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博物馆位于山西省霍州市,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州级衙署。

霍州署始建于隋唐,隋朝时仅担负军事职能,自唐朝始兼负行政、军事两项职能。一般而言,地方衙署主要担负行政职能,而霍州署由于地处交通要冲,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兼具行政、军事及驿站职能的衙署。霍州署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化遗存。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全景图

山西霍州署总体呈“三路并进”格局,建筑群体分为中轴线、东辅线、西辅线三大部分,其中中轴线为行政区,西辅线为军事区,东辅线为驿站并休闲区,总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但由于历史原因,东西辅线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现存古建筑主要为中轴线部分,占地面积为2.1万余平方米。

· 印象霍州署 ·

走进霍州署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木牌坊叫“古霍名郡坊”。牌坊正前楣额上方为“古霍名郡”四个大字,两侧楣下左书“平理”,意为审案断案,处置纠纷与社会稳定;右写“保厘”,意为征钱纳粮充盈国库的税收工作。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古霍名郡坊

位于“古霍名郡”坊后面的建筑物为霍州署衙的第一重门楼——“谯楼”,也叫钟楼。在古代,一般只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才会建有钟鼓楼。钟鼓楼是城市的制高点,也是城市的瞭望台和信息台。霍州署钟楼兼具击钟报时、巡防守夜、军情联络、张贴布告等职能。

钟楼洞门上方刻有“拱辰”二字。“拱辰”取自于《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为施政者如果有好的德范,四方的人就会象众星捧月一样聚集在周围。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谯楼

走过谯楼,进入丹墀。所谓丹墀,是指用红色涂成的宫殿台阶。在古代,知州在这里举行仪式、群众在这里“闹社火”。每年的开春时,知州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拜天地仪式。

仪门是霍州署衙门的第二重正门。古代各级官员到访、降旨均须在这里落轿、下马,拾级而上步入仪门。仪门前的台阶共有18级,寓意本处衙门为本州最高施政机关。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仪门

我国古代的政权层级通常是四级或三级,以明朝为例,即朝廷、布政司(即省,但比现在的省还大)、府州、县四级。根据层级不同,衙门的建筑在规模上也不同,大都是一级比一级大且高。像大堂等主要标志性建筑的开间,县一级的衙门只能开三间或最多五间,府州一级只能开五间,省一级最多开七间,朝廷可以开九间或更大。霍州署属州级,大堂为五开间。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大堂

霍州署大堂具有元代大堂的独特建筑风格,从外观来看,整个建筑巍峨壮观,凛然森严。堂内采用了典型的元代“偷梁减柱”的营造法式,上下左右,既不雕梁画柱,又不彩壁绘墙,显得大堂宽敞明亮。大堂的梁架檩柱,选材用料,均不刨不旋,顺其自然,给人一种朴实无华、庄严肃穆的感觉。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大堂内部

大堂的门是栅栏式的,知州断案时,百姓可在栅栏外观看知州断案的全过程,产生公开透明的效果。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大堂东耳房议事厅模拟的清代知州黄复生与幕僚研究案件场景

· 古衙廉风 ·

在大堂的右后方是霍州署廉政文化馆,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这座古老州署散发出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老生机。

廉政文化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戒石亭、州署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等中轴线建筑所承载的古代衙署廉政文化;第二部分是霍州署廉政文化馆,通过3大篇章12个板块集中展示了我国历朝历代被群众所广泛称道的清官廉吏及其廉政精神,以史为镜,激浊扬清。此外,随处可见的石碑、牌匾、楹联等,更是将霍州署廉政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廉政文化馆——乾坤正气院

在廉政文化馆可以看到从奴隶社会的周朝到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廉政制度建设的历程以及重要的成文法典。这里还展示了霍州有记载的受广大群众爱戴的部分清官良吏。从元朝至今700余年中,霍州署先后有200多名州官在此任职。如陈钧、李绍祖、褚相、李春等,均是被史志记载的著名清官。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明代学正曹端的雕像

明代学正曹端被喻为“明初理学之冠”,曾两度担任霍州学正(类似现在的教育局长),共计十八年,后卒于霍州并葬于此地。曹端任职期间,廉洁正直,育人化风,后人誉其“拒邪崇正,志纯气清,理明心定”,为一代理学宗师。

曹端曾在其学生郭晟即将赴任西安府同知时告诫其为官之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这段话在明代就被作为官箴推行全国,霍州署的官员更是把这段话奉为做官的座右铭,代代相传,清官辈出。这段话后来传到时任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年富那里,年富经过提炼,简化为“公生明,廉生威”六字,并刻碑立于泰安府衙内。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廉政文化馆——贪腐古鉴院

廉政文化馆中还选取了霍州历史上一些官员利用公权结党营私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以案释法,告诫官员一定要珍惜手中的权力,为清正廉洁之官。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康熙皇帝西巡留宿霍州时,一名内员当晚向时任霍州知州李绍祖索要钱财。李绍祖为政清廉,愤然拒之。内员恼羞成怒,多次以其前程、性命相威胁。李绍祖不肯屈从,愤然自刎。霍州老百姓听闻此事,自发联名赴京控告。康熙知晓后,下令刑部解押此内员至霍州斩首示众。

为祭祀这位为官清廉、不屈权势的好官,霍州百姓自发捐资在城中建立了李公祠,以此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清官廉吏。

· 霍州署楹联品读 ·

碑文和楹联向来是衙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州署内也留存着许多经典的石碑和楹联。

大堂是署衙最重要的政务活动场所。霍州署大堂正中为明代霍州知州褚相所题的“亲民堂”三字。以“亲民”为宗旨,体现了为官者体恤民情,体察民意,当官为民的思想,同时也告诫历届官员心中应时时装着百姓,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霍州署大堂外楹联

亲民堂外柱悬挂的楹联为民国知县汪志翔所书。上联是:“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下联为:“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用以告诫为官者要守职尽责,谦恭为民。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幅悬挂于大堂东耳房的楹联为清代御史魏象枢所书,意为:“百姓为天,欺压百姓就如同欺负上苍,千万不能做伤天害理、败坏名声的事;辜负老百姓就是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东耳房为霍州署的议事厅,此联悬挂于此,提醒官员欺人无异欺天,负民即是负国,体现了 “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省的民本思想。

吏房,相当于现在的组织人事部门,掌管着地方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等事宜。在霍州署东科房的吏房门外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

选官擢吏贤而举

考政核绩廉以衡

这副对联意思是说,在举荐和选拔官吏时,要重在发现德才兼备之人;考核政绩时要以是否勤政廉洁作为衡量的标准,体现了重贤重廉的选人用人思想。

一座霍州署,千年正气存。

霍州署内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留存着许多经典的楹联和碑刻。尽管历经岁月沧桑,却不同角度揭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治世道理。一段段为人称道的名臣故事,一代代流传的清廉精神,纵使岁月流转,其乾坤正气依然涤荡着每一个徜徉其中的灵魂。(图文来源:山西文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