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對於生活在沙縣水北一帶的我,最熟悉的上洋,是高橋上洋(現為上裡),對於鄭湖的上洋,卻很陌生。印象中,應該是沙縣最偏遠的村莊。但到過了村子,才發現並不是想象中那麼遠。


初冬的一天,我們開著車,沿著水泥村道一路緩緩上坡,七拐八彎,穿過村口的古木林,約摸1刻鐘,就進入了村子。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看見上洋

村子不大,兩百多戶人家,房子稀稀疏疏的散落在半山腰,多數建築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新建的,只有村尾幾戶人家的房屋還保持著建村時的模樣。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上洋,地理位置較為特殊,東鄰南平延平,與西芹鎮珠地村劉地自然村就半小時腳程,自古就與西芹有通婚往來、走親訪友的習俗,是沙縣通往南平的道路之一。鄭湖生產的筍乾、柿子和水蜜桃等特產,時常要經過這裡銷往南平,這裡的村民也會到西芹購買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村子亮眼的地方不多,只是七棵高大的柳杉顯得特別。筆直的樹幹直插雲霄,一副頂天立地的樣子。聽村裡的老人說,這幾棵柳杉並不簡單,她可謂是沙縣界內柳杉鼻祖。據《沙縣文史資料第十四五輯—沙縣之最(一)》記載:最高的柳杉在鄭湖鄉上洋村,樹高32.1米,胸圍4.45米,樹齡300年以上。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300百年來,柳杉風雨不動,矗立在民主廟旁,和民主神靈一起守護著這個悠然古樸的村莊。


在村部,與村幹部低語閒談中,得知村內還有一條百年古道,頓時勾起了我的興趣。在村書記張祥棋帶領下,欣然前往。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所謂古道,實為蜿蜒曲折之山間小路,路面則以塊石、卵石鋪築,寬不及1.8米,但風景卻令人著迷。三、五步就能遇見一棵棵參天古樹,路旁盡是不知名的野花野草。

已是初冬時節,寒風吹過,枝飛葉舞,陽光透過黃葉間隙,緩緩灑落在身上,懶洋洋的。置身其中,驚歎這深山老林中,居然還有一條如此幽深靜謐古道。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原來,在通往村裡的水泥裡沒打通之前,上洋通往鄭湖、沙縣及沙縣東南部鄉鎮通達延平府都要依賴此路,也曾是百姓客商往來和商貿流通的主要通道。

順著九曲十折的山路,踩在落葉鋪就的青石板上,發出“沙沙”的聲響。行至半山腰,忽見一段石塊壘砌的矮城牆,高約數米,均由大青石壘砌而成,在古樹下隱隱約約,十分隱蔽。居高臨下,古道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進可攻、退可守,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村裡的老人們說,在曾經動盪的歲月,這座城牆承擔起禦敵防侮的重任。當時,時局動盪,土匪橫行,毗鄰的南平、尤溪的彪悍殘匪,時常會到這裡打家劫舍,為害百姓,家家戶戶苦不堪言。離鄭湖又有20多里路,告官無暇。長者不得已,號召村民依山而建了這座城牆,抵擋匪患。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閩贛邊游擊隊縱隊司令員林志群(馬司令)曾率領的游擊隊在這一帶活動。張祥棋的爺爺張來榜,作為地下交通員,多次接應過馬司令和游擊隊。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過去,土生土長的張祥棋,常常在柳彬下,聽爺爺講那段紅色印記。

1945底,中共福建省委決定在南沙尤工委基礎上重建閩西北特委,林志群任副書記,繼續大力建設隱蔽根據地,加強擴大遊擊支隊,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繫。

馬司令一行從沙縣前往延平建立隱秘根據地,當時通往延平的船被敵人封鎖,青州、湧溪等地又有敵人設崗盤查,在這種局勢下,馬司令決定從七都(今南陽)經過湖源(今鄭湖)到西芹,入夜悄悄到達上洋村,來到接頭戶張世祖家,召集地下交通員張來芳、張來榜等人,商議在村子發展地下游擊隊員。

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馬司令就在上洋發展了數十名游擊隊員,奠定了堅實的人民群眾基礎,上洋也成為遊擊支隊的重要活動場所。

為此,張來榜等幾位老人還在1985年12月,榮獲沙縣縣委、縣政府頒發的“五老”人員(老交通員)榮譽證。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如今,當我們摸著這些冰冷的殘垣斷壁,頓時,顯得厚重感十足。

約過幾分鐘的路程,可見一眼清泉,出水口處被一塊巨大石頭包裹著,手捧幾口泉水,彷彿看到當年游擊隊員在泉邊喝水的倒影。

近年來,隨著交通的迅猛發展,眾多古道漸漸被遺忘、消失。尤為慶幸的是,上洋村每年都會安排黨員、村民來到古道,開展修繕、清理等志願服務,加強對古道的保護,並在古道沿線增種合適的樹種,推動古道的開發利用,喚醒那段沉甸甸的紅色歷史和生活痕跡,讓她留在古道,印在上洋。

在沙縣這個靜美的村落,藏著這樣一段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