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武当山,又称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北接秦岭,南连巴山,方圆400公里:此山之所以闻名天下,一方面缘于“第一山”的美誉:七1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十一洞,三潭,儿泉纵横穿插,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景象,占尽五岳的锥、险、奇、幽、秀;另一方面,缘于它是一座道教名山:宫、观、殿、宇、庵堂星罗棋布,与奇峰险谷、秀水清泉犬牙交错,融为一体,混若天成。庄严威武与玄妙神奇具在。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围绕“一柱擎天”的天柱峰顶所建金殿的种种奇观,至今为人探索不已。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呢?传说真武大帝云游四方,途经武当山看见天柱峰时,被“七十二峰朝大顶”之势吸引,遂以此为修行场所。从此,武当山成了道教胜地,武当山上的地名和建筑也大都与真武大帝修行故事有关。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如“磨针井”:传说真武在武当山修炼了十年却没有悟出道法,不由得心灰意冷,想下山还俗。当他走到此处时,看见一白发老妇双手抱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吃力地在石上磨砺,一下一下,不慌不忙,他很奇怪,走上前去问她在干什么。老妇笑着说在磨绣花针。真武更加不解:用铁杵磨绣花针要到何年才能磨成!老妇看出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真武听罢,顿时醒悟,立即转回身去继续修炼。这就是典故“铁杵磨成针”的出处。武当山成为道教胜地后,历代多有在山上建观设殿,如灵应峰的五龙祠就是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守姚简创建的。宋元以来,增修扩建之事更是屡兴不衰。在历代建筑中,明成祖所建庞大建筑群最为出众。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明水乐年间,成祖朱棣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于永乐十一年(1413)敕命工部征用三十余万民工到武当山营建道观,共计建造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遇真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太和宫、复真观和元和观等三十三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这些宫、观散落于武当的山水峦洞间,前呼后应,持续不断。为什么明成祖会在武当山兴建道观呢?一般认为这是明成祖“报答真武帝君相助之恩及表示对名教胜地的敬意”。还有一说认为这与明成祖的起兵夺位有关。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长孙朱允坟即位。为巩固势力,建文帝采取“削藩”政策,分封各地的诸侯王受到严重威胁。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于是起兵“靖难”,经四年战争攻入京城,夺取帝位,年号永乐。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皇亲贵族对此非常不满,又不敢反对,于是暗中祈祷真武大帝显灵,惩治朱棣。成祖闻知,灵机一动,决定以讹传讹,遂在武当山大建道观,供奉真武大帝,编造君权神授的神话。在永乐朝所建宫观中,最为奇特、充满神秘色彩的是金殿及其种种奇观。金殿位于武当山主峰、海拔1600余米的天柱峰顶,故天柱峰又称金顶。永乐十四年(1416)建,是一座铜铸的台阁式四坡重檐宫殿,因通体盛金,故称“武当山金殿”。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的瓦楞、擦襟、檐牙、窗棂、门楣、门槛、大门等由铜铸件卯棒拼焊而成,殿中宝座、香案、烛台、警、体都为铜质,与殿焊成一个整体。殿内供奉重达十吨的真武大帝鑫金铜像。金殿耸立在天柱峰顛,每逢艳阳高照,金色耀日,辉映百里,非常壮观。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与此同时,金殿也有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奇观异景:如“飞蚁来朝”,每年春天到来之后,就会有遮天蔽日的飞虫冲向金顶落地而死,前仆后继,死虫尸骸往往能在地上堆积一尺多高;“金殿倒影”,雨后天晴,天幕上每每能折射出金殿倒影,远远就能看到:“祖师映光”,在雨过天晴的正午时分,在太阳照射下,金殿会有光柱冲天而起,等等。除前述奇观异景外,还有另外三大奇观:其一是“祖师出汗”即每逢大雨前夕,殿内神像上出现细密的水珠,仿佛人身上汗流淡背:其二是“海马吐雾”,即每逢夏季暴风雨来临之际,殿脊上一头金身发黑的金海马口吐串串白雾,并发出喂喂的声音;其三是“雷火炼殿”,即每逢大雷雨到来,金殿周围会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电闪雷鸣中围着金殿滚来滚去,但金殿却丝毫未损,天晴后仿佛更加辉煌,故人称“雷火炼殿”,今天的人们都会想到金殿三大奇观其实是预报天气和避雷。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经调查研究,原来,金殿在铸造时,已为各种铸件留出了热胀冷缩系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它都能严丝合缝,密不透风。这样,当空气中水分增多,气压突变时,神像上便出现一层水珠,如同出汗似的;殿脊上中空的海马是与金殿体相通的,严密的殿内热空气升到马体,自后而前从马口中涌出,方面发出很响的声音,另一方面水气遇冷形成雾状;金殿与金顶合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放电通道,从而形成雷火围绕却不受损害的奇观。三大奇观持续了数百年。民国时期,因在金殿周围建父母殿、签印房等,旧的格局被改变了,于是出现如下情况:金殿失色,奇观渐失,金顶开始受到雷击,奇怪的是,受雷击的往往是后来建造的三座建筑物,而金殿总能完好无缺。

武当山何以成为道教胜地,金殿的“雷火炼殿”有怎样的奇观?

20世纪50年代,为使金顶免遭雷击,于1958年在金顶上安装避雷针。不料此后金顶遭雷击次数反而增多,不但周围建筑,且金殿本身的“须弥座”也多次受雷击被损坏。1980年在金顶安装了避雷针、避當网后,金顶遭到雷击的次数少了,但“雷火炼殿”奇观从此消失。明代能工巧匠修建的金殿,蕴涵科学原理的三大奇观于今天得到了科学的证实,而科学避雷却遭雷击,科学防雷防掉了金殿的辉煌与奇观,令人遗憾。也许有一天,科学家能找到一种方法,使金殿既能重现“雷火炼殿”的奇观,又可防止雷击。

我是“我是一颗小小草11”,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