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梁山好漢最後為什麼會失敗?看他們的二把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提到《水滸傳》,人們就會想到梁山108 位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他們是以宋江、盧俊義為代表的一大批人,由於各種原因,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被動或主動地上梁山的全過程。

梁山好漢最後為什麼會失敗?看他們的二把手就知道了

而"逼上梁山"一詞則成為人們描述他們上梁山最貼切的詞語,從"逼上梁山"中的"逼"字,我們不難看出其所體現的被動性,而他們的被動性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表現在對朝廷的愚忠和奴性思想上。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梁山好漢最後才選擇了招安,最終失敗。其實這一點不光是在老大宋江身上體現出來,作為梁山的二把手,盧俊義也得為梁山的失敗承擔責任。

盧俊義,他是繼宋江以外又一個重要人物,在梁山上排名第二。從他上梁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反抗的被動性,他是被宋江和吳用"賺"上梁山的。

梁山好漢最後為什麼會失敗?看他們的二把手就知道了

從後來的種種表現中,我們不難明白宋江賺他上梁山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慕其出身和才華,因為盧俊義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敵",又是宋時最有名的崔、鄭、盧三大家族之一。若得此人,可以調高梁山泊的聲勢。

二是如書中盧俊義初見吳用時所說:"盧某生於北京,長在富豪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更兼俊義做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又無寸男為盜,亦無只女為非。"又如他動身去泰安州,不是為了躲避吳用所說的血光之災,如他自己所說是為了去收服梁山,向統治階級表忠心。

他在去泰安州時還縛起一面旗,赤裸裸地表現自己的目的。在管家李固勸他不要樹立這樣的旗子時又說自己收服梁山這夥強盜勢在必得。這些表現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盧俊義本人是一個恪守封建倫理觀念,堅決維護封建正統秩序的人,同時也向統治者表明他的忠心。

梁山好漢最後為什麼會失敗?看他們的二把手就知道了

正是他所具有的這一思想,使宋江覺得自己與盧俊義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高度的默契感,可以為他日後所推行的招安路線減少阻力。

第一次在被活捉上梁山後宋江邀請他做山寨之主時,他表現出的是"寧就死亡,實難從命"以及"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從中可以看出他是拒絕上梁山最強烈的人,也同時表現出對朝廷的一片"忠心"。

到後來知道家庭變故時,還執意回家,在梁中書審問時,又表現出強烈的奴性思想,唯命是聽,最後被陷入死牢,被宋江等梁山好漢救出,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抱著避難的心態上梁山的。

梁山好漢最後為什麼會失敗?看他們的二把手就知道了

在真正上梁山後,他處處表現出對宋江招安路線的支持和維護,到後來招安後,積極地報效朝廷,在徵方臘後,回朝受封賞時,燕青曾勸他隱姓埋名,尋個僻靜去處,安度晚年時,他卻想"衣錦還鄉,圖個封妻廕子",可見他自始至終對朝廷的忠心和對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願望沒有改變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