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優秀的管理者,都具有雙重人格!古有劉邦,今有任正非

很多老闆、管理者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應不應該和下屬保持距離感?

中國有句古話:“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這句話常常被眾多企業領導掛在嘴邊,為自己嚴厲的企業管理政策做理論支撐。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用在此處是否合適?


優秀的管理者,都具有雙重人格!古有劉邦,今有任正非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掌兵者必威大於慈,仁愛寬厚的人,慈愛多於威嚴,不宜帶兵。掌財者錙銖必較,忠義之士仗義疏財,容易將財富接濟別人,且對於欠自己錢財的也不好意思追償,不宜掌財。還有其潛在的意思:“勢大者無仁,財厚者無義”。

其實,掌兵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宜仁慈過度。如果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失之於寬,當然就不能掌兵。

但是,把慈和嚴截然對立起來,慈則不嚴,嚴則不慈也未必正確。古今中外,大凡統兵掌兵有方的將領,都不是完全靠拳腳棍棒打出一支過硬隊伍的,而是把深懷愛兵之心和嚴格的軍紀結合起來。從嚴管理不等於冷酷無情,大膽執法不等於簡單粗暴,嚴肅紀律不等於濫施處罰。嚴肅的背後必然有慈善的溫情和關心。

當年楚漢相爭,項羽武功蓋世,勢力絕對佔到了上風,可最終為什麼是才能並不出眾的劉邦取得了天下?關鍵就是在管人這件事上。

劉邦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劉邦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容人所短,而用人所長,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胸懷廣闊,器宇和格局大。


優秀的管理者,都具有雙重人格!古有劉邦,今有任正非

李嘉誠教育子孫: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獅子”。仁慈是本性,但單靠仁慈,還無法成功。

要有獅子的力量,才能賺錢養家,才能保護親人,才能反抗欺壓。

管理者要樹立威信就一定是高高在上,不能和員工太親近?其實兩者並不衝突

胡林翼曾送給晚年的曾國藩一副壽聯:“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曾國藩閱後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委屈誤解是人生的必修課,雙重人格是領袖的鐵布衫。


優秀的管理者,都具有雙重人格!古有劉邦,今有任正非


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現在的華為已經顯然成為中國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而近期華為事件不斷“刷屏”,引起全世界對華為命運的關注。

任正非對員工有多狠,你知道嗎?

他對華為的新員工說: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

他批評某位財務總監的“進步”: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比較差。

然而,這位“狠人”老闆在工作之餘可以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一樣,他與員工一起吃飯,毫無架子。

任正非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樣本。成功的企業家都需要具備這兩方面的性格,並在兩者間切換自如。

帶團隊不是請客吃飯。嘻嘻哈哈、舒服安逸不會有執行力;溫良恭儉、皆大歡喜不會有戰鬥力。

不要放縱紀律,不要對制度寬容,這是對員工的不負責;要幫助員工成長,提升收入,獲得更體面的生活,這是對員工最大的負責。

胡林翼曾送給晚年的曾國藩一副壽聯:“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曾國藩閱後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是一個優秀的組織建設者,他在人才管理上還有哪些獨到的“秘笈”?
作為華為人才體系構建的核心成員,吳建國聚焦人才選拔、團隊搭建、人才培養、激勵機制與組織激活,系統闡述了華為“精準選配、有效激勵、加速成長”三位一體的團隊管理法則,揭示了華為狼性團隊建設和人才管理的核心要點。

大量真實的場景化案例,讓讀者既能學到方法論,更能理解該技巧的適用背景和限制條件。無論是正在崛起的新生代企業還是轉型中的傳統企業,都可以學以致用,解決人才引不進、選不準、用不好、長不快、調不動、送不走的“六不”難題。

驚喜不斷,點擊下方鏈接限時免費

觀看《華為管理之道:企業如何以人致勝》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