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春節串門兒走親戚,真的是中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年屆五十,雖然算不上老,但也有很多事情都感到力不從心。

比如說,現在年關將至,最讓我頭疼的就是串門兒走親戚。雖然自己是五十歲的人了,但舅舅、姑姑都已是八十高齡了,你能不去看望嗎?

家有高堂老母,那些親戚們肯定也要來看望的。

所以,每天都是白天走親戚、晚上串朋友(朋友雖然經常見面,沒必要互相串門兒,但家家都有老人啊),還要招待客人。

幾天下來,真的是筋疲力盡、整個人都要脫層皮。這哪兒是休年假啊,比上班可累多了!


春節串門兒走親戚,真的是中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我倒不是反對串門兒走親戚,尊敬老人、親情相連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們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

但是問題在於,在春節串門兒走親戚這件事情上,我總感覺現在形式大於內容,讓人疲於應付,只是為了串門兒而串門兒、為了走親戚而走親戚,把串門兒走親戚當做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串門兒走親戚的意義,背離了初衷。

以前人們的生活都是慢節奏,而且交通通訊都不方便,一年難得見上一面,更沒有電話可以隨時溝通交流,串門兒走親戚就成了幾乎唯一的交流方式。

但現在由於交通方便、通訊發達,親戚朋友之間的信息交流十分頻繁,見面的頻次也大幅度增加,見了面除了喝酒,幾乎沒有新的談話內容。

親戚朋友靠走動、不走動就會疏遠。這句話其實是針對以前交通通訊不發達的情況來說的,現在的情況下,親戚之間的走動和交流其實比以前多了很多。


春節串門兒走親戚,真的是中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當然,春節畢竟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走親訪友也在情理之中,但也應該有所改變,畢竟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應該儘量減少形式的東西,多注重效率和效果。我有這麼幾點想法:

一是如果經常見面或者剛剛見面,就沒有必要再在春節這個時候互相走動了。有的親戚臘月裡剛娶了兒媳婦,親朋好友聚會一堂。剛剛過了幾天,春節到了,再一次聚會有什麼必要呢?

二是同樣關係的親戚最好集中在一家,聚會一下就可以了,沒必要每家都到。比如說,舅舅和姨家,弟兄姊妹較多,每年選定一家,大家聚在一起,多好的事兒啊,還有什麼必要每家都到呢?

三是親戚之間沒有必要非得搞什麼禮尚往來。比如老姐妹兩個,作為晚輩帶著母親到老姨家,讓姐妹相聚就好了,沒必要今天剛從老姨家回來,明天老姨又來了。子女們受累不說,老太太也會吃不消的,關鍵是沒有這個必要。

四是沒有必要非得留下吃飯。以前走親戚交通不便,想不留下來吃飯都不行,現在大部分人都有了私家車,坐在一起說說話,然後回去該幹啥就乾點兒啥,雙方都輕鬆,為什麼非要留下來吃飯呢?而且如果主家的年輕人也出去走親戚,讓兩個老年人招待客人,也真是為難!

五是親戚朋友之間平時要加強溝通和交流,沒有必要非得趕在春節互相走動。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那麼快,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假期相當緊張,實在沒有必要都趕在春節這個時候彼此加重負擔。

親戚朋友,在有困難的時候,伸出幫助之手,比迎來送往、吃吃喝喝的形式要強得多!


春節串門兒走親戚,真的是中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