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德军想制造“超级战士”,结果战场竟成了大毒窟

二战全面爆发前,日本人长井长义已经发现了麻黄碱的后代衍生物─脱氧麻黄碱,即甲基苯丙胺(安非他命)的奇妙作用。一九三八年,柏林的泰穆勒制药公司正式向市场推出这种新药,大受欢迎,它的初衷并非为了让士兵兴奋,仅仅为了治感冒而已,但它很快就引起纳粹军医奥托.兰克的注意,此人的另一个身分是柏林军事医学院免疫生理学研究所主任。战争爆发时,兰克透过临床实验发现,这种药极可能助德军一臂之力。第一批受试者便是入侵波兰时的德军司机,他们服用脱氧麻黄碱后变得不知疲倦、勇猛异常,而且情绪高涨、斗志旺盛,最神秘的是驾驶技能完全不受影响,精细操作似乎更加娴熟,开着军车在波兰腹地长驱疾如电,抢了步兵很多风头。此一结果让兰克和德军高层喜出望外,安非他命由此受到士兵的青睐。

二战德军想制造“超级战士”,结果战场竟成了大毒窟

一九四二年六月,德军印发了美其名曰《抗疲惫指南》的「服药说明书」,其中写道:「(脱氧麻黄碱)每次服用两片,之后三到八个小时可以不用睡觉;服用两次,可以让你坚持二十四小时战斗不停。」纳粹分子甚至强迫战俘和囚徒服用这类药品,让他们不知停歇地为希特勒从事各种超乎寻常、惨无人道的体力活。

德军横扫西欧、直逼英伦的那段日子里,据檔案揭示,大约有三千五百万片安非他命及类似物被发送给德国陆军和空军,伯尔肯定也尝试过。只不过数量显然供不应求,不少士兵写信请亲戚朋友帮忙寄来。他们不清楚安非他命的严重副作用,但官方心知肚明,发觉有些士兵过量服药后会狂躁不安、血压和心跳不稳定、幻觉丛生、腹痛腹泻、噁心呕吐,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药物逐渐产生依赖,愈服用愈大量,小剂量根本没效!

二战德军想制造“超级战士”,结果战场竟成了大毒窟

脱胎于麻黄碱的安非他命简直青出于蓝胜于蓝,副作用异常可怕,这是安非他命被许多国家标定为毒品的根本原因,也是麻黄草和感冒药麻黄碱必须受国家监控的原因─不法分子若想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冰毒、安非他命,简直易如反掌。

德军中的明智人士试图限制此药的使用,无奈愈来愈残酷的战争状态和愈来愈不利的战争形势,迫使更多士兵选择嗑药,军方只能半睁半闭,毕竟打胜仗才是最紧要的事,健康和后遗症谁都懒得理,希特勒也只想着燃眉之急。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他们嗑药不过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为了不被打死和活捉,或纯粹为了活下来,哪怕只是暂时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