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讓黃河向西流入羅布泊,華北平原用長江水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書卿


首先、引黃河水向西流入羅布泊,是可行的,但水資源補給不足。黃河,古稱稱為河水、濁河等,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成“幾”字形,長度5464公里,流域面積為75萬平方公里。自西向東流經我國的: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太行山山脈、華北平原 、最後流入渤海。黃河有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屬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引黃河水入新疆最後達到羅布泊,選擇在寧夏的沙坡頭,這裡是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的交叉點,取水的絕佳地帶。“河西走廊”地勢相對平坦,兩邊高山聳立,延綿一千多公里,便於黃河水進入,順勢而流,到達西北內陸,然後沿塔里木河河道順流而下,注入羅布泊,緩解西北內陸地區缺水問題,改變該地區氣候環境。但黃河上游水源不足,降水70%集中於夏季,加上冰雪融水是黃河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受季節影響性較強,但也能緩解西北旱情。



第二、華北平原形成了一個巨大“漏斗區”,嚴重缺水,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用長江水解決了華北地區缺水問題,緩解了華北平原地區旱情,解決了黃淮海平原不少困難。

其一、華北平原地區嚴重缺水的原因,是降水量少 ,主要集中在夏季;大河不多,水資源分佈極其不均 ; 其地勢平坦,耕地較多,農牧業對水資源需求量很大 ;該地區人口稠密,生活用水巨大,多以抽取地下水源為主 ;京津塘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工業發達,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用水量較大 ;加上人為浪費,工業“三廢”亂排亂放,大量水源被汙染;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局部地區降水減少,大小河流湖泊乾旱,引發華北地區“水荒”問題嚴重。


其二,長江有足夠水源,供“南水北調”工程取水。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長江長度約6397公里,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有94條支流,自西向東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等地區,最後注入我國的東海。 地勢和徑流量是取水的關鍵環節,長江是具備這兩點要求的。

其三、“南水北調”工程,目的是以解決我國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缺水問題為主。而“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工程,年調水量為148億立方米,長度1156公里,藉助原京杭大運河河道為主修建,已開始向華北平原調水;“中線”工程,年調水量130億立方米,長度1432公里,藉助地勢落差自流優勢修建,已開始向華北平原調水;“西線”工程,預計年調水量170億立方米,尚未修建。“南水北調”工程,預計總調水量為448億立方米,受益人口4.38億,華北平原1.3億公頃左右的耕地得到灌溉,百姓“吃飯用水”問題是大事。



其四、“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水引到華北平原,解決了不少當地困難。該工程成為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大城市的“生命線”,受益人口僅中線工程就達1億左右,全部受益人口4.38億。不僅解決了百姓飲水問題,還對經濟發展、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水補給、地下水補充等效果明顯,對沿途環境氣候改變發揮了重大作用。比如,使即將乾旱的“華北明珠”白洋淀和衡水湖,重新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給滹沱河和海河等河流“輸液”,使變窄變瘦的河流水面重新變大變寬,河流兩岸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沿岸居民喝上放心水,過上幸福的“好日子”等等,其它方面實例不在一一列舉。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讓黃河向西流入羅布泊,華北平原用長江水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我國的領土跨經度有60多度、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南北跨越的緯度約51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由於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降雨的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呈現出南多北少、降雨量自東向西遞減、季節性很強、年際變化很大等特點,一些地方水資源十分緊缺。

鑑於我國各地水資源分佈不均的實際情況,一些專家給出瞭解決我國水資源緊缺現狀的根本出路主要有3點,分別是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實施南水北調等人工調水工程以及廣泛開展節約用水,建立高效節水型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資源。

實際上關於將黃河水引流到羅布泊這個問題並不是很稀奇,單從技術層面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我國有著“基建狂魔”之稱,而且在人工跨區域調水方面總結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由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為水源地)以及引漢濟渭、引江濟淮、引黃濟青等等。

就連為了解決我國西北地區乾旱缺水、促進黃河治理開發的戰略工程,即連接長江上游與黃河上游並從長江上游支流雅礱江、大渡河等長江水系調水至黃河上游的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等地的長距離調水工程(也就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目前仍處於論證階段,尚未實施),其引水乾渠採用的是引水隧洞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之一的巴顏喀拉山,採取“自流”的方式,年平均調水量預計可達170億立方米,其設計調水量比東線的148億立方米、中線的130億立方米還要高。


要知道,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處在了我國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這裡不僅具有高海拔、高寒區、跨流域等特點,壩址海拔高程在2900至4000米,而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所處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質環境十分複雜,施工難度非常大。儘管如此,該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緊張的開展。

然而,將黃河水引流到羅布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拋開基建部分不說,無非就是從黃河上游兩個較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和劉家峽二者之間選一個提水的位置,然後打通烏鞘嶺採用引水隧洞“自流”的方式或者利用河西走廊地勢平坦的特點實現東水西調將黃河水引到羅布泊,使沙漠變綠洲。

但這裡就有兩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分別如下:

一是羅布泊地處我國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處在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這裡不僅氣候異常乾燥、炎熱,而且日照時間長、多沙暴天氣,年蒸發量在3000毫米以上,僅僅按羅布泊3010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一年僅僅蒸發就要耗費掉大約90億立方米的水,要是算上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億年的蒸發量至少在1萬億立方米,恐怕將長江億年的徑流量調過去都不夠解渴的(大環境在這裡,別談什麼生態效益的改善,水循環什麼的)。

二是黃河的水量非常有限。我們都知道,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世界第四長河流(大多版本中黃河的長度排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之前),但是黃河的年徑流量非常有限,大約在500億立方米左右,甚至還不及閩江,比錢塘江略高,而且黃河大約有63%的徑流量發源於蘭州以上河段,要想從黃河調水到羅布泊這就相當於直接減少了黃河中下游沿岸各地的生產生活用水,請問處在這些地區的老百姓會答應嗎?

總之,將黃河水引流到羅布泊,實現沙漠變綠洲的想法是好的,而且從技術層面也不是很難,但這中想法並不現實,畢竟黃河的水量有限,還不如將有限的水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我的回答完畢,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不知道哪位頭條朋友提的問題,感覺很不錯,查看了一下谷歌地球,量算了下高程,結合我們近期南水北調的實施,有這個調水設計思路,題主還真動了一番腦筋。讓黃河向西流入羅布泊,從哪裡作為取水點呢?

黃河上游有兩座大水庫,從上往下依次是龍羊峽水庫和劉家峽,龍羊峽水庫海拔2570米左右,劉家峽海拔1800米左右,羅布泊海拔800米左右,這兩座水庫作為取水點都能實現自流,但哪一個是最合適的選擇呢?

從引水線路來看,上圖 ,從劉家峽引水,穿過過烏鞘嶺,經過河西走廊,到達羅布泊。從龍羊峽引水有兩條線路,一條走直線,打隧道,一直到羅布泊。還有一條線路繞行,與劉家峽線路併線。

我們看一看河西走廊的地形情況,河西走廊是我們國家通往西北地區的咽喉要道,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受祁連山冰雪補給,山腳下多綠洲草地,還有很多河流發育,如黑河、石羊河等,這裡分佈著許多城市如威武、張掖、嘉峪關,三座城市海拔都在1500米左右,北部相鄰我國十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地勢平坦,又是我們西部地區重要的糧產區,是一帶一路必經之地,在開發西部過程中,必然起著橋頭堡作用。

劉家峽水庫在甘肅省西南部,水庫總庫容量5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量41.5億立方米,水庫河段多年平均流量877立方米/秒。兼顧防洪、防凌、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龍羊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水庫設計蓄水位2600米,總庫容24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94億立方米。

黃河上游徑流量達200多億,近幾年青海降水量不斷增多,加之全球變暖,冰川積雪融化,來自青海的輸水量越來越豐富,而龍羊峽水庫總庫容高達247億,這是什麼一個什麼概念,可控制黃河上游一年的水量,達到一滴水不下洩,它的調控能力遠遠高於三峽水庫,堪稱我國之最。這對於因全球變暖而導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的洪水災害,有著驚人的控制能力。而劉家峽水庫庫容太小,才57億立方米,不及龍羊峽的1/4,這點來看遠不及龍羊峽庫容的優勢,而龍羊峽設計蓄水位高達2600米,河西走廊多座城市海拔在1500左右,有著很好高差,能實現全線自流,所以說龍羊峽應當作為取水點的首選。

從引入線路來看,有兩條線路選擇河西走廊可能更好一些,工程量要小些,沿途穿越多座城市,還可以解決河西走廊及巴丹吉林沙漠生態環境問題,河西走廊會變成第二個”富寧夏“。

直線引水線路要鑿穿整個祁連山,雖然我們被稱之為”基建狂魔“,但我們還不能不畏懼這裡的地質災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最長隧道,這條線路無論是成本還風險來說還是很高的,不宜採納。

黃河上游也就是200多億立方,如果全調往西北,黃河中游的省份用水怎麼解決?從目前黃河水分配來看,分配給甘肅30.4億 、寧夏40.0億、內蒙古58.6億、陝西38億,山西43.1億,5人省區接近200億立方,陝西因水資源緊張,自謀生計,引漢水入渭河,自已解決用水啦。可以節省38億,如果把水調往西北,還要引長江入黃河170億,而南水北調西線調水恰恰是這個額度。當南水北調西線實施後,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截斷的黃河水去新疆,引長江水解決華北平原缺水問題,目前主要依賴於南水北調,中、東線主要是解決京津冀一帶水資源緊張和華北平原生態問題而跨流域引水的,黃河下游河南、山東主要依賴於黃河用水,中線供水運力不足,目前每年中線引水也就是50多億,設計規劃95億,遠景規劃130億,東線是逆流引水,需要提40米才能輸水到山東、河北滄州一帶,目前正在實施。而河南、山東農業灌溉得需要大量黃河用水來維持華北平原的生態環境,每年還為雄安特區引黃河水6.4億立方,很顯然依靠調長江水是承擔不起京津冀、河南、山東的需水量,困難就在這裡。

總結:該引水線路很接地氣,能夠把長江、黃河兩大流域連接起來,更主要的是能向新疆地區引水200億立方,來解決新疆生態環境問題,充分利用黃河河道引水,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易實施等特點。遠比藏水入疆靠譜,還接地氣,也比藏水入疆風險還小,還比較科學。


地理縱橫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大面積的高山、高原,往東逐漸降低,一直傾斜到太平洋沿岸的海平面。所以發源於中國境內西部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東流淌,匯入大海。

黃河、長江兩條母親河,均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一帶,唐古拉山高6000餘M。黃河位於北方,向東主要流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八省入海。為什麼九曲十八彎?因途中要躲避秦嶺、太行等聳山峻嶺。長江偏南,向東主要流經:青海、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八省市入海。也是七拐八繞,主要是躲避四川、重慶、江西、安徽幾省的山脈。

樓主想法:

1.怎麼使黃河向北偏西,流向新疆的羅布泊?那關鍵是新疆南界的崑崙山。崑崙山橫垣在西藏、青海北,地勢不比唐古拉山低,主峰甚至超過7700M(唐古拉山高約6000餘M),怎麼過去?得多大的工程?另外把黃河水引到羅布泊能起什麼作用?能產生什麼經濟效益?新疆土地面積達166萬平方公里,不到2000萬人口(1.5個蘇州市的人口),化那麼大的資金、精力把黃河水引過去,值不值得?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2.長江南水北調華北,京、津、河北省地區工程,是解緩20餘萬平方公里,近1億民眾缺水的大工程,已實現。現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調水工程都已竣工並實現調水。東線利用京杭大運河調水;中線起點為湖北丹江口水庫,終點為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工程總乾渠長1267公里。


福榮


讓黃河水倒流入羅布泊,黃河下游的水量就會減少,本來已水量不足的黃河就會枯竭,周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床就可曬穀,生產、生活用水就成了問題,要慎重!


長腿帥帥


高低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