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原本有13個皇帝,其中有1人為何被“開除”?

盛開的白鶴


滿清12帝,是我國最後的王朝絕唱。從努爾哈赤開國,到宣統亡國,期間皇室發生的故事可以寫到幾百萬字的小說。

為什麼說滿清有“13”個皇帝呢?

讓我們時間回到1643年,這一年滿清的第二個皇帝皇太極掛了。由於死的突然,並沒有來得及安排後事。

話說清朝的帝王總是犯這個錯誤,不然也不至於有後來的九子奪嫡。

皇上沒了,總得有一個新的頂上去吧。



這個時候兩大勢力出現了,分別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

通常子繼父位,為什麼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這個時候要出來爭奪帝位呢?

原因就在於多爾袞戰功赫赫,在軍隊和朝堂之上聲望很高,勢力更大。既然皇太極沒有明確指出繼承人,為什麼我不能爭一爭?這是多爾袞的內心寫照。

雙方勢力鬥爭異常激烈,這事好激烈,要是相互謙讓才怪了。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最後上位的確實年僅六歲的福臨。

其實,這也是雙方妥協的結果。雙方都在想在運動中壯大自己,消滅對手。最後的結局很明顯,多爾袞技高一籌。

很快,多爾袞就帶領著八旗子弟進了山海關,來到了北京城。

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是有機會自立的,把福臨娘倆扔在盛京,自己在北京稱帝,依然沒有誰能夠左右自己。

可能此時的多爾袞心境已經變了,跟一年多前爭帝位時不一樣了。可能現在覺得,做一個隱形的帝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或許,他放不下他和孝莊的感情。

就這樣,又把孝莊娘倆接到了北京城。

這個時候順治還沒有親政,還是個孩子。那朝中大事怎麼辦?自然是由攝政王多爾袞來主持了。

自己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而且帝國正在慢慢壯大起來。

或許,這對於此時的多爾袞來說,足夠告慰祖宗先靈了。

多爾袞的攝政王做了七年之久,這七年裡,多爾袞帶領八旗子弟進入北京,平叛邊亂,打擊南明,對於一個剛剛入主中原的王朝來說,功不可沒。

更是讓自己的正白旗進入了上三旗,抬高了自己的宗族勢力。

後來,多爾袞在平叛禍亂的時候,死在了古北口外。

念於多爾袞的功績和其勢力,順治皇帝只能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成字有著大功告成之意,完成之意。

可能這也寓意著多爾袞成功入主中原之意吧。

但是,僅僅兩個多月,順治皇帝便剝奪其封號,搗毀其陵墓。

可能是這些年裡,順治壓抑了太久,也可能是這些年和他母親的傳聞,讓順治內心感覺受到了侮辱。

但是,他忘記了自己的皇位和這偌大的天下是怎麼來的。

後來,乾隆四十三年,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結語:從王朝的角度來說,多爾袞功大於過。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同意,福臨沒有機會登上皇位。如果入主北京以後多爾袞自立,順治在關外毫無辦法。

作為一個臣子來說,多爾袞同樣合格,積極平叛,開疆擴土,奠定了清朝最初的格局。

只是他和孝莊的故事,那也只能怪年輕時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