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荥阳,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公元前 202 年秦置县。荥阳之名,来自《尚书·禹贡》中的“荥波既潴”, 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从此得名。荥阳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鸿沟争霸”、“三英战吕布”、唐朝“虎牢之战”发生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今天小编为您介绍荥阳历史上的名人---法家鼻祖申不害!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申不害(约前385~前337)是与商鞅同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商鞅是法治派的代表,申不害是先秦以重“术”著称的法家代表人物,世人尊称他为申子。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申不害,郑国京(今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人。他在韩国为相15年,帮助韩昭侯推行术治,使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史记》在《老庄申韩列传》中说:申不害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命他作了宰相。他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侯,前后执政十五年。一直到申不害逝世,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韩国。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韩昭侯四年(前354),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韩国的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重兵压境,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不害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古时臣下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一种玉器)去见魏惠王。申不害说:今魏国强大,鲁国、宋国、卫国都去朝见,您执圭去朝见魏王.魏王一定会心满意足,自大骄狂。这样必引起其他诸侯不满而同情韩国。韩昭侯采纳了申不害的建议,去朝见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撤兵,并与韩国缔约为友邦。申不害也由此令韩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为韩昭侯的重要谋臣,得以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施展自己的智慧与才干。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不久,魏国派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应如何应对。申不害担心自己的意见万一不合国君心意,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惹火烧身,便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让我考虑成熟再答复您吧!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察言观色。当得知韩昭侯的意图时,便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听从申不害意见,与齐国一起发兵讨魏,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从而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韩昭侯从申不害处理外交事务的卓越表现及其独到的见解中,发现这位“郑之贱臣”,原来是难得的治国人才。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为一国之相,以求变革图强。

申不害的“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臣下的方法。用现在的话说,“术”是一种治国手段、政治手腕、领导艺术和谋略方法。韩非子给“术”下的定义是:君主按照大臣们的才干授予官职,并经常对他们进行督促和考核,根据政绩来决定赏罚。韩非子、李斯尊奉其为宗师、法家之祖。

申不害也是荥阳人

申不害以术治国,对韩政权的巩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帝王在其统治政策中,也或多或少地用申不害的术去治御臣下,从而加强帝王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