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欢迎大家阅读今天的闲话五分钟,我是小宋。

孙悟空的身世

  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从花果山上的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孙悟空

  据说这块石头是当初女娲补天剩下的灵石,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在花果山上吸收日月精华,最后孕育出了灵明石猴孙悟空。

  可不管孕育出孙悟空的这块石头到底有多么的逆天,那终归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那为什么吴承恩会产生这个灵感,认为石头也可以孕育出生灵呢?

  有人或许会说,在神话传说中,自然界的所有生灵都可以吸收天地灵力,诞生灵智,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那如果我再问一句,为什么在神话当中,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吸收天地灵力,诞生灵智,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够答得出来了。

读书的用处

  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已经变成了人们眼中答得常识,在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得到,但是这常识背后蕴含的道理却很少为人所知。

  

以前,我有些不明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读书


  毕竟,那些太过高深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而那些基础的知识也未必需要在学校里学到,但现在我大概知道了为什么需要多读书,一直读书的原因了。

  就像这孙悟空,大家都知道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知道很多事物在神话中吸收天地灵力后都可以诞生灵智一样,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知道某件事,更重要的是知道某件事背后的道理。

  有人会说,这些道理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这也是一个事实,但知识却需要传承下去,只有将知识传承下去,后来才不至于在想要寻根问底的时候,陷入茫然的境地。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文化


  我已经不记得是哪一位著名学者说过这句话了,他说,一个民族,只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丢弃了自身传承的文化,也就不再算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儒学,道学,佛学都是我们的问话,孙悟空可以从石头里蹦出来,也是一根扎在内心深处的根,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孙悟空能够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灵石,也不是吴承恩的奇思妙想,而是文化传承的结果。

  这个传承下来的文化,若要沿着时光长河逆流而上去追溯,追溯它诞生的真正原因,也要回到原始社会的早期。

万物有灵,物我混同

  我们的祖先曾经跟动物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在自然中挣扎求生,并且慢慢的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从事集体劳动,并在劳动中渐渐地产生语言,获得交流的能力

  但这种交流能力是非常简单幼稚的思维获得,而这种能力的获取是因为这些刚刚诞生自我意识的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为基因的。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原始生活


  可以说,劳动塑造了人,而好奇发展了人。

  只有简单思维的原始人类,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区别,也正是如此,不管是有生命的动物,还有无生命的山川草木,原始人类都把它们看作是和自己相似的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

  这种思维,现代的科学家称之为原始思维,处于这种思维状态的人则可以说处于物我混同的思维状态。

  我觉得物我混同还有另外一个理解,那就是万物平等,不过,这种平等并非是万物地位的平等,而是万事万物都一样,拥有意识。

  对此,苏东坡也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吴承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苏东坡

后来,人们的交流能力渐渐地变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生物跟人类一样有意识,也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也正是如此,这些原始人类眼中的正常想法渐渐地变成了神话中才能存在的故事。

  可以说,吴承恩会认为孙悟空能够从石头里蹦出来也是接受了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的影响。

  既然万物有灵,石头也有生命,那孙悟空能够从石头里蹦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今天的闲话五分钟,感谢大家阅读,明天不见不散。

  喜欢的话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