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以下的故事,来自一位同事的真实经历。当然,这写篇文章之前,征得了他的同意。

他也希望自己的真实经历,能够成为有同样经历的朋友在职业发展中的参考。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以大跳小,水往下流


原来有个同事,因为在单位待着觉得没劲,觉得很不受重视、很没前途,所以很勇敢地跳槽了。

为什么说他“勇敢”呢?

  • 一是他年龄虽然不小,但工作能力着实一般,属于被重点关照的对象(重点检查他的工作);
  • 二是他工作经验太少,许多工作根本门都没摸着,只是听过而已;
  • 三是他要去的地方太不靠谱——微小型央企,业内毫无名气不说,前不久还被行政通报过,单位的大名被挂在网上,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总之,他的这次“跳槽行动”,在周围人看来完全没有规划性,太过冒险,太不具科学性。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单位的情况:规模大,很有钱,很有名气,业务管理严谨有序,人才济济。

单位每年都有走的人,但基本去的都是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单位、更好的岗位,以及多出几倍的薪酬。

他倒好,反倒水往下流,越发找不着北了。

众人都劝,包括领导也出来劝,让他不要太过冒险,毕竟进个好单位不太容易。

他义无反顾地走了,没有留下一片云彩。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出乎意料的成长

再过两年见他,明显成熟了许多,说话也谨慎多了。

原来他一进那小单位的门儿,就做了小领导,也因此经受了无数办公室政治的洗礼,让他长了无数的见识,见识了无数的人性。

他迅速成熟了,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我们都笑称他有“当领导的潜质”,他也羞涩地笑笑。

.

“成功”的迹象

再过两年,听说他干得非常不错,不仅是那小单位的业务大拿,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一定的话语权。

去参加行业会议的时候,会务组也把他的座位排在前面,而我们就在后面遥望着他的后脑勺。(按职位排序)

看他隐隐有要发达的迹象,一众“前同事”羡慕不已。那时候,我都动了学他那样跳槽的心思。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变得自信的人儿

再与他聚餐,感觉他又变了。

这次,是变得自信了。

他大谈自己在工作上的高度自主性,大谈周围人对他的信任与尊重,大谈自己那闪亮亮的工作业绩。

原来那个谨慎、羞涩的他,看来是被大风吹走了。而那“大风”,是丰富的工作经历、不断成功之下累积的自信,以及“周围无人能及”带来的荣耀感。

我们心里当然有点酸,但也为他高兴。

.

“成功”的背后,那寒酸的真实

他的收入并不高,在北京只能算很一般。与他努力的程度相比,那点钱实在太少。

这些年北京的工资涨得很快,但凡有点本事、有点想法的人都在拼命找挣更多钱的办法,比如换工作。

但他没有,一直守着那点小钱,在那个小单位坚守着。

不仅钱没多少,他还因为太过辛苦,把身体也搞出了毛病。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再归真实,恍然大悟

再见他已是一年后。这次,他又变了。

他的脸上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当然也没有颓废焦灼之色,只是无边的平静。

他说,自己早已从那单位离开。大概的原因,是这样的:

  • 斗争激烈,危机重重。单位内斗激烈无比,戏精太多,“仇富”的人也不少;
  • 毫无背景,难以保护自己。他只有能力,但没有背景,所以总有人搞他,他其实活得很惊险、很刺激,也很无奈;
  • 单位换届,能者靠边站。单位新来个一把手,没业务能力、搞人的能力却是十足,最容不下他这样能力强、有一定话语权的人;
  • 体量太小,失败只能玩完。因为单位太小,他被架空后没别的职位可换,最终只得无奈离开。

总之,他早早在那个小单位触到了天花板,以他的背景再无突破可能,最终为前途、尊严计,只得离开。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当初进的房子(单位)面积太小、屋顶太低,容不下太多、太大的家具,发展的机会极为有限。

但凡遇到点事,就没有别的路好走,只能离开。不像大单位部门多、岗位多,可选择的机会很多,即使调离也是机会大把。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离开那单位之前,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经验、人脉,应该马上就有更好的舞台在等着他。

当他充满偏心、义无反顾地从那单位跳出来,寻找新的工作、新的机会之时,他遇到了许多比他能干得多、实力强得多的人,他发现自己在各方面根本没法和人家比。

至于之前的那些“工作业绩”,拿到真正的考验场上,才发现根本没什么含金量,基本都是只需要“更细心”一些,就能做得很好。

  • 他说:当遇上真正的、高层级的考验时,才明白,我对自己的真实能力一直都有着不小的误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单位发展机会太少、从业人员能力普遍不强,既得不到机会、也难以工作能力方面的正面刺激。
  • 他说:而正因为周围真正强的人太少(基本没有
    ),逐渐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不正确的自信,出现了“自我判断偏差”,以至沉醉于“幸福”(自我麻醉)之中不可自拔。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他说:当初应在最风光时跳槽,而不是等状态、处境下降之时

风光之时,机会最多

风光,代表拥有一定资源、有一定话语权。这种时候有很多机会做优质的项目,接触到外单位更强、更优秀的人。

人脉就是资源、好项目就是向外发展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

状态正好,意气风发

人在状态好、心情好的时候,自信、强大的气质会不自觉地外露,也就是所谓的“气场”。

这种“气场”,会吸引许多优秀的人、很好的机会,并让自己很快“进入角色”。人们更喜欢与自信、状态好的人打交道,更不要说给予重任。状态落入低谷时则反之。

“机会难得”,气场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挺大。

.

年轻、力壮,也是很好的资本

单位内部的晋升、机会都对年龄有限制,更不要提从外部(陌生的环境)寻找机会。

总之,不断地寻求挑战,而非死守一些价值不大的"鸡肋",是许多最终取得成功的职场人的共同特质。

.


别在小单位长待,越在风光时越要抓紧跳槽

.

最后,同事说:

如果想在职场有所作为,同时变得更加优秀、拥有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强大的竞争力,那就不要留恋小公司里那些暂时的繁华。

矬子里面拔出的不一定是真将军,在锻炼机会薄弱的小单位取得的“成功”也不一定是真能力,在状态最好时,及时转身寻求更好的机会,是可贵的勇气,更是富有智慧的表现。



原名“也许杂谈”

致力于职场文章分享、职场问题解惑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