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建筑上一排小动物和各种脊兽,都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

许文娇


中国古代建筑上有十大神兽,主要作用有三,建筑结构需要,避邪平安,装饰和象征意义。先看第十:行什,因为除了故宫的太和殿,没有任何地方有行什,独一无二!!!


第一位:龙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究竟是谁创制了它?没错,就是伏羲氏。伏羲氏姓风名太昊,又曰太皡氏《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相传伏羲氏以龙官的名字为百官命名:青龙官、白龙官等。

《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里有一段:从人指天上龙挂,于是曹操对着刘备发了一通关于龙的议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汉代青龙画像石


第二位:凤

凤,谁都没见过是什么样的鸟。唯一有具体形像记述的是《尔雅》中郭璞的记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但这么想象起来未免有点煞风景。

传说五天帝之一的白帝少昊金天氏是凤图腾的创制者。少昊降生时,有红、黄、青、白、玄五色凤鸟飞到院子里,少昊又被称为凤鸟氏。

少昊曾经玄鸟为图腾,后来在穷桑即位有凤鸟来朝,遂改凤鸟纹为本部图腾。少昊以鸟的名字给百官命名:比如伯劳、锦鸡。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殷商部落正是少昊后代。殷商崇拜凤鸟,正是东夷人首领少昊凤鸟氏的后继者,大汶口文化的延续。


妇好墓出土玉凤


第三,狮子。

这个不用说了,到处可见。在北京,我见过两处最好的狮子:


故宫太和门前的狮子


景山公园的狮子

第四:天马

这个记载不多见。是指名曰天马的神兽。不是一种泛称。其记载见《山海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第五:海马

能坐在屋脊上的肯定都是吉祥的化身。只是这位海马兄更是神秘,不见其所来, 不知其所往。只见其坐殿脊上,未见其有其它职业。如果你不想看海洋生物与其同名者,我就不上图了。

第六:狻猊

狻猊是龙子,喜静不爱动,有耐心,喜烟火。可能就因为这一点,被佛祖看中,收了当坐骑。于是常坐在香炉上跟着佛祖享受供奉。

《穆天子传》是最早提到狻猊这种动物的。说它可日行五百里。其实也不怎么快。凡事都充满好奇心的郭璞又说,狻猊就是狮子,出自西域。还说它能食虎豹。天啊,好厉害。

没错,如果说穆天子算是西夷之人,那么狻猊这种生物可能就是出自西方。也说不定超级驴友穆天子曾经驯养了这种动物,或当坐骑或驾辕拉车。

第七:狎鱼

据说狎鱼君是海中异兽,灭火高手。于是《大清会典》中记载此君被命坐在太和殿脊上。实在也是因为太和殿太多灾多难,多次毁于火又重建。

第八:獬豸

獬豸,其实就是独角兽啦,据说也是龙的儿子之一。

据说此君公正严明。所以汉代以其为冠。清代官服上也有此君,与品级无关,主要就是御史类的官员,比如:按察使,给事中等负责监察的官员。

第九:斗牛

斗牛君也是除灾灭火的吉祥物。

闲散不得志也,此外不曾多见。


沅汰


古建筑上的那一排小动物和屋脊上的神兽都是有很多寓意和作用的。小君将它们分为“大的”和“小的”两类。

先来说说“大的”;

“我是屋脊上最大的东西!”

屋脊上“大的”神兽主要是这个:

是不是很眼熟呢?在很多宫殿屋脊的两头都有它。它有个“萌萌”的名字——鸱吻!

鸱(chi)吻,长得凶狠但又透着点萌萌哒,它有很多名字,而且在不同的朝代,它还会变幻不同的样子。

据史料记载,此物名叫螭吻,同时它还有很多名字如鸱尾、鸱吻、蚩吻、龙吻等。在最早的时候,据说在汉朝时,它就出现了,当年汉武帝建建章宫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巴翘起就像鸥鸟一般,而且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鬼魅,因此汉武帝就将此物放置在宫殿的屋脊上,起到防火驱邪的作用,因其尾巴向上,被称为蚩尾。

而以后各朝继续沿袭这种传统,也在宫殿的屋脊上放置这个神兽,只是名称和形状稍有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其名称改为“鸱尾”,而且让它的尾巴向里卷曲。唐朝时,“鸱尾”改名为“鸱吻”,据说是受到了佛教里“摩羯鱼”(即鲸鱼)形象的影响,摩竭鱼在佛经中是水神的坐骑,能灭火,装饰在屋脊两头可以灭火消灾。宋朝时,根据宋徽宗的《瑞鹤图》中显示,这个神兽的形象有了“龙”的样子,不仅它的头上长了角,身上布满龙鳞纹饰,而且背上还出现了“抢铁”。

明清时期,鸱吻正式和“龙”攀上了关系,不仅其长相和龙差不多,而且被说成是龙生九子之一,据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同时,这个时候,鸱吻的背上多了一把剑,相传这把宝剑是“神功妙济真君”许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辟邪,妖魔鬼怪们看到这把宝剑就会逃跑;二是因为这鸱吻兽特别贪玩,为了防止它擅离职守,不好好保护宫殿,就在其背部插一把刀,把它困在屋顶上,好好工作。

那么这个鸱吻兽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古人们这么钟情于将它安置在屋顶上呢?

第一,象征意义。古代的宫殿大多是木头造的,碰不得一点儿火星,而鸱吻兽在古籍里是能降雨的瑞兽,和水有关,同时在明清时,“龙生九子”的传说里,它是龙的三儿子,喜欢登高望远,吞火吐雨,因此,古人们将它放置在殿顶上,希望它能防火赈灾,驱邪避祸。

第二,防止雨水侵蚀屋脊。据古建专家研究,此鸱吻兽放置在宫殿的屋顶是有实际功能的:

鸱吻所在的位置正好处于屋顶上正脊的两条戗脊(或垂脊)的交点处,古时建宫殿,殿顶的正脊和檐角是两坡的交汇点,雨水特别容易从此交汇点的缝隙渗入,因此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的作用。

第三,起到“避雷针”的作用。现在的房屋建筑都安装了“避雷针”,而古代的宫殿因为是木制结构,一遇雷电就起火,因此,工匠们也想了一个办法来“避雷”,其实就是安装这个“鸱吻兽”。怎么“避”呢?

咱们现在避雷主要是在房屋顶端安一个“避雷针”,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而古人将“鸱吻兽”安装在殿顶,也基本遵循这个原理:一到下雨打雷时,“鸱吻兽” 身上必然积攒雨水,水是导电的,这些雨水就会将雷电引入地下,起到“避雷”的作用。但是,请各位小伙伴记住了,这种“避雷”的作用只有下中雨以上时才能显示出来,一般下小雨就没这作用了。

(故宫太和殿“鸱吻”)

据《明史五行志 雷震》里记载:“正吻被雷击而没有引起火灾的有六起”。

可见,这小小鸱吻兽真是每个宫殿都离不开啊!

我也算“大”!

除了鸱吻,屋脊上还有一个神兽也挺大的,就是它:

是不是很熟悉呢?它一个人静静站在队伍的最后面,很孤独,很寂寞!

众所周知,每个古建筑的屋顶上都有屋脊的,每条屋脊的名称都不一样(如下图)

站在这只小神兽前面的是它的“哥哥”们,即站在垂脊上的神兽们(“垂脊兽”),这个宫殿君在“头条问答”里有说过它们的故事。

而今天讲的这只小神兽,有时候它和“哥哥们”站在一条线上,也叫“垂脊兽”,而有的时候,它又犯迷糊站错队伍,没和“哥哥们”站一条线,而是站到了垂脊旁边的“戗脊”上,这时,它就要改名了——“戗脊兽”。

“戗脊”是个啥?很简单,在歇山顶的屋顶上,和垂脊“岔开”的那条脊就叫“戗脊”,“戗”,两个读音哦—戗[qiāng]、[qiàng](如下图):

那么,这个小神兽到底叫什么呢?

关于它的来历,说法非常多,但学界比较赞同的是认为它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嘲风: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而这个嘲风就是其中之一,在李东阳的《怀麓堂集》中记载:“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意思就是说这个龙太子平时特别喜欢险处,喜欢登高望远,它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

因此,古代帝王们常将它放在垂脊或者戗脊的“险处”,一来符合它的个性,二来让它保家宅平安,三来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我们是屋脊上小小的‘神兽’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所谓“小的”神兽,主要是它们:

垂脊兽!

古人之所在屋脊上放置这些神兽是有特殊目的的:

一、实用目的:这些小兽的底部都是瓦钉(和现在的钉子不一样),它们是用来固定住屋脊琉璃瓦的,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屋脊上的瓦片需要用瓦钉来固定,而光秃秃的瓦钉会显得非常难看,故而聪明的工匠们在它们上面放置了有吉祥意义的小兽,同时这些小兽造型精美,给建筑物增添了美感,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二、等级的象征:这些小神兽可不是随便乱放的,因为它们处于整个宫殿屋顶的最外面,人一看这屋子,第一眼就会注意到它们,因此,这些小神兽的排列个数和次序都是讲究等级的。

一般来说,这些小神兽都是按照1、3、5、7、9单数来排列,数量越多,代表这个宫殿等级越高,而中国最高等级的大殿当属故宫的太和殿,其屋脊上拥有10只小神兽,可谓是“神兽之最”。皇帝住的乾清宫有9只,代表了皇帝的“九五之尊”。

按照《大清会典》上记载,这些小神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如下图):

三、吉祥的寓意

这些小神兽都出自中国的古代神话,它们自身就有很强烈的吉祥意义,比如龙,代表皇帝;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押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


宫殿君


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第一:中国木构建筑,最怕遭遇雷击,它是人们防雷的希望。

第二:它们也有建筑功能。屋脊的坡度,会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铁钉固定。为了保护铁钉免受雨雪侵蚀,角兽就用来当做铁钉的帽子,并起到装饰作用。垂兽,戗兽,套兽,也都是一样的作用。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第三: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这些小兽排列是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最多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故宫太和殿是最多的,10个,全国无二。

喜欢就点赞关注我哦,更多旅游美食资讯等你来看!


美宿集结号



这个问题,真的问得非常好。也有仔细看了另外一些答案。描述得很详细。所以,不重复。但是,还是漏了些重要的。有兴趣的可以听听。

在古建筑中,脊兽的别名又称五封镇守兽。分别对应的是四垂脊和天正脊。而只有天正脊是两端置有一兽的,其余四垂脊,都只有末端放置一兽。所以总共有六兽,也就是说,起作用的就是这六个祥兽。

至于很多现实中的山殿都可以看到数量很多,有一排排的,不排除是为了建筑审美对称放置的原因。一些地方的风俗建筑理念长期形成的模式也是另外一个原因。这里也不去辩论。

回到正题,虽然各地风俗信奉的神兽都不一样,但讲究起来,也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上面说到了脊兽的别称叫五封镇守兽,因此,四条垂脊对应的应该是,纳,镇,化,佑四门。而天正脊就主锁一门。

纳:(财,运,信等)

镇(邪,魅,魁,运,灾等)

化(孽,难,业,受,等)

佑(丁,族,仕,寿等)

而这里需要重点介绍的是天正脊主管的锁一门。以前包括现在很多,只要是真正入行的建筑师,就算没有见识过,也必然会听过。建筑落成的最后一步叫锁龙口。

这一步,无论是建房子,还是像山殿这种隆重的建筑,都无法跳过。如果不懂规矩或者乱来,先不说建的房子质量美观如何。那么,要么是害惨主人家,要么就害了自己。若是祠堂或者神庙,那害的就是一片人。

可能会觉得危言耸听,那也没关系。说还是要继续说的。这锁龙口,继承的不同,方法方式也会不同。而山殿天正脊上的双祥兽,就是其中的一种锁龙口的做法。

祥兽先由匠师雕刻,过墨痕阵,曲尺千烛心香火供奉后。先生祭坛启天,题封釉。然后交由主工落成定祥兽。龙口锁住,建筑基本完成了。后面的装饰,门楣上红,新建筑归火入火。都不会再有大的影响了。

所以,这才是古建筑上,说是小动物,或者脊兽,其实是五封镇守兽的真正作用。


冰鱼奇闻怪事录


点击上方剖析设计,关注,小编会持续为您解答疑难问题,一个关注,很简单哦

下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装饰主要集中在正脊、垂脊、戗脊等处。另外,搏风板、封火山墙、墀头、瓦和瓦当等的使用.亦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正脊由于处在整个建筑的最高端,在这上面搞装饰最易引人注目,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垂脊和戗脊的装饰处于屋顶转角起翘部的戗脊的长度虽不及正脊.但它离地面远比正脊近,故也是脊饰的重要部分。


剖析设计


----------------------------------------------------------------------------------

先关注,后收藏,总有一天用得着。

----------------------------------------------------------------------------------


艺空联盟


一龙二凤三狮子,天马海马六狻猊


錡㯖湰燑墻


1龙2凤3狮子


用户1988959977734


用来形容人们闲问没事干的


用户7250733432993


总体就叫五脊六兽!中国古建筑中的硬山顶、悬山顶和庑殿顶式建筑,都有五条脊,其上置放瓦质或陶质的兽形装饰,叫脊兽。镇脊神兽起吉祥、装饰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



常见的有四个小跑(小兽)类型按瓦的形式定,古建瓦分为琉璃瓦和黑活瓦(砖雕瓦)两种:琉璃瓦上的第一个是仙人,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黑活瓦从前往后依次是仙人、狮子、天马、海马。

仙人算人的一类,兽有三个,四条垂脊上都有,就是12个,但一般硬山顶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两条垂脊有兽,后面的没有,所以就是六个兽。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 形态。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的。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小仙人之后的神兽,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 九等单数,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

  以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

《大清会典》上提到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小兽的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

这里再介绍下不同神兽的含义!



龙 天下动物的领袖

  能在水里游,云中飞,陆上走。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

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 百鸟之王,带来天下太平。
  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
  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子 万兽之王威武的护法神,代表勇猛、威严。
  《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 神马象征日行千里,追风逐日。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 我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
  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音酸泥)

  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

  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

之意。

狎鱼(音侠鱼)是海中异兽
与下雨谐音,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音谢智)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

  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 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 传说中是一种虬(音求)龙

  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音吃)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 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行什(音航十) 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只在太和殿出现,它是举世无双的第十只角兽,大家不知道给它起什么名字,看它排行第十,就叫它:行什。清代人说

  它是猴子,其实,它有翅膀,手拿金刚宝杵,会降魔。它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

  (关怀,气魄,正直,勇 猛,吉祥,聪慧,灵敏,威武,高贵,尊贵,坚忍)它们身上寄托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 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