達生態有機肥廠餐廳先吃一頓早飯,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在規範化的廠房裡,李世明是一名抬包工。他每天和搭檔配合,把一袋袋生產好的有機肥從生產線上抬下來,放進叉車,就算是完工。像李世明這樣當了一輩子農民,如今開始當“工人”的村民在閣連村不在少數。

隨著農業規模化的發展和引進企業的入駐,村裡的用工機會和崗位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農民就地變為“工人”。就業增收不離村,福達生態有機肥廠吸納15名村民常年務工,人均月收入3500元。此外,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村裡的蘋果園,也都常年僱工,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的願望。

選準路子拔窮根

究竟是什麼讓一個貧困村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郝貝說:“關鍵在於選準路子。”

地還是那片地,收入卻蹭蹭地往上漲,那閣連村的路子到底是什麼?

蘋果園種在了山峁峁。有了部門幫扶力量,有了村支部的戰鬥堡壘,精準扶貧,關鍵還要有致富產業。在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的示範帶動下,閣連村新建起300餘畝果園,堅定了村民的發展信心,讓村民脫貧奔小康更有底氣。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閣連村土地流轉現場

47歲的李正斌和樹結了兩次緣。

第一次是棗樹。20世紀90年代,農家人沒有別的門路,只能種地。靠天吃飯,一年辛勤勞作下來有時候連溫飽都成問題。

看著周邊鄉村種棗樹發了財,李正斌的父親和村上大多數人一樣,認為“種糧不如務樹”。於是,閣連村1000多畝土地就全種上了棗樹。李正斌說:“記不得啥時候了,反正從我結婚開始就務棗樹,但一直也沒掙到錢。”棗樹成長的前幾年無法掛果,這就意味著收入為零,還需要搭上人力物力,再加上氣候的變化,閣連村的紅棗連年沒有收成。見不到效益的村民,逐漸放棄了打理。

眼看著賺錢無望,李正斌也不再管理棗樹,開始外出打工。2014年,妻子馮春燕得了腦梗,身邊離不了人,李正斌不得不回到村上。

這就有了第二次的與樹結緣,不過這次是蘋果樹。回到村上的李正斌恰巧趕上政府新建果園,看著村上海越農業公司的蘋果園長勢良好,李正斌毫不猶豫地種起了蘋果。2019年,他的蘋果初掛果收穫了8000斤。“現在規模小,掛果也少,過幾年產量和收入就都上去了。”對未來,李正斌充滿自信。

在閣連村,種下的一株株果樹,就是村民小康路上的一個個希望。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老人在幸福互助院寫書法

企業落戶鼓起了錢袋袋。閣連村所屬鄉鎮楊家圪臺是延川蘋果產業重鎮,共栽植蘋果5.3萬畝,是全省“一村一品”專業示範鎮。正是看中這個優勢,2014年,陝西海升集團決定在楊家圪臺新建蘋果示範園。經過多方調研考察,海升集團發現閣連村處於臺塬之上,光照充足,土地資源豐富,有利於蘋果產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發展。通過和縣鎮村多次洽談,2015年1月,海升集團在閣連村成立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3月起開工,6月建設完成。當即,村支部與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幫扶協議,企業與貧困戶簽訂了脫貧協議,支部承諾為企業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延川海越農業有限公司承諾優先使用村裡的貧困勞動力,形成了“支部+企業”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在為當地群眾帶來土地流轉收入的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現代農業就業崗位,僅2019年一年,就為閣連村群眾支付勞務工資31萬餘元。同時,在精準扶貧的大政方針促使下,閣連村又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引導47戶產業戶將34.4萬元扶貧幫扶資金注入海越公司,並承諾未來三年分別按照公司收益的10%、15%、20%進行分紅,把扶貧資金變成了股金。

為了有效助力全鎮乃至全縣範圍的有機果品生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經多方促動,2017年,閣連村於是又引進福達生態有機肥有限公司,該公司投資4800萬元建設了一條年產5萬噸的有機肥造粒生產線,並於2018年初正式投產運行,為在村群眾提供35個就業崗位,其中長期穩定崗位15個,每人每月薪酬3500元。

李世成說,這兩個企業不僅促進了在村群眾增收致富,還吸引部分外出群眾返鄉發展,為鄉村發展增添了活力和動力。

真心幫扶暖熱了心窩窩。村黨支部根據全村黨員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和分佈情況,多次開會研究制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採取邀請鎮黨委委員講黨課、邀請海越公司大學生黨員到村支部講黨課及“大喇叭+小廣播+視頻黨課”等形式,讓黨員幹部長期堅持學習,使黨員主動繳納黨費、閱讀黨員小書包、觀看遠程教育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引導在職黨員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主動聯繫貧困戶,採取“1+1”結對子的形式幫扶貧困戶,鼓勵普通黨員採取自願認領的辦法對村莊道路兩旁環境衛生實施分段清理。

“現在政策太好了,這些幹部也好,我們的日子也好。”在村委會旁邊的幸福互助院,65歲的劉彩蓮老人一連說了三個好。為啥好?劉彩蓮笑呵呵地說:“不說別的,我一輩子沒有過過生日,今年算是過了一回,還吃了蛋糕,我自己的兒女都沒有給我這樣辦過生日會。”2019年7月23日,閣連村組織舉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暨老年人集體生日活動。包片副鎮長李鮑傑說:“村上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本著為老人獻愛心、向子女倡孝道的服務宗旨,我們為老人們舉辦了這次活動,讓老人們在過好日子的同時感受到黨的好政策。”

李世成說,如今,群眾生活好了,幹部和群眾也走得近了,他們心裡有勁,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同一片土地,不同的豐收。閣連村正用一幕幕生動的畫面,訴說著農村正在發生的可喜變化,集聚著鄉村振興的磅礴能量。

在這裡,希望無限,小康就在前方。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小豔 思博海 趙秉瑜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山村夜话 | 同一片土地 不同的收获——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阁连村脱贫调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