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電動汽車和老年代步車之間的差距只差在續航嗎?

劉驃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這樣想的,老年代步車也是電動車、電動汽車也是電動車、為什麼老年代步車那麼便宜而汽車那麼貴?或者老年代步車為什麼不讓上路?為什麼不能掛牌照?低速電動車是不是動了誰的蛋糕?電動汽車與代步車的差距僅僅是續航嗎?



其實低速電動車與汽車的差距不僅僅是續航。兩者雖然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兩者有質的差別。就像同為發光二極管一樣,有的做成了玩具手電有的做成了強光防水手電。原理都一樣,但是最終做出的成品等級也不一樣,玩具只需要能亮就可以,亮度、照明時間、防水等級、製造工藝、材料選用都與強光防水手電是不一樣的。


低速電動車也是如此,雖然是電池驅動電機,電機驅動車輪,控制器調速,但是他與電動汽車的差異就像上面所說的不同手電之間的差異一樣。首先低速電動車大多數採用鉛酸蓄電池,容量密度小。而鉛酸電池屬於落後產業,生產與回收都會對環境產生汙染。控制器與電動機功率都不高,電動機功率1.5kw足夠,電池容量80ah左右。五塊電池成本2000元左右,控制器500元左右,無刷電動機700元左右,三電成本僅3200元左右。這樣的三電系統沒有一點技術含量,與家用電器技術含量相差不多。所以跑不遠,也跑不快。但是有一點值得稱讚,那就是電耗低,上面的配置可以行駛80-100km,百公里電耗3-4kwh是足夠的,比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耗10-25kwh要低太多,當然整備質量也是不一樣的。


低速電動車除了省電與價格便宜之外真的沒什麼優點了。與汽車最大的差異就是安全係數。這種代步車幾乎沒有技術規範,基本上想仿造哪個車型就仿造哪個,結構設計上也是以容易造車為主,省材料為主,什麼H車身、籠式車身在這裡是不存在的,隨便做一個骨架撐起一個駕駛室就行了!什麼人機工程,那都是不存在的,座椅裝上去不礙事就行。安全帶、氣囊、更不可能有。ABS、ESP、也是不可能存在的,雖然大燈是LED的,但是充其量也就是手電筒級別,亮度無法保證。甚至四個輪子都要比汽車小很多,這種車型不能用來與汽車比,其實和三輪摩托車、拖拉機等車型比起來還是領先的。


這種車型成本低、售價低、其實也是市場的需求。有需求才有產品面世,在鄉下還是很受歡迎的,圓了很多老年人的汽車夢。駕駛更簡單、車速低、不消耗燃油、其實要比摩托車更安全,但是一旦出現交通事故,低速電動車是比較吃虧的,這也是代步車最大的詬病之一。
低速電動車氾濫,有時候駕駛者不一定是真正有需求老年人。這類車在城市內可以不遵守交通規則、可以隨意停車、沒有違章沒有罰款,所以一部分人鑽了空子。


水墨丹青一世情


首先從價格上來說。老年代步車和電動汽車相比,價格上有明顯的詫異,一般情況下,老年代步車不會高於2萬元,有的甚至幾千塊錢就能買到,而電動汽車動輒幾萬元起步,部分車型甚至達到數十萬,上百萬元。而且兩者的用途也不相同,電動汽車主要是用於短途駕駛,和普通燃油車一樣,有嚴格的生產規定和駕駛規章,而老年代步車則主要用於三、四線城市和農村代步使用,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

其次從汽車的性能來說。首先是安全性能,老年代步車由於生產成本的限制,往往不會配備安全氣囊,生產時也不會進行嚴格的碰撞試驗。而電動汽車則是與普通燃油汽車一樣,有著嚴格的安全類裝備,並且嚴格按照汽車產業的規範進行生產的。其次是電池的性能。老年代步車的電池主要使用鉛酸電池,屬於高耗能、高汙染類的電池,但是成本較低,而電動汽車一般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等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屬於耗能低、汙染小的清潔能源,但是成本較高。

第三是相關配套機制。電動汽車屬於國家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是國家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扶持的高科技行業,上牌、上路國家都是優先支持的;而老年代步車則是屬於市場需求引發的產業,因為其能耗高,汙染高,安全性低導致國家不會鼓勵和支持,反而是大力整頓,使之規範生產和運行,同樣在上牌上路上,也沒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總體來說,老年代步車的興起,是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但是由於缺乏引導和規範,導致市場亂象橫生,而且因為其安全隱患較多,所以國家才會開始整頓。





醫藥銷售小志


感謝黨對老年出行帶來了希望。


為人民服務71302891


各有所需,使用範圍不同。難道有了汽車,就不需要自行車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